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感恩紀念競圖 CKPR團隊以「天井」設計提案勝出

設計競圖、競賽及獎項、公共工程標案、私人招標相關資訊
ArchiFragment

921感恩紀念競圖 CKPR團隊以「天井」設計提案勝出

文章 ArchiFragment »


921感恩紀念競圖 CKPR團隊以「天井」設計提案勝出


921震災感恩紀念競圖2004年2月4日揭曉,留學荷蘭女建築師鄭采和以黑馬之姿勝出,她和荷蘭設計團隊(兩位韓國人及一位加拿大人)共4人,將獲得250萬台幣首獎獎金,並優先取得設計權。作者以「天井」為主題,巧妙運用中台灣的竹林特產,為國人營造一處與大自然對話和省思的空間,獲得紐約世貿大樓紀念競圖首席評審彼得渥克等人青睞。

為讓國人跨越震災陰霾,921重建委員會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舉辦921震災感恩紀念競圖活動,競圖首獎得主可望在中興新村近兩公頃遭到震毀的基地上實現理想。來自全球34國182件作品參選,委辦單位特地邀請7名國際大師複審,前三名得主2004年2月4日出爐。

活動召集人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周家鵬表示,此次國際競圖吸引全球好手參與,堪稱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全球化競圖,最難得的是邀請到紐約世貿大樓紀念競圖的首席評審彼得渥克等人共襄盛舉,4名美英澳籍大師和漢寶德等3名本國籍建築大師對競圖作品的多元和創意留下深刻印象。

評審團先就50件作品以淘汰模式,先選出13件,討論後再投票,最後選出四件再投票,鄭采和與劉宇揚案同票,最後動用加權計分,鄭采和以1分之差勝出,但評審團最後再詢問包括台灣評審:宗博館館長漢寶德、文化建築系教授張世典、成大建築系教授王明蘅等人,大家都認同成大畢業留學荷蘭鹿特丹貝拉吉建築學院後,目前在聞名全球的WEST8景觀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鄭采和,協同3位國際設計師以「CKPR」團隊所設計的「天井」為首獎作品。第2名則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劉宇揚的APU團隊,第3名為希臘建築師Pieros Pieris。

擔任評審的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讚美首獎,確實是上上之選,鄭采和作品不再強調震災悲痛,反倒強調災後平靜和重生,意境悠遠,成功鋪陳震災紀念意涵。作者年僅二十多歲,創作能量驚人,可媲美「美國越戰紀念碑」設計人林櫻。

評審團召集人彼得庫克則指出,他從紐約世貿大樓紀念碑國際評圖會場隔日趕來台灣,很驚訝此次競圖參賽作品如此豐富,而且水準相當高,另外他認為評審作業的嚴謹也值得誇讚。

此次競圖前三名得主分別可獲250萬元、150萬元和70萬元獎金,首獎得主取得優先設計權。重建會預計4月10日於台中長榮桂冠酒店頒獎,並邀鄭采和演講其設計。

921重建感恩紀念國際競圖首獎團隊CKPR 在紀念與自然間找到平衡


921重建感恩紀念國際競圖共吸引來自全世界 35 個國家 182 件作品。獲得競圖首獎的 CKPR 團隊分別由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所組成,但九二一地震對台 灣的重創卻是讓該團隊對於環境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會與認知。CKPR團隊成員包括鄭采和、Yuni Kim、Yoonjin Park、Eve Barbara Robidou四人,該團隊提出了一個結合台灣地震經驗與自然元素的設計概念。團隊從台灣板塊運動與地震重生的歷史入手,運用地震地圖上的點型圖案表達地震的威力。設計反映了群體恐懼與個人喪失的回憶,透過風吹竹林的聲音與2455個荷花印記,悼念每位犧牲者。團隊參考中國建築學的虛實空間序列,創造出一個既符合當地人車行動線又融合自然的紀念空間。南投鄉的竹與荷被選為主要元素,象徵生命與重生。設計思考如何在自然災害與人為建設間找到共存之道,以及如何利用基地外圍與內部的虛空間,為眷村居民提供活動空間,同時也讓犧牲者親屬與參觀者有所沉思。

