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美的風景也是人:台灣空有世界級美景,卻被自私與麻木的經營掩蓋了|郭瓊瑩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最不美的風景也是人:台灣空有世界級美景,卻被自私與麻木的經營掩蓋了|郭瓊瑩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最不美的風景也是人:台灣空有世界級美景,卻被自私與麻木的經營掩蓋了|郭瓊瑩


出處

作者:郭瓊瑩
2024-01-19

阿里山、日月潭一直是國內旅遊的熱門景點,儘管中央與地方觀光單位都希望把觀光做好,湧進來的人潮、錢潮卻讓整個地區宛如失控。

台灣的人情味廣受讚譽,大家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的確,台灣人有熱情、肯助人,也善於適時雪中送炭,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而台灣人也很容易滿足,在這樣的稱許下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我們所處的,的確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美好社會。

反諷的「進步」只求表象數字,而淪喪了在地文化本質

在兩岸隔離時期,「日月潭、阿里山」是中國大陸人民對台灣憧憬的象徵比喻,是一種期待,也是一種寄情於景的聯想,正如我們從「達坂城的姑娘」描繪出的浪漫形象。然而親自去到新彊達坂城時,竟不見「美麗的姑娘」,令人悵然;相對的「日月潭、阿里山」也是昔時政治宣導的柔性手段,我們確實有優美的風景、也有美麗俊勇的原住民青年少女,但實際來到當地,總不免失落。穿著傳統服飾唱歌跳舞的原住民,只是一種商業糖衣,當這世代的年輕人與原生土地斷了聯繫、沒有真正生活的情感依附時,傳統舞蹈、風味餐、高山茶,都只淪為交易而已。

對萬里之外的風土、地景與人物,我們很容易透過詩詞歌謠賦予美景各種想像,但其實「美麗」與否並非只靠外表,而是人與景物的融合所產出的總體印象。

政府推廣觀光,追求數字成效,要求觀光客達到多少人次云云。結果是除了少數青年返鄉或外地有心人上山赴鄉野經營外,很少看到觀光景點有什麼發自內心的誠摯迎賓,更缺乏以家鄉文化風土為傲的榮耀感。老實說,迎賓接待的成效好不好,並非僅限於遊客數之多少,當暴增的遊客量已超過自然負載量與人力資源負荷時,觀光對土地、在地文化、生活品質與美麗景觀的衝擊,往往是金錢收益所無法彌補的。

阿里山、日月潭一直是國內旅遊的熱門景點,更是國際及對岸觀光客來台的重要觀光目的地。然而從2008年開放兩岸旅遊後,儘管中央與地方觀光單位都希望把觀光做好,湧進來的人潮、錢潮卻讓整個地區宛如失控。多數商家只想賺錢,卻對大環境景觀、生態系統保全充耳不聞,政府致力改造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站前廣場商店街的品質,只要遇上私有產權,往往宣告失敗。自私心態、缺乏公共觀念與在地榮耀感,讓整體的經營思維也難以提升。儘管少數商家有心改變、或由二代接班帶來翻轉亮點,卻只是杯水車薪,更遑論真正做到城鄉風貌改造大傘下的地方創生。


阿里山小笠原的「茶田35」,是第二代回鄉經營,保存復甦了阿里山茶園的原風景,並添加了新時代的生命力,這正是未來希望所在。

如果每個旅遊景點,賣的都是煮玉米、烤香腸、天燈磁鐵之類從南到北毫無差異的商品,如何開創新商機與新風景?如果政府努力協調整理的商店街,依然被在地商家用來堆置物品、視覺雜亂無章;努力創造在地特色的餐廳,依然用免洗筷、鋪粉紅PE桌巾,到處充滿用過即丟的廉價氛圍,我們要如何與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競爭?


這樣的日月潭湖畔與老街景觀,早已難以與原風景印象連結了。

風景美不美,取決於台灣人民的選擇
深諳台灣鄉間祕境景點、民宿的達人都知道,其實無論能力或財力,台灣都絕對可以媲美世界上旅遊發達的國家。那些祕密景點不但景致優美、設計創新,又具有風土特色,然而為何光譜兩端的距離如此遙遠?

各風景區的生態系統必須受到細膩的保護,而人的服務系統亦需深化提昇。如果「私心」與「公益」一直站在對立面,而政府公權力又未有鐵腕伸張,就算投入大筆資金去做公共設施的外表拉皮、美化,卻任憑茶葉、咖啡等假貨贗品魚目混珠、缺乏服務精神的提升、沒有融入對鄉土家園的情感與榮耀感,只會讓人覺得我們的國際名譽不符實際。

日月潭老街的擁擠嘈雜不說,潭邊空有曾經被選為全球最美十大環湖自行車道之一的步道,卻因應商業需求開拓了露營區,水電管線雜亂,店家東西隨意堆放,招牌亂掛……這還是遊客要看的美麗風景嗎?阿里山森林鐵道是世界三大高山鐵道,自熱帶到寒溫帶的地形地貌之變遷,有成為世界遺產的潛力。然而在地居民商家多半只把沿線風景視為賺錢金雞母,吝於設置共同管線,但見優美的針葉林天際線冒出一個個刺眼的白鐵水塔,再加上不願意付費使用公共輸水網,自行亂接山泉水,密密麻麻的水管不堪入目。然而,所有人好像都對此麻木,也盲目了。

攤商的棚架,擺到阿里山車站廣場,有賣豬肉的小卡車,有人晾衣服棉被,有人堆置雜貨在行人通道上。景觀改造計畫不知已作過幾回?累積的報告書大概都超過一個人高了吧!但在公聽會說明會上永遠被推翻,理由是沒有人(或沒有大多數人)願意犧牲自己的一點權益,不願為公益奉獻,連有心配合者亦被威脅。這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嗎?


在優美的木構造阿里山車站前,舊聚落的生活型態與環境思維若仍不改變,其環境美質昇華將永難達成。

另外,公共基礎設施的改造,在公部門也因介面過多,橫向連繫困難,最後只能作表層塗裝。如嘉義車站、車埕車站都是這樣。如此重要的世界級鐵道旅遊入口門戶,卻因為「人」的素質與思維頑固不化,遲遲難以改變。台灣人想像中的設施建設只有加法,未見減法,但重要門戶的改造必須結合中央與地方,乃至跨部門跨局處的調節梳理,方能成就一個有整體性、有代表性的品牌。


無論是歐洲、日本,其歷史老街均仍可保有昔日風華,且成為在地居民的榮耀,這也應是我們捍衛「觀光名片」要借鏡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實在是愛之深、責之切。政府宣傳上的美麗風景只是表象,我們期待任何時間、任何一國的觀光客來到台灣,都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綠色旅遊」、「智慧觀光」、「負責任的旅遊」等口號早已朗朗上口數十年,表裡何時得以合而為一?台灣雖然是彈丸小國,卻擁有比新加坡、荷蘭更豐沛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山川景緻亦不輸瑞士與北歐。如此優越的先天條件,該如何努力才不會被埋沒?

自決策者到最基層的權利關係人,我們仍期待專業的治理。不要口號、不要缺乏方向的補助大撒幣,我們需要的是對這座島嶼正確的紮根、負責、有願景的改革與實踐。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