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建築藝術為平民服務 -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Jinhua Architecture Park

發表於 : 2005-07-03, 00:49
站長eaGer
本文來自外灘畫報 2004年08月12日

中國今年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運動中出現了數量驚人的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等城市大型公共建築。而金華卻把目光轉向和城市細節直接相關的廁所、書報亭、雕塑等小型公共建築,意在為普通人服務。

16位建築師和藝術家將為金華建築藝術公園設計17座城市小型公共建築。其中10座將由10位外國年輕建築師設計。

外灘記者 劉莉芳 向娟(實習) 報導

一個硯台一樣的咖啡館,用來盛風和水。坐在硯池底喝咖啡,東南風吹過,風沿硯坡爬向西北;

一個禪室一樣的網吧,在「回」字形的輪廓中透出江南園林靜謐的氣質,再不充斥著喧鬧的電子遊戲,這裡純淨得讓人理智與冷靜;

一組讓人極盡歡暢聯想力的廁所,不再密集,前所未有地引入天空和景觀;

一座「古樹」一樣的茶亭,理念簡單到只能靠著它靜靜休息,這也是「古樹」最本質的功能體現;

一座建築外牆被提升了2米的問訊處,鏤空的外牆緊緊抓住人們的好奇心……

這些聽起來像是童話世界中的建築,其實都是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中的17座小型公共建築,每座面積不大,最大的博物館不過才300平方米。但是這些小建築的設計者卻來頭不小,其中11位國外建築師包括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鳥巢」方案設計者德梅隆·赫爾佐格(Herzog & de Meuron),有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森俊子(Toshiko Mori )教授,有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國外新生代建築師;另6位中國建築師和藝術家包括代表中國現代建築勢力的4位領軍人物艾未未、張永和、劉家琨、王澍。

他們的聚集只是為了這些城市裡隨處可見的小型公共建築,與今年熱衷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等城市大型公共建築的潮流背道而馳,他們在金華把目光轉向和城市細節直接相關的小型公共建築,意在為普通人服務。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的誕生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位於金華義烏江北岸的一條綠化帶,是金東新區三江六岸綠化帶中的重要一段,佔地14.9公頃,全長2200米,平均寬度80米,西起東關橋,東至康濟橋。建築藝術公園的對岸就是德梅隆&&赫爾佐格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佔地22公頃的商業文化區。

建築藝術公園的動工背景是金華正在啟動建設成為「浙江省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與交通樞紐」。由國務院批覆實施的《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將金華市定位為「一級經濟亞區」、「發展成省域次區域中心」。2001年5月,金東新區成立,總規劃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東鄰義務,南接永康。而建築藝術公園正是金東新區中的一條綠化帶。

據新區的余區長介紹,新區建設大量引進了藝術家和國外的建築事務所,有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還有法國、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從去年開始,由德梅隆·赫爾佐格設計規劃的商業文化區便已就方案多次討論。在商業區的第一稿中,德梅隆·赫爾佐格想建一個打碎的城市區域,然而這不太可行。最終沒有在商業區的設計方案中採納。直到江北綠化帶被提上議事日程,最初的計劃是由艾未未一個人在綠化帶中設計一座博物館,但是艾未未覺得這樣很單調,同時德梅隆·赫爾佐格仍然認為一個碎的建築在城市中比一個整的東西對城市更重要,加上政府的支持,所以就有了建築藝術公園的構想。

「從概念上來說,一個公共汽車站、一座小橋對人們的生活都非常重要。」建築藝術公園策劃之一艾未未向記者解釋,「於是我們就提出了小型公共建築在城市生活中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也就有了機會把它擴大到這裡來了。」

在今年5月22日和23日舉辦的「城市小型公共建築國際論壇」上,金華通過艾未未、赫爾佐格和德梅隆邀請來的世界範圍內的17組優秀建築師、藝術家和當地專家、政府官員已就城市小型公共建築的多種可能性展開開放式討論。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張永和、劉家琨、王澍等國內建築師和來自荷蘭、瑞士、日本的十多位實驗建築師抽籤決定了設計項目。

預計金華建築公園將於2005年2月底竣工,加上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設計的商業文化中心,金華也許會有另外一副面孔。

