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造建築」已是世界潮流?不只防火、防潮、防蟲,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志祺七七

任何圖片、影片、聲音都可在此發表,如涉及尺度問題請標示主題類型為[18禁]。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木造建築」已是世界潮流?不只防火、防潮、防蟲,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志祺七七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你住的地方是木造房屋嗎?
如果是的話,那可能算是滿幸運的!
雖然大家說到木建築
第一時間可能都是想到它的各種缺點
比如說結構不穩、無法防火、要砍很多樹等等等
但這些觀點,你確定它真的都是「完全正確」的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木建築」吧!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前陣子在ptt上有篇新聞寫道
澳洲的雪梨即將興建一棟40層樓高的木建築
在2025年落成之後
它可望成為全世界最高的「混和木質大樓」
不過,在這個新聞底下,鄉民卻紛紛推文問說
「這個大樓有防火嗎?」「燒起來一定很壯觀」
「守得住白蟻嗎?」之類的話語
雖然有部分的留言,看起來有點酸
但這其實透漏出大部分人心中的真實感受
對台灣人來說,木建築是個有點陌生的建築形式
大部分的人總會因為各種原因
覺得.....它好像不是那麼可靠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台灣的地理位置處在亞熱帶地區
氣候溫暖潮濕,一年之中,有幾百天都在下雨
許多人認為,木造房屋在這樣的環境容易受潮
木頭會腐爛、長白蟻,不只可能會破壞到結構
要維護也相對困難
更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木頭是屬於易燃的物質
一旦失火就會難以控制,防火能力令人擔憂
近幾年,我們也可以從新聞中看出
木造古蹟自燃的事件層出不窮,似乎在告訴著我們
只要一把火,木造建築就會毀於一旦
簡而言之,木頭怕水、怕蟲、又怕燒的特性
讓民眾對於發展木建築毫無信心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除非你是要在森林裡蓋小木屋
或是蓋一間特色民宿
否則好像真的沒什麼理由使用木頭來蓋房子
不過,等一下我們就要來稍微顛覆一下
大家普遍的認知,看看各種支持木建築的觀點
最後也會順便來討論,台灣木建築的各種困境
面對大眾的質疑(口誤)
支持木構造的建築師們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看法
他們認為,那些常見的疑慮
其實都有方法可以一一解決!
在防潮、防蟲方面,透過正確的木構造防水工法
就能夠阻絕水氣滲入木頭內部
延長使用年限、預防白蟻孳生
只不過,大部分人們對於「定期維護」沒有概念
才會導致許多木構造年久失修、腐朽生蟲
基本上,如果設計、施工都正確,又有定期保養
就算是在溫暖潮濕的氣候,木建築照樣能挺立不搖
像是與台灣緯度相近的邁阿密
不論是降雨量、氣溫、濕度、甚至是颱風侵擾的頻率
都與台灣相去不遠
然而,當地最主要的民宅形式
仍然都是以木建築為主
也就是說,其實氣候因素
未必能構成反對木建築的最重要理由
大家最大的疑慮,恐怕還是在防火方面的問題
這部分可能還是跟過去的印象有關
我們對於台灣木建築的想像
多半還是停留在日式老宿舍或各種傳統中式建築
以防火性來說,這兩種確實是不夠好
但是,現代的木建築,在科學研究的發展之下
可以透過在木頭表面披覆防火材質
增加木頭的斷面尺寸,甚至添加灑水系統等等
大幅提升木建築的耐火能力
達到基本的防火效能標準
而在統計數據上,木構造建築物發生火災的機率
並沒有比其他建築型式還要高
在火災當中所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
也跟其他建築形式,沒有明顯差異
當然,我相信這些觀點,應該還是很難說服所有的人
就算木建築已經完全不會有這些疑慮
大家現在的房子住得好像也好好的
好像也找不到什麼理由,非得要改住木建築不可
於是,木建築的擁護者
這時候又提出了另外其他幾個好處和優勢
第一個我覺得很有趣、但也非常違反直覺
那就是「砍樹搞不好比較愛地球」
「砍樹救地球」乍聽之下可能有點...恩...怪怪的
畢竟全球暖化那麼嚴重,我們種樹都來不及了
為了蓋木屋而砍樹,難道不會破壞環境嗎?
這裡我們要小小科普一下,樹木在生長過程中
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把其中的「碳」轉化為成長必須的有機物
固定在樹木體內,讓樹木得以長高高、長胖胖
這就是所謂的「固碳作用」
那隨著樹木年齡增加、成長變慢
它進行「固碳作用」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
這時候如果移除生長趨緩的舊樹木
改種正在快速成長的新樹木
固碳的效益反而會變得比較好
所以說,「砍樹」其實並不一定絕對都是壞事
關鍵在於要「砍什麼樹?」
這邊說要砍伐的呢,其實不是一般的樹
是那些為了生產木材,而特別種植的人工林
這些人工林就像稻米一樣,需要定期收穫
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所以,在適當的時機
把人工林當中固碳能力接近飽和的樹木砍掉
原地重新造林,就能開啟另一輪的固碳循環
幫助減緩地球暖化。至於這些被砍掉的樹木呢
當然就是能被拿來蓋木建築的材料啦!
