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阿蓮鄉鄭宅/徐純一 i²建築研究室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timlee56

文章 timlee56 »

想不到 我們阿蓮鄉會出現如此驚艷的民宅

恩 有進步了

不再是那被評估為"文化沙漠的鄉下"

那地方叫作"青旗村"
貝克漢

文章 貝克漢 »

vanserce 寫:又或者這是原設計者想的一種時間感呢
應該說是細部沒有做(徐老師也應該不會想去做這地方),
那種等級的營造廠也不會做(有3D透視的構造圖都做錯= =")

徐老師不會硬凹這是"時間感"之類的, 倒是不排斥歲月的痕跡充斥在建築上面(當然看地方,位置)

當然, 很多"衛道人士"會說Mies那套"上帝存在於細部"之類的...
我想說的是, 在人手不足, 時間, 工期, 營造廠, 監造, 預算 這些的因素之下,
設計者都會在心中有個先後的設計重點(細部等等)
西班牙很多案子都是這樣子的"棄保效應", 預算少卻效果令人驚豔
在台灣可能看到錢都砸在皮層上的比較多 :o
我回頭再看看學生時期的設計, 都因為無預算考量
很少有人會考慮(分辨)哪裡是施工營造上, 所該先處理的部分
例如:好的結構設計能讓配筋減少 牆厚變薄一點
kensyu_tseng

文章 kensyu_tseng »

memey1218 寫:臺灣的"工"
真的要向日本多學學
說白一點
一棟好建築
我認為80%就是那個“工”
安藤老師的東西為什麼那麼棒 除了設計之外 就是那個“工”

如果去小巨蛋是去體會演講者的那個“工”的話 才有意義

日本人可以把表象的東西給你
可是那個“工”阿
台灣的建築工程界可要加把勁!
蜻蜓牌橡皮擦

文章 蜻蜓牌橡皮擦 »

有時真是感嘆台灣何時會有美學觀念好一點的業主阿~
設計者有時真無奈~一路下來能碰到多少個能有無限發揮空間的案例勒~ :cry:
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吧~ :D
mike2590

文章 mike2590 »

發表一下個人看完照片的主觀觀感

覺得這建築讓人眼花嘹亂....
視覺上實在不是很舒服....
設計者使用了相當多的開口元素...
但是種類的數量,樣式,比例..個人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平衡點
主觀上..我不喜歡這樣的設計..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文章 eaGer »

圖檔

出處

大天井 陽光流洩
2008年07月25日地產王

【余佩樺╱高雄報導】鄭中義位於高雄縣阿蓮鄉的家,是棟縱深約24米深長型老舊建築。狹長基地經改造後,在中段置入開了大圓天窗的中庭,並將基地分隔成前後2部分,中庭串連了彼此,也能讓室內外各個空間,都能擁有良好的採光。

巧思改造

鄭中義的家,從設計到興建完成共費時6年,談起整個規劃發想,他是這樣跟我說的:「其實我的家只是反映了我的原生性格罷了。」農家子弟出身的他,除了覺得家不該有過多裝飾外,也認為這樣的設計與他比較靠近。

屋頂挖空5米圓洞

這棟長型建築,單從外觀來看,其實是很一般的,但是,往內走,我隨即被縱深處的挖空圓屋頂給吸引住了,不如就從圓洞作為整棟建築的介紹起始點吧!可別小看這些圓洞,並非建築師亂挖空,每個都是有作用的。

先從屋頂那直徑達5米大圓洞說起,鄭中義提到,一開始希望中庭處能藉由這樣的設計,承接夏日的艷陽,季節的遷移,也讓所種的樹木能獲得滋養。但沒想到,獲得的比原先要的更多。

我站在這感受一下,的確,陽光讓人看見虛實並存的圓景,不一會兒,還迎接了短暫的西北雨,水泥牆就像畫布,西北雨則是頑皮的畫筆,畫出高低不平的雨水圖。

「圓洞底下的中庭種了棵九芎樹和福建茶,也意外地引來了鳥類朋友。」鄭中義說。鳥兒們以樹為巢,鳥媽媽在這生蛋、孵蛋,甚至到鳥兒長大,想不到只想讓樹木好好長大的鄭中義,有機會可以觀察到動物的生長過程。

中庭種樹引鳥築巢

除了自然景象,因為這個中庭,也愈來愈多人會到鄭中義家串門子。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小時候每過了晚餐時間,鄰居們便會自動在阿公阿嬤開的雜貨店門口坐著,一起吹吹風、話家常的時刻。可以想像到他所說的:「只要門沒關,鄰居都會進來坐著聊聊天,甚至門前經過了哪些人也都一清二楚。」

