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歷不知道人生有多少可能 一位中國女建築師的自白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3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不經歷不知道人生有多少可能 一位中國女建築師的自白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不經歷不知道人生有多少可能 一位女建築師的自白
建築檔案 2016-08-04 10:07:14

這裡是《建築檔案》對話現場!本期對話嘉賓:

北京中聯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中國建築紀實網創辦人 趙敏

(學習建築設計)其實很偶然

我父母都是從事航天事業的知識分子,工作、生活中特別嚴謹、認真,對於教育,他們以我的數學為豪,當時我爸最認同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也因為數學成績優異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可到現在我都沒弄清楚,學數學對女孩有什麼好處。

那時候父母管教比較嚴,我學習也比較好,高中考進四中前,全校或全班第一名就幾乎沒離開過我。上四中後,我就有點學疲了,當時的同學都是來自各校的第一,我們能進前十名就已經覺得很榮耀了。

大二時的水彩寫生

記得高三時,有個同學的姐姐來學校看他。他姐是清華的,長得很漂亮,後來那個同學說他要去學建築,我問為什麼呢?他說你看我姐,他們學建築的上課時可以去逛公園寫生,門票還給報銷。我一聽,也覺得建築這個專業真好:我從小在假期課餘的美術班學過素描,當時學習也不知道有什麼用,這下用上了——因為當時報考建築系,檔案裡要放一張畫。

填報志願的時候,我爸媽說,你考軍校吧,我們同學都在那兒,以後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你將來的對象也找一位軍官,一輩子順順利利,前景名朗。那時候一直被爸媽寵愛、保護著,我就有一個執念,想這輩子得讓自己拿一次注意。

我跟爸媽說,要是不讓我考建築系,我就考不好了,後來我四個高考志願填報的全是建築學院。當時也是鬼使神差,第四志願北建工(現北京建築大學)兜住了我的分數。之前我特別自信,報了清華、天大和北工大,可是高考考得不好,後來我進入了這個二本學校的一類專業。

大學期間通宵趕圖

我對建築的濃厚興趣可能是因為大學的時候碰到了真愛

大學之前,我對建築的感覺是蓋房子,工地上常見的施工現場那種,學習後知道它還是帶些藝術性的。剛開始學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專業不是很適合我,它比較冷漠,另外表圖紙、掛圖紙、刻模型等,男生做著比較輕鬆,女生做就很費力。當時也很羨慕有的女生早早就有了男朋友,能幫她解決挺多體力活兒。

很多學建築的人,感情問題都是在專業內部解決,因為太忙了。我們學建築的女孩兒,每天都在加班或充電,沒有其他時間,很多人不理解,尤其不理解你為什麼不早點抓緊時間,非得推到最後加班熬夜、不回家,所以像我們這種兩個人都是學建築,因為建築相知相愛的特別多。

北建大門口見證我初戀的銀杏樹

大學畢業後我就直接工作了,那時候我們可以選接受五年建築學教育或者是四年工學教育畢業,我男朋友選的是五年。我特別執拗,想一個女生何必選擇五年,好好工作就能掙錢養活自己就行,我也從來沒想過要搞學術研究,我就選的四年,他繼續讀一年我也很安心。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私營公司,但是那兒的老闆是從建設部出來的,老總們也基本上是北京院出來的,對我們小青年很熱心地教,而且那會兒很多活兒做不過來,能輪上我們自己去做。所以我上手很快,很多類型的建築都參與過,也很快當上擔任建築負責人、主持人等角色。我做過的旅行社、保齡球館、內裝等項目,在建築設計大院裡頭幾年剛剛工作的建築師是沒有這些機會的。

1996年驗收我的設計作品

我後來換了一家單位,那時自己也工作五年了。單位裡年輕人居多,我開始被好多人叫趙姐。當時有一個鐵路局的住宅小區項目,五十萬平方米,公司任命我當了工程主持人。這個項目是個挺大的活兒,也很鍛鍊人,小區的規劃、園林、消防、給排水等,都是我們和甲方一起跑下來的,並且都由我們出面對接。所以除了畫圖之外,也學到了怎麼跟甲方、政府處關係。

