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惠市長出席2023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行前記者會 強調嘉義市「木都2.0」計畫與提升城市光榮感

工作營、旅行、展覽、畢業展、演講、活動、研討會或近似之事件
回覆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黃敏惠市長出席2023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行前記者會 強調嘉義市「木都2.0」計畫與提升城市光榮感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黃敏惠市長出席2023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行前記者會 強調嘉義市「木都2.0」計畫與提升城市光榮感


嘉義市政府積極推動木都2.0計畫,以提升城市的光榮感。在2023年,嘉義舊監宿舍群首次榮獲台灣景觀大獎地方創生類傑出獎,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年5月5日,黃敏惠市長更應邀出席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行前記者會,分享了低碳永續的城市治理經驗,以及嘉義市再現木都風華的願景和行動。

嘉義市長黃敏惠致詞感謝策展人方新樵建築師

身為全場唯一的縣市長,黃敏惠市長在致詞中首先感謝策展人方新樵建築師及其團隊,讓嘉義市有機會參與這次盛事。回顧到2021年,嘉義市主辦了台灣設計展,主題為「家意.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在這次展覽中,嘉義市與文化部、林務局等相關單位攜手合作,從多個方面努力,展現嘉義市的城市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方新樵建築師也在當時的展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不僅參與了嘉義市立博物館的「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讓更多人認識到木材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同時還為「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創作了竹構造作品,展示了台灣的生命力,擴大了日常生活的能量。這一切都使得台灣的美好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嘉義市的美好也得以被廣泛看見。

黃敏惠市長提到,設計展之後,這個「嘉」依舊在,是彩色、是亮麗的。嘉義市經過這麼多年,不是第一,而是要做「有特色的唯一」。有人說嘉義地區有兩座森林,一座是阿里山森林,另一座則是素有「木材之都」美譽的嘉義市,粗估全市仍保有超過6000棟木造建築,在都會區裡有森林。為了延續木都特色與價值,市府從2014年開始,文化局推動「舊屋力」、「老屋卸妝」等補助計畫,今年更以都市更新面向,推動木造建築的整建與維護,結合公私部門一起推行減碳的永續城市。

方新樵以「「循環茶事+++TEA Space」」展示循環材料與永續經濟

「循環茶事+++TEA Space」的策展人方新樵表示,此次展覽與臺灣最優秀的循環材料廠商合作,不僅使用了回收再製的材料,還融入了循環服務的概念,以展示循環經濟的永續經濟模式,打破過去的工業化線性思維。由於展覽場地位於戶外空間,展期長達六個月,因此也對循環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挑戰。此外,通過線上網站與實體展場的結合,創造了多維度的展覽互動模式,展現了「+++循環茶事」獨特的策展思維,彰顯了臺灣在設計方面高度整合的實力表現。這次在威尼斯的「+++循環茶事」展覽希望通過六感引導,將臺灣的技術與材料開發實力以及當地風土茶文化帶上國際舞台,讓國際社會看到臺灣獨特且兼具軟硬實力的設計能力。

台灣設計力的國際展示:「+++循環茶事」的獨特策展思維

「+++循環茶事」展示臺灣的設計實力和循環材料的應用。策展人方新樵表示,此次展覽與臺灣最優秀的循環材料廠商合作,利用回收再製的材料並加入循環服務,展現了循環經濟的永續經濟模式,顛覆了傳統的線性思維。展覽場地位於戶外空間,展期長達六個月,這也對循環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挑戰。此外,以線上網站結合實體展場的方式,創造了多維度的展覽互動模式。這種獨特的策展思維展現了臺灣在設計領域具有高度整合性的實力。「+++循環茶事」展覽在威尼斯的展出旨在將臺灣的技術與材料開發實力以及當地的風土茶文化帶上國際平台,讓全球看到臺灣獨特而兼具軟硬實力的設計能力。

