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2013年4月12日~5月12日在URS21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2013年4月12日~5月12日在URS21

文章 forgemind.news »

台北城市 x 建築實驗 x 兩個對話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台北市的土地面積僅占全台灣的千分之八,卻匯聚了全台近八分之一的人口,都會區裡每人僅擁有小小的居住空間,狹窄的空間隔絕了人與人的互動,也反映出城市生活的種種無奈。本展覽邀請呂理煌建築師所帶領的「建築繁殖場」與蕭有志建築師,透過風格各異的小型建築實驗,試圖與中山創意基地 URS21所在的台北中山林森地區進行對話,探討都市居住空間的各種可能與想像,同時在4月12日至5月12日間開放作品,邀請民眾前來體驗建築師眼中的台北風景。

幸福需要多少空間

從中山區隨處可見的「小套房」出發,蕭有志的作品「都市耕讀小屋」以台灣柳杉構成,1.3坪大的空間擁有完整的居住需求,臥室、廚房、衛浴、閱讀桌等一應俱全。作品除了探討都市裡「一個人的居所」的可能,同時也對都市所需要的幸福空間提問。另外,小屋緊鄰中山區聚聖里里民們所共同經營的友誼農場,更是在台北天空下描繪出一隅都市田園生活的想像。
圖檔
↗ 都市耕讀小屋 by 蕭有志
圖檔
↗ 都市耕讀小屋一隅 by 蕭有志

彼此對話的個人居住單元

回應台北公寓住宅彼此相望卻鮮少互動的冷漠,以及因為高房價而隨處攀附的頂樓住宅風景,呂理煌與其團隊的作品「都市絮語」,以簡單的鋼架、木材、塑膠桶為素材,在中山創意基地URS21共搭建出5件裝置,包含草地上的平台與懸掛在屋頂或屋簷上的迷你居住單元。作品試圖挑戰人們居住上的心理安全界線,也藉由裝置間的彼此觀看,來呈現城市裡每一位居民既是觀眾也是表演者的有趣畫面。
圖檔
↗ 城市絮語 – 草地作品
圖檔
↗ 城市絮語 – 頂樓作品


>>相關資訊

策展人:阮慶岳
展覽名稱: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展覽時間:2013年4月12日(五) - 5月12日(日)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URS21後方草地與頂樓,免費參觀
特別感謝: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聚盛里陳鴻章里長

作品開放時間:

蕭有志 – 都市耕讀小屋
平日
展期內,定時開放,每週四、五16:00-17:00
週末
展期內,定時開放,每週六、日14:00-17:00
小屋參觀規則
每次限1人進入,入內請脫鞋,每次參觀時間為5分鐘。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草地作品
24小時開放
頂樓作品
展期內,定時開放,每週四、五16:00、16:20、16:40
頂樓作品參觀規則
現場報名,因安全考量,每時段報名人數限制5人以下,僅限16歲以上之民眾報名參觀。
*上述頂樓作品開放時間,逢雨均取消,造成不便,煩請見諒。

策展人介紹

阮慶岳

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及系主任

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等,建築著作包括《弱建築》等,共20餘本。

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6年與徐明松於台中TADA center聯合策展《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2011年策展《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2012年策展《人民的城市 --謝英俊建築展》

創作團隊介紹

蕭有志

現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及系主任

創立大合設計及Design Laboratory,在方案、教學及創作三方面同步實踐他所提出的「大量交織」的理念。嘗試以微型空間創造做為都市設計的手段,跨方案的連結各種人、事、物等資源並轉化過剩為養份,視設計力為主動轉變社會的動能。

呂理煌

現任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1999年於台南成立「建築繁殖場」,不斷以建築實驗的方式帶領團隊以自力建造的方式進行創作。2002年獲得『遠東建築獎』首獎,2004年以「繁殖計畫 – 從台灣台南到威尼斯」代表台灣參加第九屆威尼斯國建築雙年展,2008年受邀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2009年受邀參加法國波多爾雙年展 (INSIDERS)。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建築繁殖場」意指一座建築實驗場的母體,採自力建造的方式,以自由開放的實驗態度,希望孕育出更多台灣的建築新秀。「建築繁殖場」也對應了不斷變化或變遷中的大地自然與城鄉空間,試圖讓建築與母體環境進行溝通、互動,進而豐富母體,同時在繁殖建築的過程當中,兼顧新生建築與母體建築之間的網絡連結與生態,維護自然健康的生態循環,更是其建築創作關懷的重點。