921震災感恩紀念競圖:天井/CKPR

團隊成員:鄭采和(Tsaiher Cheng)、Yuni Kim、Yoonjin Park、Eve Barbara Robidou

設計概念

1. 地震的發生:台灣因板塊運動而誕生,也因它帶來的地震一次一次在毀滅中重生。地震地圖上位於災區標示的大大小小點型的圖案,是我們感受地震威力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表達的元素。
2. 群體經驗和個人回憶:當遊走在隨風搖曳的竹林時,風的吹動使竹子搖擺而發出唰唰的聲響,迷失和沉思在地震發生時集體的恐懼經驗當中和喪失親人的傷痛,2455個荷花印記和憶牆是悼念每一個犧牲者的地方。
3. 虛實空間的序列:我們思考一種屬於當地紋理的紀念空間,也參考了中國建築學中的虛實空間序列,在配合當地人車行動線,而衍生出設計形式的大綱。
4. 植物-竹與荷:南投鄉盛產的竹與荷,是我們取材的對象,竹在東方象徵著生命荷柔軟度,荷花則是聖潔的重生。
5. 秩序和自然力的共處:天然地震和人為建設事一體的兩面,看似整齊的竹林,隱藏其中的則是自然生長和季節天候變化,這是我們思考處在這個地震島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共存的方式。
6. 虛空間的運用:基地外圍的虛空間是眷村居民活動的場所,內部的虛空間則是犧牲者親屬和參觀者沉思回想的地方。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大提琴夜未眠

天啊~~

文章 大提琴夜未眠 »

OH MY GOD~~采和得獎啦~~

真不敢相信...我的同學得獎啦 天啊:)
哪天遇到要好好恭喜她~~
站長eaGer

天啊~~

文章 站長eaGer »

大提琴夜未眠 寫: OH MY GOD~~采和得獎啦~~

真不敢相信...我的同學得獎啦 天啊:)
哪天遇到要好好恭喜她~~

喔?原來琴兄認識得獎的這位女孩子啊?
跟您同一屆畢業的嗎?
要不要跟我們講一下她的學習背景?
因為我覺得她的這個得獎作品切入點似乎跟其他建築作品很不同,
想瞭解看看。
Mutant

文章 Mutant »

:( 到底是幾號作品啊
我不知道怎麼找說......
誰知道請告知一下囉
謝謝
jumpemen

天啊~~

文章 jumpemen »

站長EAGER是也 寫: 喔?原來琴兄認識得獎的這位女孩子啊?
跟您同一屆畢業的嗎?
要不要跟我們講一下她的學習背景?
因為我覺得她的這個得獎作品切入點似乎跟其他建築作品很不同,
想瞭解看看。
我昨晚在找資料的時候,在DIALOGUE第66期 P142 有介紹鄭采和在成大的畢業作品,題目是寄生建築-台灣住宅開口部之開放系統。
版主或有興趣瞭解他的人可以看一下歐!
站長eaGer

不只是建築,是跨文化的對話 - 鄭采和接受丁榮生採訪,談921感恩紀念競圖

文章 站長eaGer »


不只是建築,是跨文化的對話 - 鄭采和接受丁榮生採訪,談921感恩紀念競圖


根據2004年2月5日中時網路藝文村刊載《23歲鄭采和:東西方合作 更能激盪想像》,記者丁榮生採訪鄭采和:

丁榮生專訪鄭采和贏得921感恩紀念競圖首獎

從《23歲鄭采和:東西方合作 更能激盪想像》一文中,可以看到丁榮生這位資深記者的堅持和毅力,為了專訪鄭采和這位在「921感恩紀念競圖」中獲得殊榮的建築工作者,展開了一場不屈不撓的追蹤。鄭采和與朋友們組成CKPR團隊,作品在這場競圖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丁榮生在嘗試通過多種方式聯繫鄭采和時遇到了困難,因為鄭采和留下的手機號碼一直無法接通,幾經波折後,丁榮生從鄭采和的家人那裡得知了鄭采和在WEST8工作。