臺灣設計的國際影響力

「+++循環茶事」展示了臺灣的設計實力以及對循環材料的應用。策展人方新樵強調,在這次展覽中,與臺灣最優秀的循環材料廠商合作,不僅運用回收再製的材料,還引入了循環服務的概念,展示了循環經濟的永續模式,從而突破了傳統的線性思維。由於展場位於戶外,展期長達六個月,這也對循環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挑戰。此外,通過線上網站與實體展場的結合,創造了多維度的展覽互動模式,這種獨特的策展思維展現了臺灣在設計領域的高度整合實力。這次在威尼斯的「+++循環茶事」展覽旨在通過六感引導,將臺灣的技術與材料開發實力以及當地的風土茶文化帶到國際舞台上,讓世界看到臺灣獨特且兼具軟硬實力的設計能力。

文化局表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享譽國際,是於1980年獨立舉辦的建築雙年展,現今已是國際建築界的重要盛事。自成立來,皆以富有展望的視野,為全球文化的發展勾勒出前進方向。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訂為「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邀請來自51個國家、超過200位建築師、藝術家及專業創意工作者參加展覽,預計將吸引世界各地超過30萬名的觀眾前往威尼斯參觀。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將於5月20日在義大利進行為期半年的展覽,臺灣除了由國美館領軍的臺灣館團隊外,在Giardini Marinaresia公園亦有由歐洲文化藝術中心的平行展區,邀請臺灣建築設計師方新樵(Adamas Architecture & Design)負責人協同頂尖永續材料開發實驗室REnato lab創辦人王家祥,組成臺灣建築設計團隊前進至義大利展出「+++循環茶事」,展現對當代淨零建築議題、循環永續趨勢,以及臺灣茶文化的多層次思考。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集資千萬赴威尼斯 「循環茶事」遭批醜還蹭國際建築展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集資千萬赴威尼斯 「循環茶事」遭批醜還蹭國際建築展


2023-05-21 23:1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威尼斯即時報導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日在水都開展。台灣除了循例以台灣館參展,還有另一件作品「+++TEA SPACE循環茶事」也在同時間赴威尼斯展出。這件作品獲文化部和客委會補助三百八十萬、加上民間募資破千萬,策展人方新樵也以「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的建築師」之姿接受雜誌專訪。但茶屋組裝完畢後照片曝光,簡陋粗糙的設計立刻震撼了台灣建築界,遭諷「就算是學生作品也會被當掉」。

方新樵隨後被爆出不具建築師資格、所參加的展覽不僅跟威尼斯建築展無關,她也只是台灣眾多受邀者中的一名,遭質疑是靠蹭國際第一大建築展拿到政府高額補助。

「循環茶事」赴水都前風光舉行記者會,文化部、客委會、農委會、文化總會皆派代表出席,還有立委、市長參加。客委會新聞稿形容此為「本年度台灣唯一獲選作品」,文總新聞稿則稱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的主辦單位之一歐洲文化中心邀請擅長感性建築的台灣建築設計師方新樵」。方新樵隨後以「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的建築師」之名接受雜誌專訪,宛如剛崛起的建築新星。

事實上,歐洲文化中心並非「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主辦單位,今年威尼斯建築展官網列出的9大平行展名單,「循環茶事」所參加的展覽「TIME SPACE EXISTENCE」根本未列名其中。更有建築事務所將受邀的邀請函貼上「靠北建築」網站,指歐洲文化中心的策略向來是廣發邀請函、但收取台幣數百萬的展場租金,吸引想一圓「在威尼斯建築展展出」夢想的建築師花大錢。但此展租金超貴、展覽評價卻不高,導致受邀者卻步。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國際第一大建築展,盛名吸引許多建築展在展覽期間來威尼斯展出;還有建築師自己在威尼斯租場地展作品,返國後履歷自行添上「參展威尼斯建築展」。但事實上,只有經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認證、放上雙年展紅色標誌的展覽,才夠資格稱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即使是歐洲文化中心的展覽文宣,宣稱「建築雙年展」的文字上,也不敢加上「威尼斯」。

