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鄔達克紀念館關閉,他設計了國際飯店和武康大樓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上海鄔達克紀念館關閉,他設計了國際飯店和武康大樓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上海鄔達克紀念館關閉,他設計了國際飯店和武康大樓


第一財經
作者:佟鑫
責編:李剛

鄔達克紀念館的突然關閉,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築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2024年2月4日是上海鄔達克紀念館開放的最後一天,11年營運畫上句號。

1月27日,這處設在長寧區番禺路129號鄔達克舊居中的紀念館發佈告別公告,令很多市民感到意外。最後8天,門口每天排起長龍,一度直逼南面的牛橋濱路路口。

拉斯洛·鄔達克(Ladislav Hudec)是上海最具代表性、公眾認知度最高的近現代建築師之一,生於1893年,1958年去世。1918至1947年旅滬期間,他設計了百余幢建築,涵蓋居住、辦公、文化等類型,區域分佈十分廣泛,其中35幢現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國際飯店、武康大樓、大光明電影院、沐恩堂、息焉堂、白公館、“綠房子”、真光大樓等均有較大名氣。

體驗近百年前的別墅風格

鄔達克紀念館的突然關閉,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築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鄔達克設計的建築是海派城市考古、建築可閱讀的重要內容,關於鄔達克的研究、展示也是一門“顯學”。多年來逐漸形成的“鄔粉”群體,也是上海城市文史愛好者的一股主力軍。

鄔達克在番禺路129號這處舊居中與家人共同生活7年,1930年建成,1937年遷出。房子的主樓、輔樓、連廊、車庫、庭院等部分,記錄了建築師一家的生活軌跡。2013年,民營企業家劉素華修繕鄔達克舊居,創辦鄔達克紀念館,這座舊居建築也被很多參觀者視為鄔達克紀念館最重要的“展品”。

1月30日來參觀的上海市民費先生表示,當天人很多,他拍了一些建築的照片,尤其是花窗很美,“房子本身有看頭”。1月31日第一財經記者在該館門口聽到一位北方遊客對著手機直播,“都來看看吧,到上海打卡完武康大樓就來鄔達克紀念館,必須來!人可多了,都是來拍房子的。”

此前據媒體報導,當時館長劉素華親自監督施工,在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修繕注重細節,磚瓦、窗戶、牆紙、地板、家具等頗為講究。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中提到,原本不知道是什麼用途的一處屋脊上的構件,經考證為初建時設計的飛鳥裝飾底座,得以保存。多年來,劉素華為鄔達克紀念館的營運投入資金,以保證這棟英國都鐸鄉村風格別墅保持亮麗面貌。

鄔達克紀念館是前網紅打卡時代的上海熱點地標,曾創下單日參觀人數破萬的紀錄,11年來,累計接待超過百萬人次。紀念館把弘揚鄔達克建築藝術、推介上海城市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目標,累計舉辦300余場講座,並每年舉辦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1月14日,該館舉辦最後一場講座,高級工程師廖方主講,介紹愚園路的歷史和建築,50多位市民參加,並同步直播。

去年12月底,鄔達克紀念館在開館十週年之際,舉辦“閱讀建築”科普展,免費向市民開放,共分五個主題:建築從遠古到文藝復興的演進、建築起源與早期建築、鄔達克建築傳奇、現代主義建築經典案例、建築樣式與建造方式,展覽至2月4日結束。

文旅城市更新需要多元合作

以後還能在哪裡看到鄔達克?

同濟大學教授華霞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上海市汾陽路150號白公館和國際飯店二樓都有關於鄔達克的展覽,“國際飯店的展覽很完整,是2001年加拿大學者做的,當時(同濟大學)羅小未教授、李德華教授都參加了開幕式”。

華霞虹是研究鄔達克的知名學者,她和喬爭月合著的《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及二人翻譯的《鄔達克》(盧卡·彭切里尼、尤利婭·切伊迪 著)都有很多讀者。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公眾對鄔達克紀念館的熱誠關注,提示我們要意識到,在城市更新當中,要持續尋找更好的方式去推動建築遺產的活化,使這類文化場館有更好的營運。如果能形成一套政府、企業、社會合作的機制,比如在開發項目時,給予願意營運公益開放場館的組織或個人優惠政策,將會更有意義。

“上海的建築可閱讀還有很多資源可以深度開發。鄔達克紀念館做了文化遺產日、青少年科普等主題活動,與匈牙利、斯洛伐克的文化交流等,各種形式的公眾活動做得非常好,這樣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很多文化名人與城市空間緊密聯絡的項目也可以這樣做。”華霞虹認為,文化主題的城市更新關鍵是做內容,最缺少的就是更好的內容和互動方式。

鄔達克舊居的產權屬於長寧區教育局。2010年12月,劉素華、朱建英投資的大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長寧區教育局簽約,租賃並投資修繕鄔達克舊居。“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的真情告白”一文提到,最初因“企業發展所需,想租賃一處有格調和品位的空間”,經推薦選中鄔達克舊居。營運多年來,“能說的都不是困難”,至今“實在是精力、財力不濟,再無奈、無力繼續擔著這個擔子前行”。

據瞭解,鄔達克舊居與其西側沿街的現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等建築物,曾有過改造開發創意園區的計畫,後者一度開過沿街餐廳、商舖。2022年2月,上海市僑聯在提案《關於圍繞鄔達克舊居建設長寧區海派文化時尚創意產業園的建議》中,建議以鄔達克舊居為引領地標,與周邊區域形成時尚和文創產業集聚,打造“長寧區海派文化時尚創意產業園”。

時光飛逝,鄔達克舊居附近的Z58、上生新所、幸福裡、越界平武SPACE等先後崛起,鄔達克紀念館的狀態則未有大變化,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在附近租住多年的潘小姐覺得,因為房子在街區內部,望過去不起眼,沒想過可能有什麼驚喜,就一直沒有進去。在平武路辦公的王先生知道鄔達克紀念館要關閉的消息後對記者表示,詳細瞭解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場館非常能代表“哥倫比亞(住宅)圈”的氣質,可惜自己知道得太晚。

華霞虹認為,雖然大家都想支援好的事業,但業主租期、企業家財力都是影響因素,各方利益需要靠一些機制來幫助理順。企業家一己之力或公共資金長期投入,從長遠來講都不現實。國內已有很多公私合營開發的項目,比如在商業體中,公共活動的部分可以交給政府去管,但政府沒有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去運作,需要社會的力量介入,社會和市場是完全有可能把空間營運好的。

“新加坡的社區商業有一項規定,開發商可以得到20%的容積率補償,增加的面積必須做社區公共服務,且需營運5年以上。功能雖然不是開發商定,但可以帶來人氣,也能豐富商業體的整體性,對開發商利益有促進。”華霞虹提到,有很多政策創新是適合上海參考的,“我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朋友,借助35歲以下營運文化藝術空間的稅收減免政策,開了一家畫廊。”好的政策能夠呼喚更多人投身城市更新與文化空間營運的事業中,要讓他們得到支援,並從中獲利。

華霞虹說:“歷史城市空間就是上海的山水。人和空間的關聯是特別受到市民熱愛的,這對上海未來的城市更新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開發過程中,可以更多結合小型文化空間,用新的方式讓已經消失的歷史再生。鄔達克紀念館的關閉啟發我們,要用多元主體合作的機制去推動文化的創造和空間的更新。”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