建築師設計項目不賺錢

11位國外建築師很多人是第一次來中國,拋卻對陌生城市的距離感,他們對金華項目表現出了飽滿的熱情。據余區長透露,整座公園,包括所有景觀在內,政府投資可能只有兩三千萬元左右。「從城市經營的角度說,建造這個公園,單位面積的造價比同類型的低,具體的數字我不知道,但總的造價並不高。」記者在現場也瞭解到,這次舉辦活動,主辦方只能提供設計方一個人的路費,但他們全部到場,而且還帶了一隊人馬過來。

「這次的建築師組合是比較強硬的,像Mori 是建築界德高望重的一名女建築師,還有很多都很好。像3號展示廳的建築師從墨西哥中轉到這來就很不容易,要經過40個小時,經過不同的城市,然後就在那等。這次他在東京還誤了汽車。 」艾未未也向記者說明設計費是很少的,都是基本的費用,很多人做了模型,買了飛機票,就沒有了,「這些就很讓人感動,這是在生活,我看到了中國,我看到了一路上去的地方,這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兩次都安排在週末,週末他們過來等於過了個長週末,星期六星期天兩天,然後還得回去工作,所以說不是那麼容易。」

記者在採訪中——從國外建築師那得到求證,設計費確實非常低。設計n2號茶亭(古樹)的建築師Christoph Gantenbei 告訴記者:「比起在瑞士的工作報酬,這個項目幾乎可以說是無利潤的,除去我自己出的機票費用等等,報酬已經沒多少了。是興趣帶我來到了這裡,我想看看自己熟悉的建築到了中國會是怎樣,中國的經濟等方面發展得很快,但是建築觀念還比較老舊。19世紀的歐洲建築很多都是源於中國的,我希望看到現代歐洲建築觀來到中國,這種相互交流將是很有意義的。」

設計1號問訊處的德國建築師帝爾·斯韋澤 Till Schweizer 則把這次看作挑戰:「這個小型公共建築的花費相比較於中國其它類似項目或許較高,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沒有利潤。然而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它使我能夠感受跨文化的衝擊。我來自德國,中德文化不同,但是建築中的一些原則是可以跨文化的。怎樣把我所領悟的德國建築的元素融入這個項目中,以及怎樣更好地進行小組工作等等,對我來說都將是一個挑戰。我樂於接受這種挑戰。」

來自墨西哥的塔提阿納.·畢爾堡Tatiana Bilbao 更是可愛地感謝金華給了他這次設計機會。

記者在採訪中還意外發現13號餐廳的三位建築師中的 Paz Martin Rodriguez 和 Cesar Garcia Guerra 是對新婚夫妻,金華正是他們的蜜月之旅。「我們在一個月前在西班牙舉行婚禮的,我們在西班牙不同的地方長大,卻是八年前在意大利認識的,當時我們都在那學習。一年後我們又都回到了西班牙不同的地方,我繼續讀書,他開始工作。直到五年前我們在荷蘭相聚,走到了一起,也開始一起工作。」新娘 Paz Martin Rodriguez 和記者聊起新婚,滿臉幸福,她告訴記者一個星期以後,他們將去日本繼續蜜月之旅。

建築的確需要真誠,用艾未未的話說,建築的誠實概念很重要。他向記者介紹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15號作品閱讀室,原本是用於江對面商業文化區的一個房子,但是在江對面是不可用的,因為它沒頂,不好用。於是艾未未建議將這個方案放到建築公園,但沒想到他們根本不願意換回一個他們做過的東西。他們使它完全從結構上重新生成。「他們已經不考慮商業的層面,甚至不考慮價值層面,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它更多地強調藝術,相信藝術,因為藝術更誠實,相對簡單。」艾未未說。

意義旨在服務平民

事實上,多位建築師、藝術家聯手的方式在國內已屢見不新,從最早潘石屹的長城公社,到後來的賀蘭山下的「藝術家意志」,這種形式正在被越來越頻繁地採用。尤其是長城公社的打造、運作方式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且獲得了業內一致的肯定後,更引來大規模的建築群體建設。

