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博重要的一課 2010.11.14聯合報藝言堂

宗旨在於團結熱心人士,以活潑創意的行動來「宣揚建築文化」「改善執業環境」以及「提昇建築教育」
回覆文章
chiyi

台北花博重要的一課 2010.11.14聯合報藝言堂

文章 chiyi »


台北花博重要的一課


2010.11.14 聯合報藝言堂
張基義

博覽會夢回四分之三世紀

1935年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50天期間,以台北為主場地遍及台灣各地舉辦了臺灣博覽會,藉以宣揚日治時期統治成果,作為日本統治成果的一次對內與對外的總檢視。2008年規劃的台灣博覽會,定位為國家博覽會,主題為「科技最前線、文明新視野」,主、副會場分為高鐵桃園青埔站、台南沙崙站與嘉義故宮南院等基址。原規劃展期2008年5至9月,預計參觀為550萬人,預算137億用於公共建設資本門,2008台灣博覽會條例(草案)未及於第5屆立委會期審議通過,導致原計畫胎死腹中。2006年11月台北市政府獲得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正式發函確認2010/11花卉博覽會在台北主辦,主題訂為「彩花、流水、新視界」。會場規劃14座展覽館,展期171天,預計參觀人數800萬,預算95.12億元。逵違了四分之三世紀的博覽會,2010/11/6台北花博終於正式在台灣的土地上揭幕。

時程壓力與政治攻防下模糊的專業價值

原定場址為關渡平原,但礙於徵收時程難以掌握,遂將花博場址改到大圓山地區。2007/10/25完成了會場建設基本設計Basic Plan,基本設計之中僅就22項規劃工作做粗略的界定與劃分,對實質基盤建設、建築景觀、配套系統僅有文字籠統的敘述。由於更換基地與空泛的基本設計浪費掉了寶貴的時間,造成建築與景觀設計來不及舉辦國際競圖廣邀世界創意。礙時間急迫的壓力下,迫使台北市政府將花博硬體建設切分成酒泉街、中山足球場、美術公園、兒童育樂中心、新生公園、大佳河濱公園..等多處,分別由捷運局、文化局、新工處…等不同單位分開發包。整體而言,設計有亮點,美學缺品管。台灣許多優秀的機構與設計專業團隊在少於兩年不合理的期程下,扛下不可能的任務戮力完成,造就了新生三館、遠東環生方舟、工研院夢想館,多項專利技術和尖端科技等多項令人驚豔的台灣之光。但是,園山捷運站二號出口毫無設計美感的不銹鋼巨字標示牌,與園區因為座位不足增加了上千張廉價醜陋的公共座椅,造成視覺嚴重的破壞。由產業發展局與丁總顧問擔綱的花博規劃作業機制,成功的完成了進度控管與極其龐大的分工。但文化局與都發局卻淪為第二層級的配合單位,對展覽內容文化創意,及花博後的都市發展缺乏主導性。花博宣傳也只見明星代言,不見文化人、設計人、科技人有機會對大眾論述。民代用顯微鏡檢視花博多如牛毛的採購單價,政論名嘴預設立場毀滅式的攻防,忍讓對環境永續具有使命感的建築師親上火線談五百塊的空心菜。我們付出了極高社會成本的同時,也迅速消耗專業微薄的基盤。

後花博的台北危機或台北轉機

2010台北花博伴隨著五都選舉前夕開幕,選舉的花博議題還會沿燒至年底。171天後花博的台北危機或台北轉機卻正倒數計時的逼近,比大安森林公園總面積3.5倍大的花博園區,其未來的都市發展未曾被公開討論過。如果2010台北花博是歷史偶然的機會,讓展館可以列為臨時性建築,免於繁瑣的建築管理程序,公園可以合併基地檢討開發面積。許多突破傳統建築、消防、土地法規、採購發包規範,而達到更高的都市創意與環境品質。台北花博在僵化制度上如有所突破,能將過程轉化為機制,讓台灣其他的縣市機關也能學習。讓公務人員勇於創新免於恐懼,讓專業人員成為政府機關的伙伴而不是承包廠商,這應該是台灣文化創新與都市發展史上重要的一課。

(筆者為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