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SaaS?SaaS帶來的商業模式及服務簡介

網路上各式各樣文章轉貼於此,Ctrl C+ Ctrl V 動作中......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什麼是 SaaS?SaaS帶來的商業模式及服務簡介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aaS的演進過程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已經無法考證了。 業界一般認為,Salesforce的創始人兼CEO馬克·貝尼奧夫是SaaS商業模式最早的實踐者。

馬克最初對SaaS的設想非常超前,雖然今天在互聯網上使用應用程序很平常,但是在二十年前,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用過互聯網。 除了超前的概念外,SaaS模式還非常實用,用戶無須再把軟體買回來,放在自己的服務器上。

馬克堅信:一定有一種方式,讓購買軟體更加方便和便宜。 企業不再需要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美元的投入,也不需要經歷漫長的安裝和實施週期,只要註冊和付費,用戶通過自行配置就可以使用軟體,對軟體進行維護和升級也不需要用戶親自動手。

更關鍵的是,在移動應用還沒有誕生的年代,用戶就能在世界各地使用任何終端設備,像訪問網站一樣隨時訪問自己的應用。

這種將軟體作為一種服務來銷售,而用戶只需要每月繳納固定的費用即可使用軟件的模式,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當時被稱為按需(on-demand)服務,這就是SaaS的雛形。

在詳細說明SaaS模式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SaaS的演進過程,看它是如何從一個設想發展成為一種主流的企業服務模式的。

SaaS演進過程4個階段


SaaS在企業服務領域成為一種主流形式,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 實際上,這個演進過程相當長,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

終端設備:

藉由遠程終端訪問集中式的主機機房,來處理或獲取業務的信息和數據。 現在還能在一些影片中看到這種終端設備的身影。

C/S應用:

即客戶端/服務器的訪問模式。 通過桌面客戶端訪問獨立服務器,處理或獲取業務信息和數據。 這是早期開發者和用戶在局域網中常用的一種應用架構。

網頁託管:

經由網頁託管訪問分佈式服務器,處理或獲取業務信息和數據,也就是所謂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應用程序服務提供商)。 這時已經出現了諸如多租戶、應用共享、訂閱收費等形式,有一點SaaS的雛形了。

雲原生應用:

以雲原生應用訪問由軟體定義的、虛擬化的服務器,也就是今天的SaaS模式。

整體而言,SaaS以應用託管和多租戶的概念為發端,隨著互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普及,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企業服務形式。

怎樣理解SaaS

因為對象和語境不同,所以很難為SaaS做出一個既通俗易懂又科學嚴謹的定義。

對於大眾群體而言,我們用一個類比來解釋SaaS:以前,每家
每戶都需要挖一口井解決吃水問題;後來改為集中供水,即由自來水公司供水,用戶只要按時繳納水費,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水。 這省卻了找水和打井的過程,也節省了工程成本。 自來水公司的業務模式就變成了“供水即服務”。

對於軟件技術人員而言,SaaS是一種新的應用架構模式,引入了共享單個實例、多租戶、權限模式、存儲模式和計費模式等概念。

對於SaaS服務商而言,由於採用與傳統軟件不同的交付模式和訂閱收入模式,SaaS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生意機會。
對於客戶而言,SaaS相當於把IT設備、軟件和運維服務,全部外包給了SaaS服務商。

怎樣理解SaaS

因為對象和語境不同,所以很難為SaaS做出一個既通俗易懂又科學嚴謹的定義。

對於大眾群體而言,我們用一個類比來解釋SaaS:以前,每家每戶都需要挖一口井解決吃水問題;後來改為集中供水,即由自來水公司供水,用戶只要按時繳納水費,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水。 這省卻了找水和打井的過程,也節省了工程成本。 自來水公司的業務模式就變成了“供水即服務”。

對於軟件技術人員而言,SaaS是一種新的應用架構模式,引入了共享單個實例、多租戶、權限模式、存儲模式和計費模式等概念。

對於SaaS服務商而言,由於採用與傳統軟件不同的交付模式和訂閱收入模式,SaaS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生意機會。

對於客戶而言,SaaS相當於把IT設備、軟件和運維服務,全部外包給了SaaS服務商。

IaaS、PaaS和SaaS的概念

在談到雲服務時,經常會出現IaaS、PaaS和SaaS這三個概念,它們構成了雲服務的三層主體。

XaaS的概念

我們知道,SaaS是位於應用層面上的服務。 想要深入了解SaaS,有必要了解SaaS的基礎和周邊。 與SaaS密切相關的概念還有PaaS和IaaS。

通過抽象和分層,IT行業創造了“一切即服務”的概念,也就是XaaS。 SaaS周邊除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以外,還衍生出了很多“即服務”概念,如DaaS(數據即服務)、OaaS(運維即服務)等。 實際上,對這些XaaS仔細分析和分類後會發現,大多數新創的XaaS概念,都可以歸結到SaaS、PaaS和IaaS三種核心服務之一。 將XaaS分為三層核心服務模式的好處在於,可以清晰界定各自的功能定位。