類似的形式,不同的本質。金華建築公園也選取了建築群體的模式,但目的卻並非商業,而是為了公益性質的建築群,即平民建築。「在中國類似的方案有很多,但都是由房地產商來做的,房地產商是設計商品的,商品的最終目的是用於出售。而這次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的工作,不是以設計商品為目的的,所以使它能夠做得更好,使作品本身更加正規化、多樣化成為可能。」艾未未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如是坦言。

作為政府決策者的余秋榮區長表示,他並不清楚所謂群體建築的模式和熱潮,他希冀能通過群體效應達到更理想的效果:「我首先不同意建築群體這種概念。如果是建築群體,就要考慮它們的相互關係。這個不叫建築群體,這是各種風格的建築在這裡展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現在還有建築師要參與進來,我在設想,乾脆把綠化帶向義烏江上游一直延伸上去,向那邊沒開發的地方再拓展上去。今後誰來我都樂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個平台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的平台。」

「如果建築是好的作品,那建築和公園本身的價值是很大的,能夠帶動金華的旅遊業等。那不僅僅限於建築裡面能不能經營,或者它的經營收入有多少。這個項目花多少錢,遠遠比辦幾場音樂會要來得好。這是永恆的作品,當然,這要求這些都是好作品,」對於建築藝術公園本身,余區長並沒有商業注視點,「不能太充分考慮經營的問題,要讓它們充分發揮,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國際論壇的地位。」

據記者瞭解,隨著像建築藝術公園這樣的藝術品位高的建築落戶金東新區,當地僅地價就連連升值。據余區介紹,金東新區剛成立時的地價是39萬人民幣,但是從2002年5月到現在,地價最低為70.7萬,最高186萬。發展文化最終能輻射帶動地區的經濟效益,現在金東新區內所有的公建單位性質用地已排滿,進駐了四十多家單位,包括許多公司的總部。還有金華最好的高中金華一中下學期將在金東新區開學。

7月31日,結束完一天的採訪,記者在金東新區四處閒逛。金東新區到處都是建設的痕跡和建設後的新鮮氣息,在去年10月啟用的施光南音樂廣場上,大量的當地人在那裡納涼,很多是舉家出動。當地人告訴我,現在新人結婚拍錄像,都流行來金東新區。當地人並不能說出很多建築背後的設計師和理念,他們只知道都是些大師的作品,但是看得出他們享受其中,這也便是建築最本質的意義。

發表於 : 2005-07-03, 01:04
CPH
大家都想住在好的建築裡以及好的環境旁,而且好的建築可以帶動地價升值。

發表於 : 2005-07-03, 01:14
站長eaGer
玩藝,大玩藝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小型公共建築


方振寧/文

跨越式發展

中國浙江省的金華,自從世界頂級建築家赫爾佐格&德穆隆,決定為金華金東新區商業文化中心做設計之後,金華便一躍成為建築界關注的地方,這是地方城市採取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性一步,金華建築藝術公園策劃的成立是這種戰略的新的延伸。

敏感的批評家們會發現,自從SOHO中國在長城腳下完成一項建築公社,然後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建築推動獎之後,這種由中外建築師參加的群體建築策劃方式,受到一些擁有資金和具有一定資金操作能力者的垂涎,喜歡複製概念的好事者,很快在中國各地出現了同樣的策劃項目。

各類項目的質量到底如何現在還不清楚,但是可以和SOHO中國抗衡的項目和力量幾乎在中國不存在,因為「長城腳下的公社」,看上去是一個建築策劃,然而策劃的手法和這一項目通過各種媒介不斷擴大的影響範圍,已經遠遠超過建築本身。具有爆發力的創意之所以能夠構成公眾廣泛的注目,就是他具有原創性,然而當今中國任何一個同類項目都不會在原創性方面超過「長城腳下的公社」。因此關於同類項目和「長城腳下的公社」相比較的做法失去任何意義。

極品聚金華

當然也有人把金華建築藝術公園這個也是建築群體策劃項目和「長城腳下的公社」相比,我們在此不做高低水準的評估,只是觀注建築設計的實驗性,因此我覺得,美國建築家邁克爾·毛讚的16號方案「書吧」,和赫爾佐格&德穆隆提出的15號閱讀室方案,是世界極品聚金華的象徵。這兩個設計項目大大提高了整個建築群體策劃的含金量。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中的各個建築面積都非常小,可以稱為建築上的「小玩藝」,然而小有小的世界,就像我們常說,中國印章「寸方之間,氣象萬千」,而在中國盆景中也可以感悟大自然的尺度,那麼「小玩藝」其實就是「大玩藝」。我們也把那些「小玩藝」的建築稱為「大玩藝」,但是如果這些「大玩藝」沒有內涵,那麼實際上它還是「小玩藝」,「小玩藝」和「大玩藝」就是這樣一種辯證的關係。

