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高端設計只認「老外」的神話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打破高端設計只認「老外」的神話

文章 forgemind.news »

source
打破高端設計只認「老外」的神話

  外形流暢如海鷗翱翔般的浦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有著「交通建築巨無霸」之稱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被人們稱為上海這座城市的兩扇「落地窗」。寬敞大氣、舒適便捷,是許多旅客們在這裡「落地」後的第一感受。而這也正體現了設計師郭建祥的初衷:希望在交通建築這個大容器中,旅客們不會感到侷促和壓力,而是能非常愉悅地開始或完成自己的旅程。

  1987年,郭建祥從天津大學建築學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用他的話說,是「趕上了交通事業大發展的好時候」。對於主攻機場和交通類建築設計的郭建祥而言,前路儘是機遇和挑戰。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中國民航機場高速發展的十年。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中國一線城市的機場新航站樓逐次呈現於世人面前。少為人知的是,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國內頂級機場中,真正由中國本土建築師全過程原創設計的只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而這項工程的設計總負責人,正是郭建祥。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容易。早在1996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啟動時,郭建祥便作為年輕的副總設計師帶領團隊奮戰3年,配合法國設計團隊完成項目。到了2004年,浦東機場二期工程啟動,更大的挑戰迎面而來:超過50萬平米的航站樓,超過17萬平米的交通中心,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機場定位。郭建祥告訴記者,「當時國內大型機場航站樓的方案設計完全由外國建築師壟斷,在浦東機場項目上我們甚至還沒有參與國際方案競標的資格。」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5家境外知名設計公司參與的競標完成、規劃方案確定後,業主遭遇了選定的規劃方案尚存諸多問題,建築方案二輪修改後仍不滿意的尷尬。作為業主諮詢方,郭建祥領銜的現代設計集團團隊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構想,從而進入了業主的視線。然而,選擇國內設計院在當時並沒有先例,對業主來說這有風險。在業主猶豫、團隊有所顧慮的情況下,郭建祥的意願卻異常堅定:「也許我們與外國人合作更穩妥,我們個人可以少承擔些風險和壓力,但中國的設計院、中國的建築師會失去一次難得的機會!」

  優雅的造型、色彩明亮的空間讓世界各地的旅客在其間自在穿行;三層疊加式的候機模式國內首創,多達26個國際國內可轉換機位最大限度拓展了航站樓的運營靈活性;首次將「區域大交通」理念帶入航空港,實現了一體化交通中心的旅客集疏運模式。這是郭建祥帶領的設計團隊,經過3年的艱辛努力後交出的精彩答卷。

  化繁為簡一心打造「旅客的歡樂殿堂」

  包含了多達64種不同的旅客換乘方式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可以稱得上是國內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而這樣一個「巨無霸」型的交通樞紐,郭建祥將它設定為一個更為感性化的形象:「旅客的歡樂殿堂」。

  「我一直在思考,對於虹橋樞紐這樣一個交通建築巨無霸,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在其中不迷失、不疲倦,如何讓旅客感受到一種到家的愉悅,我必須要找到這樣一把鑰匙,讓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從業30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郭建祥遇到的最大的挑戰,而面對種種難題,他仍然堅持著一貫的設計思路:以人為本。

  作為與郭建祥共事多年的同事,事業三部副總建築師夏崴認為,「以人為本」的理念,也是郭建祥在工作上最大的特點:「很多建築設計師會追求藝術家的那種張揚,喜歡設計一些外形奇異的作品,而他永遠是先考慮功能性和體驗性,永遠以旅客的體驗為設計的出發點,哪怕因此導致成本增加而與業主發生爭執,他也不會在這方面讓步。」當然,「以人為本」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實現起來也絕非易事。比如說問訊處和洗手間的位置,放在哪裡最便於旅客使用?一座如迷宮般的龐大建築中,各類標識如何做到清晰準確而不令人混淆?業主要求增加的招商位、廣告位與公共便民設施發生衝突時,如何去據理力爭?每一個細節,都在郭建祥的考慮範圍內。

  現在,來自天南海北的旅客們置身於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中,看到的是一個集機場、高速鐵路、城際快鐵三類交通方式為核心,以長途、公交、地鐵、社會車輛等城市交通網絡為紐帶的巨型交通綜合體。與此同時,旅客們也在這裡看到,井然有序的指向標識引導著人流往來穿梭;整潔寬敞的空間和排布合理的商業街區讓人們各取所需;和煦的天光灑落到地下9米深的地鐵車站大廳……

  一切都如設計者郭建祥理想中的那樣:「我希望能改變人們過去對交通樞紐那些不好的印象:嘈雜、擁擠、髒亂……在交通建築這個大容器中,旅客們不應該是在擁擠和壓力中匆匆走過,而是應該能非常愉悅、舒適地開始或完成一段旅程。對於一座城市來說,這也是一種品質的體現。」

  從業三十年過程很痛苦,結果很欣慰

  正如郭建祥回憶自己入行之初的情形時所說,他「趕上了交通事業大發展的好時候」。事實上,近二三十年來整個中國建築行業都處於一個井噴式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作為承擔著項目設計重任的建築師,郭建祥的工作負荷也與行業的發展速度成正比。

  從業三十年來,最忙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節奏,郭建祥已經記不得細節,只有「一個接一個的項目,一個接一個的會議,與業主一次又一次的溝通」,當然還有像雪片一樣數不清的圖紙。據一起參與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的工作人員回憶,自2006年上半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方案中標至2009年4月設計圖紙全部完成,郭建祥始終與項目組並肩作戰。在施工配合後期階段,他經常白天在單位處理技術管理事務,晚上匆匆趕往工地,在設計現場與正在那裡加班的設計人員共同探討並關注設計的每一個細節。項目上用到的材料、顏色、型號規格等,幾乎每一樣都經過郭建祥親自精挑細選。2010年3月16日,該項目正式投入使用並獲得業內外的一致好評,與浦東機場二期工程相比,虹橋樞紐項目設計面積增加近一倍,但設計週期卻縮短了約三個月。

  「說實話,過程都是很痛苦的。」品味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過程,郭建祥只用「痛苦」兩個字形容。所不同的是,這種痛苦也常常是催化出神奇結果的動力:「當所有的困難和痛苦最後都在方案中得到了好的解決,每一個項目都彌補了之前的遺憾並在前面積累的基礎上有所提升,當我們理想中的想法變成現實中的空間並得到業界和公眾的認可,我會覺得當初這些痛苦的東西都被化解了,身心就獲得了最大的愉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