記者親赴展覽現場直擊這件震撼建築界的台灣茶屋。「循環茶事」展場位於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號稱「再現台灣山林地景」的屋頂,是在一塊綠布畫上令人眼花撩亂的花紋,被網友譏為「阿嬤的綠色洋裝」;使用國產材木柱所撐起的茶屋結構,則讓來此地參訪威尼斯建築展的建築學者認為「太丟臉」,認同網友所言「就算是學生作品也會被當掉」。公園內還有來自日本和美國的作品,品質跟世界第一大建築展有段不小的距離。

方新樵受訪時承認自己不具建築師資格,但從未自稱是「建築師」、也從未說自己是「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都是記者自撰。她認為這是記者寫報導賺點閱率的策略,「我無法控制」。她表示知道此展獲邀不難、很多單位都受邀,「但要辦成超級難」。除了文化部補助300萬、客委會80萬,她還向民間募款,整體預算達到1200萬,其中5、600萬花在請奉茶、展演團隊來此。

談到「循環茶事」茶屋被台灣建築界批太醜。方新樵表示「美感很個人」,她尊重個人意見。她想成就的事是把台灣的茶文化帶出來,「如果只顧設計不顧其他的,我一天只有24小時。」她認為這個參與建築展的茶屋只是載體,重點是把台灣的茶文化和循環經濟推廣到威尼斯,而且就連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也都不再談建築這件事」,建築不該再講究形體。

但如果只是想推廣台灣茶文化,那為何要選擇參加租金如此高昂的建築展,她回答:「因為邀我的是建築展啊。」

沒錯,這畢竟是建築展,就算花了600萬請茶人來此奉茶,大部分的展覽時間,來威尼斯的觀光客或建築迷只會看到這座茶屋。在「絕美之城」威尼斯展出這樣一件連台灣人都會覺得「丟臉」的茶屋,真的能把台灣茶文化推廣到國際舞台?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台灣茶文化赴威尼斯建築展,給世界看到台灣木構建築的精彩還是醜陋?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台灣茶文化赴威尼斯建築展,給世界看到台灣木構建築的精彩還是醜陋?


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的建築師

根據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報導《集資千萬赴威尼斯 「循環茶事」遭批醜還蹭國際建築展》,2023年5月20日,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美麗的水城威尼斯盛大開幕。與此同時,台灣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出色的建築創意。除了慣例的台灣館參展外,另一項作品「+++TEA SPACE循環茶事」也在同一時段於威尼斯展示。該作品製作受到中華民國文化部和客委會的大力支持,贊助金額達三百八十萬元,再加上民間的募資,總計超過一千萬元。策展人方新樵以「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的建築師」(註)身份接受了雜誌專訪。

「就算是學生作品也會被當掉」

然而,當茶屋的組裝圖片曝光後,其設計的簡陋和粗糙令台灣建築界震驚,甚至被戲謔地評價為「就算是學生作品也會被當掉」。

註:在2020年,另外一位號稱建築師的羅耕甫先生,也曾「獲邀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根據鏡週刊報導《台灣首位建築師羅耕甫 獲邀ECC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榮獲最多國際建築大獎的本土建築師羅耕甫又將再為台灣建築添光彩。他以「TIME/SPACE/EXISTENCE時間/空間/存在」的永續建築設計理念,獲得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平行展ECC(歐洲文化中心)邀約,將於2021年5月22日到11月21在義大利威尼斯展出建築設計概念,是台灣首位獲得ECC邀請的建築師。

方新樵爭議與「循環茶事」展覽

隨後,方新樵遭揭發其並無建築師資格,並且其參加的展覽並非與威尼斯建築展相關。事實上,她只是眾多受邀參展者中的一位,卻遭到質疑是利用這一國際重要的建築展覽來獲取政府的大筆補助。

