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我也不相信土木技師會做建築設計﹗
打死我也不相信土木技師會做建築設計﹗
嘜喀吵了啦﹗打死我也不相信土木技師會做建築設計﹗
------反對立法院提案修訂建築法第十三條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中辦事處法益委員會
黃郁文
法案如果讓你們修正通過,土木技師可以做建築師,你們要叫這麼多的建築系學生怎麼辦?
每天都熬夜做設計、讀得那麼艱苦還要唸五年?
建築和土木根本讀的科目不同款,無辦法做比較,有好讀也有歹讀!
如果出路都一樣誰要去唸歹讀的建築?
如果要修建築法,先叫教育部取消建築科系,還是將土木系和建築系合併再說!
如果要修建築法,先叫考選部取消建築師考試再說!何必叫人家考三天的試還要考兩個八個鐘頭的設計?
沒政府了是嗎?營建署、教育部、考選部的聲音在哪裡?
爭甚麼統合權?土木系哪有唸建築設計、哪有唸建築物理、哪有唸建築設備?
沒唸過這些科目怎麼爭統合權?
學建築設計才是在訓練統合能力,你們知道嗎?
還有爭甚麼監造權?
施工品質和工程人員的專業水準與監造制度有關。
水準哪好、制度哪是好的,誰來監造都嗎同款,嘜牽拖那麼多!按照規定就好了!
制度是政府訂的如果徹底執行,品質哪會差?厝哪會倒?
天災就是天災、會倒就是會倒,嘜喀牽拖那麼多!
現在是甚麼年代了?國際社會所認定的建築師是甚麼款,你們怎麼會不知道?
你們到底要不要加入WTO?到底要不要參予APEC?
嘜喀違背國際潮流、回到民國六十年代好嗎?
反對『政治凌駕專業 利益凌駕理想』
土木、結構兩公會正利用選舉形成壓力團體,企圖迫使立委諸公提案修訂建築法第十三條,將建築物設計監造權利納入土木技師與結構技師。
該提案之內容充斥著諸多似是而非之言論,企圖混淆視聽打破建築法規體系對專業分工之架構,擴大土木結構兩技師之執業內容。
修法一旦成功影響所及不僅及於建築法規體系之重整更及於整體建築教育制度之正當性。
近年來政府因應WTO與APEC入會問題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之各項政策,行業別包括建築師及各專業技師。最重要的是專業教育學程與專業資格之相互認證,如今該法案之研修正好悖離政府之政策方向,自絕於國際社會而不自知。
------反對立法院提案修訂建築法第十三條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中辦事處法益委員會
黃郁文
法案如果讓你們修正通過,土木技師可以做建築師,你們要叫這麼多的建築系學生怎麼辦?
每天都熬夜做設計、讀得那麼艱苦還要唸五年?
建築和土木根本讀的科目不同款,無辦法做比較,有好讀也有歹讀!
如果出路都一樣誰要去唸歹讀的建築?
如果要修建築法,先叫教育部取消建築科系,還是將土木系和建築系合併再說!
如果要修建築法,先叫考選部取消建築師考試再說!何必叫人家考三天的試還要考兩個八個鐘頭的設計?
沒政府了是嗎?營建署、教育部、考選部的聲音在哪裡?
爭甚麼統合權?土木系哪有唸建築設計、哪有唸建築物理、哪有唸建築設備?
沒唸過這些科目怎麼爭統合權?
學建築設計才是在訓練統合能力,你們知道嗎?
還有爭甚麼監造權?
施工品質和工程人員的專業水準與監造制度有關。
水準哪好、制度哪是好的,誰來監造都嗎同款,嘜牽拖那麼多!按照規定就好了!
制度是政府訂的如果徹底執行,品質哪會差?厝哪會倒?
天災就是天災、會倒就是會倒,嘜喀牽拖那麼多!
現在是甚麼年代了?國際社會所認定的建築師是甚麼款,你們怎麼會不知道?
你們到底要不要加入WTO?到底要不要參予APEC?
嘜喀違背國際潮流、回到民國六十年代好嗎?
