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合企畫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2013年7月13日~2013月11月3日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合企畫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2013年7月13日~2013月11月3日

文章 forgemind.news »

日本首屈一指的森美術館將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聯手合作,於2013年7月至11月,在台北中山創意基地URS21舉辦「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Metabolism - The City of the Future」國際巡迴特展。這次合作除了是日本森美術館首度在台開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代表台灣民間企業在推動建築文化上的努力已逐漸受到國際上的認同與肯定。

森美術館是森集團在東京「六本木之丘」都市開發案中最重要的文化機構,也是推動日本當代藝術與建築展覽的先端,屬國際級的現代美術館。此次,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森美術館將「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巡迴來台,除了是希望將2011年在東京曾吸引超過50萬參觀人次的建築特展呈現給台灣民眾,讓民眾有機會看見在1960年代,日本建築大師們眼中的未來城市與實驗性的建築作品,更藉此開啟民眾對都市規劃與未來城市的想像與討論,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建築、城市與生活的關係。

源自日本、影響國際的建築運動思潮 – 代謝派 (Metabolism)

代謝派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發生在非歐美地區的建築運動,對日本與國際建築思潮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個強調城市與建築都應該像生物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移動的建築思潮,是在1960年代由「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所帶領的一群年輕建築師在日本東京所發起,楨文彥、磯崎新、黑川紀章、菊竹清訓等都是代謝派的主要成員,甫獲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殊榮的伊東豐雄更是深受代謝派建築的影響。

時至今日,雖然代謝派是1960年代的建築思潮,但是我們也很驚訝地發現,當時建築師眼中的未來城市,不僅跟許多科幻小說裡所描繪的場景有些許相似之處,甚至在當今不斷發展的綠色建築理論中仍可看見它的身影。這不僅是一項在戰後時期所興起的前衛建築運動,更是一種從建築角度出發,對生活環境現況所提出的城市革命與實驗行動。

三百多件珍貴史料首次在台公開

本次展覽將展出300多件原件作品,包含建築模型、建築師手稿、設計圖、絕版書籍等珍貴資料;另外還有多部紀錄代謝派建築師活躍身影的影片,以及由森美術館製作、以CG立體動畫方式真實重現當時代謝派建築師所未完成的建築計畫,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建築師腦海中的未來都市。

除了完整呈現東京展的內容外,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特別為台北展邀請到平田晃久、吉村靖孝兩位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各自在中山創意基地URS21戶外廣場創作兩件作品,來突顯代謝派建築至今依然綿延不斷的影響力。展覽期間也將搭配四場大型公開演講活動,預計邀請日本建築大師楨文彥、磯崎新、青木淳與團紀彥進行世代對談;並規劃由台灣專家學者主持的座談會,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討論,讓更多台灣觀眾認識代謝派建築的重要精髓。

>>相關資訊
展覽名稱: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Metabolism - The City of the Future
展覽日期:2013.07.13 (六) – 2013.11.03 (日)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 – 18:00,週六延長至20:00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展覽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森美術館 (東京)

>>關於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成立於2007年,由忠泰集團所設立。持續推動建築與當代藝術的推廣,藉由舉辦展覽、講座、工作坊等形式,促進社會大眾對於建築與城市美學的重視。

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

成立於2003年,由日本森集團 (森大樓株式會社) 所設立,是日本家喻戶曉的重量級美術館。與國立新美術館、東京中城的三多利美術館並列為「六本木藝術金三角」。

>>相關討論
::METABOLISM 未來都市展在東京六本木之丘 森美術館 2011.9.17~2012.1.15::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合企畫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Metabolism - The City of the Future 2013年7月13日~2013月11月3日 在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 - Fermentation 發酵 空間裝置藝術在代謝派未來都市展戶外廣場展出::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1960年出版的《METABOLISM》書本內容

文章 forgemind.news »

摘取於1960年出版的《METABOLISM》書本內容,讓大家回味那個年代。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合企畫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2013年7月13日~2013月11月3日

文章 forgemind.news »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手合作,將於2013年7月13日(六)至11月3日(日)於中山創意基地舉辦「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本次展覽將於首次在華語地區完整呈現代謝派的歷史及精神,並帶領觀眾體驗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與探索!

