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展現新景象

設計人傾向於以不同的角度敗家:有用又有設計感的、有設計感卻沒用的、買了好幾年還是不知道要怎麼用的。你咧?想怎樣敗家?
回覆文章
eichi_hsu

[論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展現新景象

文章 eichi_hsu »

[論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展現新景象


由文化人共同組織成立的「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昨天在台北月涵堂舉行新春開門儀式,龍應台等文化人共同舉杯揭示「開闊眼觀大象、沉潛胸懷天下」基金會的自我期許。


【記者賴素鈴�報導】

歡喜「入厝」,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還是濃濃的「文化捐輸」精神: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胡寶林、中原建築系教授喻肇青「捐」基金會辦公室設計,藝術家姚瑞中捐茶會布置,天罈餐廳捐茶會飲食,綁著土花布的志工穿梭會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構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新春開門」這場人間風景。

台北市金華街的幽靜,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月涵堂」二樓,闢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空間,成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新家。去年7月由一群理念相近的文化人成立,今年元宵過後基金會「新春開門」,場面隆重盛大,文化界大老要人雲集,德國、比利時、教廷、帛琉、哥斯大黎加等多國駐華使節紛紛往賀,再一次證明龍應台的魅力與影響力。

清大校長陳文村便舉證龍應台去年11月首辦「清華思想沙龍」,第一場觀眾百餘人,第二場三四百人,第三場就動用到學校可容千餘人的大禮堂,「可見這把野火真會燎原。」陳校長說。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文化評論家南方朔、亞都麗緻旅館系統總裁嚴長壽、前清大校長劉炯朗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董事以及柯文昌、吳清友等捐資企業家,都不約而同期許能帶給年輕人國際視野與獨立思考的激盪。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2006國際論壇,將於4月29日推出為期兩天的「民主這條路?」,邀請尼加拉瓜、巴基斯坦、菲律賓、美、日、韓、中國、台灣等地的學者及評論家,以銳利觀察分析檢視各地民主歷程的課題。

【2006/02/16 民生報】 @ http://udn.com
eichi_hsu

龍應台基金會2006民主國際論壇

文章 eichi_hsu »

龍應台基金會2006民主國際論壇

民主這條路
從全球民主現象看台灣


在廣大的華文世界裡,台灣的民主被視為一個實驗室。中華文化的傳統土壤上是否開得出現代民主,華人至為關切。但是,對於在解嚴下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台灣人而言,經過千辛萬苦得到了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卻似乎不等同於優良的政治生態和生活品質。台灣民主的「亂象」,更使得華文世界中原來對台灣民主報以期望的一些人轉而對民主體制本身的優越與否產生深切的懷疑。

然而,台灣的民主體質,若是放在全球的座標上去檢驗,究竟處在什麼刻度上?它的種種問題,是獨特於台灣的,還是普遍於所有的新興民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還是隱藏在民主體制本身而無可豁免?它的困境,只是階段問題,還是在於文化土壤的不適,或是客觀政治條件的不允許?它可以借鏡或是攻錯的對象,在歐洲、美洲,還是亞洲?

要真正瞭解台灣這個新興民主的「體質」,真正看清台灣民主「亂象」的問題所在,全球的座標和宏觀的視野是迫切需要的,因為,沒有全球的座標和和宏觀的視野,台灣人很可能誇大了自己的缺陷,或誤判了自己的處境,或膨脹了自己的成就。也就是說,台灣民主必須被放在全球參考係中去理解,才能知道,究竟現階段的台灣民主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看待。

而這樣的「尋找問題所在」,對於整個華文世界的民主發展,尤其是中國,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論壇擬邀請不同地區的講者來分析各地區的民主體質和問題所在:

美國講者將解釋為什麼「民主老大哥」美國會在二十一世紀出現民主的危機。

日本的民主,是怎麼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潮中找到平衡?明治維新以來,獨尊天皇打擊共產的政治思維,右翼和左翼的路線衝突如何在民主的運作中呈現?日本學者將以清澈的語言解剖日本的民主文化。

菲律賓
掙脫殖民統治,卻未在亞洲復甦的現代化路上脫離貧窮,經濟、政治動盪,民主糾結於強人政治殘留與新世代挑戰,現任反對黨國會議員將以實際的例證和數據解釋一個國家此刻正面對的衝突。