很早以前就有了按需服務和服務訂閱的概念,如ASP等模式。 它們之所以沒有成為主流服務形式,除了受技術制約外,主要原因是當時沒有做出像今天這樣清晰的體系結構以及分層、分工標準。 畢竟一家公司除了做應用以外,同時還要做設施、做平台,應用就很難做好。

SaaS、PaaS和IaaS


IaaS相當於由軟件定義的虛擬服務器,SaaS公司一般不會涉及IaaS。 但是SaaS公司要不要做PaaS,到目前都有爭論,這主要是因為業內對PaaS的定義還存在不同的理解。

嚴格意義上的PaaS是由專業平台服務商運營的服務,它為SaaS提供部署環境和公共工具,比如組織結構、權限、計費、API等,即PaaS是一種公共服務。 所以,如果嚴格按照PaaS的定義,大多數SaaS服務商是不可能做、也沒必要做PaaS的,至少在SaaS創業初期是這樣。 實際上,做PaaS需要的技術能力和資源,並不是SaaS創業公司所具備的。 因為SaaS服務商的強項在於業務和應用,而不是平台技術和服務能力。

實際上,目前國內對PaaS的理解都不太準確。 所謂的PaaS實際上是SaaS公司的內部應用平台,它其實是SaaS的一部分,為了便於從層次概念上進行區分,將其稱為應用PaaS(Application PaaS,APaaS)。

與SaaS有關的幾個概念

在談到SaaS時,我們經常聽到諸如ToB、企業服務、軟件、PaaS等概念。 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所以有必要在此說明一下它們的含義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1.ToB

從服務對象的角度看,服務可以分為兩大類:ToB,即面向組織;ToC,即面向個人消費者。 此外還有所謂的ToG(面向政府機構),我們一般將其算作面向組織,也就是當作ToB看待。
ToB的範圍很大,SaaS只是ToB中的一個類別,它們之間是包含關係,但有時這兩個詞被混用。

2.企業服務

企業服務是一個面向組織的服務的統稱。 實際上,企業服務有很多種類和形式,為企業提供諸如IT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法律服務、諮詢服務、財稅服務、企業培訓等業務,甚至物流服務和企業保洁,也屬於企業服務。 SaaS只是眾多企業服務方式中的一種,SaaS領域所說的企業服務,特指以SaaS方式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如SaaS CRM、SaaS財稅等。

雖然SaaS與企業服務經常被混用,但二者還是有差別的:SaaS代表了一種服務的提供方式;而企業服務則代表服務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SaaS服務商看到的是SaaS,而企業客戶看到的是服務。 SaaS改變的是服務方式,並不是改變服務的內容。

3.軟體

雖然軟件業務和SaaS二者都包含軟件,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業務,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 也就是說,軟件和SaaS是兩種不同的生意,一個賣產品,一個賣服務。

從行業市場看,軟件與SaaS是競爭和替代關係,軟件本身也有向SaaS轉型的趨勢。
4.PaaS

按照PaaS業務模式的定義,大多數SaaS公司自己開發的PaaS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PaaS,這些PaaS其實都是SaaS。 反過來說,所有SaaS必須具有PaaS的業務可定義和可擴展的能力,這是為了補償SaaS個性化能力的不足。

公有云和私有云SaaS

雲的部署方式有很多種,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等,部署在雲上的SaaS主要分為公有云SaaS和私有云SaaS。 行業主流的SaaS部署模式是公有云SaaS,對於本書提到的SaaS,如果沒有特殊說明,都是指公有云SaaS。
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和企業業務,要求有較大的私有化和定制化空間,這種情況就需要採用私有云部署模式。 私有云SaaS既可以部署在企業的自有機房或數據中心,也可以部署在第三方數據中心或云服務中心。 不管部署在何處,私有云SaaS都由單個組織獨享,並完全由企業自行管理和維護。
相比公有云SaaS,私有云SaaS對企業來說更加昂貴,但是相比定制軟件還是便宜的,這是因為私有云SaaS省去了企業自行開發軟件的成本。 所以私有云SaaS是介於公有云SaaS和傳統軟件之間的一種形態。 但是對於提供私有云模式的SaaS服務商來說,私有云SaaS需要獨立維護軟件版本,因此升級和服務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私有云SaaS是一門難以規模化且增長受限的生意,私有云部署模式的SaaS服務商和傳統軟件業務一樣,很難做大規模。
公有云中的“公有”二字,給人的感覺是信息和數據公有化,並由此聯想到安全和私密性問題。 實際上,這是對公有云的一個誤解,但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服務,其安全標準和對運營者的合規要求都是按照最高級別設置的。

