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精英日課》20170321通往固化之路

網路上各式各樣文章轉貼於此,Ctrl C+ Ctrl V 動作中......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萬維鋼・精英日課》20170321通往固化之路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今天咱們繼續說泰勒・科文(Tyler Cowen)的《自滿階級:弄巧成拙的美國夢》 (The Complacent Class:The Self-Defeating Quest for the American Dream)。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你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家庭背景,天賦也一般.但是你品格優秀,工作肯幹,很幸運地有機會進入兩家比較高端的公司。A公司的員工都很注重著裝,女的都穿著套裙,男的都打著領帶。日公司的員工穿著都很隨意,怎麼舒服怎麼穿.幾乎沒人打領帶。如果你想通過拚命工作快速升職,你應該選擇哪一家公司呢?答案我們後面再說。

1.美國沒有馬云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概念,叫做「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社會流動性的意思是這個社會裡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跨越階層流動。簡單地說,就是窮人能不能經過個人奮鬥變成富人。經濟學家喜歡看的一個指標是「代際流動」,也就是說低收入階層家庭的子女.有多大可能上升到高收入階層?

如果社會流動性高,那就說明窮人還有機會,富人的地位不是永久的。這個世界大多數人不是富人,所以大概大多數人希望自己所處的社會能有高一點的流動性。

當今中國,就是這樣一個社會。泰勒・科文在過去五年中多次訪問中國,他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國家,雖然現在還有很多問題,可是你每隔幾年回去一看,以前的問題要麼就消失了,要麼就在發展中被跳過了……前景非常樂觀。科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代中國富豪.馬云、劉永好這些人,大都是從底層自己奮鬥上來的。

白手起家,靠努力拚搏成為富豪,這不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美國夢嗎?可是今天的美國底層已經沒有馬云了。

所有重要領域都已經有主了,新人沒啥機會。人們曾經寄希望於互聯網能製造一些新貴,畢竟互聯網是全新的領域。可事實上,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成功的人,扎克伯格、比爾・蓋茨、貝佐斯這些人,他們都出生在美國中產、甚至是上層中產家庭。互聯網並沒有提高美國社會流動性。和中國相比,美國現在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局面。

科文說,這可不是說美國的政策有問題,因為,政府就算把什麼都做對.今天美國的社會流動性也高不到哪去。這是因為社會流動性有個定律,一個國家只要沒有動亂,穩定發展,那麼社會流動性就一定是越來越低。

關鍵在於.富有家族可以「遺傳」給子女的,不僅僅是財富─比如智商,就有40%到60%的因素是遺傳。優秀家庭還可以給子女提供好的教育,甚至幫子女養成好的工作習慣。

那就是說,即使一個社會對所有人完全公平,沒有任何人拉關係走後門,出生在好家庭的孩子也更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工作。他們一代代佔據好位置,根本不想把機會讓給底層。

科文說,所謂高社會流動性,其實都是一個社會發生了極其不好的事情以後才有的結果。比如說災難、經濟大蕭條、動亂,把所有人變窮,大家重新洗牌,然後才有高流動性。

不過你要說今天美國社會已經固化了,那也不對。美國還有一個常常不被傳統方法統計到的流動性,那就是外國移民。移民一般來自不發達國家,自己在美國創造的財富遠遠高於父輩,整個流動性是向上的。

可是問題在於,新來的移民往往並不認同美國的主流文化,他們更多的是「奮鬥者」─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在美國進入財富500強的公司裡面,有40%是第一代移民或第二代移民創建的。

大概二十年前吧,剛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愛說一句話,叫「融入主流文化」。現在中國人越來越自信已經沒人這麼說了。我是從一開始就不太理解他們說的那個「主流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他們知不知道,現在美國的主流文化,是一個建立在低社會流動性上的文化。

2.為什麼同性戀婚姻要合法化?

同性戀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比較禁忌的話題。我們站在中國的角度看美國現在把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了,感覺這是一個激進文化、有反叛精神,這個看法其實是錯誤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其實是美國追求安定的結果。

美國同性戀群體最反叛的時候是六七十年代,搞各種集會示威,他們敢於跟主流社會做對,敢於高調宣佈自己的同性戀身份,積極爭取權益,那是真正的反叛。那時候不管你是否支持同性戀.你看同性戀者的眼光裡,多少都有一點暗自佩服的成分。同性戀,是一面文化大旗。

有人把這個反叛精神一直繼承到今天。有個同性戀運動領袖就提出,他們作為同性戀就是要大膽追求身體上的滿足、直男也應該像他們學習,享受淫亂,不要被落後的婚姻制度所束縛!什麼叫激進文化?這才是激進文化。

可是他低估了美國人對安定的需求。為什麼民眾會贊成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呢?科文認為,這其實是美國主流民眾在「馴化」同性戀群體!

