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鈞:公共工程評選作業方式建議

宗旨在於團結熱心人士,以活潑創意的行動來「宣揚建築文化」「改善執業環境」以及「提昇建築教育」
回覆文章
forgemind.news
網站管理者
文章: 8789
註冊時間: 2002-09-30, 12:44

孫培鈞:公共工程評選作業方式建議

文章 forgemind.news »


公共工程評選作業方式建議


作者:孫培鈞建築師(在高雄執業,常參與建改社FB社團之討論,思惟理性成熟頗有見地)

過去見到許多前輩談了公共工程執業問題,並且提出灼見。但大環境問題需要大家長期努力,因此後輩就利用短評的機會,對於其中容易改善的小問題,提出看法與建議。

幾天前,為一個民間委託案件進行提案簡報,集團總裁、總經理、設計總監與顧問悉數列席,專心聆聽,我們進行了三十分鐘簡報(將近是公共工程簡報評選的一倍時間)他們一點也不分神,會後還相當肯定我們的構想,讓我們備感尊重。從頭到尾,我們非常享受與業主分享設計理念的氣氛中,而非正襟危坐等待質問。不難想見,為什麼許多做慣民間工程的建築師不愛上公家戰場。

公共工程評選作業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公共工程評選作業,有什麼問題呢?在此提出筆者個人觀察:雖然評審委員的背景多半較民間業主專業,但在評選作業方式上,卻讓委員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案件重點,評選探討的問題常流於表面。因此中選的建築師,可能是「具有名氣」、「版面精美」或「辯才無礙」,卻不見對於全案最了解,或最好的提案。

過往參與評選的經驗,發現委員在到達評選會議場合時,才開始翻閱服務建議書,於是只能趁廠商簡報時間急忙翻閱。甚至提問完之後,就已經開始看下一家廠商的服務建議書。對於用心準備、熱情滿滿的建築師來說,是很不受尊重的回應。如果當紅的BIG事務所帶來一段精彩的設計微電影,看到這個場面不知會不會滿心挫折?

我們觀察國內評選場合的氛圍,在一片大家都提出問題的氛圍中,沒有提問好像會有壓力。但我們看過許多選秀節目,一位好選手表現優秀的時候,可以得到評審公開大膽的讚揚,為何我們評選場合如此少見?當提問像是「交差」,硬要在二十分鐘內擠一些問題出來的時候,發問的品質可能也會下降。蓋房子雖然是大事,但是不見得一定要塑造那麼嚴肅的氣氛。在我們文化中,常常為了避嫌不敢大肆讚揚,讓評選氣氛變得很嚴肅。

筆者個人擔任委員的經驗裡,就公開稱許一位用心的廠商,也開玩笑說他的提案有像「八大場所」的疑慮,全場大笑,簡報人也因此非常輕鬆,表現自在,最終結果又不失評選的公平客觀。

筆者建議機關辦理評選作業時,有二點需加強落實:

一、 評審委員應有合理審閱時間

不管大小案件,給予委員充分時間了解案件情況與建築師設計構想。競圖不可比擬學校評圖,老師可在短時間了解學生的設計,因其設計的探討層次只在環境議題、創意、設計手法這些層面。但是競圖牽涉法規、預算、結構、設備,委員可在到場半小時內消化完基地狀況、看完需求書、了解重點嗎?現在與老師們談起此事,他們直呼不解,以前機關都會預先寄送服務建議書,但是現在卻有一半以上的案件是到場才看到。類似經驗,我們在一個大型案件也遇過:委員當天搭第一班高鐵北上,匆匆抵達會場九點開始。在我們簡報完的時候,A3摺頁尚未全部拉開看,有的問題是尚未了解基地而提出的問題,有的是沒看完報告書而提出的問題,我們的感受與以前老師覺得學生沒有自行做功課就丟問題一模一樣。團隊動用五個人努力一個月,在半小時內就要決定成敗,過度流於印象與喜好是否公平?正面思考,或許可以讓大家練就短時間內清楚表達設計的能力。但是,設計不只靠「簡報能力與口才」,更重要的是扎實的計畫與執行策略,以及充分表達的設計原意。

筆者建議服務建議書預先審閱務必落實,讓委員提前了解案子,不要為了趕時間、走程序而匆匆了事。經過預審後不了解的部分,在簡報中提出。提問品質提高,也有助於建築師了解自我不足之處,提升競爭力。

二、承辦機關應進行預審分析,供評審委員正確資訊

部分的承辦機關,會在第一位簡報廠商開始前,將案件需求、基地條件、各家廠商的資料充足度與製作品質分析給委員,甚至有的用心的機關也把周圍民眾意見給委員參考。但是現在許多機關都省了,只宣導評選規則,導致委員尚未進入狀況就提出問題。筆者相信類似情況在指標性案件不會發生,因為委員名單公開,程序也有一定的嚴謹程度,相對而言是公平的。但是不可忘記,過內有八成以上都是中小型案件,如不落實這些作法,許多用心的提案將形同竹籃打水、白忙一場。

期盼招標機關,利用完整的招標與評選制度,找到真正好的提案,用正確的作業程序,提供好的舞台,吸引更多優秀的建築師投入公共工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