張永和的點心建築 at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Jinhua Architecture Park

發表於 : 2005-07-03, 01:25
站長eaGer
張永和:
不同風味的小"點心"
作品: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Jinhua Architecture Park 17號綜合空間

人物簡介:
2000年5月27日北大建築學研究中心成立,任北大建築學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
2002年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丹下健三教席教授。
2004年任同濟大學客座教授。
2005年任MIT建築系主任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原定有16座城市小型公共建築,但由於張永和沒有到場,故而增加了第17號建築綜合空間。綜合空間即是把前面16座建築的功能和面積,一對一作了相應的調整,個別的功能作了改變,面積則按1/10的比例作了微縮。

該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古代曹操與楊修之間的「一合酥」故事。「點心」空間概念也被運用到第17號綜合空間,一組小型空間,每一空間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每個空間很小,可容納的人更是有限的,也許只有一兩個,對每個走入的人而言,他在經歷一次小小的體驗……也許更像是品嚐一個不同風味的小「點心」,很小很輕很少,但或者已經點到了你的心靈某處……

17號建築的總平面佈局目前是不確定狀態,嘗試了「街」、「村」、「坊」三種排列方式。「村」參考金華附近新葉村的村落佈局排列,「坊」則參照中國城市的裡坊制,形成矩形空間。

圖檔

圖檔

圖檔

Re: 張永和的點心建築

發表於 : 2005-07-03, 01:45
CPH
站長eaGer素也 寫:張永和: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原定有16座城市小型公共建築,但由於張永和沒有到場,故而增加了第17號建築綜合空間。綜合空間即是把前面16座建築的功能和面積,一對一作了相應的調整,個別的功能作了改變,面積則按1/10的比例作了微縮。
據張永和本人所言,乃因抽籤當日不克前來,被一白目的歐洲建築師(誰啊!! :twisted: )一個人抽了兩號......zzz

現在只看到剛灌好混凝土的半成品,不知道表皮會貼什麼...好像迷宮喔

小八卦

發表於 : 2005-07-04, 15:20
drinkbutter
哈~我怎麼聽到的是~有建築師想要自己做不要想跟別人同組....^^ 八卦八卦

我剛好去北京參觀了艾未未的事務所~裡面的一個建築師介紹了這個藝術公園的全部作品給我們看~所以~才提到這個的^^""

一半是紀念,一半是狂歡

發表於 : 2007-02-01, 01:18
站長eaGer
一半是紀念,一半是狂歡
文/李丹妮

艾未未給浙江金華創造了兩個奇觀:義烏江南岸,為父親艾青設計的主題公園內,找不到關於詩人的任何痕跡;義烏江北岸,他領著7個國家的21位建築師和藝術家設計、建造了17座奇形怪狀的小型公共建築,這些與金華古城格格不入的前衛建築,在尚未建成之時就廣受爭議。艾未未對此卻說:「我要做一個自由的人,這是父親告訴我的。」

當18歲的蔣海澄離開金華去尋找自己的理想時,沒料到76年後自己的兒子艾未未會回到故鄉,在義烏江畔為他建造一個以「艾青」命名的文化公園,更出乎意料的是,叛逆的艾未未居然在總面積13.7公頃的開放式公園裡只留下了樹木和當地的淺褐色石材。

艾青文化公園是金華市-個綠化與城防大堤結合的景觀公園,總長度約1600米,平均寬度只有85米,在這樣一個沿江建造的艾青文化公園裡沒有具備常規紀念性質的艾青半身像,也沒有銘刻艾青詩句的紀念碑,甚至找不到和艾青相關的半點痕跡。只有樹木、草地和一個由石柱裝點的休閒廣場,廣場內有一排石階直通堤下的義烏江。如果這不是由艾青的幼子艾未未設計,這樣明顯抹煞艾青痕跡的方案一定會被質疑成對這位著名詩人的大不敬。

