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欽文解析普利茲克獎背後 台灣建築師才華橫溢卻受困契約不公與好大喜功
發表於 : 2025-03-10, 08:19
呂欽文建築師,同時任教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在聯合報撰文探討普利茲克建築獎為何青睞中國大陸劉家琨的成都「西村大院」,卻未肯定台灣。他指出,台灣建築專業地位低落,如金門縣圖書館競圖解約、謝英俊停權、簡學義未受台大重用等案例,反映執業環境惡劣。契約不平等與好大喜功的國際競圖,如新北市「兒童未來館」,更讓外國專家輕視台灣。呂欽文感嘆,台灣有才華橫溢的建築師,但因內外因素交錯,成果未獲國際矚目。
2025-03-10 04:21 聯合報
作者:呂欽文/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被視為世界建築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今年頒給了大陸的建築師劉家琨。他的代表作是位於四川成都,以「當代手法、歷史記憶、低技策略、強調社區聚落集體性詩意隱喻」為設計理念的「西村大院」。來自各國的評審團能跳脫政治等外在因素,給予中國人這樣的肯定,應是劉實至名歸無疑。
普利茲克獎所以被重視,是因其向來標舉社會性、地方性、常民文化的價值取向,台灣建築界並不陌生。我們不知有多少建築師,以同樣理念為圭臬在實踐;自九二一大地震以來,也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社區營造成果散布在南北各地。但為何台灣的作品沒被看到,國外專家卻偏偏青睞中國大陸的作品?簡而言之,我們把自己的形象搞壞了,國外建築界早已以有色眼光看待台灣的建築發展。這話怎講?
一、台灣建築專業沒有地位,主辦機關予取予求。譬如,經過數十家國際團隊參與的「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競圖案,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國際團隊贏得標案後,竟被縣府說解約就解約,沒有補償;為原住民部落重建貢獻良多,曾獲國家文藝獎殊榮的謝英俊,因無關個人的工地事故被公共工程委員會停權;甫以「台大人文館」獲今年建築師獎的簡學義,不只沒被台大「重用」,反以不專業的理由中止了另一個設計案…。連台灣的建築師都沒安全感,國外建築師如何敢輕易踏足?
二、台灣是建築專業的淵藪。外國建築師到台灣來,常被我們的契約嚇得驚惶失措。全世界看不到的不平等條款,在我們的契約裡處處都是。外來客常為了議約就得花上一年半載,最後總是找國內建築師墊背、扛下責任。但外國人得了高檔的設計費還要小看國內建築師:配合度很高但「水準不高」。傳到國外,台灣建築師還會被認為做得出好設計嗎?
三、台灣人好大喜功。常常辦國際比圖,卻沒有國際比圖的內涵。就以新北市「兒童未來館」來說,花八十億要蓋全球最大兒童館,卻沒有嚴謹的計畫書。國際競圖的遊戲規則也形同兒戲,竟能於得標簽約後輕易變更,讓其他參與者傻眼。加上資格要求「明白暗示」要外國人,不論撿個越南、甚至被視為「外國」的中國大陸都能達標,讓外國人一面高興偷笑,一面訕笑台灣對待設計的態度竟如此輕忽。
凡此種種,說來痛快,對建築同業來說,卻是邊說心裡邊淌血。台灣有許多可列名普利茲克獎得獎行列的建築師,然而他們沒被看到,一方面因種種不良的執業環境,努力的成果被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是受上述種種不堪狀態影響,造成國外產生成見所致。我們的建築業不是不能被國外肯定,是我們糟蹋了自己。
普利茲克建築獎 為何未青睞台灣
2025-03-10 04:21 聯合報
作者:呂欽文/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被視為世界建築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今年頒給了大陸的建築師劉家琨。他的代表作是位於四川成都,以「當代手法、歷史記憶、低技策略、強調社區聚落集體性詩意隱喻」為設計理念的「西村大院」。來自各國的評審團能跳脫政治等外在因素,給予中國人這樣的肯定,應是劉實至名歸無疑。
普利茲克獎所以被重視,是因其向來標舉社會性、地方性、常民文化的價值取向,台灣建築界並不陌生。我們不知有多少建築師,以同樣理念為圭臬在實踐;自九二一大地震以來,也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社區營造成果散布在南北各地。但為何台灣的作品沒被看到,國外專家卻偏偏青睞中國大陸的作品?簡而言之,我們把自己的形象搞壞了,國外建築界早已以有色眼光看待台灣的建築發展。這話怎講?
一、台灣建築專業沒有地位,主辦機關予取予求。譬如,經過數十家國際團隊參與的「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競圖案,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國際團隊贏得標案後,竟被縣府說解約就解約,沒有補償;為原住民部落重建貢獻良多,曾獲國家文藝獎殊榮的謝英俊,因無關個人的工地事故被公共工程委員會停權;甫以「台大人文館」獲今年建築師獎的簡學義,不只沒被台大「重用」,反以不專業的理由中止了另一個設計案…。連台灣的建築師都沒安全感,國外建築師如何敢輕易踏足?
二、台灣是建築專業的淵藪。外國建築師到台灣來,常被我們的契約嚇得驚惶失措。全世界看不到的不平等條款,在我們的契約裡處處都是。外來客常為了議約就得花上一年半載,最後總是找國內建築師墊背、扛下責任。但外國人得了高檔的設計費還要小看國內建築師:配合度很高但「水準不高」。傳到國外,台灣建築師還會被認為做得出好設計嗎?
三、台灣人好大喜功。常常辦國際比圖,卻沒有國際比圖的內涵。就以新北市「兒童未來館」來說,花八十億要蓋全球最大兒童館,卻沒有嚴謹的計畫書。國際競圖的遊戲規則也形同兒戲,竟能於得標簽約後輕易變更,讓其他參與者傻眼。加上資格要求「明白暗示」要外國人,不論撿個越南、甚至被視為「外國」的中國大陸都能達標,讓外國人一面高興偷笑,一面訕笑台灣對待設計的態度竟如此輕忽。
凡此種種,說來痛快,對建築同業來說,卻是邊說心裡邊淌血。台灣有許多可列名普利茲克獎得獎行列的建築師,然而他們沒被看到,一方面因種種不良的執業環境,努力的成果被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是受上述種種不堪狀態影響,造成國外產生成見所致。我們的建築業不是不能被國外肯定,是我們糟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