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孫德鴻/努力尋找第十一顆糖果的人

美國建築日本建築英國建築西班牙建築法國建築葡萄牙建築瑞典建築丹麥建築挪威建築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建築師孫德鴻/努力尋找第十一顆糖果的人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建築師孫德鴻/努力尋找第十一顆糖果的人
2017年08月2日 06:36
圖文/鏡週刊

孫德鴻說台灣目前的建築系教育,很像在訓練一群殺手,講得像周星馳電影裡的中國廚藝訓練學院。

有趣的是,在齋明寺,我們偶遇和他相熟的接待人員,什麼不提,偏偏問了他:「我女兒畫畫不錯,想讀建築系,老師你有什麼建議嗎?」

真是太令人期待了。問一個感覺對建築失望透頂的人這問題,簡直像問一個素食者牛排怎麼煎最好吃。


倒是想起了初訪時問過他,為什麼大學志願全填建築系?他的回答是:「我們那年代對建築系的認知,就是『圖畫得不錯,那就進建築系。』反而不會有人叫你去讀藝術系。就因為這樣,我認定非建築系不可,根本搞不清楚建築系是怎麼回事,就進去了。」

但真的讀了,也不覺得和想像有太大落差,「我覺得真正的落差,比較在出社會、真的進入這個行業後。我們那時還好一點,很多人還沒有家屋,所以對建築系而言,那個使命感還蠻正確,出去就是要設計家屋,設計各式各樣的住宅給人使用,設計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設計一個可以安居,可以安心的地方。」

他心中對「建築」一事的核心標準,就是如此而已。雖自稱是「人類滅絕主義者」,但聽過上述發言,就會發現他其實心口不一:他終究把「人」放在「地球」之上,為了「人」,他可以把建築的位置擺高,甚至也不再那麼心虛。

但現今的建築狀況,已經和他當學生時完全不同。在建築系教書的日子,他清楚感受到從前就存在的「學院」和「現實」落差,早已擴大到斷崖程度。「我們進大學時想都沒想到,人類對這個地方的開發,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改變這麼多,空屋率這麼高,此時再去談我們建築系就是要設計讓每個人都有地方住,已經不合時宜了。當這個量過剩到這個程度,房子就不是拿來住,而是拿來投資的。所以有段時間我們看那些產品,都覺得是長得像房子的股票。」

小小的懷疑的火苗出現,很快就野火燎原。他逐漸減少業務,終至歇業。學院裡的課程,也全部停掉。

他要讓自己講話理直氣壯,不落人話柄。他說:「友直,友諒,友多聞,至少我有做到『直』這一項。」

但還是不宜如此回答代女兒問問題的人吧?他輕描淡寫說:「建築跟畫圖,不見得有絕對關係,這裡面有太多東西不是由繪畫決定,所以要我給意見,恐怕給不出什麼意見……就先走一段路吧,走到能提出問題了,就會知道了。」

他真的很重視「問問題」這件事,好像「問題」已經擺在那,就等人來問。我說:「老師好像對學院沒有太大的信心?」他不直回答,只說:「建築系是很容易讓人沮喪的地方。」那沮喪,同樣是落差所致。如果沒有過期望,沒有過理想,怎麼會沮喪?

他舉例說明:「有一年我去台大社會學系演講,題目叫『從建築看社會』。我講了一些從建築角度看到的社會議題,學生聽完後很有興趣,我就問了:『我一進繫上,就看到一堆公告,各式各樣訊息,什麼社會運動需要你的參與……請問,有哪些是你本來就在意的議題,還是受到繫上的氛圍所影響呢?』結果沒人回答得出來。」

在已有的選項裡找答案,真的算是獨立思考嗎?他問台大學生的問題,自己的答案又是什麼?他說:「我也答不出來。」外加一個妙喻:「會不會擺在你面前的這些糖果一到糖果十,都是被選定的,你沒有糖果十一的選擇。對我而言,我就是一個努力想找出糖果十一的人。」

曾有學生會問他:「怎樣才能設計出得獎作品?」他聽後覺得這問題也「太好玩」,因為怎麼可能有答案呢?「像在夜裡直視一顆星星,你愈用力看,愈可能看不清楚。反而用眼角餘光去瞄,能看出端倪。」說得十分之玄,我卻覺得那個用眼光餘光瞄的地方,可能就是放著糖果十一的地方。

