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本土建築設計拿什麼比拼?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eichi_hsu

[趨勢]本土建築設計拿什麼比拼?

文章 eichi_hsu »

本土建築設計拿什麼比拼
文本来源:解放日報

本土建築設計行業需要一個獨立施展才華的舞台,也需要一種對建築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能力。

開工不久的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正在中國建築設計業引起非同一般的轟動。因為,它實現了我國超大型公共建築設計的一次歷史性跨越───國內建築設計企業擔綱設計總承包。擴建工程中的第二航站樓,也是我國首個原創設計的大型機場航站樓。

當眾人關注的目光聚集而來,承擔設計總承包的現代設計集團有關負責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也要感謝項目企業所有人方───上海機場集團,給了一個讓國內建築設計師獨立創意並進行項目管理的舞台。

話語雖短,意義深長。

唯“洋”至上的悲哀

不知何時起,中國重大公共建築得標方案中,已經很難見到本土建築設計師的名字。應當承認,國外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國外設計師在各地“創意”了一批優秀的建築項目。以上海為例,從中國古塔中汲取靈感的金茂大廈,晶瑩剔透的上海大劇院,都是國外建築設計師領銜,並廣受好評的建築。

但猛烈的“洋”風,正引起越來越多建築專家的憂心。如今,不少項目企業所有人在新建建築設計方案招標中,非“洋”不取;在建築型式上,優先考慮的不是實用、經濟、美觀,而是好不好看,是不是新、奇、特,有沒有“眼球衝擊”。於是,得標的國外設計方案,建築型式一個比一個大膽、奇特,有的已經到了“怪異”的程 度。先不論建築建成后是否與周邊建築和諧、用材是否節約,光是項目實施時的施工方案、架構安全問題,就已引起廣泛爭議。在一些大規模的城市開發項目中,有 些國外設計師由於缺乏對中國的國情、風土人情和當地經濟發展的深刻了解,拿出的方案也並不十分符合當地發展的要求。

按照我國有關規定,國外建築設計企業並不能單獨參與項目投標,必須與國內設計企業組成聯合體,方有投標資格。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外建築設計企業通常會選擇 與一些當地比較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由於“洋設計”在市場上更為吃香,許多國內完全有能力獨立承擔項目設計的企業,也只能和國外建築企業聯合,以求獲得項目。但是,他們在聯合體中只能從事設計諮詢、施工圖設計及一些輔助工作,屬於從屬地位。

國外設計師出馬的項目,設計費用也通常比由國內設計師單獨完成高。於是,有個別國內設計企業,透過向國外某些設計事務所上交一定的費用,打著其招牌在國內招攬業務,也擾亂了整個行業的秩序。

大師匱乏的窘境


2006年已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五個年頭。隨著市場環境的更為公開、公平、公正,中國建築設計企業必將與國外建築設計企業進行更充分的競爭。要應對今後的激烈競爭,建築設計企業更需要的,恐怕還是內功的歷練。

從一些大型項目的實戰經驗來看,國內不少設計企業的技術水準,包括設計圖紙的繪製,架構、電氣安裝等細部處理等,已經和國外設計企業不相上下,要說最主要的軟肋,還是在設計理念上比國際一流建築設計企業遜色,創意能力不夠。

放眼國際,很多知名的建築設計公司,規模並不大,但由於有一個或數個富有創意的大師級設計師領銜,在重大項目上極具競爭力。反觀目前本土建築設計企業,盡管人數成百上千,但真正稱得上“大師”的,鳳毛麟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經湧現了諸如江歡成、邢同和、汪大綏、蔡鎮鈺等建築大師,但此後便鮮有新面孔出現。

建築大師匱乏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建築師本身的創意不夠,還有建築設計企業論資排輩嚴重,年輕人無法快速脫穎而出;社會輿論對建築界的新秀關注不夠等。
包括上海建築設計“領頭羊”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在內的一批建築設計企業,已經深深認識到人才對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開始採取一系列舉措,加大人才隊伍 建設。比如︰現代建築設計啟動了一項以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工程,致力於培養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國範圍內有影響的設計精英,2005年還隆重表彰了五名“科技精英”和六名“優秀導師”。但總體而言,整個建築設計業界,大師仍舊緊缺。

建築設計是一個智力密集型行業,對建築設計企業來說,參與市場競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人,資金、生產設備等要素則是其次的。近年來,國內建築設計市場 上,小型事務所迅速增加,它們以靈活的經營機製、專業特色的經營理念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並與原有的大型建築設計企業展開差異化市場競爭。可以想見,今後不斷尋求本土化的境外建築設計企業、道統的大型建築設計企業和新興的民營建築設計事務所,將展開一場無聲的“人才之戰”。它們爭奪的,不止是大師,還包括那些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準、較好演講展示才能、重要項目管理才能的“全才”。
  專家認為,要適應這場競爭,對國內設計人員來說,必須進一步提升設計理念,既不能因循守舊,也不能一味洋化,而是要不斷培養融國際先進理念與中國道統文化為一體的設計理念。對於原有的國內設計企業而言,還必須從體制機製上不斷求變,以求獲得人才、留住人才。

全過程管理是趨勢

浦東機場擴建工程徹底打破了我國建築設計師為外國建築設計師打工的格局,轉為15家國外建築設計和諮詢公司為中國建築設計師打工。

作為設計總承包方,現代設計集團所屬華東院此番將工程進行了一次全過程的項目管理───不僅承擔包括航站樓和道路、景觀系統等設施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施工配合等全過程設計,還將組織國內外33家專業設計、咨詢公司,承擔進度、質量、成本、分包等多種項目管理與控制。

對工程推行全過程的項目管理,是國際通行做法,也被認為是今後中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趨勢。這種全新的嘗試,不僅考驗了中國建築設計師的設計水準,更重要的是,鍛鍊了我國建築設計師對工程項目的全面掌控能力。這無疑是今後與國際設計公司競爭的重要武器。

除此以外,建築設計企業也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設計特色。日前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工程項目管理服務論壇上,有關專家指出,建築設計單位佔有設計市場與公司性質、類型等並無多大必然聯繫,重要的是要有與眾不同的設計特點。比如,美國最大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之一SOM公司,擅長於高層和公共建築,加拿大知名的DGBK公司,特色是綠色建築設計,而國內大多數建築設計企業沒有自己的設計特色,大都在同一平台上競爭。因此,建築設計企業要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除了體制機製改革之外,一定要有自己的設計特色和專長。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