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案名稱:Checheng Timber Industry Exhibition Hall 車埕木業展示館
設計者:LEF. Architects & Associates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
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因在鐵路集集線的最末端,而素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東有松柏崙山,西有集集大山,水里溪流貫其西側間,過去曾因為伐木與製材業的發展有一段繁榮興盛的時光。這棟宏偉聳立於山谷中,原本是木材加工廠的木業展示館,與一旁由儲木池修整而成的人工湖,正是車埕往日風華的絕佳印證。
再造車埕-木業展示館重建紀事
民國48年,振昌木業公司創始人孫海,標得了丹大林場的採伐權,在車埕設立營業總部,開啟車埕的木業文化。日本人建設大觀發電廠,為了運輸器材在車埕建設了鐵道設施;木材本身笨重巨大,鐵路就成了最便宜又方便的運輸工具。所以振昌選擇車埕做為木業生產流程的據點。從水里深入到南投、花蓮交界的七彩湖,工人將整片原生檜木林砍伐之後,運送到五里亭匯集,再由丹大林道路運送到車埕加工。在車埕可以看到台灣木材的加工利用,近乎達到百分之101,一般原木加工切割成建築木料、家具規格木料、邊皮材,最後剩餘的木材則送入削木廠,打成紙漿用木。巨大原木再利用平台火車,運送至台中港、高雄港,外銷國外。
據說在伐木業的鼎盛時期,車埕的居民有2000多人口,僅振昌員工就有千餘名。民國74年政府將林業政策作了重大改變,台灣的森林停止砍伐50年。原始林不再開採,讓森林有了復育的機會。
車埕木業館 新舊之間看歷史
大台灣旅遊網╱范綱武 2008-11-01 15:38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范綱武】
車埕過去曾是林木轉運站,集集線最後的火車站,見證台灣木業的發展史,深具木業、鐵道、水力發電等多元產業文化,為深具地方特色與歷史意義的山城村落。
近年來加上日月潭風管處予以納入轄區推動觀光發展的規劃與建設,車埕已扮演著大日月潭區的觀光旅遊中繼站與別具特色的觀光聚落。而在車埕地區中,車埕木業館的重建及經營,更負起教育、保育林木及旅遊的重要節點功能,而採兩樓層空間設計的木業館,設有視聽室、展示館、體驗區等等,讓遊客有一個完整的體驗行程。
車埕木業館之重建乃為推動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了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振昌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館。?得一提的是,振昌舊廠房的木構架是屬於20世紀初的產物,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木業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覆屋保存舊屋架的設計理念,將舊屋架修復為木業創意館中的展示品,並於舊廠的木構架上另加新木構架,營造新舊木構造交疊於同一空間的趣味,也讓遊客看見了歷史演進與時代的進步。
木業館在材料及結構系統上表現,則屬於21世紀的新的想法與作法,除主結構以鋼骨支撐外,其餘均採全木構的建築風格,且建築原料有一半均係將原廠房的建築木材拆解分類後再利用,不足部分才購買新建材使用,將舊廠房的建築物件充分利用,並採用「集成材」這種具現代性的木質新建材,以最少的木料達到最大的跨距,實現省料、省能又具備力學美感的寬廣空間,走進木業館,錯綜的支架讓空間充滿變化與獨特的意象美感。
除了木業館外,也可以來到木業館前方的杉木池與天車等舊時的設施。天車就是起重機,把運送到這裡的木材吊起來放到杉木池,或裝到台車上送往工廠;而杉木池就是浸泡木材,讓樹脂流出的大水池,看著這些設備與設計完善的天車、杉木池,似乎可以想像,車埕當時那熱鬧與繁華的景象,走在水池的步道上,水面與遠處的山壁相映成趣,加上車埕山城的意象,也讓這裡多了一份古味與風華。(攝影�范綱武)
水里深度之旅:
http://553.travel-web.com.tw/
大南投旅遊網:
http://nantou.travel-we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