韓國在很短的時間內站上了世界的舞台,民主政治的運作和經濟產業的推動都引起國際矚目。農民的抗爭、對日本的批判、國內政權的交替等等,尤其是台灣最重要的參考座標之一。論壇間將邀請韓國學者就韓國的民主體質作深刻的分析。

拉丁美洲的民主,幾乎成了民主的問號。腐敗問題依舊,行政效率低落,政爭紛擾不停而經濟力不見提升。究竟選舉制度給人民帶來了什麼?以異議作家身份轉任尼加拉瓜副總統的 Ramirez 將以第一線的體驗和觀察探討拉美的民主狀況。

中國能夠談「民主」嗎?不能嗎?它的共產黨內在結構是否有邁向民主的趨勢?草根階層的地方選舉代表了什麼?它和五十年前的中國相比,完成了什麼又欠缺了什麼?中華傳統文化和共產主義思想兩種元素,在民主的追求道路上,有沒有競合可能?對於中國日後的發展,我們有沒有樂觀的理由?上海學者朱學勤將對中國的民主前景提出看法。

台灣今天的民主,和老牌民主如美國,和新興民主如尼加拉瓜,和亞洲民主如巴基斯坦、韓國、和日本等等國家相比較時,它的成績能打幾分?它究竟值得驕傲還是值得慚愧?它的美好和尷尬,它的瓶頸和突破的希望,在哪裡?對於華文世界而言,台灣經驗究竟有什麼深層的意義?台灣學者將提出前瞻觀點。

論壇時間: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十九、三十日
地點:台北 中山堂光復廳

『民主這條路-從全球民主現象看台灣』
論壇議程
04/29/2006(六)
14:00—14:10 音樂演出
14:10—14:15 開幕致詞
14:15—14:20 主持人引言並介紹貴賓
14:20—14:50 美國講者
14:50—15:20 尼加拉瓜講者
15:20—15:40 中場休息
15:40—16:10 南韓講者
16:10-16:40 菲律賓講者
16:40-17:20 提問與討論
04/30/2006(日)
14:00—14:10 音樂演出
14:10—14:20 主持人引言並介紹貴賓
14:20—14:50 巴基斯坦講者
14:50—15:20 日本講者
15:20—15:40 中場休息
15:40—16:10 中國講者
16:10-16:40 台灣講者
16:40—17:20 提問與討論


論壇講者介紹:


一、韓國 白永瑞Young-seo Baik


白永瑞教授,出生於大韓民族歷史上極為沉痛的,同時也是冷戰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韓戰」結束的那一年-1953年。白教授畢業於國立首爾大學文理學院東方史系,並在該校取得博士學位,現職為延世大學歷史系敎授、韓國現代中國學會會長與《季刊創作與批評》副編輯,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及臺灣中央硏究院近史所訪問學人。白教授目前以韓文出版的著作有《東亞的地域秩序:從帝國到共同體》等五本。
作為「後韓戰」世代與韓國最知名的歷史學家,白教授以其親身經歷李承晚、朴正熙的獨裁政權統治,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權及其後光州事件的屠殺,國家政治動盪,人民徬徨無助的年代,這些沉重深厚的歷史經驗,促成他不只將目光投注在朝鮮半島的民主運動,並將研究的觸角擴延到關注近代中國與東北亞的發展。他提出新史學概念,以「知性實驗的東亞」這一理念,對史學學術體系進行的反省。他認為本國史、亞洲史及世界國別史為分科界限的史學,是太過於狹隘的,必須建立超越綜合化的史學體系,才能形塑東亞諸國在區域的和平發展上,建立共同的認知。

二、日本 藤原帰一Kiichi Fujiwara
藤原歸一出生於1956年。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是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日本國際政治學會評議員兼理事、日本比較政治學會企劃編輯委員兼理事。專長在國際政治與東南亞研究。他所編輯的叢書眾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東京大學於1998年出版的六大冊《二十世紀全球體系》(The 20th Century Global System)與《族群共存中的政治情勢》(Political Conditions for Ethnic Coexistence)、《恐怖過後》(After the Terror)。目前最新的著作是《戰爭回憶》(Remembering the War),對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日本的戰爭回憶,進行統合與整理。
作為一位日本知名的國際問題專家,對於小布希政府在2003年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藤原認為「對輿論來說最正當的戰爭是反擊侵略的自衛戰爭。但是,認爲與伊拉克的戰爭是我們正當防衛,這樣的政治家即使在日本也很少見」、「在與自身防衛無關的地方殺人,一般從國際法來講是不正當的行爲。」因此,他提出疑問「用軍事力量威懾就能保證和平嗎?」無疑地,現在美國在伊拉克的困境,正在藤原的預測區間裡。