「我懷疑我不是他的兒子,也許我是他們從新疆撿回來的。」艾未未在紀念父親的公園裡依然口無遮攔地調侃著自己的家庭,父親的顯赫名聲對他來說既是財富也是包袱。1957年出生的艾未未,襁褓中就跟隨父親在新疆建設兵團墾區接受勞動改造,那時的艾青只是一個每日都要為革命群眾打掃廁所的「帶罪」之人。

「我不看他的書。」在美國遊蕩多年如今已入中年的艾未未不願多談父親的作品,儘管金華還有以艾青命名的街道、學校,李清照登臨過的八詠樓上還有艾青題寫的匾額,艾未未似乎都有意迴避這些帶有父親榮耀的地方。

在報批艾青文化公園建築項目的文件中,艾未未設計的一組石柱陣最後被冠名為《光的讚歌》,他認為這只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手續,那些石柱和父親的同名詩作之間沒什麼必然聯繫,他說:「我只是想給在這裡玩的人一個可以遊戲的空間,這和光呀讚歌呀沒什麼關係。」

建築師張永和曾經給艾青設計過紀念館,艾青夫人高瑛對方案中那種立方體的盒子極不喜歡,她本能地懼怕監禁式的封閉空間。艾未未說一家人在新疆的時候就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裡,母親不願意父親死後還要繼續在那樣的地方受苦。

這是一道奇特的景觀,兒子拒絕為父親樹碑立傳,整個沿江而建的公園裡沒有文字出現,只以樹木和石頭來填補預留給艾青的空間,這樣的「留白」是顛覆或是一種深藏的紀念。「我覺得我的方式是最好的。他說過,讓死去的死去。」 儘管宣稱從不看父親的作品,艾未未卻能夠下意識地把艾青的詩脫口而出,「讓死去的死去」這是艾青為人熟知的名句,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則是「他們盡了責任,我們還要抖擻。」

現在,艾未未為之精神抖擻的是與艾青文化公園隔江相望的金華建築文化公園。那裡矗立著由赫爾佐格&德穆隆等國際建築大師參與設計的17個小型公共建築,艾未未設計的博物館也在其中。這些超出中國建築常規的「怪物」不但在當地是一個爭論焦點,從其破土動工之日起就成為網絡討論的熱點,被國際建築界所關注。隨著工程的落成,反對者等待看到一片無法收場的狼狽,支持者則等待享受一場夢想的狂歡。

摘自金華市金東區政府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金華建築藝術公園是一個具有濱江特色的開放型休閒公園,佔地14.9公頃,全長2200米,平均寬度80米,公園內17座小型公共建築由7個國家的21位建築師、藝術家設計,體現了當今世界建築史上最先進、最前沿的一些設計和生活理念。工程預計在2006年2月底竣工。」

前衛的建築觀念在金華當地引來不小的紛爭,這些舶來的各色建築從金華的歷史文脈中脫韁而出,反對接納它們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而在民間,金華市民對於這些日漸生長成形的建築報以冷漠的態度,即使是穿行在城市中的出租車司機也對這個耗資2000萬人民幣的沿江公園毫不關心。對於安逸、散淡的金華人來說,這17座以畫廊、影像放映室、書店、博物館等高端文化設施為使用功能的前衛建築,似乎距離他們的日常生活太過遙遠了。

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物所的建築師在觀看了這組建築群後告訴艾未未,這個建築公園猶如一個建築時裝。顧名思義,時裝的意義不在於可以批量推廣,而是一個探索未來建築多元可能性的嘗試,而艾未未卻不肯接受「建築時裝」的定義;有評論說這些猶如空降部隊般兀立在義烏江畔的古怪建築是中國「新裝置主義」建築的代表,艾未未對此也嗤之以鼻,表示自己根本不明白這個拗口的名詞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在國內喧囂熱鬧的「集群建築」都很難有統一或者明確的風格,業內的評論者往往把以集團面目出現的建築群劃分到「人多勢眾」以吸引眼球的「建築事件」之中,而混合了承包商和設計師雙重身份的艾未未又試圖把建築文化公園視為一個完整的作品。他以幾何形作為公園通道,以尖銳的直角分割不同地塊的區域,根據各位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設計來選擇不同植被以配合建築的整體空間感。胖胖的艾未未猶如宮崎駿動畫片中的人物造型,背著他鼓鼓的小雙肩背包在17個精靈古怪的建築間逡巡,這場景看起來如夢幻一般。

