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 之9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1957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 之9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1957

文章 forgemind.news »

王俊雄文 / 徐明松圖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位於國立成功大學附近,大學路上的一條幽靜的小巷內。興建於1957年的巴哈伊中心,是巴哈伊教在台灣最早的傳教據點,在其教史具有特殊地位;而此建築同時也是賀陳詞早期作品中最具突破性者,精準呈現了賀陳詞對現代主義建築的獨特理解與闡釋。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大門入口

大同教今稱「巴哈伊教」(Baha'I Faith)::,由巴孛(The Bab)1844年在伊朗(當時仍稱波斯)創設,並由該教另一先知巴哈歐拉(Baha'u'llah)接繼光大而漸成國際性宗教團體。目前巴哈伊教信徒遍佈全世界兩百餘國,信徒總人數超過五百萬人,在台灣則有信徒超過16000人。1930年代,巴哈伊教始有在台灣活動的紀錄,但較有系統的傳教則起於1954年,來自伊朗的蘇洛曼夫婦,在該教聖護(當時巴哈伊教最高領導人)的鼓勵下來到台灣。蘇洛曼夫婦1949年之前曾居於上海,當時中國教徒將巴哈伊教翻稱為「大同教」。來台後,蘇洛曼夫婦選擇台南作為他們在台灣傳教的起始地,由賀陳詞設計的巴哈伊中心,正是當時他們夫婦篳路藍縷在台傳播教旨的主要基地。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中庭

可能由於巴哈伊教的教義強調平等反歧視的人類一家理念,也不強調偶像或過度符號表現,讓始終信仰建築必須簡鍊含蓄的賀陳詞,因理念契合而有了最佳發揮的機會。巴哈伊中心整體來說,最重要特徵就是「和靜」,能在不引用任何既成的宗教符號或宗教空間下,表達出莊重寧靜卻又不失親切的空間感受。平面配置上,賀陳詞巧妙地使用三個矩形沿中軸線層層相套,來創造具中心性的空間意涵;然而位居中心的中庭,又僅為花木扶疏之樸素庭園,並未被強烈中心化為象徵空間,且又藉南北向連續之落地玻璃窗所創造之視覺穿透與空間流動,給人開闊舒緩之感受。而沿基地圍成之清水磚圍牆,與建築物之間,也微妙形成多種戶外空間,時為前院、時為活動庭院、時為服務庭院、時為草木盎然之花園,透過室內空間,而與中庭之間形成層次豐富的多層空間變化。這種以簡馭繁,看似簡單空間構圖卻達成豐富的空間變化,有如1954年王大閎在其建國南路自宅表現的那樣。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南側外觀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東側外觀

而這樣的空間變化,又進一步被東西面兩片大膽橫貫建築物主體南北向的厚實清水磚牆體所加強。這兩片實牆,一方面是物質的:它們既是形成一個有秩序的建築結構之主體,又是對於南台灣燠熱東西曬的回應,也可以因使用當地尋常材料而達成經濟性。但另一方面,這兩片實牆也是感受的:它們與圍牆之間形成高低或水平垂直的共奏空間,它們造成一種穿堂入室、實虛互濟的空間層次性,讓既有的空間變化更加無窮而微妙。更重要的,賀陳詞藉著實牆達成一種具體而微的紀念性,猶如現代建築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二戰後的建築風格。但賀陳詞的巴哈伊中心只有空間的透明穿透,卻沒有漂浮感;正是在這一點上,賀陳詞讓自己跟他所師法的密斯之間有所區隔。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圍牆外觀

或許根植於學生時期所受的新古典布雜(Beaux-Arts)建築教育,與愛國教育下傾向闡揚中國古代傳統,使得賀陳詞在接受現代主義建築理念時,並非抱持全盤接受的態度。似乎正是這樣的保持距離的態度,讓賀陳詞創作的現代建築擁有一種獨特的個性,較不同於同時代台灣持現代主義理想的建築師。賀陳詞現代建築論述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其一,藉著在軸線所組成的對稱空間佈局裡,以封閉與開放之間的相互辯證,來達成穩定與流動之間的動態平衡。其二,雖以結構與構造系統的清晰表現,來服膺現代主義所主張的結構理性主義,但其選擇使用具有傳統氣息的清水磚牆,不加水泥粉光或漆白處理,卻也同時可以闡發出一種具有記憶意味的幽遠空間感受。距離巴哈依中心咫尺的基督教信義教會,興建於1955年,似乎是賀陳詞將其獨特主張嘗試實踐的第一件作品。然而過多的具象符號與較僵固不靈活的空間佈局,減損了其意圖的表現;而在巴哈依中心裡,其意圖首次得到成熟的表現。在賀陳詞的作品中,此意圖最成熟的表現,或許是1962年完成的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可惜該棟建築已被拆除。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平面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模型正面