反對『政治凌駕專業 利益凌駕理想』
土木、結構兩公會正利用選舉形成壓力團體,企圖迫使立委諸公提案修訂建築法第十三條,將建築物設計監造權利納入土木技師與結構技師。
該提案之內容充斥著諸多似是而非之言論,企圖混淆視聽打破建築法規體系對專業分工之架構,擴大土木結構兩技師之執業內容。
修法一旦成功影響所及不僅及於建築法規體系之重整更及於整體建築教育制度之正當性。
近年來政府因應WTO與APEC入會問題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之各項政策,行業別包括建築師及各專業技師。最重要的是專業教育學程與專業資格之相互認證,如今該法案之研修正好悖離政府之政策方向,自絕於國際社會而不自知。
Hadid是伊拉克人, 伊拉克是古代的波斯帝國. 我們現在說的阿拉伯數字, 是從中東傳到歐洲的, 可考證的十進位是發源自印度. 建築上, 拱門, 圓頂(dome)都是中東先於歐洲. 而中東人又統治西班牙半島700年(Calatrava是西班牙人), 隨處可見回教建築. 老的mosque(清真寺)與基督教教堂, 除了造形一眼就看得出來, 前者多了很多以植物為底的對稱的繁複的裝飾圖案. (回教不作人像崇拜). 回教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很輝煌的.
Calatrava和Hadid除了非建築科班出身,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是風格形成的因素.
有人說, 世界將來只有四種語言: 中文, 英文, 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 現在美國人口講西班牙話的有4千萬, 佔13%, 多於黑人.
Calatrava和Hadid除了非建築科班出身,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是風格形成的因素.
有人說, 世界將來只有四種語言: 中文, 英文, 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 現在美國人口講西班牙話的有4千萬, 佔13%, 多於黑人.
有人可能會問,人類計數是十進位,但為什麼時間單位是12進位(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上午12小時,下午12小時,中國有十二生肖、十二時辰.............)
時間會產生十二進位,是原始人經由生活經驗得知,月球圓缺一輪迴,就是「月」的概念。月球圓缺十二次,就會有一個明顯的輪迴,就是「年」的概念。月球圓缺12次,大自然的溫度會回到同一個值,太陽昇起及落下的地方會回到固定的地方,樹木的發芽、生長(溫帶、寒帶尤其明顯)更會加深此概念。埃及人最早因尼羅河定期泛濫,而有了「太陽年」的概念,但我相信其他民族也會因氣候的例行變化照樣會有「太陽年」的概念。
當然現代人都知道,月球繞地十二點五周才剛好地球繞日一周,並不是剛好十二點零。
時間的十二進位跟計數的十進位,我認為在各原始民族自然產生,不謀而合。但以時間來論,之後才有更精細的計算(例如閏年、陰曆閏月的算法)。
時間會產生十二進位,是原始人經由生活經驗得知,月球圓缺一輪迴,就是「月」的概念。月球圓缺十二次,就會有一個明顯的輪迴,就是「年」的概念。月球圓缺12次,大自然的溫度會回到同一個值,太陽昇起及落下的地方會回到固定的地方,樹木的發芽、生長(溫帶、寒帶尤其明顯)更會加深此概念。埃及人最早因尼羅河定期泛濫,而有了「太陽年」的概念,但我相信其他民族也會因氣候的例行變化照樣會有「太陽年」的概念。
當然現代人都知道,月球繞地十二點五周才剛好地球繞日一周,並不是剛好十二點零。
時間的十二進位跟計數的十進位,我認為在各原始民族自然產生,不謀而合。但以時間來論,之後才有更精細的計算(例如閏年、陰曆閏月的算法)。
我有一個同學是學計算機的, 前幾年他應中文系老師要求, 寫了一個電腦程式, 可以把中國史書上的某一天距離今天有幾天, 那天的太陽和月亮在黃道上的什麼位置, 都可以算出來. 據他告訴我:
1. 西曆是絕對的太陽曆, 回曆是絕對的月亮曆, 中國的農曆是混和曆(加閏月), 早在2000年前的周朝已完備, 每19年會跟西曆重合. (陽/陰曆生日, 每19年重合).
2. 英國Salisbury的Stonehenge巨石環, 建於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 是觀察天文的儀器; 中歐留有12世紀的考古銅盆, 他們已經知道月亮和太陽週期19年會重合.
我沒有意思說那個民族比較聰明或偉大, 現代人能夠擇優選用不是挺好的嗎? 但常常事有違願, 我在美的時候, 快被英制長度/面積搞瘋了(沒有sense), 沒辦法, 長度只取英吋, 面積只取平方英尺, 把他全部轉成10進位. 看起來, 不合理的英制, 短期之內還死不了.
