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王大閎

設計人傾向於以不同的角度敗家:有用又有設計感的、有設計感卻沒用的、買了好幾年還是不知道要怎麼用的。你咧?想怎樣敗家?
回覆文章
Chilli

尋找王大閎

文章 Chilli »

尋找王大閎

策展人:阮慶岳 徐明松

主辦單位:銘傳大學、誠品書店 贊助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歷史,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有著重大的突破與轉折。這與台灣在當時歷史角色與地位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另外也與歷經兩次大戰後,人類文明亟欲重新定位與反省息息相關。這樣內在結構與外在世界的巨變,鋪陳出台灣現代建築的新階段書寫。而王大閎先生就是當時自大陸來台灣,參與兼帶領這一波建築歷史走向的關鍵建築師。

可能大家已不太記得誰是王大閎,但幾座矗立在台北市的建築,如國父紀念館、外交部、教育部、松山機場卻仍然是老台北人辨識台北市的重要地標。王先生不只設計了這些帶「歷史主義」味道的建築,基隆路三段有著俐落水平帶狀遮陽板的慶齡工業研究中心,濟南路的虹廬,或是台大校園、中央研究院裡許許多多已不太引人注意的現代建築,都是他為時代留下的實驗性痕跡。

我們預定在今年九月展開系列與王大閎相關的活動,第一階段活動是《尋找王大閎》,裡面包括架設網站,平面、流動影像記錄、文獻收集與王大閎作品導覽。第二階段《久違了!王大閎》將於明年3月在誠品敦南店B2藝文空間舉辦首次回顧展,其中也包括延伸性、仍在策劃中的相關活動。因此即將在誠品展開的公開活動就是第一階段的文獻收集與市民導覽。


我們要找的是……

活動時間:2005.08.01~2005.12.01

1990年代,王大閎先生所主持大洪事務所解散。除了事務所的業務不再進行之外,隨之而去的還有王先生數十年來設計構想的建築作品的文件資料,這些資料包括了所有的手稿、設計圖、施工圖、照片等。對於台灣現代建築史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也讓許多對台灣建築懷抱理想的創作者、研究者,以及無數的社會大眾,在時間軌跡消逝的同時,也遺忘了台灣曾經有過的空間經驗。因此,我們希望能透過公開徵件、作品尋訪�導覽、紀錄片的製作,將這些可能散佚在台灣社會各處的資料,重新找回來,透過有系統的整理與理解之後,重新展現在大眾的眼前。

1.王大閎建築作品相關圖件�設計圖、施工圖、現場照片……
徵求曾經和王大閎先生合作過的不論是公、私機構或個人,能夠將機關或個人收藏之圖面資料借出�提供給主辦單位,使其得以被有系統的整理、編年歸檔,進而製作成數位的資料,成為更多研究者與創作者的啟發。

2.王大閎生平個人創作
王大閎先生可以說是一位全方位的創作者,創作的興趣與範圍,除建築創作之外,對藝術、文學也有很深的涉獵,並與當時藝文界有所交流。希望能收集到與王大閎相關之影像圖片、文字手稿、圖書出版之資料,以重建王大閎先生個人生平以及創作面向的完整性。

徵件連絡窗口:

若您願意將手邊資料釋出,請洽27755977分機864陳小姐或銘傳建築吳東昀0952-282520


一步一腳印——王大閎建築之旅

作品簡介:

建國南路自宅(1953)
建國南路自宅是王大閎在虹廬之前最具代表性的住宅作品,那簡單的一層樓方形量體,內部用牆切割出幾個不同屬性的空間,我們在復原模型上讀到建築師在密斯建築語言的架構上詮釋「東方」的意圖,月形窗、清水磚牆粉白、細長比例的落地窗與庭園鵝卵石,外加高大的戶外圍牆,我們除讀到密斯語言的轉化外,也領會到50代的台灣,作為貴族式、「前衛」知識份子的王大閎不得不構築一座高牆來抵禦外面的「蠻荒」,因此王大閎的「禁欲」是一種品味,並無關乎社會。

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961)
學生活動中心的折版屋頂是意圖呼應傳統的大膽嘗試,當我們由下往上觀看時,現代廠房屋頂經常使用的三角形折版,竟在簡單的收分與圓形花格磚的細部裝飾中顯現東方現代。而平面配置刻意安排的迴廊魚池中庭,周邊或實或空或半空(有隔窗),都讓簡單的迴廊中庭增加空間多樣性的變化。自然像廊道、中庭、樓梯與窗櫺……,等許許多多細部中看到建築師細膩擁抱傳統,又不沉溺的現代品味。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堪稱是六○年代最重要一棟現代建築,如今時過境遷,讀來竟還是讓人玩味不絕。

