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10周年 校園重建篇 - 華而不實 民和國小師生「活受罪」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921地震10周年 校園重建篇 - 華而不實 民和國小師生「活受罪」

文章 eaGer »

出處

更新日期:"2009/09/06 02:29" 廖志晃、沈揮勝/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廖志晃、沈揮勝/專題報導】

九二一震災後,南投縣鹿谷鄉內湖國小移址溪頭風景特定區內重建,著重自然生態的木造建築與規畫,使得「全國最美的森林小學」美譽不脛而走,迄今遊客絡繹不絕;同樣重建的水里鄉民和國小雖曾獲得遠東建築獎美名,但金獎光環一啟用就全破功,數十項匪夷所思的缺點,讓孩子們至今還「受累」。

圖檔
↗ 郭俊沛建築師設計的南投縣鹿谷鄉內湖國小

內湖國小遷校歷時四年八個月,到九十三年才正式落成,也是全國最後一所完成災後重建的學校。堅持重建目標卻不急就章,還能妥善規畫,成果讓人眼睛發亮,以生態教育為核心的校園,林木蔥蒼,蟲吟鳥啼聲不絕於耳;夏夜裡,數以萬計的螢火蟲飛舞,點亮每一個角落,這個全校才四十多名學生的小學,儼然全國小孩的夢土。

內湖國小校園景觀與度假村相較毫不遜色,還曾創下單日超過四千人次參觀的紀錄,比遊樂區還要熱門。南投縣長李朝卿曾有收門票做為清潔費的構想;網路上更訛傳進入校園要收清潔費五十元。

內湖國小校長莊正萍則強調,學校是教育機構,不可能收費,倒是就實況觀察,即使遊客人數眾多,校園依舊一塵不染,應該是遊客被優雅的景觀感動,捨不得破壞環境清潔。

今年暑假,內湖國小剛完成第一次的木造建築保養,耗資二百多萬,這是維護美麗校園的代價,但是,山區孩子的受教權和全國人民的嚮往,卻是無價。

然而,重建倉卒「凸槌」難免,不少校舍在「創意」與「機能」衝突中掙扎,水里民和國小即是實例。

圖檔
↗ 林洲民建築師設計的民和國小

林洲民建築師設計的民和國小堪稱為重建區單元造價最昂貴的校園,六十多名學生的迷你校區,重建經費六千多萬元,後續改善經費還沒完沒了。

該校建物分三部分:獨門獨院的班級教室、V形屋頂的專科教室、圓弧屋頂的圖書館。其中班級教室最大問題是屋頂留天窗、四牆透空,黑板怎麼擺都逆光;孩子上課每隔十多分鐘,需躲著太陽搬一次桌椅。

東西向的專科教室屋頂反翹,迎旭日、送夕陽,讓師生整天作室內日光浴,還額外多了蓄水功能,排水管設在走廊內柱,雨天教室變浴室。拱形的圖書館,小朋友下課玩耍,走著走著,就上了沒遮欄的屋頂。鋼構天花板,日曬變吸熱板。而廁所多達卅間,全室密閉不見五指;電源統一開關,一人如廁全排亮;門扇以蔗板為材,螺絲釘鎖不牢,開學一周門把全數脫落。

走廊列柱是傾斜的,小孩奔跑撞破頭,老師慢行撞肩膀。地板以半朽枕木鋪設,一踩就多一個窟窿,全校上百個陷阱。缺餐廳、音樂教室、活動中心,沒有田徑場和展覽場等缺失一籮筐。附近的民和國中是翻版,出自同一名建築師設計,一直到立委林明溱擔任縣議員時揭發,後續改善才現轉機。

不過因硬體已定型,校長莊永智認為:「先天體質如果不好,再怎麼改都還會有問題。」民和國小並不實用的案例,或可給八八水災校園重建一些警惕。

>>相關討論
::民和國小& 民和國中 by 林洲民(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最美麗的森林小學 - 內湖國小 郭俊沛建築師設計::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921震後校園空間解嚴 新校園運動成典範

文章 eaGer »

出處:自由時報

921震後校園空間解嚴 新校園運動成典範
【9/13 19:15】

九二一10年.台灣見真情--校園篇 (1)〔中央社〕「你看過電影中的戰爭場面嗎?那就是我當時的感覺」,回想起921當天清晨返校查看時看到的景色,南投縣竹山國小總務主任林建言還心有餘悸。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的大地震,是許多台灣人心中的痛,位於震央的南投縣除了大地寸斷,更有許多生離死別,竹山國小處災區邊緣也不例外,有兩名小朋友在這場災難中喪生,而當年6月,竹山國小才剛舉辦創校100週年慶。也難怪林建言說,「百年老校遇到百年難遇的地震,還是無法倖免。」