圖檔
↗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模型正面鳥瞰

賀陳詞(1918-1994)生於湖南衡陽縣,為家中么子。1940年中日戰爭期間,入廈門大學外文系,隔一年轉入廣州中山大學外文系,再一年轉入建築工程系,1946年建築系畢業。1948年任空軍工程官並隨軍來台;1955年任台南成功大學營繕組主任,並在建築系兼課。1956年開始任建築系專任教師,直至1979年退休;其間於1974-1977年任建築系主任。1979-1990年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擔任專任教授。在成大任教期間,賀陳詞主要教授建築設計與近代建築史。賀陳詞對教築教育熱情過人,他的教學彌補了金長銘離開後留下的空虛;他的執著足可形成巨大力量,照亮後輩的前程。漢寶德曾說:「這種執著形成一種力量,使很多在學的認真學習的青年,迷惘無所憑依時,就會依賴他的指引。……他的精神激勵是一個重要的力量的來源,使我回到宿舍可以埋頭讀書。在當時,他並不是系上重要的教授,只是自營繕組轉來的年輕講師而已,但是他肩負了與學生們進行心靈溝通的任務。」賀陳詞數十年如一日的熱忱投入與對建築精湛的認識,使他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建築教育家之一。

由於專注教育,賀陳詞一生作品不多,但多為傑作,足堪與其教育上成就相佐。他雖身受布雜系統新古典建築教育,但戰後醉心於現代主義建築論述;而雖投入但亦持清醒,在現代主義論述中建立自己的獨特見解。其作品如現代建築般純靜簡要,但又古樸莊重,並帶有中國人文色彩與台灣地域反映。重要作品包括: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台南碧岳神學院、台南勝利之聲廣播電台等。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大門入口[/color]

大同教今稱「巴哈伊教」(Baha'I Faith),由巴孛(The Bab)1844年在伊朗(當時仍稱波斯)創設,並由該教另一先知巴哈歐拉(Baha'u'llah)接繼光大而漸成國際性宗教團體。目前巴哈伊教信徒遍佈全世界兩百餘國,信徒總人數超過五百萬人,在台灣則有信徒超過16000人。1930年代,巴哈伊教始有在台灣活動的紀錄,但較有系統的傳教則起於1954年,來自伊朗的蘇洛曼夫婦,在該教聖護(當時巴哈伊教最高領導人)的鼓勵下來到台灣。蘇洛曼夫婦1949年之前曾居於上海,當時中國教徒將巴哈伊教翻稱為「大同教」。來台後,蘇洛曼夫婦選擇台南作為他們在台灣傳教的起始地,由賀陳詞設計的巴哈伊中心,正是當時他們夫婦篳路藍縷在台傳播教旨的主要基地。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中庭[/color]

可能由於巴哈伊教的教義強調平等反歧視的人類一家理念,也不強調偶像或過度符號表現,讓始終信仰建築必須簡鍊含蓄的賀陳詞,因理念契合而有了最佳發揮的機會。巴哈伊中心整體來說,最重要特徵就是「和靜」,能在不引用任何既成的宗教符號或宗教空間下,表達出莊重寧靜卻又不失親切的空間感受。平面配置上,賀陳詞巧妙地使用三個矩形沿中軸線層層相套,來創造具中心性的空間意涵;然而位居中心的中庭,又僅為花木扶疏之樸素庭園,並未被強烈中心化為象徵空間,且又藉南北向連續之落地玻璃窗所創造之視覺穿透與空間流動,給人開闊舒緩之感受。而沿基地圍成之清水磚圍牆,與建築物之間,也微妙形成多種戶外空間,時為前院、時為活動庭院、時為服務庭院、時為草木盎然之花園,透過室內空間,而與中庭之間形成層次豐富的多層空間變化。這種以簡馭繁,看似簡單空間構圖卻達成豐富的空間變化,有如1954年王大閎在其建國南路自宅表現的那樣。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南側外觀[/color]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東側外觀[/color]

