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跨領域創新,華碩攜手設研院 為新世代教育Think Next

網路上各式各樣文章轉貼於此,Ctrl C+ Ctrl V 動作中......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設計跨領域創新,華碩攜手設研院 為新世代教育Think Next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設計跨領域創新,華碩攜手設研院 為新世代教育Think Next


一線教育的痛點就用創新解決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身為臺灣科技產業龍頭之一,有感於臺灣教育在疫情後驟變,為了讓臺灣教育科技發展能與國際趨勢並進,特別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合作,首次盛大舉辦「ASUS Think Next | 華碩創思未來 2022徵件 · 工作坊」系列活動,邀請全國新世代大專院校學生共同思考,為下一代打造更具前瞻的教育解決方案。比賽競賽歷經3個月,終在今日(23日)於華碩企業總部頒發金獎大獎得主。

「ASUS Think Next徵件 · 工作坊」有別過往傳統競賽型式,設研院與華碩合作導入設計思考, 由設研院以第三方產業平台,前進教育現場,邀集科技產業、教育界及家長跨域共創,回到教育多元使用者核心,思考疫情後台灣教育的未來可能。並透過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共識工作坊, 收斂現階段校園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以「Alpha世代數位共學新方案」作為競賽題目。獲得全 臺69間不同校系、105件投件作品的熱烈支持,其中15件作品脫穎而出進入複賽。

入選團隊與設研院、華碩共同走訪多所國小校園,觀察臺灣特色教學環境、向一線教育專家請益心得、收集國內外數位教育痛點,也多次與華碩及華碩文教基金會各部門優秀設計、研發與業務團隊深入討論,期間歷經22位老師、15位家長與8位專家顧問參與,只為了積極挖掘跨世代的數位教育解決方案、找尋教育新樣貌。競賽期間學生歷經概念修正、商業模式探討與原型製作,15組來自不同領域、不同校系的年輕團隊,以創意角度提出臺灣國小教育的數位發展創新機會。

數位教學讓教室成為學生展演自己的舞台


由華碩、設研院與教育專家所組成的評審團隊,學生從解決課堂受教平權、提供教師創新教學、SDGs目標導入校園到跨出戶外的創新教學等多元議題出發。榮獲第一屆Think Next金獎作品殊榮的團隊,來自台灣科技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跨校提出的「Be Stickers我的課堂表現伸展台」,為了讓內向害羞的同學在課堂能自在表現,打造課堂使用的數位平台,同學藉由線上多元表達紀錄貼紙,創造個人化學習歷程,提醒老師可關注所有學生的行為表現。

無獨有偶,銀獎作品「Class Expander 課堂互動的擴展者」也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基於既有手機開發的視訊教學互動工具,增加線上線下的操作直覺與遊戲感,讓孩子因有趣,更願意自主專心。由於本次作品品質之高、競爭激烈,最終有兩件作品並列銅獎,包含解決老師創新教學之際而備課耗時,將教學模式模組化的「揪好學」,與從受教平權的角度,讓中重度聽障學生也能順利融入教室日常的「MR眼鏡輔助中重度聽障孩童」,而關懷學生上課專注度的「好學深師_ 學生專注度分析系統」或增加學生繳交作業的「Citeach遊戲化作業繳交平台」等作品,也有評審驚艷的表現。

對於參加ASUS Think Next,並勇奪下第一屆金獎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吳子誼及朱家遙同學表示很難得有競賽能與參賽者共同從使用者問題挖掘,再到作品實作開發,也很感性的說道,「在多場使用者訪談中,看見『教育議題』多樣性與複雜性,即使相同場景、問題,關係人不同就會產生不同需求,如何聚焦、收斂是過程中最花腦力與心力的地方。謝謝一路上幫助我們的人,在決賽已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沒有遺憾了。很感謝評審能理解我們,並願意給予鼓勵,在無數次修正與優化後,能夠達到這樣的里程碑,真的很不容易。很開心我們做到了!」。

年輕視角為產業創新添注新活力

今日於華碩企業總部盛大舉辦的頒獎典禮,匯集華碩電腦重大要角雲集,顯示華碩對於未來教育的重視,也展現華碩對於下世代趨勢布局的積極。透過產業與學界間的設計共創,將產業的專業與學界的創新融合其中,這將會是臺灣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動能。