外牆上直徑15公分的圓窗,這些小圓洞裡有的加入玻璃,有的置入鐵網,為的是讓光、空氣能自由流動,減少空間封閉感。經鄭中義的解釋我也才知有這作用,不然就如他口中形容的情況:「不曉得的人,還曾刻意去敲破呢!」

最小的則是階梯上的小圓孔,鐵材質的階梯上打滿了小孔,有散熱作用,另外,當陽光灑落時,小孔映照出了影花,為建築、為空間添了許多生動表情。

除了圓是鄭中義家最大特色,光的導入也是重點之一。在空間裡都可以見到大面的玻璃窗,為的是能取得適足的自然照明。另外,也因日照改變了樓層設計,原本主臥不是規劃在3樓的,但在設計時,發現到陽光灑落室內的美好,同時還能遠觀室外美景,便決定將主臥移至3樓處。

總是很難把圓與光結合在一起,但在鄭中義家裡,圓加上光的驚嘆,仍讓我印象深刻,那天還有著自然天氣的指引,風、陽光、雨的出現,讓我又再一次感受到建築裡,真正有風的流竄、光的穿越、雨相伴時的新感受。

屋主說法 牆間縫 採光小幫手

我的家裡,洞孔是影響整間屋子的通風和採光的要素之一,另外,牆間縫也是重要推手。牆與牆設計時並沒有完全填滿,為的就是要做出一長條縫,長縫間加入玻璃材質,不但可引光入室,所形成的光帶效果,也有助減緩空間壓迫感。另外,也可在牆間縫旁放上綠色植栽,讓空間增添自然氣息,植物也能即時獲得陽光滋潤。

居家小檔案

地點:高雄縣阿蓮鄉
坪數:室內約100坪,共3層樓
格局:主臥、客房、客廳、餐廳、客衛、主衛、閱讀區、辦公區
成員:鄭中義1人
裝潢費用:約529萬元(未含部份修繕追加)
主要建材:水泥、鋁門窗、烤漆鋼板框、油漆
資料來源:鄭中義、《蘋果》資料室

鄭中義小檔案

現任:青本設計設計總監
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
經歷: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東方技術學院美術工藝系、台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
資料來源:鄭中義、《蘋果》資料室
eaGer
網站管理者
文章: 14159
註冊時間: 2008-05-04, 11:28
聯繫:

文章 eaGer »

看了上頭這篇文章,我完全找不到設計者「徐純一」三個字出現。

不知道究竟是該棟住宅的主人鄭中義先生沒告訴記者,還是記者余佩樺(小姐?)刻意忽略?

無論是鄭中義先生或記者余佩樺都沒有意識到創作者的存在,而「徐純一」三字也不是名牌,未來要是有一天徐純一老師成了「大師」,在名牌心理的影響之下,鄭中義先生或寫該篇報導的人肯定就會將「徐純一」掛在嘴邊、放在最亮眼的地方,文章可能會出現「大師手筆 陽光流洩」之類的標題了。

可惜的是,徐純一老師,您還不是名牌。
一壘手

文章 一壘手 »

ㄜ 老E
我認為不去提及設計者
這是一種區隔市場的方式

如果這是"刻意"營造的一種低調
呵呵
反而是會是投入主流市場的另一個途徑

像這一陣子的盧廣仲
昨天看見他出現在星光大道
突然有個念頭
希望不會是為了要宣傳而上節目
而是欣賞他的作品才約他

另外
名牌有價值還是量身訂做有價值
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archiz

文章 archiz »

eaGer 寫:看了上頭這篇文章,我完全找不到設計者「徐純一」三個字出現。

不知道究竟是該棟住宅的主人鄭中義先生沒告訴記者,還是記者余佩樺(小姐?)刻意忽略?

無論是鄭中義先生或記者余佩樺都沒有意識到創作者的存在,而「徐純一」三字也不是名牌,未來要是有一天徐純一老師成了「大師」,在名牌心理的影響之下,鄭中義先生或寫該篇報導的人肯定就會將「徐純一」掛在嘴邊、放在最亮眼的地方,文章可能會出現「大師手筆 陽光流洩」之類的標題了。

可惜的是,徐純一老師,您還不是名牌。
題外話,很多小事務所設計的不錯的案子,也不是建築師本人做的設計,通常都是底下1-2位員工自己還跟老闆抗爭出來並且自己跟業主協調的設計,上了雜誌之後,這時候,老闆通常就跳出來,,雙手高舉說,設計我做的..我做的...,文章,我寫的,我寫的...真正的創作者本身,沒身分時,一定會被忽略的拉,,,不知徐老師是不是有牌建築師,這樣也許在媒體還有力氣仔細報導時,也許才有機會出現,而不是只有業界或小眾知道,畢竟,讓社會多知道幾個可以把設計做得好建築師,也不失一種增進建築進入"大眾生活"的方式阿,,,希望台灣可以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叫得出名字的土產建築師...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