本展主要特色

1. 首次於日本海外展出,也是首次於華文世界,詳盡剖析「代謝派」的全貌與精髓。
2. 展出全世界獨一無二,誕生於半世紀前的代謝派建築模型原件、素描、手稿、照片及紀錄片原始資料。
3. 日本最新科技3D動畫具體呈現代謝派建築師們夢想中的未來都市。
4. 由日本新銳建築師平田晃久(Hirata Akihisa)與吉村靖孝(Yoshimura Yasutaka)為台北展覽量身訂做新作品,展現日本建築傳承與創新!
5. 展期中四場國際大師演講,邀請槇文彥(Maki Fumihiko)、磯崎新(Isozaki Arata)、庫哈斯(Rem KoOLhaas)、團紀彥(Dan Norihiko)及青木淳(Aoki Jun)、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親自為觀眾介紹代謝派的精華。

展覽內容
 
「代謝派建築運動」誕生於日本,且發展成為亞洲獨有並國際知名的建築運動。這個深刻影響日本現代建築發展的運動根基於代謝派建築宣言《METABOLISM / 1960-對都市的提案》。此宣言首次出現在1960 年於東京舉辦的「日本世界設計大會」上,由日本代謝派建築師團隊所提出,日後更發展成第一個由日本原創的建築與都市規劃運動。

本展室內展覽內容分為以下四大區塊:

第一章、代謝派的誕生

代謝派團體活動深受建築導師丹下健三的影響,他們認為建築不僅是建築,更包含了對於都市規劃的宏觀見解。在此展區展示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建築/都市計畫之原點—丹下健三的《廣島計畫》以及在1960年首次由代謝派團體提出對於未來都市的提案《METABOLISM / 1960 -對都市的提案》,回顧了戰後日本建築的變遷。

第二章、代謝派的時代

代謝派團隊持續地進行了許多實驗性的建築計劃,本展區介紹由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所主導之《東京計畫1960》以及著名的膠囊住宅等,其範圍之廣泛涵蓋都市構想、公共建築及住宅。

第三章、從空間到環境

1970年代於日本大阪舉辦之萬國博覽會,成為日本社會轉變為消費/資訊化社會的重要的轉換期。本展區介紹了代謝展建築家們在大阪萬博所發揮對未來城市的各種嘗試與具體實踐。

第四章、全球發展的代謝派

1970年代之後,代謝派建築家除了在日本進行計畫之外,在世界各地也實踐了許多計畫,具體而言,包含菊竹清訓的《海上都市1971-1975從夏威夷到沖繩》以及槇文彥所著手的新加坡大學設計,黑川紀章《鄭州市鄭東新區如意型區域都市計畫》等,說明了代謝派在國際上的延續及發展。

戶外廣場:

由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在中山創意基地廣場競演,展出為台北展覽量身訂做的新作品,讓中山創意基地大變身!

展期:2013年7月13日(六)– 11月3日(日)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18:00,週六延長至20:00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URS21(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森美術館(東京)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李清志/代謝派建築的熱血青春

文章 forgemind.news »

李清志/代謝派建築的熱血青春

【聯合報╱李清志】
2013.06.30 04:33 am

說到「新陳代謝」,一般人想到的都是與醫學有關的討論與原理,但是日本的「新陳代謝派」其實與醫學沒什麼關係。「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簡稱「代謝派」)是一九六○年代在日本興起的建築思潮,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發源於亞洲地區的現代建築運動,對日本與國際建築思潮有著重要的影響。

「代謝派」強調城市與建築都應該像生物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與移動。主要成員包括槙文彥、磯崎新、黑川紀章、菊竹清訓等人,在那個太空夢想逐漸萌芽成型的時代,他們提出許多充滿科幻、前衛的建築與城市設計概念,包括巨型結構的「海上城市」、「空中城市」,繼承日本建築樣式的「象徵性空間」,以及最有名的「膠囊建築」。

一九七○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不僅象徵著日本戰後的復甦,更表達出日本的熱血青春!博覽會會場由建築教父丹下健三帶領他的學生黑川紀章、磯崎新等代謝派成員所規畫設計,他們將博覽會當做建築實驗室,將整個博覽會改造成一座代謝派未來城市,其成就令人驚豔!