1. 西曆是絕對的太陽曆, 回曆是絕對的月亮曆, 中國的農曆是混和曆(加閏月), 早在2000年前的周朝已完備, 每19年會跟西曆重合. (陽/陰曆生日, 每19年重合).
2. 英國Salisbury的Stonehenge巨石環, 建於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 是觀察天文的儀器; 中歐留有12世紀的考古銅盆, 他們已經知道月亮和太陽週期19年會重合.
我沒有意思說那個民族比較聰明或偉大, 現代人能夠擇優選用不是挺好的嗎? 但常常事有違願, 我在美的時候, 快被英制長度/面積搞瘋了(沒有sense), 沒辦法, 長度只取英吋, 面積只取平方英尺, 把他全部轉成10進位. 看起來, 不合理的英制, 短期之內還死不了.
英制的呎(Feet)概念來自古時一個英國國王。他老兄宣布以他小腿(foot)長度叫一呎。呎的下一個單位叫吋。
那重點來了,為什麼是除以十二叫吋,而不是除以十,這也是那個英國國王當年的命令。人類會使用12進位,也是源自太陽年與月球月的關係,約略是12倍數,所形成的時間十二進位系統。但在「計算有形物件數量」方面,幾乎所有民族都形成十進位系統,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它是大為人有十根手指而自然形成。
英國創設的十二進位長度制度,在19世紀末受到法國為主的歐洲國家挑戰。大家都知道英法兩國幾百年來也是恩怨難了,兩國互相看不起對方,我在巴黎街頭常有的經驗是,法國人明明懂一些我的簡單英文,他就是裝做聽不懂。
法國是以地球本身為度量衡標準。這總比用國王一個人的小腿長還要本土化、平民化,法國人當初的想法是,地球這個東西至少不會亂變了。於是法國人計算出通過巴黎聖母院的子午線(經度線),取北極<--->赤道兩個交點。然後呢,這兩點的距離去除於10000,就叫公尺。
當然後來還有故事,有好事者再去算一次,發現那條子午線的值比原先公佈的值再大一點點,但因為「公尺」的標準已公布了,就決定不改了。
有了「公尺」以後,公分就出現了,1公分*1公分*1公分的立方體的水在攝氏4度時的重量叫一公克,那麼重量單位也出來了。
長度、重量要改比較容易,但時間要改就工程浩大了,若改時間單位的話所有史書都要改寫,所有人的生日要重算,而一太陽年約略有十二個月既然是自然界的事實,所以當初法國人在改公制時,沒想到要改時間單位。
前面說過了,英法兩國互看不順眼,所以法國推公制單位時,整
個歐洲大陸國家都響應,但就是英國不鳥,連帶得英國的兄弟國美國也不鳥這套公制。就這樣又拖了一百多年,英美兩國還在用自己的面積單位。
台灣用的「台尺」,可能源自400年前荷蘭人,荷蘭人的尺應該也是源自那位愛創長度標準的英國國王。
台灣的台尺其實與英呎很接近,但不是百分百,不過也是百分之九十幾了,我認為是當年的微小誤差。
另一個證據是台灣至今還在使用的大塊農地面積單位「甲」,這單位在中國沒有,在古荷蘭有,而且唸法差不多。台灣人至今買房子、買小片土地還用日本時代的「坪」,這「坪」其實在台灣官方的地政、稅務系統、建築技術規則、所有權文件中根本沒有此字,大家申請過建築執照的都知道;可是全台灣到今天民間都還在用。
台灣的長度面積單位絕大多數都用公制(除了甲、坪),但仍有一個單位用英制,就是胸圍尺寸。為什麼胸圍尺寸用英制?因為台灣早年只看美國的選美比賽,自然而然就學到這套胸圍的尺寸系統(日本的AV片胸圍都用公分),再加上台灣早年胸罩業都輸美為主,所以就以英制為主了。如果到路上問一個人胸圍36吋多大,大部份人都有概念,但問他36吋是幾公分,大概要常看日本AV片的才換算得出來..............
