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軍繪製台灣都市地圖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菲桑 寫: ......檜山幸夫教授為首的這群人,所有的寒、暑、春假幾乎都在台中和中興新村之間渡過。他們不但要自己找人(大多是從日本帶去),還得自己去找經費(經費也大多是來自日本)呢。今年年初,在台中他們總是住宿的旅館,一點也不意外地,又見到他們了。聽檜山教授說:總算快把明治(∼1912)的17年份都做完了,在來不做了……… :cry:

台灣有人願意接續他們的工作嗎?
臺灣人自己做基礎研究的
近代應首推陳正詳(臺灣地誌)
雖然他的境遇不好
他的青春歲月就在孤寂中逐漸凋零

日據的學者為"統治臺灣"
也付出許多個人代價
直接間接幫臺灣留下許多記錄
也值得感謝

近年來比較多人願意研究臺灣了
我認識一個老師當年是T大歷史研究所第一名畢業的
當年他選擇專研臺灣史被認為"動機"有問題
那知今天他可就忙翻了......
kschen

文章 kschen »

約是1944年的台北州廳(今監察院)

這布條是在干擾美軍飛機轟炸用的

因為是黑白照片,一時難以考證布條是什麼顏色,也許是土黃綠色。

圖檔
kschen

文章 kschen »

菲桑 寫: 他覺得道路似乎"開"的快了一些,
這些道路在日本人的都市計劃是「有的」,
但有不少道路似乎是戰後才完成的。
美軍對台灣轟炸,大概1943就開始,一開始只是偶而來炸
1944年中以後,三不五時就來炸
1944下半年到1945上半年最密集

1944年以後,美軍飛機來爆擊時
日機很少上空迎戰,美軍機如入無人之境
整個台灣制空權彷彿已經是美國的
當年已有不少台灣智識份子心中暗想
日本投降是早晚的問題了

1944年以後,日本殖民政府有不少措施:

1.將重要的辦公廳舍機關學校疏開到市郊不起眼的地方
大東亞戰爭期間的美軍爆擊讓台灣平民傷慘重
但在台日本人官員被炸死傷的記錄卻非常少

2.因為台灣都市傳統民宅多是木造共同壁,
美軍爆擊後,即使是一小顆炸彈都會導致沿燒整個街廓全毀
於是,原本都市計劃中尚未開闢的道路
在戰時緊急以「防空間隔」的理由先把道路用地上的建築物拆了再說
這種類似我們現在建築法規裡的「防火間隔」的概念
不過當時是戰時,
拆過之後並沒有做水溝,沒有做路燈,沒有鋪級配
但是空中看下來的確像是有一條「路」了
菲桑

文章 菲桑 »

kschen 寫:2.因為台灣都市傳統民宅多是木造共同壁,
美軍爆擊後,即使是一小顆炸彈都會導致沿燒整個街廓全毀
於是,原本都市計劃中尚未開闢的道路
在戰時緊急以「防空間隔」的理由先把道路用地上的建築物拆了再說
這種類似我們現在建築法規裡的「防火間隔」的概念
不過當時是戰時,
拆過之後並沒有做水溝,沒有做路燈,沒有鋪級配
但是空中看下來的確像是有一條「路」了
kschen桑說的,在日本"內地"叫做「建物疏開」
http://www.asaho.com/jpn/sansei/122.html
http://www5b.biglobe.ne.jp/~ootuki-k/newpage33.html
http://www.for-you.co.jp/column/igaishi/10/igai-10.html
http://www.ndl.go.jp/horei_jp/kakugi/txt/txt00595.htm
http://www.pcf.city.hiroshima.jp/virtua ... 04074.html

戰前,京都的五條★(土+反)及東山五條交差點往西,原本是只有5∼6m,兩側多為陶器店的道路,就是在這個政策下將南側闢成空地。戰後,在被附近居民種了一陣子菜之後,才修成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五條通(國道1號)」的。

不過,彰化有一些地圖上可以看到的"大路",在我們訪談的過程中,有問到過房子是戰後才拆的例子。
Pedro Hsieh

文章 Pedro Hsieh »

memey1218 寫: 臺灣人自己做基礎研究的
近代應首推陳正詳(臺灣地誌)
雖然他的境遇不好
他的青春歲月就在孤寂中逐漸凋零
這點中國路透社的隨軍記者蕭乾(蕭秉乾)也是濫觴吧?他的〈冷眼看台灣〉是一個觀察報導(收錄於《人生採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年。頁249-60。)