這些建築概念充滿著對於未來世界的浪漫憧憬與樂觀想像,反映出那個年代的日本建築師,在戰後復興、科技進展與經濟起飛的社會背景下,滿腔的建築熱血與社會抱負,因此有人說那個年代可說是日本的「青春期」。

關於「代謝派」的膠囊建築,是用預鑄的方式建造一個個膠囊般的居住單元,然後像積木般組構在一起,形成一座建築。東京銀座由黑川紀章所設計的中銀大樓建築,就是代謝派膠囊建築的經典作品,也影響了東京後來流行的「膠囊旅館」。

這座建築曾經傳出要拆除,害我每次去日本東京都要去看看這座建築是否還安好?不過至今中銀大樓還未拆除,許多人盼望這座建築可以保留下來;黑川紀章生前就一直努力奔波,希望能申請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將這座大樓保留下來,畢竟這座建築是建築史中「代謝派」最重要的作品。

今年暑假台灣建築界最令人矚目的活動,當屬七月即將推出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這項展覽二年前曾經在東京森美術館展出,吸引了超過五十萬人參觀,這次在台北的展出,是「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因此我十分鼓勵建築界人士去參觀這次的展覽,不僅去看那些至今仍然前衛的建築作品與模型,更重要的是去感受那個年代日本建築師的熱血青春!

台灣建築師的熱血在那裡?他們是否還對建築擁有夢想?

對於台灣的建築人而言,若只是沉溺於房地產商品炒作,缺乏對於城市建築的未來想像,終將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也無法對人類歷史提出任何創新的看法。期盼台灣的建築師們看過這項展覽後,可以有新的體悟,尋回過去對於建築的熱血與夢想(如果曾經有過的話),真正為這個世代及下個世代建築,開創出新的可能性。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2013/06/30 聯合報】@ http://udn.com/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聯合企畫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2013年7月13日~2013月11月3日

文章 forgemind.news »

1960年在「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率領下,一群青年建築師興起「代謝派」宣言與運動,強調城市和建築應該像生物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移動」。這是日本建築界回顧戰後變遷,並提出未來都市構想的省思,也是第一個發生在亞洲的建築運動。

模型、手稿 展品三百餘件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Metabolism - The City of the Future」特展,2013年7月13日起在 URS21 台北中山創意基地登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合作,展出三百餘件的建築模型、手稿、照片、書籍和廿五部珍貴的建築師訪談紀錄。這是台灣首次完整回顧代謝派,展出呈現代謝派的誕生以及代謝派的多項實驗性建築計畫,包括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代謝派如何在全球發展。

一九六○年代,受到丹下健三的影響,黑川紀章、菊竹清訓、文彥等建築師展開「代謝派」運動。他們想像未來城市的樣貌,主張建築和城市能像生物體一樣快速適應環境,一面改變型態,一面增殖的意象,因此引用生物學上「新陳代謝」。一九六○年在東京舉辦的「世界設計會議」發表《METABOLISM/190—對都市的提案》宣言。

追求美好社會 建築家築夢

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表示,代謝派思想背景形成於一九六○年代,日本從二戰戰敗後的荒廢走向經濟復甦的時期,代謝派建築家期望透過理想都市,建構更美好的社會。

代謝派的成員認為,現代都市的各種問題,是因為缺乏秩序的建設與拆除行為反覆不斷出現造成的。他們因此提出「巨型結構體」,作為控制都市新陳代謝的系統,也就是將住宅、辦公大樓、商業設施等個別建築元素,與人工地盤、汽車交通網絡和基礎建設結合為一,變成「建築化的都市」。

設計實用化 膠囊大樓落成

例如,黑川紀章一九七二年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是可以組合拆卸的膠囊狀都市住宅,每一個膠囊都是能滿足個人居住需求的最小單元,裡頭有收音機、電話和空調設備。每顆膠囊造價比一九六○年代豐田可樂娜轎車更便宜,當年掀起不少話題。《中銀膠囊大樓》也是膠囊建築實用化的全球首例。