與華碩共同努力創新的設研院大家長張基義院長表示,設研院與經濟部工業局長久以來推動設計協助產業跨域創新,而未來教育更是多元使用者導向的市場,例如積極與數位發展部合作的點子松、教育部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等,都分別從不同面向,積極導入設計、支持教育發展。本次能與華碩設計中心共同推動ASUS Think Next,藉由使用者觀點、設計思考挖掘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是臺灣企業內部的開創之舉,期望對其他企業產生示範效應,成為產業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

「ASUS Think Next | 徵件 · 工作坊」獲獎作品

金獎:Be Stickers我的課堂表現伸展台

學校科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研究所/陽明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團隊成員:吳子誼/朱家瑤
作品介紹:因應現行混成教學之新興課堂教學模式。透過讓孩子利用載具進行貼貼紙的創新互動,在課堂中自由表達。除了可以進行紀錄表現,提供師長孩子的學習趨勢分析,達到混成環境中的差異化學習之效果,亦可作為親師生三方溝通之橋梁。

銀獎 :Class Expander 課堂互動的擴展者

學校科系 l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數位
內容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研究所團隊成員 l 陳韋蓉/黃子維/莊凱硯
作品介紹 l 透過手機內互動性傳感器的反饋優化,在現有的行動載具上,用最直覺的方式優化使用者體驗,輔助解決老師在既有視訊軟體上課時,缺乏完整互動功能
及學生參與互動時心理成本偏高之問題。

銅獎:揪好學

學校科系 l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管理碩士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團隊成員 l 林秀蓁/陳昕/張祐勻/楊浚加/黃意雯
作品介紹 l 「揪好學」為線上創意教學模組服務平台,強調易上手、共創、共享、共成長。將教學拆解成簡易可執行的步驟與小單元,透過簡潔「拼圖」引導教師拼出想要的教學內容,大幅減低教師因應創新課程備課的負擔。讓師生加速對數位共學的想像,共同成長。

銅獎:MR眼鏡輔助中重度聽障孩童

學校科系 l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資訊應用菁英班團隊成員 l 梁雅喬/程映隆/蔡承融/蔣天誠
作品介紹 l 隨著融合教育的推行,近九成特殊生都進入普通班級學習,聽力障礙兒童與普通孩子一同上課的狀況越加普及。運用語音辨識技術將聲音轉換成文字,讓中重度聽障孩童也能在課堂上即時接收到課堂資訊,看見情緒與聲音,並減低教育者於溝通上的困難。創造特殊生更好的學習情境。

優選:Citeach遊戲化作業繳交平台

學校科系 l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團隊成員 l 楊雅媛/方證瑋
作品介紹 l 不僅學需要動機,交作業也需要動機!
Citeach是為國小生設計的遊戲化作業繳交平台。結合建築養成遊戲,將交作業包裝成完成任務的形式,賦予其新的意義,共同創造經營同一座城市,藉由遊戲發揮同儕影響力,產生彼此督促、良性競爭的效果。以學生資訊為核心整合老師與家長的介面,透明化作業資訊, 貼近學校實際使用狀況。

優選: Classroom Attention好學深師學生專注度分析系統

學校科系 l 銘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團隊成員 l 簡誌霆/蘇敬雯/莊佳穎/羅辛亜/詹大億
作品介紹 l 好學深師為減輕教師遠距負擔,並且提升孩子的受教品質。讓老師在線上也可以掌握學生的專注度,以AI即時影像辨識去取代老師的人工作業, 並以Ai分析資料後對老師提供改善建議,以協助老師在課後挑整課程,讓教學更容易,品質更提升。課堂安心教,線上我來罩!

