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臺灣建築獎 毓繡美術館獲首獎 雲門劇場 中和運動中心 故宮南院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並列佳作

設計競圖、競賽及獎項、公共工程標案、私人招標相關資訊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2016臺灣建築獎 毓繡美術館獲首獎 雲門劇場 中和運動中心 故宮南院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並列佳作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2016臺灣建築獎經過11月5日~11月7日三天實勘後,入圍作品在高度競爭的氛圍中,評選出今年度臺灣建築獎,由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毓繡美術館」奪魁,「雲門劇場」等五件作品並列臺灣建築佳作獎。

隨著指標性文化設施陸續完工,今年度的臺灣建築獎競爭更加激烈,建築在現代遭逢更多諸如永續環境、數位BIM應用、新舊建築融合等等議題,考驗著評審對於建築所應彰顯價值的智慧。

評審們因專業背景各殊,作品的挑選過程中產生諸多辯證,但仍歸結出三個評選標準:1.作品原創性或社會性;2.建築構築技術性;3.空間美學藝術性,今年臺灣建築獎得主—「毓鏽美術館」,評審認為它是件具有「精鍊的構築,空間的詩感。」的作品,三項指標完成度最高,因而奪得今年的臺灣建築獎。

「毓鏽美術館」基地位於南投九九峰山腳,也是今年入圍作品中,由私人業主興建的文化設施建築。建築師在這塊有高低落差的基地上用心鋪陳廊道與建築群體的空間氛圍,在進入美術館之前,首先穿越葡萄園中的半戶外廊道,陽光灑在廊道外牆上,塑造了午後廊道空間的詩意,讓參觀者在慢慢走近美術館的過程中,體驗建築與大自然在視覺比例上的變化,趨近的過程就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展現該館的空間美學藝術性;毓鏽美術館不但作為當地藝術家展覽場所之外,並以美術館作為基地,開設當地民眾的假日藝術學校,同時作為當地平林國小的美術教室,讓社區民眾浸淫於藝術當中,深具社會性。評審認為毓鏽美術館在構造、材料、場域都照顧妥善,具備建築構築技術性。

佳作作品中,「雲門劇場」與「中和運動中心」各以感性與理性角度切入,評審認為「雲門劇場」以感性訴求結合舊有建築,以表現主義手法,創造出建築與環境場所的詩意;「中和運動中心」則以理性的空間結構與構築系統來表現建築的空間形式,立面以一般鋼板材料透過構築細部整合,不僅表達了建築物的構築美學,也型塑了都市的場所精神。

「故宮南院」結構與構造細節精準,展現建築師對設計手法的紀律,用書法的文化象徵來表現當代故宮的意象相當適切,但書法線條的表現是挑戰也是包袱,博物館環境及參觀人群銜接方式,造成建築與人的疏離感。

「高雄圖書館總館」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從概念、結構到構築方式,專業有效率的設計整合,不僅提供圖書館空間使用的可能性,地面層挑高穿透的公共空間對都市環境與民眾的呼應等,是件對都市空間非常友善的公共建築作品。

「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以地景建築的設計概念展現建築師讓建築物與環境融合的意圖,但因建築空間需求量大,V型幾何配置與明顯以幾何量體呈現的建築,切斷了綠與水的連結,殊為可惜。

2016臺灣建築獎得獎名單如下:

2016臺灣建築獎首獎
毓繡美術館/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立‧建築工作所Ambi Studio)

2016臺灣建築佳作獎
雲門劇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郭恆成建築師事務所
故宮南院/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竹中工務店
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台灣建築獎首獎得主:最好的建築是綠建築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台灣建築獎首獎得主:最好的建築是綠建築
2016-11-08 22:30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2016台灣建築獎今公佈,廖偉立設計的毓繡美術館勇奪首獎,備受矚目的故宮南院,遭評審質疑「造成建築與人的疏離感」,只拿下佳作。

「最好的建築,都應該是綠建築。」廖偉立表示,他執業以來的每一棟建築,都是注重節能、與環境共生的綠建築。為了典藏藝品,恆溫恆濕的空調是美術館必備,與綠建築理念牴觸。但廖偉立堅持理念,將毓繡美術館打造為「台灣最『綠』的美術館」。

位於南投草屯鎮九九峰山腳的毓繡美術館,是一座小型私人美術館。隱於林間的「毓繡」沒有明顯建築造型,廖偉立說,他放棄造型設計、讓建築徹底融於周圍地形,「就像從土地中長出來」。

進入「毓繡」之前,觀眾得先穿越葡萄園中的半戶外廊道,彷彿走入中國長卷,感受連續不斷的空間交錯與光影變化。廖偉立表示,他運用中國園林「一阻、二引、三通」的手法,讓每個空間充滿變化,「你不是走進一棟建築,而是走進一個聚落。」

為了打造台灣最「綠」的美術館,廖偉立在毓繡館前設生態池,兼具雨水蓄集與微氣候調整功能;館內採雙層牆、冬暖夏涼減少空調使用。為了節能,他將空間精準分隔,需空調的展品集中於幾處空間,參觀動線則大量放置戶外,讓觀眾在行走之間感受光影流動。

評審形容毓繡美術館具「精鍊的構築,空間的詩感」,不但是藝術家展場,也是平林國小的美術教室、居民的藝術學校。兼顧藝術性與社會性的毓繡,第一輪投票便拿下首獎。

相較之下,和毓繡同屬美術館建築的故宮南院,遭到評審質疑。評審指出,故宮南院結構細節精準,用書法的文化象徵來表現當代故宮的意象也相當適切,卻造成「建築與人的疏離」。評審甘銘源表示,故宮南院尺度過大、太強調文化表徵,忽略人與建築的關係。觀眾進入南院,無法找到「令人感動的連結」。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