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及格量尺

專技人員高考、公務人員考試、地方特考
回覆文章
Pedro Hsieh

考試及格量尺

文章 Pedro Hsieh »

不曉得考選部是否知道,及格的定義是有專業的 :P
小檔案:量尺分數
參加國中基測的考生,每一科會得到一個「分數」,分數是根據(一)該名考生在這一科所答對的題數,(二)所有考生「該科答對題數的次數分配」換算得來。

過去聯考各科滿分不同,總分無形中已被加權過。例如,國文科滿分是兩百分,自然科、社會科是一百四十分,數學科是一百二十分,英語科是一百分。國文、自然與社會表現優異的學生,較佔便宜。為減少不公平,基測將每科的分數定為一到六十分,平均分數都是三十分。這是國際大型標準測驗 (例如托福) 通用方式,具有和群體比較的意義,稱為「量尺分數」。(記者許敏溶)

公布研究 林妙香:為了全國考生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發表這份報告,我壓力也很大,但是看到家長、考生為了扣幾分而傷腦筋,我還是做了!」中研院統計所研究員林妙香堅定地說。

房間內擺滿佛像、勵志語,背後掛著寫了滿滿統計公式的白板,驚爆基測疑點的林妙香,一直埋首研究各種國家考試。「國中基測應該是門檻,但卻變成唯一分發的依據!」林妙香是美國康乃爾大學教育心理測量博士,最後從向心測中心申請的資料中,發現這些疑點。她計劃從量尺分數轉換公式著手,協助找出最適合台灣的公式。

量尺微調 影響數千考生分發


學者反應兩極�量尺不應該當做絕對分數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針對中研院學者質疑基測量尺分數不公,沒考第二次基測的考生升學會吃虧,學者反應兩極,台師大數學系教授陳昭地說,量尺分數本來就不適合當成「絕對分數」來分發;量尺分數顯示不出考生程度,做為升學分發是政策錯誤,不公的結果也是必然。

史英:錯誤解釋數據

但不認為不公平的台大數學系教授史英昨天痛批,學生的能力絕不能用分數去區別,基測錯一題和錯兩題的考生,能力、智力沒有太大的差別,卻有學者沒事找事,將基測視為統計學的測量,去錯誤解釋基測的價值,嚴重違反教育原則。

陳昭地認同林妙香的研究分析結果指出,國中基測最初的設計就是做為門檻,故意將考生的成績模糊顯示成區間,量尺分數每科六十分,就是畫成六十等分,會出現很多考生同分,已經不能精準顯示出不同程度的考生。

陳昭地說,考兩次的考生當然會比只考一次有利,對於有志升學建中等第一志願的考生,要分分計較,更何況是以做為門檻的量尺分數去錄取,其政策做法當然會有所不公平。

不過,史英指出,以教育的立場,學生入學成績差三分,其實等於沒有差別,學生將來的成就差不多;而基測量尺分數公不公平,也是見仁見智,同樣考上台大的學生,不會因為電機系、醫學系分數較高而高人一等,社會系的分數較低就一定不如人。

他認為,學者錯誤解釋數據,造成學生升學考試恐慌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