展覽場地資訊

中山創意基地URS21 CHUNG SHAN CREATIVE HUB URS21

TEL:02-2562-1617
FAX:02-2562-5101
E-MAIL:[email protected]
WEB:www.jut-arts.org.tw
ADD: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21號(雙連站2號出口左轉,步行約8分鐘)

>>相關討論
::與都市活體的對話「城市實驗.兩個行動」邀你共同思考都會住居可能性::
::阮慶岳策展 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2013年4月12日~5月12日在URS21::
::蕭有志 - 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第一站_來聚盛里晴耕雨讀::
台灣建築 台灣建築師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城市絮語" 裝置藝術 architecture installation Taipei Taiwan "Taiwan Architect" "Taiwan Architecture" URS21 "URS21 - 城市實驗‧兩個行動" exhibition 展覽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台北微型公寓 打破單身歧視

文章 forgemind.news »

台北微型公寓 打破單身歧視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2013.04.06 04:48 am

台北房價節節漲,年輕人想要在市中心擁有一個小窩,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一個幸福的「家」需要多大?如果只買得起兩坪土地,能不能給我一個家?

由建築師阮慶岳策展的「兩個城市實驗計畫」,邀請建築師呂理煌與蕭有志,在中山創意基地打造面積只有1、2坪的微型公寓,邀請民眾參觀入住,探索「微小幸福住家」的可能。

蕭有志的「都市耕讀小屋」,以台灣柳杉構成。1.3坪的空間,擁有完整的居住需求,臥室、廚房、衛浴、閱讀桌等一應俱全。屋外便是聚聖里里民共同經營的友誼農場,完成在城市中耕讀的田園夢。呂理煌的「城市絮語」,則以鴿子籠為靈感,在屋頂、樓梯間打造兩、三坪的居住空間。

現代社會少子化、都市單身人口增加,但房屋廣告仍主打「三房兩廳」,坪數20、30坪起跳。阮慶岳指出,都市人習慣外食、在咖啡館讀書上網,「整個都市就是你的客廳」,「家」的空間需求可以縮到極小。

「台北房價把年輕人與單身族推出房屋市場,這兩種人卻是為城市注入活力的重要力量!」阮慶岳說,國外充滿活力的創意都市,皆想辦法將年輕人、單身族留在市中心,因為他們「讓城市更有趣」。如紐約、新加坡,近年皆推動小坪數的「單身公寓」。

「台灣的房屋市場有單身歧視。」阮慶岳表示,台灣房屋不僅不為單身考慮,銀行貸款對20坪以下的房子也設下更高的自備款限制。

「如果我想住在市中心,卻只買得起兩三坪的房子,為什麼不能滿足我的夢想?」阮慶岳邀請建築師在市中心打造「微型公寓」,藉此喚起政府與房屋業對「微型公寓」的重視。

【2013/04/05 聯合報】@ http://udn.com/
Bojehepar

Re: 台北微型公寓 打破單身歧視

文章 Bojehepar »

出處

真是諷刺,這大概是在「台灣設計蔣」之後最可悲的設計了吧? 這類的「卑屈建築設計」竟然不是解放作為一個既有隱私也有公眾需求的人的空間需求,反而是將人給關起來。這段尤其好笑:『「城市絮語」,則以鴿子籠為靈感,在屋頂、樓梯間打造2、3坪的居住空間。』設計師還真老老實實地坦述以鴿子籠作為設計靈感呀!看得我是哭笑不得,直納悶這位建築「設計」師是不是在反串,諷刺建商大蓋豪宅給菲傭跟傳統家庭住,而單身的人乾脆一人分個鴿子籠即可? 對照標題「微型公寓打破單身歧視」,簡直就是自掌嘴臉啊!這種設計不是在打破歧視,根本就是在虐待單身族!