有趣的問題來了:台灣的幼兒教育始於何時、第一條縱貫鐵路開通時間、廿世紀初期至二戰結束止台灣自來水和電力的普及率有多少、第一次的都市計畫、都市更新始於何時?
kschen

文章 kschen »

memey1218 寫: 臺灣人自己做基礎研究的
近代應首推陳正詳(臺灣地誌)
雖然他的境遇不好
他的青春歲月就在孤寂中逐漸凋零
陳正祥(1922- )其實不是台灣人
他是國民黨政府大敗退之前就來台灣大學任教的中國人

而且他待在台灣也只有15年(1948-1963)
但他在台灣做的地理調查是硬底子基礎調查
一直到今天還是工具書(辭典)級的參考書。

這位陳正祥先生絕對夠格被提名為我國中研院院士(人文組)
可惜他與台灣幾乎沒關係了。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印象中陳正詳他是被迫離臺.....
最後由 memey1218 於 2007-04-23, 13:4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Pedro Hsieh

文章 Pedro Hsieh »

memey1218 寫:印象中他是被迫離臺.....
哈!政治正確優先於專業。 :(
kensyu_tseng

文章 kensyu_tseng »

菲桑 寫:檜山幸夫教授為首的這群人,所有的寒、暑、春假幾乎都在台中和中興新村之間渡過。....

台灣有人願意接續他們的工作嗎?
向檜山幸夫教授致敬!!!
會有台灣人接續他們的工作的。
菲桑

文章 菲桑 »

http://www.dkobo.co.jp/pb/sengo/index.html
這裡有一組紀錄影片,可以看到1945∼46年,戰後東京、大阪、廣島、長崎、橫濱、神戶、沖繩等的日本幾個大都市當時的情況。
影片是以美國戰略爆擊調?團所拍攝的戰後一片廢墟景象為主,配合當地的戰爭體驗者、研究團體的訪談及協助所構成,蠻值得參考的。
kensyu_tseng

文章 kensyu_tseng »

昨天晚上仔細看了kschen學長提供的珍貴地圖
其中台北.松山的地圖中
有幾塊是註明under construction的地方
非常好奇 充滿想像
菲桑

文章 菲桑 »

圖檔
這是青井復原的日治末期台北圓山附近的圖面,給大家參考看看。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 ... highlight=
http://fs.uhe.ac.jp/~aoao/semi@aoao/200 ... 51225.html

美軍的地圖上,還能在Meiji Bashi(明治橋)東側,基隆河北岸,看到在1937年,被遷到大直跟內湖交界Kentan-ji(劍潭寺)呢。
最後由 菲桑 於 2007-04-24, 15:29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kschen

文章 kschen »

菲桑 寫: 美軍的地圖上,還能在Meiji Bashi(明治橋)南側,看到在1937年,被遷到大直跟內湖交界Kentan-ji(劍潭寺)呢。
劍潭寺規模不只美軍地圖上L型
我猜那會不會是「劍潭寺殘蹟」呢?
kschen

文章 kschen »

kensyu_tseng 寫:昨天晚上仔細看了kschen學長提供的珍貴地圖
其中台北.松山的地圖中
有幾塊是註明under construction的地方
非常好奇 充滿想像

台北松山空港南側那一大片Under Construction,終戰後來變大片眷村

我猜那片地,當年有兩種可能

1.松山空港新跑道預定地

2.靶場預定地。


又:

台南也有一塊很大的「靶場」,戰後也是變眷村

一直到2004那個區域的地界線依然可以在Google Earth上看見:

1944:

圖檔


2004:

圖檔
最後由 kschen 於 2007-04-24, 18:23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菲桑

文章 菲桑 »

kschen 寫:劍潭寺規模不只美軍地圖上L型
我猜那會不會是「劍潭寺殘蹟」呢?
不知道捏∼
美軍地圖跟『植民地神社與帝國日本』P.129的圖22對照來看,兩圖的劍潭寺位置有點出入。等青井他回來,在問他看看柳∼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