廖偉立 AMBi.Studio - 非常陸橋 裝置藝術走進板橋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yap
鐵牌會員
文章: 105
註冊時間: 2007-09-27, 09:51

廖偉立 AMBi.Studio - 非常陸橋 裝置藝術走進板橋

文章 yap »

圖檔
建築師廖偉立在板橋設計的「非常陸橋」,造型模仿流水漩渦,這是以三D模擬出完成的陸橋樣子。照片 廖偉立提供

非常陸橋 裝置藝術走進板橋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台北報導】
2007.10.25 02:02 am

橋的功能不只是連結、供人行走,它也可以成為都市里美麗的裝置藝術。建築師廖偉立為板橋市設計的人行橋「非常陸橋」,造型靈感來自流水漩渦,就像一件大型雕塑立於馬路,隨著人流「流」出濃濃詩意。

「非常陸橋」鄰近板橋林家花園,起點是捷運板南線府中站二號出口,跨越四十公尺寬的縣民大道,終點為青少年活動廣場「非常熱區」,預計在明年八月完工。

「非常陸橋」是廖偉立繼台中的「行人之緞」之後,設計的第二座都市天橋。他刻意在橋上設計讓行人相遇、歇腿的空間,希望天橋化身「心靈之橋」,打破都市內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非常陸橋」蜿蜒的橋身曲線,是廖偉立根據「流水漩渦」的形狀設計。「流水漩渦處總會有魚兒聚集!」廖偉立希望這座橋像漩渦一樣,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吸引魚兒般的行人,在橋上駐留、休息。

廖偉立以管狀結構與線狀綱管穿梭纏繞橋體,讓橋身有鏤空的半透明感,並形成一個個不同形狀的取景框。

行人漫步其中,彷彿走進「城市萬花筒」,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橋外城市。「我想讓行人步行天橋時,感受波特萊爾(巴黎詩人)在人群中的孤獨滋味。」廖偉立說。

有趣的是,這些鋼管自然形成「街道家具」,讓行人或坐或靠,宛如變形的涼亭和座椅。整座「非常陸橋」就像座橫在天邊的大型表演舞台,行人成為演員,上演一場場人生如戲。

【2007/10/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最後由 yap 於 2007-10-25, 08:33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yap
鐵牌會員
文章: 105
註冊時間: 2007-09-27, 09:51

造橋像寫詩 廖偉立強調意境

文章 yap »

造橋像寫詩 廖偉立強調意境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台北報導】
2007.10.25 02:02 am

「台灣單點的景觀已經做得不錯了,我們需要的是美麗的連結!」以「王功生態景觀橋」成名的廖偉立,近年致力「造橋」。他認為,一座好橋可以「打破行人心靈上的疏離」;造橋就像寫詩,「最重要的是意境」。

廖偉立生於苗栗通霄鎮。七等生小說「沙河悲歌」裡的「黑橋」,是他童年重要記憶。不同於身旁行色匆匆的行人,廖偉立喜歡在橋上駐足眺望,打開畫冊描繪風景。他認為,橋不只是兩點之間的溝通連結,本身也應擁有引人遊晃觀賞的特質。

廖偉立設計的第一座橋「交大景觀橋」,把橋當做大型雕塑來設計,顛覆一般建築師視橋為「工程」的成見。該設計雖然最後沒有實現,卻獲得日本SD REVIEW建築雜誌大獎。

廖偉立接著設計位於彰化王功漁港的「王功生態景觀橋」。這座橋的外型奇特,被形容像「水鳥展翅的雙翼」、「碎裂的蚵殼」、「起伏的海浪」,但就是「不像一座橋」。「不像一座橋」的王功橋卻先後獲得台灣建築首獎、大陸WA建築獎的肯定。

喜歡寫詩的廖偉立,每設計完一件作品,就會寫一首詩做為「作品簡介」。他認為「外型」不是建築的重點,更重要的是穿越建築時的體驗。他的設計總是強調光影、風在橋體上形成的千變萬化。

【2007/10/25 聯合報】@ http://udn.com/
kevin wen

文章 kevin wen »

設計概念出發點是好的
就地點而言
人行動線是需要被整理
但就周遭景觀而言
有可能會"亂上加亂"
kevin wen

文章 kevin wen »

板橋的都市空間能增添如此的情趣
幕後推手也功不可沒

>>網站連結
板橋市副市長
板橋市政願景
wawa

文章 wawa »

kevin wen 寫:設計概念出發點是好的
就地點而言
人行動線是需要被整理
但就周遭景觀而言
有可能會"亂上加亂"
所以就沒有統整的效果
反而變成融入的效果 :roll:
我也擔心挺碎的
不知道真的是用白系或... 這樣不用一年就可以測出板橋的空氣污染品質
不過還是很期待 板橋也有台灣名建築師之作

ps. 喔喔... 但很不想走天橋 :P 我比較喜歡紅燈時行人雙向通行的感覺
Gj

文章 Gj »

wawa 寫:
所以就沒有統整的效果
反而變成融入的效果 :roll:
我也擔心挺碎的
不知道真的是用白系或... 這樣不用一年就可以測出板橋的空氣污染品質
不過還是很期待 板橋也有台灣名建築師之作

ps. 喔喔... 但很不想走天橋 :P 我比較喜歡紅燈時行人雙向通行的感覺

其實 我覺得 沒有統整 也沒有融入 :P
而且 '隨著人流「流」出濃濃詩意' 似乎在這裡也不會發生
台北的鬧區 到處都是人流吧 ...
不過 還是期待 在這座橋上 會有特別的行走經驗了 :)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我是期望這天橋有"亂亂得正"的效應
臺灣的天橋都太無趣了
而且大家喜愛"腳踏實地"甚於"高來高去"...
在一個心理素質亂中有序的國度
太正經就有點"假"了

或許亂得有章法有趣味
能讓後面那一堆"亂蓋"有個反思的機會
wawa

文章 wawa »

Gj 寫: 其實 我覺得 沒有統整 也沒有融入 :P
而且 '隨著人流「流」出濃濃詩意' 似乎在這裡也不會發生
台北的鬧區 到處都是人流吧 ...
不過 還是期待 在這座橋上 會有特別的行走經驗了 :)
呵 我其實是回應著 " kevin wen "
一起亂碎囉 只是不同的碎法

行走經驗是特別期待 會特別去走幾次
最終偷懶的我 可能還是希望走在路面 不想走上天橋或地下道 :)
蕉大

文章 蕉大 »

設計是不是只要炫就好?
我們還是得要轉轉頭、轉一下眼珠子,
看看四周環境的模樣!

今天女兒要嫁進別人家裡總是會特別注意對方的環境吧!
可惜∼這樣的設計應該出現在「乾淨」的環境之中!
假設要強勢!也要強壓過旁邊的環境,
要低調∼就好好的與周邊的環境好好對話吧!

自爽型的設計∼或許詩意的文字能替他發聲!
而依然只看到一個沒有基地模的「完美」設計...

順帶一提∼蠻像的!

大藏 - 台灣嘉義首座型抗結構自行車道橋 ----陣亡紀念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