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中的自杀倾向

網路上各式各樣文章轉貼於此,Ctrl C+ Ctrl V 動作中......
回覆文章
IAMSTORY

无间道》中的自杀倾向

文章 IAMSTORY »

无间道》中的自杀倾向

  看完《无间道》,不禁为剧中人的悲惨命运叹息,又觉得这悲剧结局来得有点突兀,但转念一想,编导安排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剧情,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剧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严重的自杀倾向!

  陈永仁的自杀倾向:大案告破,陈来到刘警官的办公室,报出自己的档案密码,刘表示马上给他恢复身份,正在刘警官操作电脑的关键时候,陈无意中发现原来刘正是黑社会安插在警局中的内鬼……这种情况下,稍有脑子的人都会知道要保持镇定,等自己身份恢复后再找对方算账,而有着九年卧底经历,一向临危不乱的陈却惊惶失措,公然逃离(暂不论以黑道身份能否大摇大摆走出警局),从而把自己送上死路,唯一的解释是,他有着严重的自杀倾向。

  刘健明的自杀倾向:韩琛既然要控制一个高级警官,必然有重要的把柄握在他手里。刘在枪杀韩琛后,首要任务一定是马上赶到韩的窝点,取得对自己不利的证物并销毁,这样才有可能洗白自己。他却以为万事大吉,任凭证实自己内鬼身份的录音带落到陈永仁手里(暂不论警察何以也会放过韩琛老窝,任陈在事后回去取录音带),他如果不是没脑子,就一定是有自杀倾向了。

  黄警官的自杀倾向:大楼被困,黄警官让陈先走,自己留下掩护,我以为他是想大无畏地堵住电梯门或是机智地引开敌人火力,原来他也只是想逃命。为什么不跟陈一起跑呢,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陈只要被看见,不管是不是和黄警官在一起,他的身份一样暴露的。想来想去黄警官迎敌而上的举动只有一个解释:他想自杀。

  韩琛的自杀倾向:韩琛一定有“抛赃癖”,第一次,他在警察即将赶到之际命手下把毒品抛入大海,这是为了毁灭证物。第二次,他在警察即将赶到之际让手下把黄警官抛到大街上,这次不是为了毁灭证物,而是把证物送到警察面前。要不就是香港法律规定贩毒有罪杀警官无罪,要不就是韩老大活得不耐烦了想自杀。

  内鬼二号的自杀倾向:这个最后暴露身份的第二号内鬼是自杀倾向最严重的,要知道当时韩琛已死,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刘诱杀韩琛,反叛之心已昭然若揭,根本不可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他本己不洗自白,却非要跳出来向背叛自己老大,而且随时可能暴露身份被捕的刘警官表明自己是内奸,不死才怪。(就算不死,一出电梯面对前来逮捕刘警官的警察,不傻眼才怪。)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中原来每个人都想死,而且基本上大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大概这就是所谓“无间道”的真正内涵吧。
  嘿嘿~~

成也手机,败也手机——看《无间道》
作者:totoro

  说说《无间道》这部片子吧,记得有位朋友写过一篇文章,评的是《南海十三郎》。其中有大段对该片编剧的赞扬。“编、导、演”,编剧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十三郎才成其为十三郎。看过了《无间道》,相信是对“编、导、演”这个结论的又一次验证。

  《无间道》这部片子中演员的的演出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个个出色,包括出演配角的演员们(惭愧,不认识哪个是萧亚轩,是女警察吗?)。但编剧上的漏洞百出使得这部电影成为最新一部沦为笑柄的港产大片。

  手机在当代生活中日渐普通,甚至于戏言说连捡破烂的都已开始用手机联系业务了。所以我们的男女主角们纷纷抄起了现代化工具参加演出。这部卧底警察与卧底黑帮间斗法的电影自然也缺不了手机的妙用了。你看,卧底与黑帮之间用手机联络,卧底与警司之间用手机联络,还有最后连卧底与卧底之间都用手机联络了。可是,与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不同,在警局布置非常关键的抓捕黑帮大头目的会议上,居然不收大家的手机?连我们大陆也不会这样吧。而且更过分的是,在布置了任务之后还可以让卧底刘同学从容不迫地用手机给黑帮通风报信!而貌似精明的黄同志居然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怀疑。要是唐僧同学就至少会问他一声:“你爸好?”(顺便说一句,刘同学好象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爸爸吧?说到这个地方,编剧为什么不能多设置一个人物呢,就是刘同学的真正老爸,在刘同学与曾老师之间做一个中间人,这样不是更安全吗)在第一次不成功的抓捕行动进行时,刘同学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用电脑(他的手提电脑有GPRS之类的功能,这种电脑我还真没用过,好象IBM的新笔记本都有此功能)给他的“老爸”发短消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在后来,当黑帮把黄同志抓起来的时候,有点脑子的话其实已经可以检查他的手机了。当然黄同志没有把手机上的通话记录给删干净也说明了黄同志的智商与这些黑帮同学其实不相上下。