然而,大地震10年後的今天,走在竹山國小校園,生態步道、種類豐富的植物、透水舖面及4個收集雨水的水撲滿,一片綠意融入環境中,絲毫感受不到大地震曾讓當時3棟校舍全倒、1棟半倒,取而代之的是慈濟功德會援建的鋼骨結構建物,不過,校史館、921廣場仍在校園一隅提醒師生,竹山國小在災難中重生的過程。

林建言是竹山國小校友,10多年前返回母校任教,「見證當時災難的,除了老師以外,大概僅剩現在被放置在校史館的那面已有40多年歷史的舊校旗吧!」這面舊校旗今年6月見證了竹山國小110週年慶。

對照兒時記憶,林建言說,新校園除了外型改變,還植入與自然共存、社區共生理念,提供足以信賴的安全保障,「竹山國小從老校,從外到裡蛻變成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學校。」

另一個例子,則是水尾國小「以水為中心」、「與自然共存」的校園重建理念顯而易懂。

水尾國小總務主任蔡孟蒼擔任現職已超過10年,長期負責校舍管理、修繕,921地震使校舍全毀,他感觸良多。「大地震時一夕全毀,重建時又一夕拆除,讓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可怕,人的力量也很可怕」、「人很難完全把握現有的事物。」

大破壞的體悟融入重建時的大建設,與自然、社區共存的思維成為重建校園的主軸,蔡孟蒼說,「921地震後,思維的重建遠比硬體的重建影響更大。」

事實上,921地震後,與竹山國小、水尾國小一樣上演變形記的全倒重建校園共有293所,各具特色。

如南投縣清水國小、內湖國小,歐式小木屋外觀,讓不知情的遊客每每誤以為是渡假村、民宿;南投縣潭南國小學童清一色是布農少年,校舍構造、擺設活脫與傳統布農族一般住家沒有兩樣;位於苗栗三義舊山線「龍騰斷橋」附近的僑成國小,走進校園可以看到舊山線鐵道、鐵橋意象,渾然天成的融入在地文化。

讓校園由「|_|」字型或「L」型建物變形成各種樣式,教育部當年推動的「新校園運動」功不可沒。

當年擔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長、現任總務司長的劉奕權說,「新校園運動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民氣可用,出乎預料、難以想像。」

教育部在當年10月呼籲企業團體認養重建災區學校時,到年底就募到新台幣95億元資金,最後293校全倒校園重建竣工,民間認養其中108校(總金額98億8000萬元),教育部重建整建困難的63校,花費金額達135億元。

劉奕權說,除了民氣可用,教育部當時引進包括「專案營建管理(PCM)」技術服務、公開遴選建築師、採最有利標等創新作法,才得以讓校園順利變形、空間解嚴。

「觸目所及都是斷垣殘壁,路旁都是蓋上白布的屍體,想幫助災區居民站起來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當時國教司「新校園運動」承辦人、現任專委邱乾國說,「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就是當時計畫的核心與堅持」。

深入災區各級學校實地踏勘50、60次,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邱乾國曾經花費12小時往返,只為查看南投縣神木國小受損情形;也曾與當時的科長、現任國教司副司長鄭來長與會計人員到彰化審核災損學校經費,從上午開會到隔天清晨5時,「兩人一組,累了就換手」就只為早點完成經費核定。

邱乾國說,其實不會覺得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不過,他認為,新校園運動能成功,建築師的投入是關鍵。

前教育部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89年6月以「新校園運動號角響起」為題,在「建築師雜誌」發出公開信函邀請全國建築師投入新校園重建工作,保證提供每位建築師至少3個月時間設計規劃,兩個月時間吸引156家建築師事務所競逐24標33校重建工程。

新校園運動於92年12月底南投內湖國小竣工後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校園與自然、社區共存的觀念已植入學校、社區及一般民眾心中,成為之後所有的校園新建、整建案的典範及最高指導原則,校園環境此時才真正解嚴,不再是高掛「禮義廉恥」、「做個堂堂正正的好學生」的嚴肅場所,以學生為本位的「快樂、安全學習」思考開始被重視。

紀念921地震10週年,回首過往,在政府、民間的通力合作與明確的校園重建原則下,「校園變形」,可以說是成功的!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921傾倒的校園 宗教團體推希望工程重建

文章 eaGer »