虹廬(1964)
是台灣早期「高層」集合住宅的特殊類型,精彩的九宮格平面與三合院空間隱喻,以及女兒牆的陰影處理都提供了台灣現代建築的另一思考方向,可惜該項嘗試未被繼承。按門鈴,餐廳或廚房的家庭主婦可以探出頭來觀看訪客,勿需透過沒有人性、冷漠的對講機來與人溝通;進中庭左轉,循樓梯拾級而上,每層樓的入口總是可以回到中庭享受建築師的人造自然。而位於四樓的居家單元(後改為大洪建築師事務所)是王大閎繼建國南路自宅後另一嘗試,平面分前半部的「公共空間」(玄關、客廳、餐廳、廚房)與後半部私密空間的起居室、臥房區,「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間則以月洞門隔開。清水粉白磚牆、窗櫺、捲軸式的長窗……等都為虹廬增添色彩。

國父紀念館(1972)
國父紀念館是王大閎七○年代現代建築傳統嘗試的代表作,前者雖有直接的形式挪用,但主入口屋頂拉起的神來之筆,仍為這一波的「新古典主義」實驗推至高點。我們今天見到的國父紀念館並不是最原先王大閎取得競圖首獎的提案,而是「上面」指示大幅修改的設計,無論如何王大閎在政治力介入的情況下,仍試圖給予國父紀念館稍具創意的屋頂嘗試,正面局部拆解、抬高的歇山頂仍是一個勇敢的嘗試,尤其建築師張敬德一張正面黑白照片,曾正面詮釋出該館在「困境」創作下的精神。

外交部大樓(1972)
外交部大樓頂層的斗栱隱喻與長條窗的國畫框景則是另一傳統的變奏。駐立在仁愛路尾端上的外交部大樓在整個台北城的脈絡裡(附近有幾棟日據時期的重要建築,像總統府、台北賓館與舊台大醫院)的確是個異數,然而奇怪的是,數十年過去了,我們看到周圍更多平地高樓起的現代建築,就沒有一棟像外交部大樓能持久、含蓄地散發出魅力,或是與周圍舊日據紋理匹配的建築。即便斗栱隱喻仍有「舊思想」的魔咒,然而就像國父紀念館般,外交部大樓必需肩負表徵舊權力的包伏,「前衛」建築師只能在時代的囿限中試圖掙脫。


尋找王大閎——建築作品導覽

活動參加辦法:
時間:9/17(六)~ 10/22(六)每週六2 :00pm-6:00pm
參加對象:一般大眾(限年滿十五歲以上者)
名額:每梯次限四十人(路線5由於場地限制以二十人為限)

報名方式:
1. 請洽(02)27755977分機864 陳小姐
2. 請親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報名及繳費
3. 團體報名:請電洽(02)27755977分機864
費用:每梯次每人500元整
E-mail:[email protected]



導覽路線及講師:

1.南港中央研究院
導覽時間:9/17(六)2:00pm-6 :00pm
集合時間地點:1:00pm國父紀念館正門入口階梯
導覽講師:王俊雄

路線簡介:
從1975到1985十年間王大閎為急速擴建的中央研究院設計了七棟建築,依時間順序有植物研究所(1975)、三民主義研究所(1976)、資訊科學研究所(1980)、近史及歐美聯合大樓(1982)、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1984)、分生研究所(1985),其中植物研究所延續台大校園王大閎喜用的遮陽雨庇產生陰影、形塑量體的作法,只是這回完全是垂直遮陽板,產生另一種有趣的律動方式;近史及歐美聯合大樓則玩了有趣的虛實遊戲,三合院正面的方形量體以連續的垂直開窗一字排開,由於脫離後面的牆面結構,顯得更為輕巧、而兩側建築由於仍在柱牆上有規律地繁衍量體(凸凹的陰影遊戲),因此更富節奏與量體感。而分生所則別開生面地嘗試了白色、發亮的磁磚,且以不規則的韻律「隨意」(或是順應內部的空間使用)開窗,頗有James Stirling在哈佛大學Arthur A. Sackler博物館立面設計的味道;最後就是數學研究所立面成列切開的處理方式,上下完全沒有作收,關於這個做法,同樣也可在James Stirling的另一個老人養護院見到。無論如何,王大閎的中央研究院建築,儘管在形式上作了不同的嘗試,最終仍適切地扮演了穩定全區調性的角色。


2.國父紀念館�虹廬�外交部
導覽時間:9/24(六)2:00pm-6:00pm
集合地點:國父紀念館大門入口階梯
導覽講師:王增榮

路線簡介:
國父紀念館(1972)與外交部大樓(1972)都是王大閎七○年代現代建築傳統嘗試的代表作,前者雖有直接的形式挪用,但主入口屋頂拉起的神來之筆,仍為這一波的「古典主義」實驗推至高點,而外交部大樓頂層的斗栱隱喻與長條窗的國畫框景則是另一傳統變奏。虹廬(1964)則是台灣早期「高層」集合住宅的特殊類型,精彩的九宮格平面與三合院空間隱喻,以及女兒牆的陰影處理都提供了台灣現代建築的另一思考方向,可惜該項嘗試未被台灣建築界認真思索與繼承。


