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2006年,厚里豆獎重現江湖,鏘鏘鏘鏘∼∼
kschen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2005年完工啟用)

http://www.cypac.gov.tw/

1983年,嘉義市與新竹市升格,嘉義縣市分家以後,原有嘉義縣的一拖拉庫公共建築,因為當初都建在嘉義市,所以幾乎都讓給嘉義市。所以嘉義縣需新建自己的縣級公共建築。

嘉義縣在太保、朴子交界處一片台糖甘蔗田,規劃了縣治特區。把嘉義縣級各機關單位,全建在這裡,連體育場也建到這裡,連KMT嘉義縣黨部在這特區也有分一塊地讓他們買去蓋縣黨部呢!

1990年,各機關大致興建完備,惟有文化中心還沒有影。

「文化中心」是蔣經國時代推出的「十二項建設」之一,要以縣市為單位,興建具有「演藝廳、圖書館、展覽廳」三大功能的文化性建築(這段是我國中社會科課本就有寫的)。除了新竹縣、嘉義縣這兩個分家的縣市,其他的縣市基本上在1980年代中期都已完成。

1990年代末期,地方政府的文化單位架構有所調整,各縣市各自成立「文化局」組織,有分「府內局」及「府外局」兩大種,「文化局」主管的業務,辦公單位又遠比之前「文化中心」更大,過去12項建設中的「文化中心」硬體,大概在這一波被降為「演藝中心」,但仍是文化局轄下的單位。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開始規劃,是最後一個興建演藝中心的縣市了,當年跟嘉義一樣分家的新竹縣文化中心,這時已落成了。

當年李雅景縣長找了出身嘉義新港,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家林懷民擔任規劃總顧問。不知何故,最後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選址是選在民雄台一線旁。距離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只有4公里,而且等於是在同一條路上。林懷民也找了他「好朋友」黃永洪負責規劃設計。

我實在很難理解,嘉義縣境之大,大可在山線(阿里山)、海線(東石布袋朴子)找一個地方蓋中型演藝廳,再不然蓋在林懷民老家,新港古鎮也還好哇;為什麼要在嘉義市的演藝廳四公里外的民雄選址再蓋一個?

選址嚴重不當、重大建設分配不均,浪費建設資源,是我提名本建築為「厚里豆」獎的第一個理由。

選址或許是100%政客責任,與建築師不見得有關,但公共建築物選址當然可以是討論的課題。

目前台灣有幾個縣市,因幅員較大,人口眾多,又因縣治所在地位置未在幾何中心,故歷年主政者在縣內規劃第二文化中心。例如台中縣長廖了以爭取台電電廠補償金在清水建港區藝術中心,彰化縣長阮剛猛興建員林演藝廳表演廳,台南縣長李雅樵在歸仁興建南區藝文中心等等。這些縣市的第二文化中心,甚至都比嘉義縣表演中心還早完成。
最後由 kschen 於 2006-08-13, 13:1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根據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網頁:
http://www.cypac.gov.tw/about.htm
提到:

本中心佔地6.6公頃,園區的整體規劃構想是以文化公園為概念,為全台唯一結合表演、教育、展示、休閒等多樣化功能的藝文特區。園區初期的構想及規劃,國內藝文界的祭酒—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懹民及新港文教基金會陳錦煌醫師出力甚多;閩南式風格的主建築是名建築師黃永洪的精心傑作,亭台閣樓,水榭迴廊,交織成一個優雅、豐富、多層次的空間;具國際水準的專業舞台,則出自舞台設計名家林克華的手筆。

以演藝廳為例,深達22米的舞台為國內罕見,使表演團體有更大揮灑的空間;設計時使用電腦模擬觀賞效果的座位,則讓觀眾更貼近舞台,與舞台上表演者形成緊密的互動連結。位於演藝廳大廳氣勢雄渾的草書「游於藝」,則出自名書法家董陽孜。各擅勝場的藝文界大師紛紛傾注其耀眼才華,甫開幕便凝聚如此恢宏大器的藝術能量,表演藝術中心的起步已是不同凡響。