在「循環茶事」前往威尼斯前,方新樵舉行了一場記者會,文化部、客委會、農委會和文化總會均派代表出席,並獲得了立委和市長的參與。客委會的新聞稿稱此作品為「本年度台灣唯一獲選作品」,文總新聞稿宣稱「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的主辦單位之一歐洲文化中心邀請擅長感性建築的台灣建築設計師方新樵」。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與「循環茶事」真相揭秘

但事實證明,歐洲文化中心(European Cultural Centre,簡稱ECC)並非「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的主辦方。在今年威尼斯建築展的官方網站上,列出的九大平行展名單中並未包含「循環茶事」所參加的「TIME SPACE EXISTENCE」展覽。這引發了更多的爭議,有建築事務所將收到的邀請函張貼在臉書「靠北建築」頁面,指出歐洲文化中心的策略常常是大量發出邀請函,並收取高達數百萬台幣的展場租金,吸引那些有著在威尼斯建築展出夢想的建築師。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盛名吸引了許多展覽活動和建築師前往參展;而有些建築師甚至在威尼斯租借場地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回國後在履歷上自我宣稱「參展威尼斯建築展」。然而,僅有經由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認證並蓋上雙年展紅色標誌的展覽才有資格稱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即使是歐洲文化中心的展覽宣傳材料,在宣稱「建築雙年展」的文字上,也不敢加上「威尼斯」二字。這些事實給所有與展覽相關的人士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威尼斯建築展中的台灣茶屋:公眾視角與爭議

當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親身踏足展覽現場,迎面而來的是那令整個建築界震驚的台灣茶屋——「循環茶事」。這個展場選址於一座充滿生命氣息的公園,據稱屋頂是為了「再現台灣山林地景」。然而,對眼前那塊覆蓋著迷人圖案的綠布,網友調侃它就像「阿嬤的綠色洋裝」。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茶屋的結構由台灣林務局提供的國產材木柱撐起,這讓到訪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台灣建築學者們覺得尷尬至極,認同網友們的言論,即使是學生的作品也會被拒之門外。而公園內還有來自日本美國的作品,和世界最大的建築展相比,設計品質差距明顯。

方新樵的角色與爭議:參展與財務困難

方新樵在接受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訪談時坦言,自己並非具備建築師資格,且從未宣稱自己是「建築師」或「台灣唯一獲邀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平行展」的人。她認為這些都是記者為了提升閱讀率而自創的故事。

「我無法控制」,她這麼說。她表示,參展的邀請並不難得,許多單位都受到邀請,但真正能辦成的,困難度非常高。除了獲得文化部300萬、客委會80萬的補助,她還進行了民間募款,整體預算高達1200萬,其中5、600萬用於請奉茶和展演團隊來此。

「循環茶事」的意義與目標:推廣台灣茶文化

然而,當「循環茶事」茶屋的設計遭到台灣建築界的批評時,方新樵對此表示「美感很個人」,她尊重個人意見。她所追求的目標是將台灣的茶文化推廣出去。「如果只顧設計不顧其他的,我一天只有24小時。」她認為參展的茶屋只是一種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將台灣的茶文化和循環經濟引進威尼斯,且即便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也都不再談建築這件事」,建築不該只是追求外形。

然而,面對疑問,如果只是為了推廣台灣茶文化,為什麼要選擇參加租金如此昂貴的建築展?她回答說:「因為邀我的是建築展啊。」的確,這是一場建築展,即使花了600萬請茶人來此奉茶,大部分的展覽時間,來威尼斯的觀光客或建築迷只會看到這座茶屋。

在「絕美之城」威尼斯展出這樣一件即使台灣人也會覺得「丟臉」的茶屋,真的能將台灣茶文化推廣到國際舞台嗎?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0565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發聲 效益高於名義 方新樵認為台灣應更多展現在國際舞台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發聲 效益高於名義


2023/10/12 中時 李怡芸

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參展單位自5月開展以來便引起各種爭議與關注,從台灣館定位到歐洲文化中心(ECC)邀請展受補助,均有不認同的聲音。今年作為台灣館策展人的曾瑋指出,與其討論台灣以什麼名義參展,更應該在意的是台灣是否提出了自己的建築論述而受到重視與關注。