3.國父紀念館�良士大廈�天母公寓
導覽時間:10/1(六)2:00pm-6:00pm
集合地點:國父紀念館大門入口階梯
導覽講師:阮慶岳

路線簡介:
國父紀念館集合、參觀與介紹。隨後參觀兩棟王大閎分別在七○年代初與末完成的集合住宅。良士大廈(1970)是一棟有電梯的真正高層集合住宅,每層樓有四個單元,前面兩個單元是64坪、有大露台(屋頂花園)的住宅單元,而後面兩個單元則是樓中樓的平面類型,有趣的是兩者(屋頂花園與樓中樓)似乎都與柯比意二○年代的住宅理論有關。而位於榮總醫院旁天母公寓則是另一嘗試,每層樓皆有三個大坪數單元,其中一樓靠南向單元曾為王大閎自宅,同樣是九宮格平面,但這回拿掉一個當景觀庭園,月洞門、團扇、八仙桌、江南庭園……,與密斯的空間語言不斷輕柔地交融,王大閎的記憶在這裡以極簡的現代建築幻化成亙古的鄉愁。


4.國父紀念館�東門基督教長老教會�亞洲水泥大樓
導覽時間:10/8(週六)2:00pm-6:00pm
集合地點:國父紀念館大門入口階梯
導覽講師:施植明

路線簡介:
國父紀念館集合、參觀與介紹。東門基督教長老教會(1980)是王大閎唯一的宗教建築,這座位於仁愛路上「巨大」的裝飾棚子是王大閎另一個有趣的嘗試,這裡主題是西方的,不再需要「中國」鄉愁性的呼喚,因此被召來的是范裘利裝飾的神聖棚子,在寬廣的林蔭大道上,高高聳起的十字架巨牆護衛著逐漸世俗化的基督聖地。而亞洲水泥大樓則是一棟具雕琢味道,散發些微表現主義氛圍的辦公大樓,難得精緻的細部處理、律動的格柵式框架,為辦公大樓類型樹立了典範。


5.建國南路自宅(已拆,紙上導覽)�虹廬�良士大廈�天母公寓
導覽時間:10/15(六)2:00pm-6:00pm
集合地點:海關大樓(忠孝東路與新生南路)
導覽講師:徐明松

路線簡介:
該路線試著對王大閎的住宅觀作總的回顧,從已被拆除、位於建國南路上的自宅(1953),已可看出建築師獨特的品味,我們在復原模型上讀到作者在密斯建築語言的架構上詮釋「東方」的意圖。而隨後的虹廬、良士大廈與天母公寓,由於集居形態的加入,不得不做更多的實驗,這裡不斷挑戰王大閎的議題有,新類型住宅如何處理人與人間的鄰里關係與形式自明性的問題。這幾個作品今天讀來,無論在與現代性或傳統現代化的聯結上都有獨特的詮釋,我們不得不承認王大閎為台灣現代住宅找到一條值得深思的路子。


6.國立台灣大學
導覽時間:10/22(六)2:00pm-6:00pm
集合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大門口(臨台大總圖書館)
導覽講師:吳光庭

路線簡介:
1954年起,也就是王大閎開業的第二年,大洪建築師事務所與國立台灣大學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先是漁業試驗所的籌建,隨後的理化館(1957)、學生活動中心(1961)、化工館(1961)、地質館(1962)、化學研究中心(1965)、女生宿舍(1966)、生化研究所(1974)、農藝館(1976)與慶齡工業研究中心(1977)等作品,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形式實驗與細部嘗試,尤其是學生活動中心的折版屋頂更是大膽的嘗試,當我們由下往上觀看時,在現代廠房建築經常使用的三角形折版,竟在簡單的收分與圓形花格磚的細部裝飾中顯現東方現代,自然像廊道、中庭、樓梯與窗櫺……等更增添了大閎先生所欲亟及的氛圍。另外像化工館、地質館、女生宿舍、生化研究所與慶齡工業研究中心等建築,利用遮陽雨庇產生陰影、形塑量體的作法,更是精彩。總之王大閎為台大校園建築發展,繼日據之後,推向第二個高峰期,可惜的是,最近二十年來,台大校園快速擴張,景觀失序,校園規劃委員會只能用保守的十三溝面磚與制式規範來控制校園發展,失去了引領的角色。因此王大閎作品的參訪除了是建築文化的回顧,其實也是台大校園與社會的未來展望。