以「閩南建築」為思考主體我完全贊成,但這座建築物,我們很驚訝發現,他們錯用「金門」做閩南代表(以下會詳談),也忘了嘉義縣境內還有平埔族、鄒族原住民。

再來,他們對閩南建築的理解,竟然淪為皮相的拷貝,跟1960年代蔣介石為了復興中華文化所以蓋一堆北京宮殿屋頂建築一般,把一頂「看似閩南建築」的大屋頂一放,就以為該有「閩南建築」的風格了。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設計單位:

圖檔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這個「高塔」應該靈感來自金門水頭村的「得月樓」

金門會有大量洋樓,跟金門人大量到南洋奮鬥,吸收到南洋的西式建築風格有關。

但是,嘉義並沒有這個歷史背景。更別說嘉義平原有平埔族、阿里山有鄒族,嘉義平原其實還有零星客家莊。

所以,拿金門的特色塞到台灣的嘉義,就很莫名其妙了。

圖檔

再看這個「高塔」屋頂馬背線條的比例與旁邊大屋頂馬背線條比例差了五倍,卻放在一起。

感覺現在的建築設計者,被AutoCAD影響,因電腦縮放比例太方便,設計者心中的比例關係也像AutoCAD般自由縮放而失去標準,造成這種結果。

以前建築師一眼可以看出1/100圖面上的廁所太大間,餐廳不成比例;但現在的AutoCAD繪圖者可能要等圖列印出來才發現不對勁。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左邊這個屋頂與屋身接合方法,比我阿公住的靈骨塔還難看....

屋簷也太薄了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它隔壁(左邊)真的就有一座靈骨塔....
(不過我不確定那靈骨塔是公營的還是民營的。)

大家可以超級比一比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這個斜坡........

這是還未正式啟用前去拍的,我相信這建築物一開始有人用,真有坐輪椅貴賓到那地方,應該就會發現問題並改善之。所以現在可能已經改了。

所以這應該是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應該是同一家事務所)界面銜接出的問題。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水池、刻意圍出來的廣場,及演藝廳正入口,倒還不錯,

在這裡辦活動應該很好。
最後由 kschen 於 2006-08-13, 02:19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應該是從寺廟金爐幻化來的靈感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這張照片,初看應該沒什麼問題

因為我去時,還沒完工,也沒有人

如果畫面裡有一個真人站著,你就會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了

這個「建築物」高約10米。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這張合院,應該是附屬設施,看起來沒有演藝廳恐怖

不過它也比「正常」三合院,長寬高放大了兩倍,體積就八倍了。

可以用停在前面的機車做對照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圖檔

這小亭子倒是在構件、細部、比例都照顧到了,

這個設計密度去設計演藝廳,就好了。
kschen

Re: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文章 kschen »

我完全不反對以本土素材做設計的靈感,只是覺得,不應該以粗率的方式,任意縮放拼貼了事。

演藝廳有其特定功能取向,例如舞台上方的高度、後台深度,如果硬以既有的特定造型去套住它,很可能造成不合理及浪費。世界各國戰後設計著名的音樂廳、歌劇院,大都是自由形體,歌劇院造型反而多能推陳出新。

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兩廳院,其實是兩層外殼的,外面那層中國北方宮殿屋頂,就像全罩式安全帽一樣,把音樂廳、劇院整個再罩起來。

台灣最近幾年,只要以「客家」為主題的園區或建築物,很喜歡來個「圓樓」,這也是很莫名其妙的。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樓(圓樓),其實是全世界客家聚落的特例,是永定一帶的特例,稱不上是客家建築的重要共同特徵。
ykw

文章 ykw »

期待這樣的好文章好久了, 也許台灣建築要進步, 正是從這樣的批判開始.

歐洲人已經開始質疑所謂的starchitect的Iconic(標誌標章)或Wow(如同看到正點妹眉掉下巴的反應)建築, 也許台灣建築界該有更廣更深的反省了.
reski97

文章 reski97 »

關於用現代手法去表現閩南建築
或者中國合院的建築太多了
不管是此案例
或者路上隨處可見的廟宇
都好像是負面的居多
是否有較為成功的案例?
真想看看
:) :)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