威尼斯雙年展自189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成為同類活動中最具歷史和知名度的展覽,1980年起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開幕,而後奇數年通常為藝術雙年展、偶數年為建築雙年展,但因新冠疫情被迫延期後,目前藝術雙年展改在偶數年,建築雙年展則在奇數年舉行,主要展區有位於花園區(Giardini)的國家館,和舊船區軍械庫(Arsenale)區的主題展,需要付費入場。還有許多以平行展、聯合展的名義分散在威尼斯各地的宮殿建築或公園裡舉辦,免費入場。

1995年台灣首度以國家名義參展,後因大陸參展施壓,台灣館於2003年從國家館參展之列移除,為能持續將台灣推向國際平台,而後台灣均以平行展參展申請,所在的「普里奇歐尼宮」位置雖不在國家館所在的花園區,但緊鄰威尼斯總督宮,位於人潮鼎盛的聖馬可廣場旁。

曾三度擔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的曾瑋指出,台灣館雖是平行展,但仍是大會正式邀請,且可掛上大會的飛獅標誌,與其討論台灣館是否在國家館內這樣的政治符碼,真正應討論的是台灣館的場地是否適合辦展,這始終是每屆辦展的兩難之處,普里奇歐尼宮有著人潮多、位置佳的優勢,但也因是古蹟有各種重量限制,也難免影響策展發揮。

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未來實驗室」為題,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台灣館,以台灣城鄉可見的「台灣改裝」呼應主題,曾瑋指出,此次計畫的出發點,在於台灣長期在西方語境和觀點下來看台灣的主體性,然而台灣若作為文化輸出母體能提出什麼樣的建築論述?於是從生活的、農村的智慧來對照當代西方的建築視野,「有其獨特的空間感和彈性,超越目前所理解的建築」曾瑋打趣彷彿有中藥遇上西藥的既視看,而重點在於「台灣建築界提出的差異性被看到」。

+++TEA Space循環茶事,方新樵帶領台灣茶文化前進威尼斯

在以台灣經驗發聲的前題下,策展人方新樵領軍的「+++TEA Space循環茶事」,將垃圾回收製成建材,整合台灣人工森林柳杉的固碳材和台灣茶文化,參與ECC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期間同時舉辦的邀請展,然而「文化部補助文化團體及個人從事文化交流活動」補助的300萬卻飽受爭議,認為參與並的非大會主辦的建築雙年展或平行展。

文化部補助300萬足夠支持台灣文化走向國際嗎?建築藝術低於表演藝術

事實上文化部補助台灣館的經費從過去的400萬到今年的600萬,都遠不及此展所需經費,曾瑋指出:「每屆的經驗值來看大概都要1000萬左右」以致於策展團隊仍需自行募款;而文化部統計近2年「文化部補助文化團體及個人從事文化交流活動」,以表演藝術類占大宗,111年為41%,112年至6月底止表演藝術類達67%,建築類於111年僅占3%,而112年約1%。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龔卓軍指出,台灣許多地方性的展會預算也不下於300、600萬,能夠以這樣的預算規模讓台灣價值在國際發聲,何樂不為?曾瑋表示,今年的台灣館在開幕後,迎來許多國際策展人主動到訪,「展覽是種機制,我們是用建築把這機制開展出來,怎麼發聲,以及有後續性才是重點」。

方新樵認為台灣應更多展現在國際舞台

方新樵認為循環茶事此次的參展,挑戰了廢棄材料再製,也由人文的角度推展了台灣茶文化,「現場就有許多外國友人想買茶、買茶具,想來台灣。台灣太少機會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好」她認為此次參展,不論定位是否屬建築雙年展主展或平行展或其他聯合展,向世界傳達出超乎文化、語言的台灣人情味,便達到此行目的。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