建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唯有親臨空間體驗,才能體會建築背後的社會意涵。因此,本活動特別安排一段身體力行的建築體驗,邀請學者以導覽形式帶領市民參觀王大閎先生位於台北的作品,而導覽內容,除了王大閎建築作品外,我們也將安排同時代不同風格之建築參訪,如此一來可以全面性觸及歷史,在回顧與欣賞的同時,也兼顧社會教育意義。



尋找王大閎——建築作品導覽行前說明會

時間:9/04(日)2:00pm-4:00pm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主講人:徐明松

■洽詢電話:27755977分機864

■現場備有模型供參觀討論

■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CPH

文章 CPH »

「台灣現代建築尋根之旅」就要展開啦!
恭喜恭喜,看到這則期待已久的新聞,疲憊的心情大受鼓舞!
不曉得大家回想接觸建築的那刻,出現在腦海的建築大師身影是誰?
我認識的第一個外國建築師是Frank Lloyd Wright(再來是Mies和安藤),
而第一個台灣建築師就是王大閎(再來是高而潘,記得大學的時候還有聽過他的講座)。
這兩位說是我的啟蒙老師一點也不為過,尤其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未來將踏上建築之路。
就是因為這些的作品,讓我發現我還是比較適合人文的東西...
很多人不曉得、沒聽過王大閎,也有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沒有起一點反應,也就是冷感,我覺得很可惜,
因為其實從他的作品對照台灣建築的脈絡,可以讓我們一目了然地看出病厭厭的台灣建築生病的原因。
國外建築資訊在坊間唾手可得,於是乎面對這位低調的本土建築大師,大家總一副蠻不在乎的模樣,其實大家都錯過了很多東西。
希望這次的活動能夠讓所有建築師重新省思,台灣建築應如何面對自己的環境,台灣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和環境與建築規劃同步提升。
18°C.小盒子

Re: 尋找王大閎

文章 18°C.小盒子 »

Chilli 寫: 尋找王大閎——建築作品導覽行前說明會

時間:9/04(日)2:00pm-4:00pm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主講人:徐明松

■洽詢電話:27755977分機864
■現場備有模型供參觀討論
■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就是明天囉 去去去:D
不知道有沒有人報名哪一次導覽活動了呢
有無特別推薦的路線 或是哪位導覽人呢 ??
giobiter

文章 giobiter »

我算是主辦人徐明松底下的小小小小小助理
明天我會在會場 修模型 搬模型
高高瘦瘦的就是我了
宣傳DM是我ㄧ刀一刀慢慢割的 拿到的人別拿去墊便當阿

另外 尋找王大閎 的相關網站正積極趕工中 盡快推出
18°C.小盒子

文章 18°C.小盒子 »

謝謝銘傳的同學了

最新報名情況
阮慶岳老師 那梯次剩5個名額
徐明松老師 那梯次剩2個名額
其他路線的名額都還有

另外 主辦單位說 報名3場以上的 就會打八折
giobiter

文章 giobiter »

今天的行前說明會我聽到打瞌睡...
不是不精采啦 昨天修模型搞到沒睡

18度C 小盒子
今天你有來嗎 有看到我嗎
chunad

文章 chunad »

剛剛確定了最新的報名情況

阮慶岳老師 & 徐明松老師 的場次都已經額滿了

其它路線還有名額 :)
giobiter

文章 giobiter »

沒想到報名如此熱絡
哈哈 做那麼多總算有點價值
giobiter

文章 giobiter »

官方網站已上線
找不到空間 只好先放學校
http://www.arch.mcu.edu.tw/dwang/
還有些部分的資料未收集完全
歡迎有相關資料的人提供給我們

建議瀏覽模式:1024x768 , IE6.0
18°C.小盒子

文章 18°C.小盒子 »

giobiter 寫:今天的行前說明會我聽到打瞌睡...不是不精采啦 昨天修模型搞到沒睡
18度C 小盒子 今天你有來嗎 有看到我嗎
你可能就做在我前面吧
看到我前面那位學生打瞌睡時我就猜 應該就是銘傳做模型的學生吧
一定是熬夜做模型 才會累成那樣 :)


giobiter 寫:沒想到報名如此熱絡
哈哈 做那麼多總算有點價值
謝謝你們全體師生.... 在正式經費都完全還沒下落之前 就先用熱情做了事 8)
一定佔去你們很多的課業跟生活時間

網站做的蠻有意思的 相信在更多的共同參與之下 會越來越豐富跟珍貴的
giobiter

文章 giobiter »

網站的設計風格是根據王大閎先生所寫的小說做延伸的
盡力求極簡 乾淨
如果夠了解王大閎先生
就越能知道為何網站我們要這樣做
希望大家喜歡

另外,網站還是缺了很多王先生的資料
希望有資料的人能提供我們
不勝感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