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afur Eliasson + Kjetil Thorsen} x {Zaha Hadid + Patrik Schumacher} =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07
位於倫敦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的Serpentine Gallery,可說是倫敦當代藝術最具活力的地點之一,其每年的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戶外建築展館更是眾所矚目的盛事。從2000年開始,Serpentine Gallery 每年都會邀請不同風格的建築大師,在賦予他們創作自由的前提下,以實驗性的角度去探索更新的建築形式,來設計建構出臨時性的戶外建築。
每年夏季,這裡都要舉行慈善派對(The Summer Party),以求為經營當代藝術品的博物館募得更多資金。倫敦藝術圈和演藝時尚界的活躍份子自然盛裝赴會解囊,這可謀殺了媒體不少底片;不過更加吸引鎂光燈的,則是前述建築大師們所設計的夏日「涼亭」(Pavilion)。
Olafur Eliasson + Kjetil Thorsen
2007 年Serpentine Gallery 邀請到的是挪威建築師Kjetil Thorsen (Snøhetta 建築師事務所)和藝術家Olafur Eliasson。他們共同設計出一個外型有如陀螺般的建築,加以木頭包覆,搭配上鯊魚尖嘴狀的白色隔音板後,整體再透過紅、黑色彩的融合以呈現出一份前衛感。此次設計概念挑戰了傳統pavilion單層的空間運用,改以旋轉的方式,將參觀者由地面帶往高層後,不僅可往外鳥瞰肯辛頓花園的美麗景色,也可以往下觀看整個 pavilion的內部建築結構。Pavilion內部的開放空間使得參觀者可隨意坐在彎曲的高低階梯上休息聊天,在這裡人與人的距離格外靠近,就好像是互贈一個微笑給就可以開始輕鬆地談論起英國天氣般的親近。
大陀螺裡的48小時感官探索
每年的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都會吸引超過15萬人前來觀賞。當 Frank O. Gehry 獲邀設計時,Serpentine Gallery 最大的願望就是「但願這個設計案在今年更順利!」,Serpentine Gallery 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2007年,德國建築師 Frei Otto 設計的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一度被 Zaha Hadid 的pre-pavilion 帳篷取代,只因為 Otto 的設計太複雜,不能按時建成。而 Hadid 的設計似乎也不是很成功,因為它最終又被北歐建築師 Kjetil Thorsen 和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的木材建築物取代。
丹麥裔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和挪威建築師克雷蒂爾·索爾森(Kjetil Thorsen)設計的2007年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是一個木質結構金屬外殼的建築,它外形如陀螺,再加上貌似利齒的白色隔音板,整個設計看起來動感十足。寬大的螺旋形坡道將引領觀眾從草坪到達二樓的休息區,並繼續盤旋至展館頂部,在這裡,觀眾可以俯瞰整個肯辛頓花園。
它被評為迄今為止最令人賞心悅目也是最深思熟慮的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傑作。這個巨大的"陀螺"寓意藝術在不斷高速運動當中發出自己的聲音。作為一件藝術品,近日,"陀螺"已經在圈內製造了不小的聲音。它不僅是普通意義上供人閒談、約見的社交場所,設計者還將它定位成"藝術家、建築師、學者帶領公眾進行一系列藝術實驗的實驗室",最先開始的實驗是"48小時感官探索"。
進入"陀螺"的人們可以滿懷好奇地穿越在蛇形畫廊新的展示空間,埃利亞松還表示他喜歡看見參觀者像個沉默的發現者那樣,躺在地板上,仰望天頂。他更組織人們來這裡進行互動,參加者用身體在地面上擺出各種圖案,持續數小時。這種活動設想的目的,是讓人們重新體驗空間與感觀。
對空間天真幻想的呈現