佳作:ELEC-LAB

學校科系 l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系/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團隊成員 l 陳又睿/廖姵慈/蔣瑋庭/曾玟心/小林文也
作品介紹 l ELEC-LAB 是一款溶液化學實驗虛擬化教學套組,透過虛實整合實驗操作過程,改善遠距離教學時不便進行化學實驗的問題。提供數位化操作方式, 可使化學實驗直覺操作,避免學習知識錯誤問題,呈現虛擬溶液混和,並對應於現實溶液化學變化,增加化學能力認知。

佳作:U sea

學校科系 l 私立東吳大學 英文學系/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團隊成員 l姚怡均/林妤庭/李沛欣/李怡萱/張簡宇庭
作品介紹 l 每個孩子在求學階段都要經歷無數考試,留下一筆又一筆學習數據資料。在茫茫的數據海中,如何找出不同學子的學習特質,依照自身特性適性發展?
Usea以理性數據為基礎,搭配感性學習建議,包容多樣的學習可能性,陪伴孩子以健康的學習心態成長。

佳作 :Book或缺

學校科系 l 國立高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團隊成員 l林子閎/林宣彤/吳嘉欣/陳潔俞
作品介紹 l 《Book或缺》在上課期間利用語音辨識,將老師上課時所說的關鍵句整理成聯絡簿,並提供課程規劃的功能。以待辦清單的方式呈現,且串聯各大平台API 讓資訊可以互相流通。網頁介面的部分是使用PWA(漸進式網頁應用程式)設計,不論是公共電腦或是手機平板都能使用,提升老師使用上的方便性。

佳作:作品名稱 l Better class

學校科系 l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系/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究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創新設計研究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互動設計研究所
團隊成員 l 李淇墉/林劭穎/陳威/蔡哲儒
作品介紹 l Better class全息投影是提供還在發展空間認知能力兒童所設計的智慧教具。在使用者研究中,發現高年級孩童對於抽象的3D概念會難以理解,因此透過全息投影的技術,將2D的教材轉為3D立體方式呈現, 有助於孩童更有效率的理解3D抽象概念。

佳作:食農教育桌

學校科系 l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系/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系
團隊成員 l 簡語𨓰/周悅儒/孫郁絜/林仲威/常勛宇
作品介紹 l 食農教育桌改良校園書桌,讓桌面與抽屜之間空間種植時蔬並運用教室內日光燈作為光源,讓植物吸收光線。可就近觀察蔬菜的生長,此過程中,培養孩童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選擇能力,並促進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

佳作:Free Asking語眾不同即時問答互動分析系統

學校科系 l 銘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團隊成員 l 簡誌霆/蘇敬雯/莊佳穎/羅辛亜/詹大億
作品介紹 l 語眾不同 即時問答互動分析系統,希望讓師生之間的問答互動,不會成為學習過程的障礙。我們發現到在線上教學中,低年級學生不擅長清楚表達自己的問題點,導致老師無法掌握學生狀況。因此在設計提案中,透過簡易提問方法,讓老師快速掌握學生問題﹑即時 得到全班狀況,並透過互動問答紀錄分析,協助老師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問題點,提供更詳細的教學教材。

佳作:Mopha宇宙定位探索式教材

學校科系 l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團隊成員 l 邱妍華/李宥潔
作品介紹 l 宇宙定位探索式教材針對素養打造適齡啟發式探索型態,從家庭場域出發,經適當引導讓孩童在DIY中玩出興趣與信心,並由做中學培育問題解決素養。教材中五感生活情境與AR虛實整合,達到多元學習與沉浸互動兼具的體驗。透過數位平台中評分機制、興趣探測量表呈現學習偏好檢測結果,精準推薦適切主題提升孩童持續探索動機。

佳作:SPARK探索方舟

學校科系 l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
團隊成員 l 林敬庭/周芷安/石顥澐
作品介紹 l SPARK 探索方舟提供的即時定位及方舟模式與教室外的互動式遊戲教學,大大的減輕老師們帶學生戶外學習的安全疑慮及教案設計的困擾。而線上開發共享的社群平台,給予老師更多的教案選擇與彈性,讓老師能設計或選擇更符合學生的課程。SPARK 探索方舟期望能讓台灣的學生步入戶外應用所學之時,學得開心,而老師教得順利安心,家長放心。

佳作:CEBBG

學校科系 l 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系
團隊成員 l 劉音棋/曾振彥/吳宥頡/林子筠/鄭亦珊
作品介紹 l 宇宙元素爭鬥桌遊是一個讓使用者學習宇宙知識的一款桌遊。玩中學習到距離、位置、星球成分...等,有不同階段的玩法,從易到難去了解宇宙,以搶搏資源的方式去競爭獲勝。除了實體桌遊,還可以使用AR畫面讓使用者更融入桌遊中。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