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位某師院音樂系的畢業生 LTH 來信,請讓我想一想要怎樣回覆才好,網站上各位已經在念 M.Arch 1 或正打算進 M.Arch 1 的朋友也歡迎加入討論,給些建議。
eaGer您好:
我叫 LTH ,今年畢業於XX師院音樂系,目前服役中(預計今年底退伍)
在當兵的這段期間,一直不斷思考自己真的想要的東西是甚麼,應該說這問題已經想了很久了!
在這裡簡述一些我個人的求學路和想法!
小時候學過些音樂,考大學時家裡人希望我去讀音樂,但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我,其實大學念得蠻辛苦的
中途曾經想過休學轉念美術相關科系,但當時沒做下決定,也就硬把這學歷拿到手..
從小其實就對畫圖有濃厚的興趣,沒受過專業訓練,但就是喜歡觀察事物自己拿筆塗鴉,走走看看
也喜歡自己動手將素材轉化成自己想要的東西(玩陶土黏土木工模型等等...)
跟念設計的朋友聊天,我相信建築這條路絕對才是我所想要的!!
休假這幾天也在準建上拜讀了許多文章,思考了許多問題想請教...
目前的我沒有作品集,大學成績也沒太好,但轉往建築這條路心已決定
可喜的是,在跟家人溝通之後,他們都願意全力支持我前進,這是我相當幸運的地方!!(這是您提及的兩大因素之一)
目前的計畫,退伍後邊工作邊準備申請學士後建築所,以國內學校為主,畢竟去美國念書相當花錢...
對於要學習建築的手繪 模型 軟體等等,我相信我能學得來!!
對於您提及的生理和心理的挑戰,長期練樂器磨出的耐心毅力,我相信我也能承受!
但現在我對第一步的方向不明確...(雖說離退伍還久)
且請問文科類轉入建築的路是否會有太多障礙..
想增強自己手繪,操作軟體的管道有哪些..(我知道您不會說補習班XD!)
申請國內外學校須做哪些準備,主要是作品集嗎...? 那我該如何準備...
謝謝您耐心地讀完我的信件,熱切的希望能給予一些方向!!
期待您的回覆!!
一位某師院音樂系畢業生的來信
Re: 一位某師院音樂系畢業生的來信
應E老大的要求,我也快點來回應這篇,
我想建議 LTH 同學先去試試基本設計之類的課程,
我只知到交大有可以給人旁聽,至於東海或是其他學校有沒有我不清楚,
透過課程不但可以累積作品與產生作品集,在學習的過程也可以邊邊思考這是否適合自己,
看看同學做的與自己做的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這將可以給你很多幫助。
除了基本設計之外,自己接觸與設計相關訊息也很重要,
趁當兵每個假日給自己養成一些定看資訊的習慣。
大致上是如此囉,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之後再討論囉!
我想建議 LTH 同學先去試試基本設計之類的課程,
我只知到交大有可以給人旁聽,至於東海或是其他學校有沒有我不清楚,
透過課程不但可以累積作品與產生作品集,在學習的過程也可以邊邊思考這是否適合自己,
看看同學做的與自己做的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這將可以給你很多幫助。
除了基本設計之外,自己接觸與設計相關訊息也很重要,
趁當兵每個假日給自己養成一些定看資訊的習慣。
大致上是如此囉,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之後再討論囉!