因為一直往外瞄,他於是離建築愈來愈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孫德鴻番外篇】退休殺手之日常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孫德鴻番外篇】退休殺手之日常
文|李振豪 攝影|王漢順 影音|許哲綱

和孫德鴻初見面,心裡非常害怕,因為電話里約訪,他的口吻一派正氣,好像正忙著什麼事,沒時間和誰客套。

電子信件多次往返,讀序亂成一團,他主動整過,說這樣比較清楚,讓我一時心虛怎麼沒搶先做這事,接著就想起臉書共同好友知道我要採訪他時,忍不住提醒,說他很「砰」喔,炮火挺猛烈的意思,說得我未訪先發抖,計程車上提醒同事,大家一起抖,那感覺真的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已退休殺手,雖然不殺生了,但殺氣還是在的。



像在家時訪問時,他劈頭問我:「你們來採訪我遠東建築獎的事,不怕廣告受影響嗎?」

還有在劍道館訪問時,他問:「你們拍這些畫面,真的會用到嗎?」

還有在齋明寺聽他一路導覽時,他問:「你們一個採訪出機這麼多次,不會太耗成本嗎?」

問題真的很多,那感覺有點像他「得獎」要檢驗給獎單位,如2013年,他被推薦入圍內政部主辦的傑出建築師獎,覺得過程繁瑣,主動退出。2015年,他再度被推薦,接受了,但缺席頒獎典禮,「因為頒獎者是營建署長,長得沒我帥,也沒設計過什麼像樣的房子,憑什麼頒獎給我?憑他陞官發財的本事嗎?」

這是採訪結束後,我以極度謹慎的字句發信給他追問細節時,他給的回覆,而且開頭就體貼地說:「其實你不用覺得為難,反正我又不怕問。」

當下我真有種「通過測試了」的感覺。

然而其實他也沒那麼偉大。只是有點理想而已,也並非永遠站在「雞蛋方」,非得和高牆作對不可。他說:「我重視的,是要看見問題的核心,或是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好比那篇文章(退出遠東建築獎決選的聲明文)寫得很清楚的是,水泥是內需型產業,挖那麼多去外銷,幹嘛呢?除了賺外匯,還剩什麼?」

又好比他提過太太在景觀設計師的生涯中,曾經接到一個案子,案主想種樹,但又想要不用花時間照顧,不會有落葉凋謝的樹,問她:這個樹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弄出來?最後太太的回答是:「就是不要種!」

接著就退出了景觀設計界。就像他淡出了建築設計界。因為很難妥協,又找不到不妥協的辦法——這個過程,偏偏也是他認為設計最有趣的地方:「在限制裡解決問題」,但這限制不是人給的,而是自然。地貌、樹、已有的舊建築,他走一遍,看地形圖,想,怎樣能在不破壞的前提下發揮?「那過程很像解難題,想到了,就像一個開關打開了,click一聲!」

只是有些難題始終等不到那聲「click」。不管是農舍,還是水泥,或者遠東䢖築獎的事。「我們很認真寫了一篇的看法跟觀點,可是始終等不到份量差不多的,來跟我說:『你錯了!』他拿出一堆證據來說服我。我很期望有這樣的論點,但沒有。」

在我們信件往返的最後一封信,他終於忍不住說:「我接受你們的採訪,其實有私心,希望這則報導能讓我對遠東集團的批判脈絡更加清晰,我私心期待能夠引起更多的省思。這顆行星的時間所剩無幾……」隨信附上美國影集《新聞急先鋒》一段講述地球已病入膏肓的片段,給我參考。

很自然地想起去看他練劍道,快狠準,一個蹬步,大喝一聲,劍就打在對手面罩或腰上,看來很像一個退休的殺手技癢,就找點其他類似的「娛樂」來做。他在寶藏巖劍道場的老師範揚揚說:「他學劍道非常認真、用功,絕對是班上屬一屬二。」雖然他稱是因為受傷了不宜再打羽球了所以改練劍道,但再追問就會發現,那其實也不像運動,「更像是一種心境上的修行。」

只不知道是否因為修行有效,這殺氣騰騰的前殺手,偶爾還是會露出親和的一面,像是我們在家他拍攝,他從頭到尾不自在,倒是聊起賤價賣二手書「像廢紙秤斤」,各式美劇日劇時,他就非常起勁,變得很能閒話家常。