那個項目做了兩年完成了,我當時27歲,挺自豪的,但我覺得那幾年挺虧欠家人的,一年365天,沒有一個真正完整的雙休日,從來都是早上6點鐘起床、7點鐘出門,在單位吃加班飯,晚上9點鐘到家。後來我得了一場大病,單位領導為了讓我能夠修養主動替我聯繫了清華大學深造的機會。

當時想工程經驗積累得差不多了,我們私營單位也做不到國家級的轟動項目,而且覺得自己每次匯報方案,沒有吸引眼球的理論和讓人眼睛一亮的故事點,這些學識方面還需要充電提升,正好身體不好我就暫離一線,去清華進修了。

京鐵家園住宅小區項目

在清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們的建築評論課,關先生有理有據有風格,周榕老師還很有趣。後來回想,吸引我的,是他們每個人對建築學獨到的見解看法,以及從中透露出來他們每個人的建築世界。

建築評論課展示的是那種易懂的獨特、奧妙的思想性,它一下子吸引了我不知是哪根感性神經。當時那種興趣我也很不自覺,它們還只是一道細細的門縫,後面的世界我沒探究也未可知。

京鐵家園住宅小區結構封頂

從建築到建築評論,轉戰陣營,從無奈到從容。

2003年研究生論文開題後,我從學校回到單位開始上班,然後不久後懷孕、生小孩,那會兒也想論文還寫不寫的下去。

有了小孩兒,女建築師不是說工作不行了,而是有時候生活和男建築師是絕對不一樣的。原來我覺得(對生活的付出)男人和女人都一樣。

當時做完那個鐵路局的項目後,我已經是我們單位的副總經理。我老公晚一年畢業,在北京院也做了工作室副主任。他當時在家裡幫我做了好多事,但是生完小孩兒後總不能讓男人回家喂奶,所以我請了產假在家帶孩子,可產假後必須得上班。

產後才上了半年班,家裡小孩留給阿姨帶,結果一冬天三次肺炎,被兒童醫院收治。她的病挺重。我們掙的那點錢都交給醫院了不說,還讓一個孩子在我的面前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小胖子」變成「小蘿蔔頭」。那會兒我就重新考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畢業設計:日本中國民族文化村

男人想要的是工作,是一個社會的認可;女人不僅需要社會的認可,還需要生活的認可、家庭的認可。沒把孩子帶好,肯定不是一個好媽媽,所有人都會認為是媽媽的問題;你去上班,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可是當你的孩子生病,你總得往家跑或者不停接醫院的電話,那同事們會怎麼看你這個副總?你一個領導做的還不如一個普通員工,是在混工資麼?!

那時候,我想了想,便辭了工作回家,我跟建築的緣分基本就斷掉了,那年是2005年,挺堅決的一個決定。

保定市東風路街景詳細規劃設計——綠化廣場

孩子生病時,我們倆都挺心重的,一天不吃飯,吃不下東西。孩子每次發病都是晚上,我們去兒童醫院,半夜兩三點鐘掛號,前面排著幾百個帶孩子看病的家長,等到醫生來看診時是早上七八點鐘。那時我抱著她一晚上一晚上掉眼淚,基本是在醫院裡過夜。

熬過最艱難的那幾年以後,我懂得珍惜夫妻之間的愛情。我覺得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它是兩個人共同的,至少我們是團隊作戰,可能我更關注家裡,他更關注外面。以前我覺得女人的世界要獨立、強大,跟男人匹配;現在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個團隊作戰,我可以給他送子彈、糧草,我們榮辱與共。

退離工作後,我在家看孩子、寫論文,他很支持我,經常幫我查些論文資料,可還是不好兼顧。雖然孩子上幼兒園了,還經常因生病被退回來。我跟秦佑國老師(我導師)說我是真寫不完了,導師也比較諒解,說論文主要看研究深度,不在字數的多少,寫一萬字也行,學校畢業審核那邊他來溝通。最後別說一萬字,我的論文三萬字都沒打住,結果挺好的。

