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logue 建築雜誌換成黃健敏擔任總編輯後

設計人傾向於以不同的角度敗家:有用又有設計感的、有設計感卻沒用的、買了好幾年還是不知道要怎麼用的。你咧?想怎樣敗家?
newspaper

文章 newspaper »

我相信黃老師(小弟也曾受教於黃老師)也是希望提升雜誌水準與銷量的...

希望黃老師看到這篇討論時別太過沮喪...
大家不吝指出問題也是為了讓雜誌更有看頭...


黃老師請繼續加油再接再厲吧! 8)
黃冠博

文章 黃冠博 »

黃冠博 寫:將剩餘期數轉到interior
專員並進一步了解(結果是無法轉)
預定是先付費後享受
如果不能將剩餘期數轉到室內(interior)
啊.....有沒有可以退費喔!!
黃冠博

文章 黃冠博 »

15:38 0404.2007
美兆一位黃小姐來電
"將剩餘期數幫您轉到室內"
這樣的服務真是讚!!
Wess

文章 Wess »

黃冠博 寫: 美兆一位黃小姐來電
"將剩餘期數幫您轉到室內
看來網路真的很恐怖,也有一定的力量。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1011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建築雜誌 5月號/2007 第113期

編輯的話

建築,就是生活美學
文:黃健敏

知名的阿根廷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 1986)曾在圖書館工作十年,每天他只需一小時就可以達成工作量,多半的上班時間就在地下室閱讀或寫作,1944年以西班牙文印行的《The Library of Babel》圖文書,就是這段經歷的書寫。阿根廷曾發行波赫士紀念郵票,票面左側是肖像,票面右側引用了書中的名句:

I, who imagined paradise as a kind of library.

曾任報社記者的陳文芬於2006年8月13日的聯合報讀書人版,報導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文中引用這句詩形容阿斯普朗德的作品;夏鑄九在〈網路社會的大學節點-作為異質直地方的大學圖書館〉一文中,則引用了陳文芬的文章,為新世代的圖書館尋找定位。庫哈斯設計的西雅圖總圖書館就是新世代圖書館的具體呈現。西雅圖總圖書館依法設置的公共藝術使得閱覽氛圍大大不同。位在台北縣永和市的國立台灣圖書館,亦有多件頗不一樣的公共藝術,讓讀者得以在生活中體驗欣賞藝術。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擬擴建,於2006年6月1日起舉辦兩階段國際競圖,其競圖的計畫書顯然受西雅圖總圖書館的設計理念影響,如對圖書館空間的想法就有庫哈斯的影子。這個競圖計有一千一百七十件作品參加,進入決選的數個提案空間規畫採「螺旋書庫」(Book Spiral),可知庫哈斯的威力真是巨大。有興趣瞭解該競圖案的讀者,可至 http://www.arkitekt.se/asplund 參閱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夏鑄九文中提及寧波天一閣,這個建於西元1561年的中國私人圖書館,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遠在美國羅德島大學的孔子學院將以天一閣為藍本興建新校舍。中國大陸知名作家暨文化史論學者余秋雨於1990年初訪天一閣,寫下〈風雨天一閣〉一文,『只有書籍,才能讓這麼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麼龐大的人種產生凝聚,才能讓這麼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作為「書的容器」的圖書館,是一個生活中被忽略的「天堂樂園」,113期《建築Dialogue》引領讀者到各大都市享有書的建築空間。

或許讀者發現半年來的《建築Dialogue》有所不同,首先做到準時出刊,在前一個月的月底就可以收到訂閱的雜誌,或在書店發現;在內容方面,編輯部加強新聞報導的深度,做到以至少一頁的篇幅刊載獨家消息﹔書介是固定的專欄,積極的引介值得一看的好書﹔「設計?時尚」、「城市與空間」、「藝術?景觀」、「公共藝術」等專欄文章,以跨領域的觀點切入,拓展建築專業的天地。作為雜誌主體的專輯,或應時事,或因主題,取材以專業與普羅俱能閱讀為目標。建築作品以台灣與國外兼容,盡可能地附有解讀作品的分析或報導。近年來建築出版品不再侷限於專業領域,建築成為生活美學的一部份,有更多人對建築有興趣,願意進一步地親近建築,瞭解建築,這誠然是好現象。?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建築!如果人人能視建築是一種生活的美學,我們的環境品質必然提昇。