在齋明寺也是一樣。攝影師要他在自己作品前擺拍,非得我同時和他聊天(或站在樹旁)才自然些,多拍了幾個CUT,就不行了,帶點孩子氣地脫口說:「不要拍了啦!我們趕快來玩空拍機吧!」

這樣的時候,他又一點都不難相處,一點也沒有殺手的樣子了。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一鏡到底】孤獨殺手 建築師孫德鴻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一鏡到底】孤獨殺手 建築師孫德鴻
文|李振豪 攝影|王漢順 影音|許哲綱

得過台灣建築獎、遠東建築獎,甚至內政部傑出建築師獎的孫德鴻,偏偏是個不愛理獎,也不理官方的人。他為了亞泥礦權展延和遠東摃上,發聲明退出建築獎決選,直言:「徐旭東沒資格頒獎給我。」在學院裡,他也顯得彆扭,表示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建築對地球是好的,訓練學生,豈不是在訓練戕害地球的殺手?

十三行博物館、齋明寺增建,都是他的得獎作,流連其中,感覺性靈充滿。然而殺手的反省,卻讓他從建築界淡出,案子愈接愈少,最後索性在齋明寺得到大獎的同年,把事務所關掉。

半退隱的這些年,他想的,究竟是什麼?

孫德鴻很難相處,這樣的結論,單從他幾次獲獎引起的「風波」來看,大概不會有人反對。

 
爆氣反思 婉拒遠東

比方說,2012年,他以「大溪齋明寺增建」獲台灣建築獎首獎,公會找了吳敦義頒獎,他在會場門口被搜身,進入後,「想著是要脫下鞋子往他丟,還是掉頭走人,最後決定在台上往後退一大步,表明了『拎北』不會跟你站同邊。」

鞋子忍著沒丟,大概算是底限,他最後選擇在得獎感言裡爆氣,除了不爽主辦單位安排的政客摸頭行程,也很用力「反思」建築這件事,說它「就是消耗性的行為,試問今日房子有哪棟不是環境凶器?如果將建築師比喻成環境殺手,我就像是受到殺手公會表揚的獨立殺手。」

這份令人尷尬的感言,公會本想在《建築師雜誌》刊出刪節版,他不接受,說不全文照刊,就整篇撤掉,公會最後只好讓步。

奇怪的是,這樣「麻煩」的一個人,大家還是自虐似的,持續要把獎給他。譬如第9屆的遠東建築獎。今年3月14日,就在礦業法展開修法前,礦務局火速通過亞泥在花蓮縣新城山的礦權展延,期限是最高的20年。12天後,建築獎決選名單公佈,孫德鴻再度以大溪齋明寺增建入圍,但5天後即在個人臉書發表「婉拒配合遠東建築獎決選活動之公開聲明」,狠狠賞了遠東一巴掌,分享數達1,800多。

關愛台灣 性格反叛

因為此事,我們向他邀訪。約在他家,進門後我環顧四周,他招呼我們入座,請太太備茶,腳邊1隻肥柯基興奮亂竄,2人1室加1條狗,一台上次拿遠東建築獎獎金買來的超大電視,一架鋼琴,幾櫃塞滿書的書架,就是他日常全部的風景。因為自稱「人類滅絕主義者」,結婚23年,他和妻子沒生小孩,儘管被家族裡的孩子選為「最受歡迎的長輩之一」,他仍不想養個孩子來破壞自己主張。

決定的事,就是決定了。因為事務所歇業,他過著半退休生活,偶爾接些顧問職,日子倒也過得去,平時就是追劇、練劍道,兼在臉書上針對各種眼裡看不慣的「亂象」掀戰。不只亞泥,他關心假農舍、關心綠建築,寫〈致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核心價值總是「台灣優先」。愈愛,愈不忍它墮落。當建築可能成為割土地一刀、挖土地一洞的武器,他對自己的身份,開始出現認同危機。