記者也很妙地描述現況以符合該設計情境:『現代社會少子化、都市單身人口增加,但房屋廣告仍主打「三房兩廳」,坪數20、30坪起跳。』難到記者不覺得好奇,現代社會少子化、成家人口少,空屋率居高不下,房價仍高如天價,怎麼不談居住政策,改善失衡的供需市場,反而是為這種鴿子籠建築找來這種可笑的藉口,當下的房屋房型不是不適合單身,是價格逼退了單身;當前環境也不是缺乏單身適合的屋型,小套房多如牛毛,提供鴿子籠給單身,才是無視於單身所面臨現實困境(社會與政策的不友善)的一種歧視。

這段更有趣:『阮慶岳指出,都市人習慣外食、在咖啡館讀書上網,「整個都市就是你的客廳」,「家」的空間需求可以縮到極小。』,像極了桂綸鎂睜著魚亮大眼說著:「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我嚴重懷疑這看起來像是「單身版屠城木馬」、「木頭版鋼鐵人」完全是在向膠囊旅館致敬。最後設計師還非常感性的表示:「台北房價這麼貴,把年輕人與單身族推出房屋市場,這兩種人卻是為城市注入活力的重要力量!」、「如果我想住在市中心,卻只買得起兩、三坪的房子,為什麼不能滿足我的夢想?」

而這些不知道是腦子燒壞還是刻意鴕鳥心態的設計師們對單身族提出的反歧視解決方案是:浸豬籠。

真是妙極了,掯!
難攻大士

『建築師』不該只是一隻忠心護主的狗

文章 難攻大士 »

出處

『建築師』不該只是一隻忠心護主的狗

我想,我是很感激台大城鄉所的──至少就四十多歲的事後孔明而言,衷心地。

因為,我差點成了一條只懂炫耀血統優越的、資本吸血鬼與房地產惡獸所供養的狗。

這些年來,評過不少圖,見過不少建築相關的老師與學生。

失望與幹,多過於對他們「專業」和「天賦」的欣賞。

什麼「垂直村落」?什麼「微型公寓」?

建築師們用貌似哲理的炫閃措辭誇耀著他們的「巧思」,用似是而非的華麗詞藻包裝著他們的「技巧」。

「垂直村落」說是「亞洲都市進化的居住新提案」

「微型公寓」說是「微小幸福住家」跟「都市耕讀小屋」

建築師誇誇其談著:「如果我想住在市中心,卻只買得起兩、三坪的房子,為什麼不能滿足我的夢想?」

聽起來,真是理直氣壯!

而且,他們也確實高舉「建築設計解決居住問題」的大旗,充滿彌賽亞情懷地,伸出他們的「神手」做出提案,「滿足你的夢想/解決你的問題」!

拍拍手,真的是好人哪!

幹!!!!!!

好人個屁!!!

這就是我說的「一條只懂炫耀血統優越的、資本吸血鬼與房地產惡獸所供養的狗」真實的醜陋樣貌!

「亞洲都市進化的居住新提案」何苦得變成「向上堆疊的鳥籠樹屋」?彷彿「亞洲人」天生就是群居森林的猴子,不配也不能像老美中產階級一般,住進陽光普照的人性空間。

「兩三坪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微小幸福住家』跟『都市耕讀小屋』」為什麼成了「滿足」跟「夢想」?好像我們不斷壓縮自己的生活作息空間需求,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不然你還想怎樣?

說這些「建築師」們是「狗」,真的污辱了「狗」──但可惜我一時找不到更好的類比讓大家了解這群人的「不是人」特質。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曾經提過的「『殘酷』的遂行公式」一文。「殘酷」,也正在此處發生當中...

