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這裡開始租給鄰人養殖魚蝦,改變為水池的型態......
八年前,生計的考量,又轉租他人變為釣蝦場......
三年前,釣蝦場的經營無法達到預期,不再續租......
地主的兩個兒子浮現了其他的想法.......
其實,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因為地主的兩個兒子是學建築的,在夢想的驅使下,展開了義無反顧的實現行動,在理想與現實的拔河賽中,戰勝了追求平穩日子的保守態度,開始了未知與冒險的苦樂歲月,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有勇氣往前走。
經過了三年,林順圓的田地上,兩個兒子耕耘出另一種收穫,「浮線私人住宅-林順源與游寶珠的農舍」將深深的植入這塊土地。

◎我叫阿慶
我,阿慶。出生宜蘭的小農村,典型的農家子弟。
爸媽因環境背景沒受什麼教育,但他們的身體力行─我看見了人與自然共存的方法。
◎不愛唸書的我
高中時就想輟學當個黑手,老哥叫我不能當黑手;明志說可以到建築系走一走,於是在中原遇到了一群好朋友,一起走過時間的琢磨。唸完書到事務所,不適應這樣板般的生活,決定讓自己快活。
沒想到社會的酷刑才開始,花了一年的青春從設計到上樑,眼看第一張使照要到手,無奈地被賣、樓得拆;想說靠著年輕的熱情與體力去競圖,卻屢屢失戀而歸,銀行電話接到手發麻,只好走室內另謀出路。一個機緣,天真的以為有個運氣好,我這小子也可以有機會重建小學,無奈完成所有發包圖說後,就等著、看著建照開工展延過期,成了張廢照。沒錢建築就沒搞頭,一年的青春又化為烏有,但我的熱情還是沒有少。
◎老爸的一塊田
「老爸在電視裡穿著汗衫,手上駛著現在停在庫房的鐵牛,臉上佈滿因耕田濺起來的泥巴…..」,這是二十幾年前在電視上的畫面,報導冬山河整治成效的新聞,第一次發現我家的田跟老爸在這木盒子的機器裡出現。那時候的水好到可以養蝦,所以幾年過後,便租給鄰人闢成養蝦池,翠綠的田成了深邃的一片水;響應政府休閒產業,幾年前換了老闆,這裡成了個休閒釣魚場。
三年前再沒人來釣魚─鄰人不租了,我與我老哥─阿德,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

◎一根一根的
稻子站在水田裡,一根根地杵著,隨風搖曳;水草在水池裡一根根地晃來晃去,身軀卻是挺直地。房子就學著水草筆直地從水池中長起,像稻子杵在水稍深的田裡。
在屋頂挖個洞,讓月光有機會跑進來;鋪個透明的板子,大雨小雨就能在上頭跳舞,愛玩的我們就在下面點個蠟燭泡個澡;在房子的邊緣擺個水盒,假裝自己跟魚兒在賽跑,四周的牆換成透光的界面,讓大片的綠輕鬆地進到我床畔。
在這裡我不孤獨,因為我與自然一起生活。
◎有空來走走
老師說建築就像是在生活,我在天地之間遊走,尋找自我真實的生活,朋友有空來走走,分享你我的生活
>>相關資料
案名:林順源與游寶珠的農舍
建築設計:林憲慶建築師 (弟弟)
建築監造:林晉德建築師 (哥哥)
室內設計及監造:歐芳吟(築現設計)
結構設計:許浩展結構技師(長浩結構)
施工人員:
1.模板工程:陳寬裕
2.鋼筋工程:林源欽
3.門窗工程:鄭國賢
4.鋼構工程:林邗正/汪佑成
5.水電工程:吳偉良(建築)/陳永典(室內-戶外)
6.鐵件工程:中央不銹鋼行
7.玻璃工程:森豐玻璃
8.油漆工程:林源清
9.泥作工程:楊高鵬
10.廚具衛浴工程:昌庭衛浴
11.傢俱工程:成泰傢俱
12.景觀工程:賴其文
13.木作工程:張建明
>>相關網站
::浮線私人住宅::
>>相關圖片

↗ 自然的站著

↗ 跟水走的很近

↗ 走來走去

↗ 天窗

↗ 在陽台曬太陽

↗ 室內:悠閒的看著

↗ 室內:生活在內外之中.jpg

↗ 室內:自由的想著

↗ 室內:躺著看風景

↗ 室內:在天窗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