危機來自反叛性格。從小習字擅畫的他,寫過一篇kuso但非胡謅的自介,講自己國小四年級時以一幅名為〈工地〉的畫作參加比賽,卻因畫風過於早熟遭到拒收,憤而退出繪畫界。生於基隆,在高雄長大,小學四年級畫工地,國中就立志當建築師,他的哥哥孫兆鴻說:「他國中時就很會組各式各樣模型。」回憶兒時,媽媽是警察,爸爸是遠洋漁船船長,最長曾3年才回家一次,回來一是「興師問罪」,不在時兄弟是否闖了什麼禍?二是送禮,一些台灣買不到的玩具,「裝電池遙控的酷斯拉和坦克…當同學還在學校輪流使用顯微鏡時,我們已經有自己的Nikon顯微鏡。」

 
受邀評圖 得罪師生

家裡管教不嚴,很自由,哥哥說,最誇張曾經玩到書包都掉了,但仍先後考上雄中。不過一進雄中,孫德鴻就「玩開了」,田徑、足球、校刊社,玩到留級,大學重考。反叛性格也在此時萌生,比方說在尚未解嚴的年代,學校流傳著一份全數遭禁的「好書百選」清單,他專挑這類書讀,「反正只要是政府禁的就是該看的書,多方便。」

算是政治啟蒙嗎?「就是開始知道一些國家不讓我們知道的事,也會去想為什麼。」孫德鴻講究用詞,提醒:「政治二字太簡便,這樣問不好。」像我後來問他有沒有理想的「建築師模範」?他想了幾秒說沒有,又忍不住補充:「這樣問很怪。」和被拍照拍到不自在、不耐煩時一樣,聲音很低,表情孤傲,眼神是各種刀光劍影。

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他負笈美國,就讀賓州大學藝術學院,歸國後先後服務於仲澤還及姚仁喜的建築師事務所,1995年獨立開業。曾是他學生、後來被他招攬為同事的何在偉說:「他不喜歡在課堂談理論,經常帶學生到外面或者事務所上課,直接在田野和工作現場『來真的』。他也很嚴格,學生不是拿出作品就好,還得解釋『為什麼』。」

他真的很愛問「為什麼」,問自己時,常陷入妥協困難,結果就變得很「挑案」,執業期間大概有一半時間無案可做,開開停停,共歷經4次歇業和重啟;受邀評圖問學生時,簡直把人逼到牆角,「因為建築師不該是藝術家,不是弄得很漂亮就好。」批得太狠,經常連學生的老師都一併得罪。

 
專業建言 攻擊性強

他的理想是把劍,路見不平,就拔劍砍人,像他以「南郭不會吹竽卻要充數」暗喻劉育東,以「把建築師都當成賊」形容公部門審計單位,或是在臉書上指控建築評論家阮慶岳和「受評論者」走得太近,刀刀見骨,那勁道,也很有「人類滅絕主義者」的意味。

阮慶岳是此次遠東建築獎初審評審,就作品論作品,還是選了他。接受側訪時,阮慶岳表示,評審各自推薦,秉持專業,沒有理由計入私人恩怨。「大家其實樂見像他這樣的人出現,他提出的許多建言,不見個人利益,立基點非常穩。但他還是太粗魯,太直接了。他批判性強,像大砲,人身攻擊有時接近道德毀滅,會讓人很害怕,想躲遠一點。」語氣裡有不知如何使其柔軟些的無奈。

阮慶岳說,孫德鴻最後選擇退出,從之前的「記錄」來看,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但記錄如何,有沒有獎,都不如作品本身重要。孫德鴻帶我們去此次入選又棄權的齋明寺,為我們現場導覽,走過長長的護龍通廊,他一路講,一路看,過程卻像驗收,看到加拉的電線,裝在牆上保護通訊器材的壓克力小盒,嘆了口氣,說:「為什麼不來找我處理呢…」看得出對齋明寺用情頗深,難怪稱之為「心境之作」。這是他人生最困惑時期的作品,2002年,他以被公部門百般刁難扣款、最後還打了官司的十三行博物館,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自承「鬥得很累了」,寫了篇〈從小丘折返〉的得獎感言,講一個年輕人進了社會,想追求人生的冠冕,追求很多第一名,「但,這是必須的嗎?拿了這個獎,我像登上了一個小丘,前面還有高峰,但我要去爬嗎?」

 
自我懷疑 離開業界

不爬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不知道建築的本質是什麼了。他在學院教書,但自己都懷疑的事情,如何對學生講?「我發現我無法自圓其說。我答不出來。」這時正好齋明寺找上他,給了極大的自由度,讓他能用「減法」去做,好像殺手面對戰場,被允許找出流血最少的得勝方式。他有點感慨,表示「要是沒這案子,我的事務所會結束得更早。」