德國人帝爾枩斯韋澤(Till Schweizer)的作品「問訊處」似一個竹簍半扣在地面;中國建築師劉家琨的「茶室」被細細的支架挑在半空,猶如幾個尚未完全降落的外星飛行器,鋼鐵和半透明塑料材質的組合,營造出不安全的惶恐感,如果真的能在其中喝上一杯茶實在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同樣是作為「茶室」來進行設計,瑞士的伊曼紐枩克裡斯特(Christoph Gantenbei)則設計了一棵水泥「榕樹」,整個建築用混凝土一片片澆鑄而成,施工方抱怨說從來沒有做過這樣高難度的項目,不斷反覆地試驗才勉強做出一棵帶著混凝土粗糙、冷漠感覺的樹狀建築。「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施工的工人笑著拍拍巨大的水泥「葉片」,他無法理解這個匪夷所思的東西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瑞士巴塞爾一家建築事務所幾位年輕設計師設計的「兒童遊戲」是繼續用混凝土做原料,不去理會建築師的設計意圖,只要看到這個暗紅色的鏤空水泥塊,圍著它跑跑跳跳,在空間的錯落變化裡就能感受到兒時笑鬧的快樂。德國建築師金安和設計的多媒體放映室像一個小小的螺旋型軟體動物攤在草地上,猶如被遺棄在荒漠上的外星生物。雖然造型新奇,但放映室的室內空間有些侷促,如果作為營業性的場所,每場寥寥可數的上座人數實在難以支撐日常的運營開銷。

艾未未和赫爾佐格&德穆隆(Herzog & de Meuron)的名字是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鳥巢」風波在全國被廣為人知的,艾未未在「鳥巢」之前也不熟悉赫爾佐格和德穆隆,雖然掛了個「鳥巢」顧問的頭銜,他只是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奧運建築。而在金華建築公園裡,艾未未與赫爾佐格&德穆隆同場遊戲,各自拿出自己的設計。

最讓施工方頭痛的是瑞士建築大師赫爾佐格&德穆隆從中國太湖石中得來靈感而設計的閱覽室,大師給出足足200張圖紙,試圖要在1立方米的三維空間內人工製造出太湖石玲瓏剔透的感覺,複雜的圖紙讓所有人痛苦,不但工人看不懂,當地的專業人員也是捧著圖紙發呆。施工方最後還是硬著頭皮把大師的水泥怪物澆鑄出來,遊人盡可以手腳並用爬上暗紅色的閱覽室,站在這個1立方米的建築頂端,不遠處就可看到一片菜地,有農民在自家的田地裡耕種,完全不理會周邊出現的這個古怪東西。

艾未未設計的六角形博物館有一半陷入地下,雖然圖紙看似簡單,但具體操作的工人認為他提出的施工要求十分高難,而艾未未則對牆體出現的問題大為惱火,他說:「完成一個建築需要各方面合作,要實現一個構想目前在國內還是挺難。」

在墨西哥建築師塔提阿納畢爾堡(Tatiana Bilbao)設計的白色畫廊上,已經有好奇的市民站在屋頂遠眺義烏江的風光,艾未未對那些雙雙對對在公園裡結伴而行的情侶十分欣賞,他說:「這裡就是要給人自由生活的感覺。」

要完全實現設計圖紙要求的效果異常艱難,艾未未對這17個前途未卜的前衛建築已經給出了自己的說法:「這不是實驗場,不是標本,我沒想過要把這個項目複製到別的地方去。將來他們把這些建築交給什麼人管理,怎樣經營不重要,就算是這些建築將來荒廢了,也是個不錯的經歷。」而作為金華建築文化公園項目的甲方負責人,金華金東區的余秋榮副區長沒有把商業經營視為主要目的,他看重這個項目所帶來的後續效應,「這是一次撞擊和改變,它們將作為永恆的作品被保留在金華。」免費開放的建築文化公園向所有對它感興趣的人敞開大門。