出處:自由時報

921傾倒的校園 宗教團體推希望工程重建
【05:15】

九二一10年.台灣見真情--校園篇 (2)〔中央社〕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中,許多百年歷史的學校被震倒,一些新學校也難逃一劫,宗教團體協助政府推動校園重建,讓學生受教權不致中斷,為社會培育下一代。

921大地震後災區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災民找不到延續生活的目的,學生也因為校園遭震毀失去安穩受教的場所,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在災後迅速決定推動「安心、安生、安身」的三安計畫,號召慈濟人陪伴輔導災民重生,撫慰校園師生的身心靈,讓教育圓滿。

在這場大地震災難中,災區有許多擁有百年歷史的古老學校傾毀,連新學校也難逃劫數,經統計災區共有293座學校倒塌,重視教育工作的慈濟基金會投入校園重建工程,獨力扛起其中51所學校的重建重擔。

「重建災區傾毀學校的希望工程,是我們人生的希望,也是我們社會下一代的希望」,證嚴法師向所有慈濟人的呼籲,促使慈濟基金會毅然承擔起認養重建災區學校的「希望工程」,並匯集全球無限愛心,挹注百億元的經費,動員志工10萬人次,無悔的投入災區校園重建工作。

災區校園其實並非單純的舊樣式重建,而是依據各校特色、設計不同的風格,進行嶄新的校園規劃,並在校園裡增添美育和藝術人文精神,以符合21世紀的新教育走向。

獲得慈濟協助重建的南投縣魚池鄉東光國小,把社區產業和文化特色融入學校課程中,讓學童從小體悟家鄉產業文化的創造與價值,而這些課程硬體的設備,在援建之初就已規劃在內。

東光國小校長余宗彥說,重建後的校園有寬大的室內走廊,是學童的桌球場地,每位學童幾乎都能說得一本桌球經;陶藝課程不曾間斷,學校甚至設有燒陶的電窯設備,學生的作品被陳列在展示櫃,信心滿滿。

921大地震已過了10年,台中縣新社國小感激慈濟援建校園,家長和師生從2000年開始,每年舉辦跳蚤市場義賣,所得款項2/3捐給慈濟投入公益慈善工作,即使大地震過後多年,學校校長更換不少人,當初受地震影響的學生也早已畢業,但這份傳統仍延續下去,在學校持續傳承感恩惜福的精神。

佛光山在賑災告一段落後,闢建南投縣中寮鄉佛光山、永平佛光二村、台中縣和平鄉和平佛光村、南投縣清水沸光村,完成300間組合屋,並捐助1200個貨櫃屋,讓災民有安身之所,也認養10所中小學重建、修繕工程,協助10所學校設備,讓學生安心上課。

南投縣草屯坪林國小、富功國小、中寮爽文國小、台中縣東勢中科國小在民國90年陸續重建完成,建造形式都與當地社區研商後定案,符合當地的特色與需要。

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說,「雖然房子倒了,但大家的心不倒;只要心不倒,三災八難也難不倒」。從災難中學習到人生難得的智慧,提昇內心的世界,相信大家的心更有力量,相信未來的一切會更好!

佛光山依空法師猶記,在一次超薦法會中,1名小朋友捧著裝著5、6座神主牌的托盤,令人為之悲愴,小朋友全家罹難,只有他倖免於難。

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收容5名災區兒童,其中3名小朋友半年後由伯父認養,另兩名布農族古姓原住民小朋友中的姊姊去年出嫁,弟弟就讀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古姓小朋友國中3年級時曾「離家出走」42天,後來自己回到育幼院。育幼院長蕭碧涼表示,兩姊弟住進育幼院,並在佛光山附近的大樹鄉興田國小就讀,剛開始姊弟情緒不穩定,經老師開導及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逐漸穩定下來。出嫁的姊姊今年初生產後,今年6月間還帶著小孩回到育幼院省親。

古姓少年就讀中華藝校工藝科2年級,他的大幅水彩畫作懸掛在育幼院牆面,蕭碧涼說,學校聘請專業老師或志工教授院童各項才藝,古姓小朋友國小6年級學畫,至今還在課餘時間搭車到屏東縣潮州鎮美術老師家學畫。「將來會回到育幼院幫忙!」古姓青年說,他將繼續升學,未來回饋育幼院。

教育是百年大計,災後的教育重建可說是一項大工程,誠如證嚴法師所說,「教育不能斷層,不能讓孩子在惡劣環境中讀書」,盡快完成校園和教育重建的希望工程,「希望」兩字不是結束,而是伸向無邊寬闊的未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