三、菲律賓 Edgardo J. Angara

1934年生於歐羅拉(Aurora)的貝勒(Baler)。1964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法學碩士。1971年參與創立ACCRA法律處的工作,現在是菲律賓最知名的法律公司。他創立三個菲律賓最龐大且具聲望的法律組織,其中菲律賓大學法律校友會是世界唯一的地方法協會。
Angara是有良知且孜孜不倦的法律人,1973年協助草擬憲法,所樹立的憲法條款,對菲律賓具有開創時代的意義,也是他參與公共事務的里程碑。1993~1995年Angara擔任立法議會主席,通過以經濟改革為目標的行政立法整合條款,並在1993年8月召開經濟高峰會。
由於他在議會的領導思維,催生許多提升菲律賓人生活品質的法案,也由於他長期致力於教育、法律、勞工、文化與健康等議題,菲律賓大學法學院頒發給他最卓越法律校友獎。
1999年,他被Estrada總統任命為農業部長。2001年1月,Estrada政府受到貪污腐敗的糾舉而搖搖欲墜,Angara被任命為行政部長,Estrada政府被人民革命推翻後。他是少數在Estrada任期結束後才去職的閣員之一,並在2001年國會選舉中當選議員。

四、尼加拉瓜 Sergio Ramírez

1942年出生。1960年到歐洲里昂大學留學時,創立了文學雜誌《Ventana》。1968與1976兩年,擔任中美洲大學聯盟的秘書長。尼國在蘇慕薩家族(Somoza family)長達46年貪婪、腐敗且殘忍的統治下,1977年他與尼國的藝術家、知識份子組成「The Twelve」,以抵抗蘇慕薩政權的不義統治。1979年桑定主義者(Sandinista)革命成功,Ramírez在1984年當選為副總統,任內推動文化、教育的工作。對於祖國人民命運的憐憫,是他從政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已經脫離政治生涯。
Ramírez在藝文上的成就相當豐碩,1988年獲頒「Bruno Kreisky」人權獎,2004年智利政府頒贈紀念聶魯達百歲誕辰的「Medalla Presidencial」獎。第一本書《Cuentos》出版於1963年, 1973年獲頒「Premio Imagen」獎。1998年獲得法國「Laure Bataillon」 最佳小說獎。並曾得到兩次「Spanish Alfaguara 」獎。
2001年榮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比較文學教授。他曾為世界知名的西班牙語報紙撰稿多年,目前與家人住在尼加拉瓜,是西班牙語文世界與中美洲文化學界中,夙負名望的公共知識份子。

五、巴基斯坦 Najam Sethi
Sethi先生是《The Friday Times》、《The Daily Times》的主任編輯。《The Friday Times》是一份出色的政治週刊,在巴基斯坦拉合爾發行,週刊在社論與民眾論壇中強烈地鼓吹自由論述、支持巴基斯坦民眾黨的立場而聞名,卻不為當局所喜歡。
Sethi先生是巴基斯坦極富盛名的新聞從業者、編輯與媒體人。由於Sethi先生是位自由民主的篤信者,對於巴基斯坦政府經常以堅持自由主義的態度面對,就一個採取新聞鉗制立場的政府而言,Sethi先生的態度頗不受政府歡迎,他的出版品和他本人常常被政府當局運用審查方式干預。
作為一位有良知的知識份子,Sethi先生曾在首相Nawaz Sharif主政期間入監,因為他在巴基斯坦長期的敵國-印度首都新德里演講中,以及接受BBC的採訪裡嚴詞批評首相Sharif 本人及內閣閣員的腐敗,當局在國際壓力聲援下,才將他釋放出獄。
近年來Sethi先生以他在西方所累積的聲望,投入關懷美國佔領下的阿富汗社會的報導,並以深切悲憫的情懷,為遭受蘇聯、塔里班等一連串暴力與戰火摧殘下的阿富汗人民發聲,世界各國透過Sethi先生才能明瞭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真實情況。

六、中國 朱學勤
1952年出生於上海,童年時代在大躍進、大鍊鋼鐵的時代背景下度過,文化大革命火紅進行的1970年,赴河南蘭考插隊落戶,1972年成為工廠工人。文革結束後,重回學校修業,1985年獲陝西師大史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復旦大學史學博士學位。1991年起任教於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迄今。著作有《道德理想國的覆滅》、《書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