SaaS的優勢與劣勢

從總體上看,SaaS雖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現階段國內企業服務的環境下,SaaS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

SaaS的優勢

與傳統軟體相比,SaaS在很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主要優勢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按需獲取和自助服務

SaaS無須用戶自行準備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硬件設施,而是直接通過互聯網,以訂閱的方式獲得服務。 用戶在選擇和更換SaaS服務商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不必像使用傳統軟件那樣,必須綁定某一家軟件公司。
對於已訂閱的服務,用戶可自主選擇使用時間和所需功能,也可以自行管理系統和服務的配置。

2.業務擴展性與升級

在使用傳統軟體的情況下,如果客戶業務發展超出了軟體的服務了範圍,就需要額外購買模塊或付費升級現有系統。 使用SaaS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SaaS服務商經常是在客戶提出擴展和升級要求之前,就已經完成了這些工作。

做到這一點對SaaS模式來說不難,因為SaaS服務商同時服務大量用戶,可以從大量用戶反饋中提取共性的業務問題,然後通過在線統一升級加以解決。 此外,SaaS模式通過持續升級,不斷打磨產品,使產品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而在線升級幾乎不會影響用戶的業務,多數情況下用戶感知不到升級過程。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持續迭代升級,SaaS產品的業務符合度會越來越高,易用性也會越來越好。

3.訂閱收入模式

傳統軟件的收費模式通常需要企業客戶一次付清所有費用,此後按年繳納服務費。 在不確定軟件能否帶來預期回報之前就支付全部費用,這個風險全由客戶承擔,給客戶造成很大的投資壓力。
在SaaS的訂閱模式下,客戶可以按年或者按月付費,甚至不用佔用IT的採購預算,使用運營費用即可支付SaaS的訂閱費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戶使用軟件服務的成本,也降低了企業使用信息服務的門檻。

4.讓軟件更便宜、更易用

無論是自行開發軟件還是外包,都是一項昂貴的開支,一般只有大型企業才負擔得起,中小企業很難承擔高昂的軟件成本。 SaaS對軟件進行全方位降維,把大系統分解成更多細分業務單元,在業務細節處理上,SaaS也比傳統軟件更加細膩。 作為互聯網產品的SaaS,其易用性和產品體驗都優於傳統軟件。
如今,企業客戶可以只為需要的業務工具買單,不必支付整個系統的費用,只訂閱實際需要的功能即可。 SaaS業務細分和低顆粒度的特點,可以讓所有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都能用得起軟件。

SaaS的劣勢

凡事都有兩面性,SaaS雖然在很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也有較明顯的不足,比如基於公有云的SaaS幾乎不能進行定制化開發。 公有云的應用服務是所有用戶共享的,不能像軟件或私有化部署的SaaS那樣進行定制化或二次開發,這樣有些特殊的行業或業務需求就會無法滿足。

用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傳統軟件相當於手工裁縫店,從用料到縫製都由客戶決定好後再加工;而SaaS相當於成衣工廠,所有服裝都是工廠綜合大量客戶喜好的款式和尺寸分類後設計製作的,因而不能兼顧客戶的個性化要求。

SaaS的劣勢能改善嗎?

公有云SaaS不能定制化開發,這是不是一個致命的軟肋呢?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這取決於目標客戶群和獲客策略。 如果用軟件思維去做SaaS,則SaaS全是短板;如果按照SaaS的思路去做,則短板就會被補齊。
1.選準切入點市場

在做SaaS產品之前,必須確定切入點市場,這是聚焦業務範圍的重要條件。 因為用戶分類越精準,業務越聚焦,這個客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就越少,這就是後面說到的SaaS服務產品化的重要概念。 業務越細分,需求越標準,個性化的空間就越小。 反之,業務顆粒度越大,業務越發散,沒有覆蓋到的個性化需求就越多。 所以,選準切入點市場是降低個性化可能性的有效策略。
2.足夠多的業務實例

在SaaS創業初期,用戶不多,業務覆蓋面比較窄,業務實例也很少,所以個性化的問題並不突出。 但隨著用戶增多,涉及的業務面開始變寬,可能會出現個性化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反饋,SaaS也在持續迭代。 等到積累足夠多的業務實例後,SaaS產品也變得“見多識廣”,個性化需求的數量開始下降,SaaS變得越來越“標準”了。
當產品能滿足80%的目標用戶時,個性化問題在經營層面就可以視為不存在了,即使放棄20%要求定制化才能簽約的客戶,也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較大的影響。
3.抑制“個性化綜合徵”

在大多數情況下,軟件交付後仍然可以變更,很多用戶在沒有考慮周全的情況下就要求增加或修改功能。 這些需求變更未必是必須要做的,甚至可能是用戶為了達到某種心理滿足而產生的行為,即“因為可改,所以一直改”。