你們同性戀雖然不能生孩子,但也不要亂搞了,多危險啊─還是像我們直人一樣,找個固定的伴侶安定下來……乾脆你們也結婚吧。

我讀書讀到這裡都樂了,這哪是賦予婚姻權利,這簡直就是用體制「招安」啊。

美國過去幾十年中,任何社會變革,總是往更平靜、更安全的方向走。大麻合法化也是這樣。以前大麻被定性為毒品,吸大麻的這幫人整天在一起鬧事,沒準還有一種違法和打破禁忌的樂趣。現在大麻合法了,你想吸就吸吧,吸多了無非就是睡覺,而且對社會人畜無害。

所以說,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和大麻合法化這些事兒,不但不能說明美國更激進了,恰恰說明美國更平靜了。

可是如果你想上進,你未必會喜歡平靜。

3.信號和反信號

現在回到咱們一開頭的思考題,答案是你應該去那個穿西裝打領帶的公司。想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先得瞭解兩個經濟學概念:「信號」和「反信號」。

所謂信號,就是你做一些事情去向別人證明你的身份。比如你穿一身很貴的衣服,來證明你有錢。

所謂反信號,就是你明明有錢,但是故意穿一身很普通的衣服。你這麼做不是為了給人一個錯誤的信號,而恰恰是為了給人一個*更強烈*的正確信號─你要證明的就是「我不說你們也應該知道我有錢.我無需證明。」

舉個例子。美國出版的書也是良蕎不齊。從作者署名來說,如果這個作者比較自信,那封面上就應該簡單寫個名字─比如我叫泰勒・科文,這本書署名就是「泰勒・科文」。

可是有些書的封面署名,會在作者名字前面加一個「頭銜」,比如寫成「泰勒・科文博士」。這個信號就比較Low了。對寫書的人來說,博士算得了什麼呢?事實上,凡是書名故意加一個博士頭銜的,我就沒看到過好書。有頭銜,而署名的時候不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信號。

科文還舉過一個例子。有人調查發現,美國大學教授在他自己的辦公室電話留言機裡對自己的稱呼,有兩種不同的信號。正規大學的教授說的很簡單:「我是泰勒・科文,我不在請你給我留言」。而兩年制社區大學的教授,留言就是「我是泰勒科文*教授*,我不在請你給我留言」。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對這個自稱頭銜的信號就很不以為然,這個人簡直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教授,好像有一種不安全感。

看到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一起吃午餐的相片,他們衣著隨意,吃的東西不過是漢堡加薯條,好像還一人弄了一杯含糖飲料。不知道的人可能很難想像這是兩位超級富豪─但關鍵就在於,人人都知道這是兩位超級富豪。他們,無需證明。

反信號可不是頂級富豪的專利。現在美國的「一般」富人,也都是反信號的大師。高端畫廊的老闆知道,西裝筆挺進來的人不太可能買特別貴的畫,真正的大買主可能是丁恤衫加牛仔褲。高端餐館的服務員也不會對衣著特別正式的人高看一眼,這樣的人要麼就是很年輕正在向女朋友證明什麼,要麼就是某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生怕得罪一起吃飯的日本客戶。

那麼現在美國公司的一個趨勢就是著裝越來越隨意。公司大老闆無需證明,二老闆也無需證明,一層一層每個員工都無需證明,簡直是人盡其才。可這也洽冶是高度匹配的結果!

說明這個公司裡的每個人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不擔心被別人搶走,也不指望更進一步!

可是這樣的公司,你從底層做起,還有多大上升的可能性?

科文說,從1960年代開始,日本、韓國、中國都有一段時期,員工流行穿正裝上班。這些員工西裝革履,朝氣蓬勃,一看就和同一個地鐵車廂裡那些遨遏的懶漢不是同一類人。他們證明了自己的身份,發出了正確的信號「我正在積極向上流動,而且我充滿信心。」

如果街頭有很多人打領帶.我們應該非常慶幸,趕上了一個普通人仍然有上升機會的時代!

由此思考

寬容大度、從容不迫,在一個人身上,這是自信;在一個社會身上,這就是低流動性,這就是階層固化。

如此說來,低流動性其實是社會成熟的結果。如果每個階層的人各安其命,日子過得也不錯,幸福度比GDP顯示的更高,那有何不可?這豈不就是桃花源社會嗎?