相形之下,使用鋼鐵、混凝土的建築工法
過程中不僅無法像木建築一樣
幫忙減碳,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
以數據來看,興建同樣大小的建物
木建築的碳排放,只有鋼筋混凝土的四分之一左右
環保的優勢不在話下
另外,當木建築達到使用年限,需要拆除的時候呢
這些木頭廢料也能再度被拿來充分利用
比如說造紙、加工成家具等等
讓它物盡其用,達成循環經濟的效果
曾經,鋼筋混凝土因為方便快速和相對安全等等特點
傳統的木建築被打入冷宮
但隨著時代演進,新工法、新技術一一問世
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木建築現在搖身一變
成為許多低碳城市的希望
重新站上了時代浪潮的浪尖
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峰會,越來越多先進國家
都決定要以「永續林產」搭配「木構造」產業
作為具體的減碳行動方針
用白話文來說,剛剛提到的那些木建築的好處
不僅已經普遍獲得認可,甚至開始被大力推廣
這幾年,世界各地出現許多精彩的木建築作品
像是這次「東京奧運主場館」
就是近期最著名的木建築案例
而許多建築師、結構技師也不斷在精進工法
讓木建築突破材料的高度限制
2019年,挪威蓋出了85公尺、18層樓
全世界最高的木構大樓
裡面包含了旅館、住家、辦公室等多功能用途的空間
這些案例都向大眾證明
木建築不只是矮小的民宅或是別墅
它也能夠進入都市、成為服務大眾的新時代建築
現在,包含歐美日本
世界各地都有許多木造大樓的新建案正在執行
但既然木建築有這麼多優點,甚至可說是最新的趨勢
那為什麼在我們台灣
看到的狀況卻好像完全不一樣呢?
以下,我們幫大家整理出
3個木建築在台灣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第一點,是「原料短缺」
從1990年代開始,政府為了保護自然生態
嚴格禁止砍伐林木,但這個政策
卻也同時限制到「人工林」的發展
導致這個產業快速凋零,大家必須更加倚重進口木材
根據近幾年的統計,台灣木材的自給率只有1%左右
也就是說,你現在身邊的所有木製品
大概有99%都是來自於東南亞、日本等地的進口木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於本土木材太少了
進口又很貴,建築師想用都沒辦法
也就漸漸遠離了木建築的道路
第二點,是「民風保守」
不只一般民眾對木建築有疑慮,政府也是同樣的想法
有建築業者就曾表示說,你如果設計公共建設的時候
說要使用木建築,那大概就不可能會過關
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它的造價比較貴
後續維護也比較麻煩
再加上民眾對木建築仍然有一些成見
如果哪天失火、腐壞等這些問題
肯定會引來超大的民怨
所以,大多時候,政府仍然採用混凝土作為建材
避免未知的風險,看待木建築的眼光
也就相對保守了許多
一些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材料或工法
在台灣也不能直接挪用
必須要重新做實驗、提出審核才能得到建築許可
但跑這些程序,又要付出龐大的時間跟經濟成本
對於一般公司來說,它就不太可能選擇採用木建築
第三點,是「缺乏人才」
綜合前面兩點,多年以來,木建築原料取得不易
政府和民眾的態度保守
建築業界也沒什麼人在做木建築
導致這個領域非常缺乏人才
現在在台灣,懂得如何設計、施作木建築的專業人才
可能已經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總之,在專業人手可說是極度短缺的情況下
現在新蓋的木建築品質也跟著參差不齊
結果就是,大家對木建築的負面印象繼續加深
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台灣木建築還有許多困境要克服
考量經濟成本與社會接受度,鋼筋混凝土跟鋼構建築
現在仍有不或缺的地位
不過,未來木建築
很有可能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
如果台灣要趕上腳步,其實還有很多地方要努力
我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發現,其實在數十年前
許多學者就開始呼籲應該多多使用木建築
只不過,當時的呼籲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成效
目前,台灣仍然有95%以上的建築是採用鋼筋混凝土
木建築到底適不適合台灣
我覺得再多的國外研究數據
短時間可能都很難改變大家的認知
尤其它的造價和維護成本又真的比較高
如果沒有辦法給大家帶來更多正面價值或好處
要普及真的是滿困難的
所以我覺得,這部分除了更多討論之外
更重要的可能是
真的是要更多在地的成功案例出現之後
才有機會慢慢削減大家心中的各種疑慮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影片,歡迎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知道「木建築其實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樣」!
此外也可以點這邊,看看「史上最成功的環保公約」
以及「古蹟自燃的台灣傳說」
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
我們明晚再見囉~掰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