此外,黑川紀章在一九七九年工廠預鑄元件、任何人都能組裝的組合式住宅始祖《南極觀測隊昭和基地》,也是代謝派代表作。

在「代謝派未來都市展」三百坪展覽空間裡,展出建築模型、手稿、照片、書籍和建築師訪談紀錄,另還邀請平田晃久(Hirata Akihisa)與吉村靖孝(Yoshimura Yasutaka)兩位一九七○年世代的新銳建築師代表,在中山創意基地的戶外廣場設計兩座開放性建築空間,以及用貨櫃改造的裝置空間。

展期中舉辦四場國際大師演講,邀請槇文彥(Maki Fumihiko)、磯崎新(Isozaki Arata)、庫哈斯(Rem Koolhaas)、團紀彥(Dan Norihiko)及青木淳(Aoki Jun)、平田晃久(Hirata Akihisa)與吉村靖孝(Yoshimura Yasutaka)親自為觀眾介紹代謝派的精華。

>>相關圖片
圖檔
丹下健三與「東京計畫1960」全體模型
1961年,攝影:川澄明男,圖片提供:丹下都市建築設計
Tange Kenzo and the Model of ''A Plan for Tokyo, 1960" 1961, Photo: Kawasumi Akio, Courtesy: TANGE ASSOCIATES

圖檔
磯崎新「空中都市─涉谷計畫」
2011年,制作:芝浦工業大學、Digital Hollywood大學
映像(CG)
Isozaki Arata "Shibuya Project: City in the Air" Production: Shibau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raduate School, Digital Hollywood University, 2011, Videos (CG)

圖檔
菊竹清訓「都城市民會館」西北側外觀 竣工當時,1966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
Kikutake Kiyonori "Miyakonojo Civic Center"
Exterior View from Northwest at Completion,1966,
Photo: Shinkenchiku-sha

圖檔
黑川紀章「中銀膠囊大樓」外觀 竣工當時,1972年,攝影:大橋富夫
Kurokawa Kisho "Nakagin Capsule Tower Building"
Exterior View at Completion, 1972, Photo: Ohashi Tomio

圖檔
「大阪萬國博覽會」祭典廣場 1970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圖片提供:DAAS
Festival Space: Expo '70 Osaka, Entertainment in the Festival Plaza, 1970, Photo: Shinkenchiku-sha, Courtesy: DAAS

圖檔
「大阪萬國博覽會」大屋頂‧祭典廣場夜景 1970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圖片提供:DAAS
Festival Space: Expo '70 Osaka, The Grand Roof and the Festival Plaza, 1970, Photo: Shinkenchiku-sha, Courtesy: DAAS

圖檔
黑川紀章「Takara Beautilion」外觀 1970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圖片提供:DAAS
Kurokawa Kisho "Takara Beautilion" Exterior View 1970, Photo: Shinkenchiku-sha, Courtesy: DAAS

圖檔
大谷幸夫「住友童話館」外觀 1970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圖片提供:DAAS
Otani Sachio "Sumitomo Fairytale Pavilion"Exterior View 1970, Photo: Shinkenchiku-sha, Courtesy: DAAS

圖檔
槇文彥「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鳥瞰 圖片提供:槇総合計畫事務所
Maki Fumihiko "Republic Polytechnic Campus, Singapore" Birds-eye View, Courtesy: Maki and Associates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戶外廣場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1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2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3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4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5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6

圖檔
↗ 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展場空間 07
expozyelede

代謝派的6個關鍵字

文章 expozyelede »

代謝派的6個關鍵字

1.巨型結構體

代謝派認為建築與城市要能有機地生長,必須依靠巨型結構體。巨型結構體指的是建築與都市基本建設合而為一的思考模式,所謂的都市基本建設包括人工地盤、交通網絡、能源設施等。巨型結構體事先統一都市尺度的基礎設施,其他附加的要素如膠囊裝置則可隨時變動,才能避免無秩序地拆除與建設,浪費資源。

2.可變動性

如同生物的新陳代謝一般,建築與城市也可因應社會的改變與需求,像生物般生長。

3.人工地盤

為了解決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問題,透過人工地盤,讓城市向天際及海洋發展。

4.預鑄

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大樓採預鑄工法形成的膠囊裝置,實踐了他對於可循環、新陳代謝建築的部分想像,也是代謝派對於可替換性的實踐。不過因為技術問題,這件作品依然無法更換。日本第一座膠囊旅館也是由黑川所設計。