而這樣的空間變化,又進一步被東西面兩片大膽橫貫建築物主體南北向的厚實清水磚牆體所加強。這兩片實牆,一方面是物質的:它們既是形成一個有秩序的建築結構之主體,又是對於南台灣燠熱東西曬的回應,也可以因使用當地尋常材料而達成經濟性。但另一方面,這兩片實牆也是感受的:它們與圍牆之間形成高低或水平垂直的共奏空間,它們造成一種穿堂入室、實虛互濟的空間層次性,讓既有的空間變化更加無窮而微妙。更重要的,賀陳詞藉著實牆達成一種具體而微的紀念性,猶如現代建築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二戰後的建築風格。但賀陳詞的巴哈伊中心只有空間的透明穿透,卻沒有漂浮感;正是在這一點上,賀陳詞讓自己跟他所師法的密斯之間有所區隔。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圍牆外觀[/color]

或許根植於學生時期所受的新古典布雜(Beaux-Arts)建築教育,與愛國教育下傾向闡揚中國古代傳統,使得賀陳詞在接受現代主義建築理念時,並非抱持全盤接受的態度。似乎正是這樣的保持距離的態度,讓賀陳詞創作的現代建築擁有一種獨特的個性,較不同於同時代台灣持現代主義理想的建築師。賀陳詞現代建築論述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其一,藉著在軸線所組成的對稱空間佈局裡,以封閉與開放之間的相互辯證,來達成穩定與流動之間的動態平衡。其二,雖以結構與構造系統的清晰表現,來服膺現代主義所主張的結構理性主義,但其選擇使用具有傳統氣息的清水磚牆,不加水泥粉光或漆白處理,卻也同時可以闡發出一種具有記憶意味的幽遠空間感受。距離巴哈依中心咫尺的基督教信義教會,興建於1955年,似乎是賀陳詞將其獨特主張嘗試實踐的第一件作品。然而過多的具象符號與較僵固不靈活的空間佈局,減損了其意圖的表現;而在巴哈依中心裡,其意圖首次得到成熟的表現。在賀陳詞的作品中,此意圖最成熟的表現,或許是1962年完成的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可惜該棟建築已被拆除。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平面[/color]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模型正面[/color]

圖檔
[color=ff00aa]↗ 台南市大同教巴哈伊中心 - 模型正面鳥瞰[/color]

賀陳詞(1918-1994)生於湖南衡陽縣,為家中么子。1940年中日戰爭期間,入廈門大學外文系,隔一年轉入廣州中山大學外文系,再一年轉入建築工程系,1946年建築系畢業。1948年任空軍工程官並隨軍來台;1955年任台南成功大學營繕組主任,並在建築系兼課。1956年開始任建築系專任教師,直至1979年退休;其間於1974-1977年任建築系主任。1979-1990年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擔任專任教授。在成大任教期間,賀陳詞主要教授建築設計與近代建築史。賀陳詞對教築教育熱情過人,他的教學彌補了金長銘離開後留下的空虛;他的執著足可形成巨大力量,照亮後輩的前程。漢寶德曾說:「這種執著形成一種力量,使很多在學的認真學習的青年,迷惘無所憑依時,就會依賴他的指引。……他的精神激勵是一個重要的力量的來源,使我回到宿舍可以埋頭讀書。在當時,他並不是系上重要的教授,只是自營繕組轉來的年輕講師而已,但是他肩負了與學生們進行心靈溝通的任務。」賀陳詞數十年如一日的熱忱投入與對建築精湛的認識,使他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建築教育家之一。

由於專注教育,賀陳詞一生作品不多,但多為傑作,足堪與其教育上成就相佐。他雖身受布雜系統新古典建築教育,但戰後醉心於現代主義建築論述;而雖投入但亦持清醒,在現代主義論述中建立自己的獨特見解。其作品如現代建築般純靜簡要,但又古樸莊重,並帶有中國人文色彩與台灣地域反映。重要作品包括: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台南碧岳神學院、台南勝利之聲廣播電台等。

>>相關網站
::巴哈伊教 | Baha'I Faith::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