鄭采和在荷蘭WEST8的新生活和職業道路

當丁榮生終於透過電話在鹿特丹WEST8找到鄭采和,這場跨越七個小時時差的通話揭開了丁榮生對於鄭采和異國生活的初步認知,根據《23歲鄭采和:東西方合作 更能激盪想像》一文報導,雖然鄭采和對於自己在「921感恩紀念競圖」中獲得首獎反應平淡,但這位23歲的青年已在荷蘭享譽盛名的貝拉吉建築學院(The Berlage,亦有翻譯為「貝拉罕建築學院」)深造了一年。貝拉吉建築學院,以荷蘭建築學派的大師Hendrik Petrus Berlage命名,是全球建築界聞名遐邇的學府。鄭采和透露,儘管學院因新校長上任而面臨方向性的不確定性,她依然決定休學,並成功申請到了WEST8工作,她的這一決定不僅基於對荷蘭的熱愛,也考慮到在當地工作簽證的便利性。

CKPR團隊921感恩紀念競圖提案

在CKPR團隊「921感恩紀念競圖」提案中,可以看到見創新與東方文化的融合,其設計提案中提議植樹兩千多棵,象徵著921地震的死難者,然而在與加拿大同事的深入討論後,鄭采和決定使用竹子代替樹木。竹子不僅彈性佳、充滿東方文化氛圍,還能創造出獨特的空間感。以一片密集的竹林來營造出一種如同「天井」的開放空間,中心設有一座三角錐形鏡面流瀑,增強了參觀者的互動體驗和反思空間。步出竹林,每位參觀者還能手持一束花,並將其置於竹筒中,以此完成一個象徵性的紀念儀式。

鄭采和的跨文化設計觀點與荷蘭設計的啟發

丁榮生《23歲鄭采和:東西方合作 更能激盪想像》報導中講到鄭采和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合作經驗,使她在設計領域中獨樹一幟。她指出,在國外生活和工作讓她能夠以更加客觀的視角反思台灣,同時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合作,激發出更多創新的設計理念。特別是在荷蘭,一個以地景營造空間感為常見設計手法的國家,鄭采和深受啟發。她強調,雖然有人批評荷蘭的設計觀念膚淺,但她卻在這種新鮮而大膽的嘗試中學到了很多,這種矛盾中的學習經歷豐富了她的設計哲學和創作靈感。
大提琴夜未眠

天啊~~

文章 大提琴夜未眠 »

站長EAGER是也 寫:
大提琴夜未眠 寫: OH MY GOD~~采和得獎啦~~

真不敢相信...我的同學得獎啦 天啊:)
哪天遇到要好好恭喜她~~

喔?原來琴兄認識得獎的這位女孩子啊?
跟您同一屆畢業的嗎?
要不要跟我們講一下她的學習背景?
因為我覺得她的這個得獎作品切入點似乎跟其他建築作品很不同,
想瞭解看看。
是啊 小弟不才的確是跟采和是大學同學
我想我們這一屆還有很多傑出的同學吧,采和是其中一位
她總是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面對著成大有點僵化的設計教育(這個話題可以聊的很多)
有人選擇批判式的對抗,有人選擇認份的操作(比如說像我)
但是采和總是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似乎從大二第一個設計一開始就可以看到她如何顛覆依般的空間概念,不會受制於題目的僵硬或是一般認知,總會有非常卓越的概念出現在她的設計中。

談談她的畢業設計:寄生建築,她是嘗試用產品化的方式,去理解台灣常建的加建行為,試圖開發出一種可以增生的套件,去符合不斷變化的居住行為....某種概念與開放式建築有著相當的共通點,但是開放式建築事實上需要更大的投資與規劃,她的寄生建築可以說是對於台灣居住行為的現狀做了很獨到的詮釋。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想找鄭采和團隊獲勝的921震災感恩紀念競圖資料,發現當初競圖的網站( http://ecogrid.nchc.gov.tw ) 已經消失,是否哪位朋友還存留著? 可否貼上來?