  还说手机,在当今世界,如果你被警察盯上了,那么,你的手机通话很显然不再安全了,即便是CDMA之类手机的通话号称是无法被监听,但给谁打电话总不会查不到吧,那么曾老师的电话难道没有通话记录吗?我想就是在香港也得记录电话的通话情况吧,要不然怎么计费啊?要是有通话记录,那刘同学怎么办啊?警察一查一个准儿啊。还有梁同学的电话,可能相对于刘同学安全一点——如果说查电话是警察的专利,黑帮不能到电话公司去检查的话。但要是梁同学在大街上遇到曾老师,而曾老师又心血来潮,“新买的啊,让我看看呗?”那梁同学可怎么办好呢?

  后来曾老师被干掉后,梁同学去找刘同学的一场戏简直是沦于胡编乱造的境界了。大家知道梁同学后来被通缉了,那么他怎么能单枪匹马地进了刘同学的办公室哩?别和我说警察没看见,那个重案组的同学可是给刘同学引见了一番“那个人等你好久了”。靠,重案组成天监视着曾老师,而这个梁同学简直是曾老师的鞍前马后了,而大家又对曾老师深恶痛绝,对曾老师的弟子们恨之入骨,那大家能不认识这个通辑犯?!

  导致黄同志牺牲的天台见面一场戏也让人无法理解,根本没有任何见面的必要,尤其是在风声这么紧,警局内的内鬼又无法查清的情况下,这种冒险一钱不值。这可是一个隐藏了十年的卧底呀,简直就和汉朝的饭碗一样珍贵了,怎能禁得起这样的冒险啊?而且后来的实际情况证明了逃走时黄同志不如和梁同学一同坐那个擦玻璃的筐子下楼,反正梁同学没有被任何人看见嘛。

  其实在片中类似的缺陷简直比比皆是,比如电影院里梁同学紧追刘同学,还有最后梁同学为什么不等刘同学先给他恢复身分再揭开刘同学的身分(这个前边已经有人提出了),还有梁同学什么时候得到刘同学的录音呢?显然是在见了刘同学之后对吧(当然不可能在之前了,否则他还用见了那个标字才知道刘的身分么?),那见了刘同学之后他还可以到曾老师的办公室去找录音?恐怕曾老师的办公室早被警方翻了个底朝上了吧!

  记得多年前《电影双周刊》上就有对香港电影编剧的感叹了,当时作者将香港的编剧与好莱坞的编剧做了一下对比,感觉香港的编剧水平太过一般,编出来的剧本太过单薄。其实与好莱坞的编剧抗衡又谈何容易,好莱坞动辄几百万美金,超级大片上千万的也有。而在香港,单这编剧费已经可以拍出好几部所谓的大制作了,你又如何去找到比好莱坞更好的编剧呢?编、导、演,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出色的(至少是合格的,逻辑上不会混乱的)编剧,那演员的阵容无论如何强大,导演无论如何尽心尽力,都无法挽救一部……烂片。

  当我们看到《克隆人进攻》这样的片子后,我们仍然会去买它的DVD,虽然我们嘴里大骂“烂片”,可它的效果让我们无法按耐(今天刚刚入手时代的《星战前传一》双D9);但看过了《无间道》呢?这样一部片子,既没有眩目的视觉与声音效果,又没有引人入胜的剧情。我们会去买它的DVD吗?我的回答是:不会!换句话说,从网上看完后,至少已经让我省下了十块钱。又可以多买一张六区正版了,虽然值得买的少之又少。

  因为下载的AVI效果不是太好,所以有个别片段没看明白,比如黄秋生给梁朝伟表时最后的对话,听了两遍也没听清说的是什么?还有就是最后梁朝伟在车上给刘德华发摩尔斯电码,用来传送电码的是手机吗?还是窃听器?(不会吧,又是手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