SaaS“一經上線,不可更改”看似是一個很大的缺點,但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用戶頻繁變更需求,也就是軟件項目中的“個性化綜合徵”。

4.可擴展的應用平台

雖然SaaS服務商沒有必要開發PaaS,但SaaS非常有必要建立在一個可擴展的平台上。 因為很多個性化需求的實現並不需要改動代碼,應用平台的業務對象定義、流程配置和業務字段的擴展能力就可以應對大部分個性化要求。

企業為什麼越來越傾向於使用SaaS

以往企業的資訊化領域是軟體的天下,但SaaS正在快速佔領企業軟件市場。 特別是在企業服務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SaaS模式的服務。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來自企業IT成本的壓力、滿足快速變化的業務要求以及順應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發展趨勢。

1.企業的IT成本越來越高

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和企業經營壓力增加,迫使一些大型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在IT方面的投資。 除了軟件、硬件和各種設施的投資外,還包括IT部門的人力開支,企業開始懷疑這些投入能否帶來預期的回報。

SaaS發展的成熟恰好迎合了大型企業對於IT變革的需求。 引入SaaS能大大減輕企業IT投入的負擔,無論是軟件和設施的投資,還是人工成本,都能得到大幅降低。 能實現同樣的業務支撐效果,省錢才是硬道理。

圖1-3展示了傳統軟件和SaaS部署模式中,哪些服務是服務提供商負責的,哪些服務是用戶自行管理的,它們在責任範圍上有很大的差異。 在傳統軟體部署模式下,企業需要管理從數據中心到應用配置的全部內容。 毫無疑問,每一層都需要配置軟件或硬件,都需要專門的維護人員,需要投入的成本無法降低。

而在SaaS模式下,企業需要負責管理的只是應用配置,這個工作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即可上手操作,而底層的其他工作都由SaaS服務商負責。 企業在甩掉大部分工作量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成本。

企業資訊服務用SaaS代替傳統軟體,在設施和人力維護方面都能節省一大筆開支,大型企業的節流效果尤為明顯。 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它們面臨的問題不是選擇傳統軟件還是選擇SaaS,而是企業信息服務本身的使用成本。 軟件時代昂貴的IT成本,將大多數中小企業擋在信息化門外,所以中小企業才是SaaS的最大受益者。

2.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

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企業的業務方式和業務流程也在快速變化。 對於軟件來說,變更和修改不但周期長,而且過程複雜,因而很難滿足企業對業務變化的需求。 每家企業的軟件版本都不一樣,維護起來工作量巨大,即便是大型軟件公司,也很難同時服務更多的客戶,維護質量會受到影響。

對於SaaS來說,行業的變化趨勢反映到每個客戶的需求變化是基本一致的,SaaS服務商可以根據變化的趨勢,提前做出變更和升級安排。

3.順應雲發展趨勢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業務向雲端遷移是大勢所趨。 雲服務將以集約的方式向企業提供隨需而變的信息和數據服務。 SaaS作為雲服務的應用層,可以承載大部分企業的各類業務。 與傳統軟件相比,SaaS的業務顆粒度更小,可以更準確地滿足細分的業務領域。

也就是說,SaaS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滿足了企業對業務快速變化的需求。

SaaS生態的概念

我們習慣將一個軟件稱為一個系統,因為它覆蓋的業務範圍較大。 與傳統軟件不同,SaaS的業務顆粒度較小,能夠更精準、更有深度地滿足企業需求。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當一個單獨的SaaS不能滿足企業更多的業務需求時,就需要各種SaaS聯合起來,共同為企業提供服務。

同時使用多個SaaS服務的情況在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中很常見,在同一個業務領域,也可能存在多家有競爭關係的SaaS服務商,甚至有專門的SaaS服務於業務門戶的集成(比如Slack),也有專門提供API服務的SaaS(比如Twilio)。 想要聯合,就需要各個SaaS之間“按需”連通業務數據。 在業務數據的驅動下,整體業務才具有連續性。 為支持企業端到端的業務,聯合使用各種SaaS,就構成了SaaS的生態。

在SaaS生態環境下,企業不必像使用傳統軟件那樣,綁定一家廠商,如果某個SaaS的體驗不好,可以很容易地換成另一個SaaS。 因為採用了按年或按月付費的訂閱模式,所以切換過程幾乎沒有損失。 同樣,對於一家SaaS服務商而言,簽下合同只代表一個服務合作協議,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如果客戶對服務不滿意,SaaS服務商就有被替換的可能。

SaaS生態充分地體現了互聯網的特徵,也就是SaaS生態“去中心化”的概念。 SaaS生態中並沒有一個處於主導地位的主體,一切都是客戶和市場的選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