埃利亞松和索爾森作為挪威合作夥伴曾成功設計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長久以來他們就著迷於建築、空間和人類感官間的關係研究,以及當氣候與光線轉變時,人可能產生的不同體驗。
他們最終設計出的陀螺形建築中部被無數白色鋸齒圍繞,透過鋸齒間空隙,參觀者會不由自主地把內部想像成如一張大嘴般的深洞。鋸齒由被擰轉的航海用尼龍繩製成,沿著陀螺的弧線進入內部空間時,視野也在不停變換。這種團團轉式的建築,讓人不禁聯想到丹麥哥本哈根的救世主教堂,和位於伊拉克北部的薩馬拉 (Samarra)大清真寺。
哥本哈根救世主教堂是奉丹麥皇帝查爾斯五世之旨於1682年建造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優雅的螺旋形尖塔,外部 400級盤旋而上的台階為旅行者製造了非凡體驗。薩馬拉大清真寺則建造於9世紀中葉,同樣是美術、建築、宗教相結合的產物,螺旋式光塔幾乎通天。但近年來,它卻時刻受到炮火威脅。
埃利亞松作為一個嚴謹而好學的建築設計師就是汲取了這兩件偉大歷史建築的靈感。但是建築家本人認為,新作品當然也有獨到之處:兩件歷史建築的共同點在於其旋轉方向都是單一標準化的,以此來呈現神的全能力量;而新作突破限制呈不規則形,在它身上找不到一個確切的中心點,可以說它有很多中心點,或許這也體現了一種民主精神,不存在明顯的階層,一切都處於開放非絕對的狀態中。
它是對空間抱以天真幻想後的真實呈現,充滿歡樂氣息,觀眾甚至無法感覺出這個空間究竟有多高多寬。而短短幾個月後,所有這一切就如曇花一現,大陀螺將被悄然運送給新的主人。這也是蛇形畫廊舉辦年度夏季建築項目的傳統所在。或許有人會問它究竟屬於藝術品還是屬於建築,埃利亞松回答:"兩者皆是。"
的確,夏日慈善派對(和戶外臨時展館(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在保留時間上總讓人覺得過於短暫,仿若曇花一現。前者在2007年7月21日後就會 "香消玉殞",而後者也不過幾個月的壽命而已(2007年8月-11月)。曇花逝而美猶駐,倫敦的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讓人更多地去關注"探索"而非"停留"、" 延伸"而非"佔據",在當代建築的發展上,它無疑充當了開拓者的角色。更何況,建造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所使用的所有工程木材,皆來自於獲得保護環境與永續使用認可管理的森林。





展場中擺置的橘紅色大燈,更是喚起了大家對Olafur Eliasson 2003年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裡展出的「The Weather Project」深刻印象。另外,此次合作的 Kjetil Thorsen 更是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常遊走於建築與藝術之間。這樣獨創性的空間設計,不僅成功地連結了當代藝術與建築,也更是參觀者每年期待的驚喜。
展期:2007.08.24~2007.11.05
地點:Serpentine Gallery, Kensington Gardens, London W2 3XA
網站:www.serpentinegallery.org
>>相關網站
::Snohetta 建築師事務所::
::Olafur Eliasson::
::Serpentine Gallery::
Zaha Hadid + Patrik Schumacher
第一位獲得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的女性建築師 Zaha Hadid 和她的合夥人 Patrik Schumacher 共同設計的「香菇涼亭」於2007年7月11日晚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作為夏日慈善派對(The Summer Party)的會場使用。

這座露天建築物高為5.5米,由三個造型相同、狀似香菇的裝置環繞而成。它們分別固定於狹小但彼此相連的基座上,遠看彷彿三支細細的枝藤上綻開的花瓣。三片菱形狀「花瓣」交織成一個巨大的棚頂,頂間的空隙既開且合——迎接陽光空氣,也無懼風雨來襲。
Zaha Hadid 說,設計靈感源於自然幾何學,所謂師法自然,這座被置於青草樹木中的花瓣式建築,的確有些妙趣天成的味道。
>>相關圖片
Zaha Hadid + Patrik Schumacher 設計之「三朵香菇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