我的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秦佑國教授

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一輩子有好多貴人相助,無論在哪個階段,都能遇到正好給予你幫助的人。最早我是被《建築創作》的主編金磊發現,開始從事寫些類建築評論的文章,在《建築創作》等一些建築媒體發稿的。他說我們雖然是建築專業雜誌,但沒有幾個建築學背景的撰稿人,而且同意我以特約評論人的身份在家辦公,寫些建築事件和作品的評說,做些建築專欄採訪。

我覺得抓住了一個機會,因為那時我沒有別的工作機會,每天去幼兒園送完孩子後,我可以回家寫稿子。曾有個媒體的同事問我說,趙敏你怎麼這麼快寫出來的,我這坐一天了一個字都沒有。

我說我好不容易把該忙的事都忙完,我只有半個小時時間,所以半小時出一千字,我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就是那種沒有大塊時間寫稿,平時有些想寫的東西只能在心裡積攢,能寫的時候一下子噴薄而出,先寫出來,可以再慢慢去改,可能寫得不對,也可以再查查資料。總之,是因為很想寫。

我覺得自己開始寫得真不是很好,但金磊主編很支持。他策劃了一個欄目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報告」,好多人都不接,他們感覺年度報告像列表,難度大。可能我膽子比較大,我做了這個欄目的執筆人。北京院是實力派建築師的發源地之一,那段建築媒體工作經歷中,我受到過很多可貴的指導。

2015年7月參加北京建築大學建90獎學金捐贈儀式

現在我在北京中聯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班,是這裡的總建築師,又重新投入到建築設計行業。可能那些做建築評論的日子,不但幫我釐清了中國建築發展的方向與脈絡,而且那些我採訪過的人,他們的經歷,讓我更加相信,建築人生是一次長跑,那些熬夜加班、挨罵受苦的日子,終將在日後會慢慢回報你的辛勤。

女人與事業,如果說有評價的標準,社會給出的是兩條出路:事業完美和情感完美,我們兩條腿走路,才能真正不吃虧,怎麼找到兩者的共同出口?我想還是應該有點自己的追求吧。女人與家庭,既共融又獨立,對家庭來說是極大利好,這才可能實現:照顧你是他的幸福,擁有他是你的驕傲。

建築、家庭、建築評論,對我來說,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想幸福總是沒錯的,建築學的女生未來不結婚、不生孩子,大可不必;扎哈的幸福就是建築,她嫁給它沒問題,那對你來說,你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每個人想要的真的不一樣,而且沒有什麼可以複製的。

2016年檢查中國建築學會科普基地的工作

中國有句古話叫順其自然,我們現在走過來,都走過四十不惑了,想想那句話:人生是平的,很有道理,你如果吃苦了,後面就會有好東西等你,你如果什麼都享受了,後面可能就有不好的東西,你過去吃的苦,說不定哪天能用著,命運是公平的。

番外·記

敏,每築建文是由我的名字組成,這也是我對它品質的一個押寶。

當初做這個平台有三個願景:一個是要客觀記錄;一個是要真實報導,就是我真正瞭解過的內容才會在這個平台上發;第三是匯聚中華智慧,主要關注全建築行業發展,收集大家的智慧。

《每築建文》被評為2015年度專欄

媒體大多關注名人名建築,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他們的媒體資源已經足夠了,真正需要的是一些小的、有生命力的、新創的公司。

微博是開口,面向全社會,我做每築建文,用淺顯的語言揭示專業術語,就是希望普通人都能看懂,讓老百姓明白建築設計是怎麼回事,有能力說出他們心裡喜歡的建築,也就不會出錢去生產奇奇怪怪的建築了。

發文後,沒人說你好也沒人說你壞,是最寂寞的,其實批評和一些反面聲音也是在幫助你。所以微博上收到的意見,我從來都不刪,存在即合理,有個呼應更該感謝。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