「貪得無厭的資本財團」炒作土地與空間商品,剝奪一般人的居住需求。

「精算規劃的房產代銷」負責合理化空間剝削,操弄一般人的居住想像。

「自以為是的建築蠢狗」炫技誇耀其空間魔術,馴化一般人的居住委屈。

然後,你就在讚嘆「微小幸福住家」跟「都市耕讀小屋」設計之精妙,高明地「解決了你的居住問題」並「滿足了你的居住夢想」之餘,忘了某些更重要的事情──

為什麼,「如果我想住在市中心,卻只買得起兩、三坪的房子」會變成你可憐的「夢想」?會變成你必須解決的「問題」?

幹!這個「夢想」的本身不是個最大的「問題」嗎?

我相信,幾年後,很可能會出現一批更強更猛更偉大的「建築師」更理直氣壯也更自信滿滿地說:

「如果我想住在市中心,卻只買得起半坪的房子,為什麼不能滿足我的夢想?」

然後,我相信他會提出更厲害更巧妙的「奈米幸福微住家」及「都市耕讀原子屋」設計,徹底打敗他前輩的紀錄。

建築師們仍舊會趾高氣昂地扮演資本忠狗的角色。

而你,那個一面委屈自己、一面讚嘆設計的你──

連狗都不如!!!!!!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與都市活體的對話「城市實驗.兩個行動」邀你共同思考都會住居可能性

文章 forgemind.news »

與都市活體的對話「城市實驗.兩個行動」
邀你共同思考都會住居可能性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編輯部

都市是個龐大也複雜的活體,需要持續也認真的對話。
_策展人阮慶岳

面積只有全台千分之八的台北市區,竟然匯集了近八分之一的台灣人口!在台北購置一套狹小居所的價錢,在台北以南的區域也許能夠換得相對而言寬敞許多倍的生活空間;都會區裡每人僅擁有小小的居住空間,狹窄的空間隔絕了人與人的互動,也反映出城市生活的種種無奈。

策展人阮慶岳邀請「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創辦人呂理煌及實踐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蕭有志兩組團隊進駐,以URS21所在的台北中山創意基地為創作場域,未來甚至可能往周遭的區域如中山北路、林森北路、民生東路蔓延,透過建築手法介入這塊區域建構出與都市進行對話的裝置,希望來訪民眾能夠透過兩組行動與城市進行對語。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7 - 從空中俯視URS21

阮慶岳於2013年4月12日在URS 21中山創意基地舉行的「城市實驗.兩個行動」發表會上表示,台北市是一個極具有發言性的城市,我們要認真的傾聽它發出的訊息,也要積極的與其互動、對話。

獲邀參展的「建築繁殖場」以分別附著於創意基地屋頂、屋簷上與豎立在草坪的作品「城市絮語」點出每一位市民在城市裡都扮演著「是觀眾也是表演者」的角色;反映人們彼此透過觀看、觀望進而形成對於人性的關心;簡單的鋼架、木材、塑膠桶為素材,共搭建出5件像是迷你居住單元的裝置,作品試圖挑起人們對於居住的心理安全界線思考,也藉由裝置間的彼此觀看,來呈現城市裡每一位居民既是觀眾,同時也是表演者的有趣畫面。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4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則是挑戰著人類生活空間的最小尺度。高密度的都市生活固然方便,然而人們對自然生活的渴望卻是與生俱來的,透過木造、猶如單細胞生物般的有機小屋,蕭有志透露出在大樓林立的都市中打造田園生活的可能性,從中山區隨處可見的「小套房」出發,「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以台灣柳杉構成,1.3坪大的空間擁有完整的居住需求,臥室、廚房、衛浴、閱讀桌等一應俱全;作品除了探討都市裡「一個人的居所」的可能,同時小屋緊鄰中山區聚盛里里民們所共同經營的友誼農場,更是在台北天空下描繪出一隅都市農耕生活的想像。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4