5.服務核

服務核簡單而言就是將整棟建築的電梯及設備集中建造於一結構中,將住宅或辦公空間與基本設施分開設計,所有的管線都在服務核中,所以若要再增加膠囊裝置,無需打掉重建,直接延伸即可。

6.同中有異的各自表述

代謝派的細部論述並非全然一致,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屬於科技烏托邦的一派,建築的可變動性是其重要思想,以巨型結構體解決城市或建築的增生。但槙文彥與大高正人則以務實的「群造形」理論,並不固定城市的結構或形式,而是找出城市的共通因素,例如運用當地生產的建材及工法、自然地景及文化元素,再設計城市中的建築量體,並將建築外的公共空間及半公共空間納入議題中,讓建築在城市中自然增生,營造出宜人的居住尺度。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對談

文章 forgemind.news »

2013年8月28日晚間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於台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辦演講及對談,吸引六百多位聽眾參加,反應熱烈!

本活動為「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國際大師系列演講之第一場活動,邀請了這兩位受到代謝派建築思潮影響的新銳建築師來台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以及他們為了台北「代謝派未來都市展」而量身創作的作品。

「代謝派」(Metabolism),是唯一發源於亞洲地區的建築思潮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60年的日本,正式誕生於東京。代謝派在國際建築思潮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參與此建築運動的建築家們致力於對未來城市和建築發展的探索,強調城市與建築都應該像生物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移動,藉以適應自然和社會變遷。自正式宣告以來,代謝派即使經歷半世紀後,依然發揮著其影響力,而平田晃久和吉村靖孝的作品,正傳達了代謝派的精神。
圖檔
↗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

平田晃久,出生於1971年,曾師事普立茲克獎得主伊東豊雄(為代謝派主要成員菊竹清訓之學生)多年。近年來,平田以他一貫的「纏繞的建築」概念,發展出重視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關係的建築作品。他將建築比喻為樹木,在交錯縱橫的樹幹與枝葉當中,充滿變化的有機空間,正是他心中理想的生活空間。本次為了台北展覽的作品中,他提出了「發酵的建築」,讓人類的行動與自然(陽光、風、雨)產生互動的建築裝置。有機及持續發展變化的概念,和代謝派強調生物新陳代謝有著相連的脈絡。

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常看見相互交纏的層次變化,像義大利麵、樹上鳥巢、海中的海草與魚卵或是海草與岩石,如果以這樣的概念來看都市,從地上的貓狗、人類、商店與大廈到摩天大樓,其實就是一個發酵放大的概念,而用這個角度來看建築將會十分有趣。

他以自己的作品為例,空氣中煙霧的原型如果放大發酵,上頭如皺摺般的紋路產生規則,以這樣的概念做出一張如大花般的特色椅子不僅在東京藝廊展出,還出征倫敦藝術界,甚至約旦女王也當寶收藏。有了椅子的經驗還不夠,平田將概念再擴大進化成美術館建築,他應用幾何學將等邊三角形相互連結,結果意外的產生自然皺摺花樣,讓整個展示空間上方就像鑲了一朵白雲一樣。

「使用數學幾何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是以單純的規則來做的!」平田晃久以這次代謝派台北場外的裝置作品為例,用三個原本緊閉的盒子相互堆疊來做創意發想:重疊的部分成為室內空間、但打開盒子即變成窗戶或是連結戶外的開放空間,讓建築會呼吸也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圖檔
↗ 日本建築師吉村靖孝