Re: 一位某師院音樂系畢業生的來信
我的立場和你很像 目前也正在準備進入學士後
看完你的文章有感 與你分享一些小小的心得
有家人支持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到今天的動力之一
想想為什麼家人會支持 那是因為那鼓熱情說服了他們
這股熱情來自你對建築的喜愛與嚮往 回過頭來我們必須面對熱情熄火的時候
那就是你必須去說服自己 重新為自己注入新的熱血的時候
過去我常去尋找與這個領域相關的老師與學生 見面總是還沒問好 就問"為什麼你想念建築"
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回答 到藉由這個問題反覆面對自己說服自己
也因此找到了為什麼想往建築發展的真正原因 這是我的動力之二
把自己的心態安頓好之後 開始為這條路畫一張地圖
這張特別的地圖 是屬於你自己的 沒有像補習班那種必勝的計畫
每個人都有張獨特的地圖 我想這應該是學士後相當可貴的經驗吧
關於地圖 建議你可以參考徐健哲和劉舜平兩位前輩的經驗
這裡也與你分享一些我的地圖
旁聽是最直接的學習
對於沒有建築經驗的我們來說 旁聽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建築 從同學之間的互助 到老師們的解惑
就我所知 交大具有良好的旁聽環境 也有不少前輩在哪裡申請上國外的學士後
東海大學 建築教育歷史悠久 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建築的場域
可惜的是 並不是每位老師都願意為旁聽生付出時間與心力 畢竟她們有自己的學生要照顧
幸運的是 我遇到了幾位願意帶我願意看我設計的好老師 也因此我將再東海那段時間的設計
加上過去的作品 完成了學士後的重點 作品集
如果你有心想往旁聽建築發展 或許你可以去找到這些老師 相信他們會幫你許多
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 一起加油吧
看完你的文章有感 與你分享一些小小的心得
有家人支持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到今天的動力之一
想想為什麼家人會支持 那是因為那鼓熱情說服了他們
這股熱情來自你對建築的喜愛與嚮往 回過頭來我們必須面對熱情熄火的時候
那就是你必須去說服自己 重新為自己注入新的熱血的時候
過去我常去尋找與這個領域相關的老師與學生 見面總是還沒問好 就問"為什麼你想念建築"
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回答 到藉由這個問題反覆面對自己說服自己
也因此找到了為什麼想往建築發展的真正原因 這是我的動力之二
把自己的心態安頓好之後 開始為這條路畫一張地圖
這張特別的地圖 是屬於你自己的 沒有像補習班那種必勝的計畫
每個人都有張獨特的地圖 我想這應該是學士後相當可貴的經驗吧
關於地圖 建議你可以參考徐健哲和劉舜平兩位前輩的經驗
這裡也與你分享一些我的地圖
旁聽是最直接的學習
對於沒有建築經驗的我們來說 旁聽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建築 從同學之間的互助 到老師們的解惑
就我所知 交大具有良好的旁聽環境 也有不少前輩在哪裡申請上國外的學士後
東海大學 建築教育歷史悠久 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建築的場域
可惜的是 並不是每位老師都願意為旁聽生付出時間與心力 畢竟她們有自己的學生要照顧
幸運的是 我遇到了幾位願意帶我願意看我設計的好老師 也因此我將再東海那段時間的設計
加上過去的作品 完成了學士後的重點 作品集
如果你有心想往旁聽建築發展 或許你可以去找到這些老師 相信他們會幫你許多
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 一起加油吧
Re: 一位某師院音樂系畢業生的來信
建築師必定是偉大的雕塑家和畫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畫家,他只能算個建造
者 (No person who is not a great sculptor or painter, can be an architect. If he is not a sculptor or painter, he can only be a builder.)
——John Ruskin
其實我覺得你已經一個良好的底子。在文科(感性)中或音樂裏,建築就有流動性;在理科(理性)中,建築就有穩定性。
追隨你自己的心,向目標出發吧!
![加油! [:yayaya]](./images/smilies/icon_smile_yayaya.gif)
者 (No person who is not a great sculptor or painter, can be an architect. If he is not a sculptor or painter, he can only be a builder.)
——John Ruskin
其實我覺得你已經一個良好的底子。在文科(感性)中或音樂裏,建築就有流動性;在理科(理性)中,建築就有穩定性。
追隨你自己的心,向目標出發吧!
![加油! [:yayaya]](./images/smilies/icon_smile_yayaya.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