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立建築師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台中救恩堂)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廖偉立建築師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台中救恩堂)

文章 forgemind.news »

希望救恩堂在台中這樣缺乏歷史紋理與涵構的城市(台灣多數城市,普遍的狀況),能創造一種自明性(identity)的強度,在社區扮演一個良好溝通的角色。

自己產生能量,成為其他建築可錨定的對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能成為歷史脈絡的一部份。廖偉立建築師希望整個量體是重的、穩定的。歷史、文化、時間就需要累積沉澱適當的「重量」。

圖檔
↗ 傍晚時刻的救恩堂(click for larger image)

「救恩堂」能在都市社區建構起它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演變,記憶的片斷逐漸累積成「故事」,記憶的重量逐漸加厚成「歷史」。

地面層的牆,減到最少,幾乎是一個「無牆的教會」,社區的人們隨時可來可往,地面層與地下層幾乎全部提供給社區的人們活動交流。「救恩堂」在社區無時無刻扮演一個心靈上7-eleven的角色,沒有界限,沒有負擔,信仰與常民的生活結合,教會不只是教友們聚會的地方,也是台灣普遍「孤立」的城市建築中,「疏遠」的人際關係中,一個聯結交流的地方,也是社區中人們敞開心胸,打開心炙交流的場所。

圖檔
↗ 建築不只是建築,也是雕刻、裝置、藝術(click for larger image)

而且把教會定義成人神交會的場所,引用聖經的故事,挪亞於山頂建造方舟(Ark)形成主體形式的概念,主堂建於頂層,採輕巧的鋼結構大跨距,底層為原生的concrete符合結構原理,另把室外到室內的中介空間加長,使人們從室外到室內隨著行走距離的加長,沉澱俗世的心情,而以平靜的心靈與神交談。

台中救恩堂
廖偉立建築師

在此 教會──人神交會的場所
把我 放虛空 腦部 活動停止
   放透明 肉體 消失不見
   放輕鬆 靈魂 自由自在

天 地 人 一體
乘著風 飄著雲 進入陽光 照射得到
      或 穿透 不到的 空間
 有光 有亮
 有陰 有影    一切輕盈
            一切不定
是否像初生之犢
  那樣無憂無慮
  天真活潑
  好奇多問
是否無拘無束
  在自然──神的國度裡
  打開一扇門

  於
神人交會的場所──教會
  入門 認真聽經
     出門 誠心行道


>>相關資料
設計案名稱:The Light of Christ Salvation Church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救恩堂)
設計案位置:Tiachung, Taiwan 台灣台中市北區進化路
業主:基督救恩之光教會 張則義牧師
用途:宗教
事務所:立建築師事務所AMBi Studio
建築師:廖偉立
設計團隊:陳俊言、陳瑞笛、高鼎翔、莊家忠、趙金城、謝孟宏

營造廠
建築、室內、景觀:清水建築工坊 廖明彬、黃閔鴻
空調:集鼎工程(股)公司
水電:三採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鋼構:原益企業社
金屬外牆與屋頂:強安威勝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
結構:大彥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電、空調:天基設備顧問有限公司

材料
外牆:鈦鋅板、彩鋼板、清水混凝土
室內:印度柚木(集成材)

基地面積:416.59 平方米
建築面積:229.12 平方米
樓地板面積:1870.35 平方米
層數:地下二層、地上五層
費用:新台幣75,000,000元
設計時間:2005年06月~ 2006年10月
工程時間:2007年10月~ 2009年8月
攝影者:阮偉明

>>相關圖片
圖檔
↗ 台中救恩堂四樓至五樓的梯間平台,光線是一指引與暗示(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上屋頂層的一道天光(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梯間的一線天,可採光、可通風,心靈與身體透過建築與自然的對話而存在(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地下一層副堂外廊,四方形的端景,水牆天光從上而下與十二道自然天光,與時推移,讓人感受生命的存在(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三樓通往教室的天橋向西,可看到框景般城市天際線時時與社區產生心靈的交流與對話(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廖偉立建築師設計的台中救恩堂與城市及遠山的天際線合而為一(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救恩堂,企圖在台中這樣缺之都市社會、文化紋理的城市,創造自身的自明性,與社區產生良好的互動。希望社區的區民與教會的弟兄姊妹有一「場所性」的地方,讓時間流動,讓空間生息,讓人們日夜自在地生活著(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廖偉立建築師設計的台中救恩堂位於育樂街二旁民宅的端點,與台灣常民駁雜的生命能量互動著(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大廳梯間與服務空間(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一樓大廳,像會「呼吸」般的生命體,隨著季節、天候、早晚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光影,產生不同的生命、信仰刻度(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一樓大廳,「彫刻」般的懸臂階梯,暗示著對宗教信仰的「半信半疑」(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一樓水牆(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五樓主堂接待區,可看到牧師的家。洞洞窗可與街景及節慶天空的煙火對應(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五樓上夾層的樓梯與天窗(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五樓主堂講台(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五樓梯間的角窗,隨時隨地,與自然相接應,是進入主堂的過渡(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台中救恩堂平面圖 | Plans(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台中救恩堂剖面圖 | Sections(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台中救恩堂立面圖 | Facades(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廖偉立建築師手稿 01 | Sketch 01(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廖偉立建築師概念手稿 02 | Sketch 02(click for larger image)

圖檔
↗ 廖偉立建築師概念手稿 03 | Sketch 03(click for larger image)

The Light of Christ Salvation Church

The Light of Christ Salvation Church intents to re-create an identity within Taichung City and also plays a role of communicator in loc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build up a new historic and urban context which disappears in surrounding urban spaces.

The Church itself is able to produce its own strength allowing others to anchor in becoming a part of historic context. I expect architectural mass is described as stable weight through time goes by. The sense of weight takes time, culture and history to deposit and accumulate into proper 「heaviness」 to express this architectural idea.

The Light of Christ Salvation Church is also constructed by memory belonging to its urban community.

The fragmentation of local memory gradually has accumulated to be a story. The weight of memory has gradually thickened to be history.

The wall in ground floor intends to reduce to be a 「wall-less church」. Its space opens to public. All spaces in ground floor and basement are for people within community to generate interaction among people.

The Light of Christ Salvation Church also applies the concept of mental 「Seven-Eleven」 convenient store into design. It is a place not only for religious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local events. It becomes a hub for local people to have a place for social and religious gathering without much pressure and burden.

To define the church is a place of having dialogue between God and human.

Therefore, we apply the notion of Noah Ark as a symbol of church which comes from Bible to represent a volume of major chapel locating on the top of mass.

It constructs with steel structure to create a long span space for praying and worship. The bottom part of church is made of concrete structure as solid platform.

Besides, the intent to elongate walking sequenc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is to offer a peaceful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urify secular minds entering God's dimension.
黃冠博

Re: 廖偉立建築師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台中救恩堂)

文章 黃冠博 »

上禮拜去台中,途中也經過一個教會,也是新的,感覺也很棒!!
那十二道光是不是有寓意還是典故?
真想再聽廖建築師說故事! :lol: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Re: 廖偉立建築師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台中救恩堂)

文章 eaGer »

可以注意這張相片下半部混凝土面的作法,出現在教堂內好幾個地方,據說是在鋼模裡頭貼尺寸不一的角材,然後灌漿而成。

圖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