然而增建期間,他也未停止自我懷疑,期間發表了〈建築師與農舍〉,廣泛思考人類對環境的作為,發表後雖獲許多認同,但清楚知道一切不會改變,「建築師同儕們並非聽不懂我的話,只是覺得我過度潔癖,身在此沼中,如何不染瘴氣?聽完我演講後的大聲鼓掌,也只是送我上路。」

只好從建築界離開,結果,齋明寺建成2年後的2012年,他又得了一次台灣建築獎首獎。得獎也沒什麼,好笑是有人反應:原來他還活著!接著再問:那他過去這10年在做什麼?「不少人跑來臉書問我,好像我又從山洞裡面跑出來了。」
保有熱情 壯志難伸

但終究停業了。幾年過去,心境可有更改?他沒說話。面對太大的、空泛的問題,他常如此,也很難追問。但不做了,也不代表徹底心冷或熱情全失。問他可有很想接的案子,已多年不接建案的他說:「我想做個房子,把貼花崗石的錢都拿來把管線弄到最好,日後維修空間弄到最大。不要打設計師名字,不要無聊的廣告,不要蓋樣品屋。我曾勸過一家建商,說屋頂我們不要做樹脂系材料的傳統防水,我們來做不鏽鋼防水如何?跟不鏽鋼游泳池的原理一樣,這樣還要去擔心幾年修一次屋頂嗎?不用的,那個屋頂是不敗的,不會壞的。但不會有人接受這概念,對他們而言那個叫瘋了,沒有宣傳亮點…」大量的「不」,也像一種減法的過程。

還有另一個非常黑色幽默的答案:火葬場。「我超想接的!這題目太有趣了。在中壢戰備跑道那邊不是有一整排葬儀設施嗎?本來有機會可以接那個案子,後來人家報的價格只有我的一半…」講到眼神放光,要放著一身的武藝不用,這個殺手實在很難做,只好每週去練劍道,在陣陣吼聲中,持續他放下屠刀的修行。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一鏡到底】人類滅絕主義者 建築師孫德鴻專訪之二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一鏡到底】人類滅絕主義者 建築師孫德鴻專訪之二
文|李振豪 攝影|王漢順 影音|許哲綱

家裡管教不嚴,很自由,哥哥說,最誇張曾經玩到書包都掉了,但仍先後考上雄中。不過一進雄中,孫德鴻就「玩開了」,田徑、足球、校刊社,玩到留級,大學重考。反叛性格也在此時萌生,比方說在尚未解嚴的年代,學校流傳著一份全數遭禁的「好書百選」清單,他專挑這類書讀,「反正只要是政府禁的就是該看的書,多方便。」

算是政治啟蒙嗎?「就是開始知道一些國家不讓我們知道的事,也會去想為什麼。」孫德鴻講究用詞,提醒:「政治二字太簡便,這樣問不好。」像我後來問他有沒有理想的「建築師模範」?他想了幾秒說沒有,又忍不住補充:「這樣問很怪。」和被拍照拍到不自在、不耐煩時一樣,聲音很低,表情孤傲,眼神是各種刀光劍影。

受邀評圖 得罪師生

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他負笈美國,就讀賓州大學藝術學院,歸國後先後服務於仲澤還及姚仁喜的建築師事務所,1995年獨立開業。曾是他學生、後來被他招攬為同事的何在偉說:「他不喜歡在課堂談理論,經常帶學生到外面或者事務所上課,直接在田野和工作現場『來真的』。他也很嚴格,學生不是拿出作品就好,還得解釋『為什麼』。」

他真的很愛問「為什麼」,問自己時,常陷入妥協困難,結果就變得很「挑案」,執業期間大概有一半時間無案可做,開開停停,共歷經4次歇業和重啟;受邀評圖問學生時,簡直把人逼到牆角,「因為建築師不該是藝術家,不是弄得很漂亮就好。」批得太狠,經常連學生的老師都一併得罪。

