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楊家凱設計 元智大學遠東有庠通訊大樓 顛覆教室空間迷思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建築師楊家凱設計 元智大學遠東有庠通訊大樓 顛覆教室空間迷思

文章 forgemind.news »

本文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吳垠慧 台北報導  (20080717)

什麼樣的校園建築,才是人們理想中的學習環境呢?近期落成的元智大學七館遠東有庠通訊大樓,建築師楊家凱試圖打破教室內才是正規學習空間的迷思,在這棟十層樓高的教學大樓當中,有許多以往被視為「浪費」的公共空間,如廣場、挑高的中庭等,藉此顛覆校園建築只能是一間間教室、辦公室組成的傳統思維。

楊家凱設計的通訊大樓,是元智大學校園內的第七棟教學系館,地上十層樓,地下一層樓,佔地四千六百平方公尺。整棟建築物是以清水混凝土建造而成,外表樸實又兼具科技感,乍看之下,有如一塊起司。建築物的一側被一片「翼牆」從上到下分隔開,這片翼牆到下層之後彎曲,夾層可作為咖啡廳的空間,繼續往下延伸就變成戶外的坡道階梯,相當有趣。整棟大樓的建造經費約為七億五千萬。

「這棟建築就像是一座超級大電腦,是一個社會網絡平台,人在裡頭可以自由地穿梭活動,因此,這個空間也必須是機動的、可以自由流動的空間。」由此,楊家凱對於公共空間的琢磨相當重視,他增寬走廊的通道,也特別預留廣場空間,「走廊不是過道,未來也是學生可以在此學習交流,因為中庭未來會架設LED電視牆,可以播放教學影片;而半開放空間的廣場,也可以作為學生團體活動、跳街舞、或是搖滾樂團表演的地方。」

不過,楊家凱對公共空間的大力琢磨,曾引來校方的疑慮,認為他「太奢侈」。對此,曾為元智大學設計圖書資訊大樓的建築師姚仁喜表示,當初他也曾遭遇這樣的質疑,「人們認為教室的數量應該要像手機容量一樣,越多越好,因為我們普遍認為走廊是無用之地,不過依照個人的經驗,最好的學習環境搞不好是在戶外或咖啡廳。」姚仁喜認為,如果設計得當,公共空間反而是交流和學習最好的地點。

圖檔

圖檔

圖檔



元智七館 打破教室界限

今年才剛落成的元智七館遠東有庠通訊大樓,是建築師楊家凱設計,學校斥資七億五千萬元打造,被建築師姚仁喜形容「不甘願在地面承載,好似要蔓延到空中」的,是以預鑄工法、清水混凝土打造成一座弧線無空間距離的大樓。

這棟建築內部立體街道式的設計,塑造微都市型的校園情境,延伸元智花園景觀,立體地景型塑,內部還能看見豐富的光影變化。

楊家凱表示,元智七館空間的塑造,在誘使師生在五樓以下能夠多走樓梯,減少使用電梯的頻率,達成節能減碳,採用節能之全量儲冰式中央空調系統,比傳統空調系統每年可省下130萬的電費。

「校園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表示,校園的潛移默化對學生有深遠影響,他舉例由建築師姚仁喜打造的元智圖書館為例,美好的圖書館空間,每天都吸引4千多位學生前來使用,無形中提高校園讀書風氣,還曾經有學生向他表示,因為學校有這麼好的圖書館,決定就要留在元智讀博士班。

元智七館的特色之一,是「浪費」建築空間的概念,把活動與學習的公共使用空間開放給學生。例如,館裡看來通透的中央穿堂,其實只要運用博物館影音設備,以既有的玻璃窗結合投影,就能突破教室界限,讓學生在任何空間中都能欣賞大師演講與多媒體影音資源。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曾成德指出,日本東京大學的建築物就強調「創造空間」,亦即「浪費」許多建築空間,這種尊重多重感知的個人校園生活空間,其實是體現二十世紀視覺時代轉移到二十一世紀觸覺時代的設計思維。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