另一位講者吉村靖孝,出生於1972年,他擅長以理性的數據來分析規劃建築,和強調自然與身體感受的平田有著完全不同的思考邏輯。吉村近年運用貨櫃設計的住宅和旅館的建案,受到建築界矚目。能夠自由組合和靈活變化的特性,和代謝派大師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大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演講當中,吉村除了介紹了本次為了台北展而創作的作品,更分享了他持續在進行當中的計畫──將自己的設計圖分享在網路上,讓更多人能夠取得並自由更改其圖面來符合每個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他提出建築的著作權開放,不應該被限制,讓建築設計有更自由,更開放的發展,他將之稱為「遺傳的建築」,其綿延不絕的發展,就如同每個基因能夠不斷地延續及變化。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許多臨時組合屋派上用場,但大多造價昂貴且僅使用一次,為避免造成浪費,他將20尺的貨櫃改造成組合彈性十足的單元屋,若再加上智慧型家用電器與設備,那麼住在貨櫃屋就如同住一般公寓一樣,且移動與組裝更方便,如貨櫃一樓裝置各式電器,而二樓加上床架就能使用,想搬家?二樓裝進一樓裡就能整個移動相當方便。

別以為貨櫃屋僅能作為緊急應變使用,其實吉村靖孝的 Bayside Marina Hotel 設計案,就放大執行了這個計畫,由於業主想要在面海的工業區附近經營飯店,卻又怕經營不善後拆除需要花掉龐大費用,因此找上他設計貨櫃飯店成為當地特色旅宿!如此一來,貨櫃千變萬化就如同血液不斷流轉遺傳,延伸為社會基礎建構的一部分。

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的建築裝置作品即日起展示於台北中山創意基地URS21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戶外廣場。室內展覽包含300多件建築模型原件、素描、手稿、照片及紀錄片珍貴的原始資料。展覽至2013年11月3日。
圖檔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日本代謝派建築大師 槇文彦與團紀彥世代對談

文章 forgemind.news »

日本代謝派建築大師
槇文彦與團紀彥世代對談


2013年9月7日下午於台北克緹大樓舉行,日本代謝派建築大師槇文彦(Maki Fumihiko)與團紀彥(Dan Norihiko)演講及世代對談。在午後和煦陽光包圍下,高度足以俯瞰著台北最繁華的都會的14樓演講會場,本活動在典雅高貴的氣氛中順利舉行。此活動為「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展覽之國際大師演講系列活動,當天現場吸引近700多位聽眾熱烈參加!
圖檔
剛迎接85歲生日的槇文彦建築師,從他求學時期與到世界各地旅行的經驗,以清晰條理介紹了他從早期至近期的作品,包含1980年代的幕張展覽場到現在的台北車站及紐約世界金融中心第四大樓建築作品,展現了身為代謝派建築師的成熟過程。其中,早期槇文彥與代謝派其他成員黑川紀章與菊竹清訓三人共同實踐的祕魯利馬之低所得者集合住宅的案例,是代謝派建築師共同創作的唯一案例,經過多年後,其居住者自發性地增建及改變,證明了代謝派建築的增生與重組之特色。
槇文彦的建築不追求設計風格,強調空間必須豐富人類的生活,在其著名的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 Complex計畫中,融入了住宅,商業及文化設施,自然環境等多元多樣的空間規劃。尼采曾說過「孤獨就是我的故鄉」。槇文彦所創造的空間,賦予了使用者在生活上的高度自由及豐富度,他的作品中存在著讓人們能夠共享、能夠交流、能夠聚集,甚至能夠獨自沉思的自由空間,凝結了每個使用者生命中珍貴的時刻。

身為槇文彦的學生,團紀彥深受到其思考方式的影響,展現在團紀彥高度重視自然與人類共生共榮的作品規劃中。例如,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建案中,採取新舊融合手法,保留舊建築的結構,卻又充份地拓展了新的使用空間,可謂是節能減碳之綠建築案例。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的建築規劃更是展現大自然與建築的平衡之美。

兩位講者更在世代對談過程中,不經意展現師徒的濃厚情誼。當回應團紀彥提出的「現今的建築與代謝派建築的關係」之問題時,槇文彦說:「代謝派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代謝派成員所努力的痕跡是確實留在歷史上的,雖然曾經被遺忘,然而再次回首那段歷史,現今的人們,若能夠從中找到思考未來的契機,那也就足夠了!代謝派的歷史提供現代人思考的養分,而生活在當下的建築師被賦予的更大課題,則是思考如何回應自身所處的時代!」

時間證明了建築的價值,也讓我們見證了槇文彦的成就──用建築凝結時光,一位優雅的智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