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半年的招商、說明及研討…等過程,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餐飲服務中心BOT案日前完成審議作業,確定由晶華國際酒店集團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故宮晶華股份有限公司得標,雙方於2005年12月12日正式進行簽約儀式後,此一投資總金額約為新台幣3.9億,名為「故宮晶華」的全新餐飲開發與興建案將立即展開,通過必要的建物及營業申請程序後,預計2006年年中開工動土,2007年年底隆重開幕。
建築大師姚仁喜傾心力作•連結傳統、時尚與未來的經典外觀
「故宮晶華」的基地面積約為1,430平方公尺,位於故宮展覽大樓西側,現有的上林賦餐廳舊址,未來的規劃會是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為了讓本棟建築和在地的環境擁有系出同源的整體感,但又不失經典時尚的創新,「故宮晶華」請到國內首屈一指的建築大師姚仁喜進行外觀設計,在大師的規劃之下,「故宮晶華」的四面牆面採用大片玻璃帷幕,讓開放式空間的寬闊設計延續到外部環境,整棟建築物的生命力也透過暖暖的光暈,向外展現。
國立故宮博物院結合多元文化藝術飲食,邁向世界舞台的推手
「建構一個展現現代故宮特色,滿足遊客餐飲需求,及營造文化與創意服務特色的故宮餐飲中心,以提高參訪觀眾之評價,是這件BOT案的核心目標」。國立故宮博物院石守謙院長表示。政府除收取開發權利金一千萬元以及每年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公有土地出租設定地上權租金優惠辦法」收取基地租金,挹注國庫收入之外,經營權利金是以每年收入的5%計算,預計特許年期25年內(扣除興建期)。故宮晶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還會額外提撥營運收入之1%作為故宮教育文物展示、研究、餐飲文化等相關活動的推廣經費。故宮期望藉由此一公私合作機制,打造國內BOT案的成功典範,同時實現故宮「服務導向」的理念,提供遊客及員工完善的餐飲服務機能,創造新世紀的故宮。
晶華酒店集團悉心規劃,呈現引領潮流的餐飲風格
「故宮晶華」的地下一樓是規劃為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大眾化餐廳,菜色內容集合全台各地廣為國內外遊客知曉的特色小吃,透過五星級主廚的創意,保留傳統美味,但將其排盤方式摩登化。一樓是延續台北晶華現有之蘭亭餐廳的設計風格,提供以台菜為根基,融入本地食材和大江南北之烹調方式,且講究排盤的美食。二樓與一樓的概念呵成一氣,但是以包廂為空間規劃型的重點,針對商務酬酢顧客,企圖打造頂級的社交宴飲場所。三樓是一空間可彈性調整的多功能的宴會廳,推出擷取中華料理菁華之處的酒席桌菜。台北晶華酒店屢獲國際大獎肯定的服務品質,廣受國內外政商名流讚賞的服務內容,以及創造力十足的廚藝創作團隊和隨時充滿新意的行銷業務同仁,都將全力支援此項計畫,創造故宮、晶華、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談到積極投入此一BOT案的最初想法時說:「身在台灣,最能讓我在外國友人面前驕傲介紹的北市景點,就是典藏珍貴歷史文物,富含藝術文化寶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身為國際五星級飯店的董事長,最能讓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客人們在體驗到晶華融合本地文化的硬體氛圍,感受到本地特有的殷勤服務,品嚐到本地傳統口味的美味料理之後,露出滿意的微笑。兩種不同的身分,卻讓我關注同樣的一件事情—如何將中華文物發揚光大,讓台灣印象深植人心。」故宮晶華的誕生,可以讓屬於華人的飲食文化和歷史文化更緊密的結合,晶華酒店很榮幸可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這樣的一個國際注目的場景中,演繹最完美的食藝菁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