呂理煌表示:「台北城市的舊紋理,因為發展而漸漸的被遺忘。舊道路與城市的關係也漸漸的模糊不清,而城市的樣貌也漸漸變得不明顯…」,他點出,在國外造訪一座陌生城市時常會發現「這城市很有活力」,但是究竟是什麼元素讓一個城市迷人?呂理煌說:「我後來發現是休憩品質,是那種讓外來者願意停留、觀望的環境。歐洲廣場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在廣場上時,你既是觀眾也是演員!」透過「城市絮語」在屋頂上的裝置,呂理煌希望能夠提高屋頂辨識性使居民遠遠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家,也能夠因為地面草坪上的平台提供人們一個窩居的空間、提昇居民互動、並同時製造更多對話的可能性。

蕭有志希望透過「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將原先看似不相干的資源或是事物進行串連而迸發出更多的創意;也想挑戰自己究竟能在多麼微小的空間完成日常生活中需求,包含烹飪、沐浴與休息...等等。

蕭有志表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詮釋為解決居住空間不足的對策,他呼籲這個作品要親身用五感體驗,才能體會每個人對空間的需求性以及是否能夠接納這個作品的精神。透過這個作品,蕭有志想要探討在都市裡「一個人的居所」的可能性以及替「城市農耕生活」的想像描繪出一幅藍圖。

>>相關資訊
展覽名稱:城市實驗˙兩個行動
策展人:阮慶岳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URS21後方草地與頂樓
展覽時間:2013年4月13日(六) ~2013年5月12日(日)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特別感謝:聚盛里陳鴻章里長
洽詢電話:02-2562-1617 分機25 黃先生

>>相關討論
::與都市活體的對話「城市實驗.兩個行動」邀你共同思考都會住居可能性::
::阮慶岳策展 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2013年4月12日~5月12日在URS21::
::蕭有志 - 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第一站_來聚盛里晴耕雨讀::

>>相關圖片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1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2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3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4
圖檔
↗ 蕭有志的作品「大量交織之都市耕讀小屋」- Photo 05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1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2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3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4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5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6 - 從空中俯視URS21
圖檔
↗ 建築繁殖場 Interbreeding Field | 呂理煌 - 城市絮語 - Photo 07 - 從空中俯視URS21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微型公寓與籠民 - 兩個城市實驗行動 看見都市叢林中的另一種居住可能

文章 forgemind.news »

聯合筆記/微型公寓與籠民
【聯合報╱陳宛茜】
2013.04.25 03:25 am

台北中山創意基地舉辦建築實驗展,邀建築師設計「都市耕讀小屋」。小屋僅一點三坪,廚衛臥室書房俱足,讓年輕人、單身族可負擔市中心築巢。這座「蟻窩」引來大批網友按「讚」,卻也遭批是台北版「籠民」、另一種單身懲罰。

「微型公寓」是近年在舊金山、洛杉磯迅速崛起的住宅型態,在台灣卻還只是實驗概念。

台灣人對於「家」的想像,華麗卻貧乏。我們習慣把詮釋權交給地產商,讓名牌建築師告訴我們「家」需要什麼。

因此談到家,你我腦海裡浮出的是房屋廣告裡的水岸第一排、公園景觀華廈、板橋京都…。我們對居住空間的想像是唯美的旅遊片,習於被異國情調麻醉,無法腳踏實地思考定義緊扣現實的「台灣厝」。

政府對於「家」的定義,因循又保守。單身人口破五百萬,不婚不生躍主流,號稱為青年打造的「合宜」住宅、「現代」住宅,卻永遠是三房兩廳,凝固在「兩個孩子恰恰好」的遙遠年代。

紐約市長彭博名列全美十大富豪,看慣廣廈豪宅的他,卻主動提倡微型公寓。他打破紐約「公寓不得小於十二坪」禁令,由政府提供市中心土地蓋微型公寓,廣邀建築師參與設計競圖。

彭博指出,創意城市需要年輕人當房客,他們可回報城市源源不絕的創意。彭博也希望改變社會對都會空間的看法,曼哈頓單身人口近五成,他們習慣外食、充分運用公共空間,微型公寓已可滿足其對「家」的空間需求。

城市的價值不該由房地產商決定,居住空間也是。對於「家」,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樓地板的空間,更需要創意的空間。

【2013/04/25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