那重點來了,為什麼是除以十二叫吋,而不是除以十,這也是那個英國國王當年的命令。人類會使用12進位,也是源自太陽年與月球月的關係,約略是12倍數,所形成的時間十二進位系統。但在「計算有形物件數量」方面,幾乎所有民族都形成十進位系統,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它是大為人有十根手指而自然形成。
英國創設的十二進位長度制度,在19世紀末受到法國為主的歐洲國家挑戰。大家都知道英法兩國幾百年來也是恩怨難了,兩國互相看不起對方,我在巴黎街頭常有的經驗是,法國人明明懂一些我的簡單英文,他就是裝做聽不懂。
法國是以地球本身為度量衡標準。這總比用國王一個人的小腿長還要本土化、平民化,法國人當初的想法是,地球這個東西至少不會亂變了。於是法國人計算出通過巴黎聖母院的子午線(經度線),取北極<--->赤道兩個交點。然後呢,這兩點的距離去除於10000,就叫公尺。
當然後來還有故事,有好事者再去算一次,發現那條子午線的值比原先公佈的值再大一點點,但因為「公尺」的標準已公布了,就決定不改了。
有了「公尺」以後,公分就出現了,1公分*1公分*1公分的立方體的水在攝氏4度時的重量叫一公克,那麼重量單位也出來了。
長度、重量要改比較容易,但時間要改就工程浩大了,若改時間單位的話所有史書都要改寫,所有人的生日要重算,而一太陽年約略有十二個月既然是自然界的事實,所以當初法國人在改公制時,沒想到要改時間單位。
前面說過了,英法兩國互看不順眼,所以法國推公制單位時,整
個歐洲大陸國家都響應,但就是英國不鳥,連帶得英國的兄弟國美國也不鳥這套公制。就這樣又拖了一百多年,英美兩國還在用自己的面積單位。
台灣用的「台尺」,可能源自400年前荷蘭人,荷蘭人的尺應該也是源自那位愛創長度標準的英國國王。
台灣的台尺其實與英呎很接近,但不是百分百,不過也是百分之九十幾了,我認為是當年的微小誤差。
另一個證據是台灣至今還在使用的大塊農地面積單位「甲」,這單位在中國沒有,在古荷蘭有,而且唸法差不多。台灣人至今買房子、買小片土地還用日本時代的「坪」,這「坪」其實在台灣官方的地政、稅務系統、建築技術規則、所有權文件中根本沒有此字,大家申請過建築執照的都知道;可是全台灣到今天民間都還在用。
台灣的長度面積單位絕大多數都用公制(除了甲、坪),但仍有一個單位用英制,就是胸圍尺寸。為什麼胸圍尺寸用英制?因為台灣早年只看美國的選美比賽,自然而然就學到這套胸圍的尺寸系統(日本的AV片胸圍都用公分),再加上台灣早年胸罩業都輸美為主,所以就以英制為主了。如果到路上問一個人胸圍36吋多大,大部份人都有概念,但問他36吋是幾公分,大概要常看日本AV片的才換算得出來..............
關於sense
哈哈哈, 受教受教, 回歸一下本欄主題.
我們常見有人在停車場嚕前嚕後停不進停車格, 我們會說: 這位老幾沒有driving sense.
sense怎麼來? 我的經歷是這樣的: 當兵最後一年, 我幾乎每天都有機會在營區內開一下車子, 從吉甫到卡車, 自認很有sense了. 退伍後去考駕照, 在路邊停車與倒車入庫兩項都掛點. 不得已, 繳錢去駕訓班, 學那從C柱看去, 方向盤向左打兩圈半的規則, 果然通過考試. 但真正上路後, 從來也沒有想過那些駕訓班規則. 當然也有仁兄仁姐考上駕照, 不敢上路的.
美術系/建築系的學生經年累月地通過學習與實作來培養起對顏色/空間的sense. 考執照是一回事, 不過重點是:
有那位業主敢把投資那麼多錢的案子, 交給一個沒有空間sense的技師(或任何其他人)去做設計?
我們常見有人在停車場嚕前嚕後停不進停車格, 我們會說: 這位老幾沒有driving sense.
sense怎麼來? 我的經歷是這樣的: 當兵最後一年, 我幾乎每天都有機會在營區內開一下車子, 從吉甫到卡車, 自認很有sense了. 退伍後去考駕照, 在路邊停車與倒車入庫兩項都掛點. 不得已, 繳錢去駕訓班, 學那從C柱看去, 方向盤向左打兩圈半的規則, 果然通過考試. 但真正上路後, 從來也沒有想過那些駕訓班規則. 當然也有仁兄仁姐考上駕照, 不敢上路的.
美術系/建築系的學生經年累月地通過學習與實作來培養起對顏色/空間的sense. 考執照是一回事, 不過重點是:
有那位業主敢把投資那麼多錢的案子, 交給一個沒有空間sense的技師(或任何其他人)去做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