謝謝。
站長eaGer

用設計說故事:CKPR團隊的921震災回響

文章 站長eaGer »


用設計說故事:CKPR團隊的921震災回響


921重建感恩紀念國際競圖共吸引來自全世界 35 個國家 182 件作品。獲得競圖首獎的 CKPR 團隊分別由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所組成,但九二一地震對台 灣的重創卻是讓該團隊對於環境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會與認知。CKPR團隊成員包括鄭采和、Yuni Kim、Yoonjin Park、Eve Barbara Robidou四人,該團隊提出了一個結合台灣地震經驗與自然元素的設計概念。

CKPR 團隊:
Tsai-Her Chen(鄭采和), Taiwan
Jung-Yoon Kim, Korea
Yoon-Jin Park, Korea
Eve Robidoux, Canada

團隊從台灣板塊運動與地震重生的歷史入手,運用地震地圖上的點型圖案表達地震的威力。設計反映了群體恐懼與個人喪失的回憶,透過風吹竹林的聲音與2455個荷花印記,悼念每位犧牲者。團隊參考中國建築學的虛實空間序列,創造出一個既符合當地人車行動線又融合自然的紀念空間。南投鄉的竹與荷被選為主要元素,象徵生命與重生。設計思考如何在自然災害與人為建設間找到共存之道,以及如何利用基地外圍與內部的虛空間,為眷村居民提供活動空間,同時也讓犧牲者親屬與參觀者有所沉思。

設計構想源自於地震地圖上密密麻麻的點狀標示加以轉化作為設計紀 念公園的基礎,所傳達的是地震對於地區的傷害與威力,空間情境的表達則以竹林來圍塑,並以風吹竹林搖擺所發出的聲代表著對過往親人思念及 對地震的恐懼,作品中即特別強調竹子與荷花兩種植物用於展現當地生活 重建的韌度與聖潔重生。

圖檔
只有找到小小張的圖片,還是希望擁有更大張清晰圖片的朋友願意提供出來。

圖檔
kschen

文章 kschen »

我早知道競圖網站會消失(那個機構是臨時編組的機構),所以當年在網站上所有入圍者的網頁圖檔、原始題目(基地空照圖、照片、地藉圖)都有 嘿.嘿.嘿. 下來了。

此外,我的硬碟裡有鄭采和團隊當年做簡報用的PowerPoint及Adobe PDF 檔案(都是幾十MB的大檔),不過我已忘了是誰 嘿.嘿.嘿. 給我的,不知是主持競圖的單位?還是跟鄭采和有認識的同學朋友?(我跟鄭采和小朋友差太多屆了,她不認識我啦)

這套PowerPoint檔案,我一個人半夜在螢幕上自己看當然不致於有問題,但拿出來公開,似乎要著作人同意比較好,而且那些圖檔及文字,曾讓Dialodge登過,他們也可能主張有著作權。

這套競圖階段的說計概念圖,可能會變成歷史了,因為本案中最畫龍點睛的「竹林」,極可能不保(因為一直種不起來,又染病),以後可能會改種其他植物。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啊.......拜託 kschen 兄給我們回味一下啦!

我們又不是要拿來出版營利使用,不然您拿給我,我來刊登,那些團隊要告就告我好了。

政府舉辦的競圖,無論是網站還是設計案,來得快消失得也快,簡直快成了珍貴的史料,比起這些珍貴的史料,我個人是否會被告已經不重要了。
kschen

文章 kschen »

準建站長eaGer 寫: 我們又不是要拿來出版營利使用,不然您拿給我,我來刊登,那些團隊要告就告我好了。
這著作權法的精神及判例大家要注意一下

營利與否只是你會不會被「減刑」的依據,可不是「有罪無罪」的依據。著作權判例上,無營利行為但被定罪、賠償著作權人的例子多的是。

著作權人會稱本網站縱然沒有營利行為,但導致他書(雜誌)賣得比較少,據以自稱有損失,法官可能會採信這種講法。
kschen

文章 kschen »

先放當年網站放的圖檔好了,這部份當年在政府網站上公開過,比較沒有問題。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站長eaGer

文章 站長eaGer »

kschen 寫: 營利與否只是你會不會被「減刑」的依據,可不是「有罪無罪」的依據。著作權判例上,無營利行為但被定罪、賠償著作權人的例子多的是。
謝謝凱劭兄告知這些事情,大家要小心唷!

當然也非常感謝凱劭兄把這些圖放到網站上來與大家分享。

看到這些當年放在競圖網站上的圖已經小小滿足,但自從知道凱劭兄那邊有更多好料,不免心癢了起來,繼續徵求更多好料.........(害怕挨告的話,請把資料給我,讓我來公布好了,我不會供出是誰給我)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