專業建言 攻擊性強

他的理想是把劍,路見不平,就拔劍砍人,像他以「南郭不會吹竽卻要充數」暗喻劉育東,以「把建築師都當成賊」形容公部門審計單位,或是在臉書上指控建築評論家阮慶岳和「受評論者」走得太近,刀刀見骨,那勁道,也很有「人類滅絕主義者」的意味。

阮慶岳是此次遠東建築獎初審評審,就作品論作品,還是選了他。接受側訪時,阮慶岳表示,評審各自推薦,秉持專業,沒有理由計入私人恩怨。「大家其實樂見像他這樣的人出現,他提出的許多建言,不見個人利益,立基點非常穩。但他還是太粗魯,太直接了。他批判性強,像大砲,人身攻擊有時接近道德毀滅,會讓人很害怕,想躲遠一點。」語氣裡有不知如何使其柔軟些的無奈。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292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一鏡到底】超想設計火葬場 建築師孫德鴻專訪之三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source
【一鏡到底】超想設計火葬場 建築師孫德鴻專訪之三
文|李振豪 攝影|王漢順 影音|許哲綱

阮慶岳說,孫德鴻最後選擇退出,從之前的「記錄」來看,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但記錄如何,有沒有獎,都不如作品本身重要。

孫德鴻帶我們去此次入選又棄權的齋明寺,為我們現場導覽,走過長長的護龍通廊,他一路講,一路看,過程卻像驗收,看到加拉的電線,裝在牆上保護通訊器材的壓克力小盒,嘆了口氣,說:「為什麼不來找我處理呢…」看得出對齋明寺用情頗深,難怪稱之為「心境之作」。這是他人生最困惑時期的作品,2002年,他以被公部門百般刁難扣款、最後還打了官司的十三行博物館,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自承「鬥得很累了」,寫了篇〈從小丘折返〉的得獎感言,講一個年輕人進了社會,想追求人生的冠冕,追求很多第一名,「但,這是必須的嗎?拿了這個獎,我像登上了一個小丘,前面還有高峰,但我要去爬嗎?」

自我懷疑 離開業界

不爬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不知道建築的本質是什麼了。他在學院教書,但自己都懷疑的事情,如何對學生講?「我發現我無法自圓其說。我答不出來。」這時正好齋明寺找上他,給了極大的自由度,讓他能用「減法」去做,好像殺手面對戰場,被允許找出流血最少的得勝方式。他有點感慨,表示「要是沒這案子,我的事務所會結束得更早。」

然而增建期間,他也未停止自我懷疑,期間發表了〈建築師與農舍〉,廣泛思考人類對環境的作為,發表後雖獲許多認同,但清楚知道一切不會改變,「建築師同儕們並非聽不懂我的話,只是覺得我過度潔癖,身在此沼中,如何不染瘴氣?聽完我演講後的大聲鼓掌,也只是送我上路。」

只好從建築界離開,結果,齋明寺建成2年後的2012年,他又得了一次台灣建築獎首獎。得獎也沒什麼,好笑是有人反應:原來他還活著!接著再問:那他過去這十年在做什麼?「不少人跑來臉書問我,好像我又從山洞裡面跑出來了。」

保有熱情 壯志難伸

但終究停業了。幾年過去,心境可有更改?他沒說話。面對太大的、空泛的問題,他常如此,也很難追問。但不做了,也不代表徹底心冷或熱情全失。問他可有很想接的案子,已多年不接建案的他說:「我想做個房子,把貼花崗石的錢都拿來把管線弄到最好,日後維修空間弄到最大。不要打設計師名字,不要無聊的廣告,不要蓋樣品屋。我曾勸過一家建商,說屋頂我們不要做樹脂系材料的傳統防水,我們來做不鏽鋼防水如何?跟不鏽鋼游泳池的原理一樣,這樣還要去擔心幾年修一次屋頂嗎?不用的,那個屋頂是不敗的,不會壞的。但不會有人接受這概念,對他們而言那個叫瘋了,沒有宣傳亮點…」大量的「不」,也像一種減法的過程。

還有另一個非常黑色幽默的答案:火葬場。「我超想接的!這題目太有趣了。在中壢戰備跑道那邊不是有一整排葬儀設施嗎?本來有機會可以接那個案子,後來人家報的價格只有我的一半…」講到眼神放光,要放著一身的武藝不用,這個殺手實在很難做,只好每週去練劍道,在陣陣吼聲中,持續他放下屠刀的修行。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