但是科文說,這樣的社會其實是不可持續的。你越是追求穩定,社會經濟變化的壓力就越大。穩定的背後就是危機。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自滿的階級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自滿的階級

Tyler Cowen的新書,The Complacent Class「自滿的階級」,受到很多的注意。這本書講美國逐漸失去活力,雖然社會越來越安全,越平靜,但美國人越來越滿足於現況,不再遷移住所,不再換工作,當然也不再冒險。新科技固然提昇效能,但卻讓社會越分離,想法一樣的人群透過科技群聚在一起,與外界隔絕,而這群人通常也是社經地位較高的一群,他們是「自滿的階級」,世界已經朝他們理想的方向前進,沒有改變的必要。

以前美國人充滿競爭力,隨時躍躍欲試,坐立不安,連嗑藥都比現在兇猛,上街抗議,丟擲汽油彈,固然暴力,但卻是活力的另外一面。沒有了這些活力,這些破壞,演變出來的社會就是安全無味,經濟就是平穩而乏善可陳,人們就是自滿而不再創新,不再想像。也就是這些自滿的既得利益人群,激出了川普的支持者。

對比美國失去活力的自滿階級,在Cowen 的眼裡,就是充滿朝氣的中國。他說,「我過去五年拜訪過中國很多次,我在那裡觀察到的,讓我對美國社會的停滯越看越清楚,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一個原因。」

華裔部落客新秀Dan Wang在評論Cowen新書的時候,全盤呼應他的看法。「活力是一年10%成長率的自然狀況,一年10%,大約七年就加倍了。如果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成長,你會看到高速公路的建設,還有塞滿這些路的車子; 你會看到摩天大樓的興建,還有塞滿這些高樓的公司; 你會看到鐵軌的舖設,還有在上面奔跑的高速火車。」另一方面,「如果新潮小店或是咖啡館是你唯一看到的實質變化,那你當然很難想像出一個絕然不同的未來。深圳或是上海的人沒有這個問題。對於人生經歷過高速成長的人群,他們當然會預期每十年就產生另一個世界。」

Dan Wang甚至把Peter Thiel對中國的預言,拿回來送個美國。「Peter Thiel說中國社會是悲觀且既定了,他說既定的悲觀,就像是中國,卡在系統性的抄襲別人而沒希望有一個絕對更好的未來。也許他說的,在過去是對的,但現在已經不對了。我認為在很多方面,中國是樂觀而有既定方向的。相反地,是「舊金山灣區」的Palo Alto和Marin County那些「不要蓋在我在後院」的那些人,才是悲觀而有未定未來的,小氣配給土地,而沒有一個清楚的目標。」

如果沒有一個深遠的歷史觀,光看靜態的對比,很容易就得出美國失去活力,而中國充滿活力的結論,這些正在發展中的「事實」是任何一個長眼睛的人都可以輕易下的結論。但放在歷史的長河裡,Peter Thiel的觀察,也許才是對的。我可以想像在深圳,在北京,在杭州的年輕人,在充滿活力,希望無限的環境做事,徹夜不眠,幹成了一個沒有人認為可以完成的計劃,接著得到前所未聞的讚賞和獎勵,那是激勵人心的活,當然樂觀,當然快意,但一旦事業到了另外一個層級,人生到了成家立業的階段,就會碰到Thiel說的「悲觀而既定」的未來,這個政治體系的框架,正是每一個有錢的中國人都在往外脫產的原因。這悲觀而既定的未來,不只有中國,台灣和日本也是這樣,雖然讓這些地方的人悲觀的理由不是政治,而是人口結構和經濟體質。

另一方面,唱衰美國的聲音,一直都在。往前看八零年代,日本第一讓美國人沒有了自信。再往前看五零年代,共產世界描述的美好未來,讓美國人懷疑了資本主義。再往前還有十年的大蕭條,排隊領救濟餐的美國人,怎麼相信美國有未來。但美國都一再地從這些哀歌裡,唱出另一波的高峰。如果有常看我的文章,你應該猜得出來為什麼美國可以這樣一再浴火重生。

很簡單,美國憲法了不起。

Tyler Cowen畢竟是相信資本主義的古典自由主義者,他沒有濫情的用「人性發生改變」來解釋「自滿的階級」,他覺得美國人會從自滿中跳脫出來,而恢復活力,因為這個制度,會把造成自滿的外在因素自我矯正。川普的當選,正是在經歷這個矯正的過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