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銘:競圖與樂透
發表於 : 2007-02-01, 11:48
競圖與樂透
作者:趙建銘(建築師/ 建改社幹事)
最近事務所參加了兩場競圖,雖然都獲得了第一名。但在簡報後,等待評選結果時,心中充滿了無力感,苦笑的對事務所同仁說:「接下來與專業無關,只是靜待開獎。」獲得設計議價權應是喜悅的,但內心對往後須面對的評審制度卻充滿了迷網與不解?下一場競圖事務所規劃報告書的重點究竟是什麼?未經適當審核即分類的委員資料庫,隨機產生的委員名單,對規劃案的核心價值為何?
尚無法把握即須選出獲勝團隊,這樣勝選產生的方式與樂透有何不同?在博愛路後續人行道景觀工規劃設計案中,我們針對本所過去十五個造街案中重新檢討與回饋,提出「精緻造街」的想法,意圖在高雄市四、五年的造街景觀案後,提出現況的檢討及解決。但委員詢問的任意停車的交通執法問題及本所得標後監造人員如何調度……等問題,只有當作機智問答來對應。
台南縣學校建築的成果有目共睹,合理友善的徵選平台,明確的環境規劃價值,吸引了許多優秀建築師投入。這樣的新制度,一夕之間摧毀了台南縣經過長時間累積的徵選平台。在本所上星期參與台南縣之學校競圖時,當委員詢問我們採用的基礎型式時,我們的答案是:一般而言,採用聯合基腳、版基若鑽探報告顯示土質不佳,則會考慮筏式基礎。
我深切的感受新的徵選制度陷徵選委員於不義(在陌生的專業領域,不明確的徵選價值進行評選工作),令執行的行政單位及規劃設計團隊茫然不知所措。制度由防弊著手,但如何透過徵選制度的設計,明確指出政府對於公共工程的規劃設計品質及環境價值的期望(永續、減量、人性空間、環境的對應……)似乎完全被消音了!
不過,最後,還是請大家恭喜我們,因為我們最近中了二次競圖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