曾經在新疆生活過的艾未未,始終記得兒時在田野裡突然發現大西瓜時產生的快樂,那種新奇的激動感覺給他帶來強烈的心靈衝擊,他說當時猛然意識到連西瓜都可以超出想像,從此改變了對世界一成不變的看法。

艾未未把17個古怪建築作為兒時記憶中的神奇西瓜帶給金華,希望那些在其中奔跑玩耍的孩子能夠擁有自由的心靈去發現快樂,他在自己的Blog上寫到:「看世界的方法和對世界的結論決定了我們是誰。」

>>相關資訊

浙江金華,素以火腿聞名天下,其實這裡自古就是軍事要塞,山川間深藏一股凜然的威風。李清照身處兵亂,登金華八詠樓寫下「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洲」的詩句,抗日戰爭期間大批抗敵力量堅守小城,是華東地區戰略重鎮。而在兵戈久息的太平歲月裡,金華的火腿、佛手、酥餅,成為人所共知的招牌,一夫當關的霸氣已經被浸潤成生活中的安逸和閒適。

艾未未喜歡金華的美食,屢屢歎息金華師傅不戀京城繁華堅決回歸故里的執拗,每次回到金華都要拉著朋友在當地的土菜館裡大啖,自嘲是在家族好吃的傳統引誘下才禁不住故里的美食誘惑。他尤其推薦用金華的饅頭夾紅燒肉吃,儘管被朋友詬病身材日漸發福,依然在餐桌上不肯罷手。另外,艾未未每次回鄉還會到金華市工會旁邊的老茶館裡坐坐,那裡用茶水煮出的白粥和清濃香馥郁的梅乾菜餅都是令人垂涎的美味。

鄉村大院(婺州土菜第一村),金華市新獅鄉後隴村(迎賓大道加油站向前100米),0579-2413377

婺州老茶館(市民廣場店),金華市雙龍南街811號(金華市工會旁),0579-2466688

建築藝術為平民服務 -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Jinhua Architecture Park

發表於 : 2007-02-03, 08:38
reski97
補幾張圖

茶室(3) Bridging Teahouse by LAR / Fernando Romero
圖檔

茶室(1) Bridging Teahouse by LAR / Fernando Romero
圖檔

閱讀空間(2) Bridging Teahouse by LAR / Fernando Romero
圖檔


摘自http://www.jindong.gov.cn/index.aspx

發表於 : 2007-02-07, 22:49
siesta
剛好手邊有書在介紹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順手掃瞄些圖來給大夥兒瞧瞧
(:f22:)

圖檔
艾未未手繪概念草圖

圖檔
Ancient Tree, Emanuel Christ + Christoph Gantenbein (Switzerland)
古樹模型


圖檔
Tea House
茶室, 劉家坤 材料, 鳥瞰圖, 透視圖(由上至下)


圖檔
茶室結構分析

圖檔
茶室概念模型,用紗窗網子、長尾夾很妙,呵

圖檔
廁所, 王興偉 + 徐甜甜 透視圖

圖檔
咖啡室, 王澍 咖啡室室內透視

圖檔
Ice Cream Newsstand, Toshiko Mori(Japan)
冰淇淋報亭, 森俊子


圖檔
Multimedia Room, Erhard An-He Kinzelbech(Germany)
多媒體室, 模型


圖檔
Virtual Library, Herzog & de Meuron(Switzerland)
虛擬圖書館, 概念分析


圖檔
虛擬圖書館組成圖示

圖檔
虛擬圖書館剖面圖

2012 年的倫敦奧運探親團之前
先組一團2010 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北京奧運建築團可以嗎 XD

發表於 : 2007-02-07, 23:16
memey1218
siesta 寫: 剛好手邊有書在介紹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順手掃瞄些圖來給大夥兒瞧瞧
(:f22:)
........
2012 年的倫敦奧運探親團之前
先組一團2010 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北京奧運建築團可以嗎 XD
這種建築的懷石料理
空間的遊擊作戰...
我喜歡

Re: 建築藝術為平民服務 - 金華建築藝術公園 Jinhua Architecture Park

發表於 : 2012-11-13, 14:29
phoenix
可惜

目前是荒廢狀態 (別有一番啟示與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