《建築Dialogue》將致力創刊所揭櫫的宗旨:

對話 提供一個國際建築與文化的論壇。

對話 強化東方與西方的連繫。

對話 宣揚由本土文化出發的國際主義,
而非任何抽象的國際風格。

對話 鼓吹跨文化的、澈底的智慧交流,
而非任何形式的文化霸權。

對話 主張建築是一種普通常識,
而非特殊專門技術。

對話 是整體空間設計的協議,
它不分建築、藝術與社會生活。

對話 因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它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建築啟蒙運動。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1011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黃健敏建築師請P的建築心觀點的謝統勝先生及其夫人李蕙蓁小姐(德朵夫人@五光動物園)寫的文章很精彩,
恰如其份提供國際建築與文化的觀察,
而且謝統勝先生和李蕙蓁小姐長期在英國累積的生活及旅行經驗,
用東方人的角度去看西方,
或用西方的場域重新咀嚼東方的文化觀點.

美中不足的地方,
好文章怎麼會刊載在江河日下的 dialogue 雜誌??
要是我有謝先生與李小姐的好文筆,
就不會把文章放到快被黃建築師搞爛的雜誌咧.
所以都在書店翻 dialogue,
看完謝先生與李小姐的文章就當作看完當期 dialogue 了事.
memey1218

文章 memey1218 »

五月的Dialogue大促銷
買一本新的送一本舊的
不過舊的我每一期都有了...
且明顯篇幅縮減了

對於用一期的錢買半本的內容
我這個月終於缺席了
我想我不是他們要訴求的客戶了吧
siesta

文章 siesta »

圖檔


Dialogue 再見 再見 再見 再見 再見 再見...
aquarius0230

我,其實是很喜歡的,原本

文章 aquarius0230 »

大家都說了很多……大多都很客觀中肯,我也很認同

以下來說點自己發現的小地方:


一、總顧問金光裕先生呢?
剛好跟前主編陳艾薇離開差不多時間點,金先生也不在編務成員中了

這是基於什麼考量呢?我這小毛頭,真的想不太到其背後考量與原因

但是有機會的話,很希望黃健敏先生能跟金先生討論看看,應該能從金先生之前的經驗中,得到不少可貴意見


二、消失的讀者回函
也是黃健敏先生上任後的改變之一

也許這數位時代,會利用回函反映意見的人確實變少了

但是這一個反映意見的空間沒了,官方網站也沒看到可留言的選擇

讀者真的只能直接以電話反應嗎?在這非官方認同的討論版尋覓一個小小的分享之地嗎?只能在MSN或茶餘飯後或作設計做到苦悶之際當作轉換心情的話題嗎?

現在的Dialogue,真的很缺少一個讓編務者瞭解市場的資訊管道


我相信還有很多,但暫時想不到……日後繼續補完



PS:我,還是對Dialogue抱持著希望的,儘管微弱
iarchi

可以轉到室內!!

文章 iarchi »

哦!!可以轉到室內。。。哈哈!!我也要!!
以前我都是零著買!!約在去年10月開始訂二年,就一直不是很好,讓我失去等待每一期的心情!!那我也要轉好了,唉!!
gssoul

文章 gssoul »

這禮拜去誠品看到我以前超愛的Dialogue雜誌寫著 "買一送一"

而且購買前沒辦法先打開略讀一番,感覺怪怪的說 @@

最近一年逛書店時比較常買的變成建築師雜誌了

因為發現碰到有"國際性競圖" (台中歌劇院、故宮南院,衛武營文化中心)的時候

會把該案第一到第三名、佳作的作品提供給讀者看,我蠻欣賞這點的 :wink:
58861126

文章 58861126 »

糟糕我又定兩年份了...

感覺跟台灣建築越來越像了~ :o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鍍金牌會員
文章: 21011
註冊時間: 2005-06-01, 11:31
來自: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文章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

室內和 dialogue 雜誌都越來越難看了,
不過室內至少是那種可以在書店站著看的雜誌,
有時即便 dialogue 雜誌擺在架上,
想起黃健敏建築師編雜誌的品味,
就完全提不起翻閱的興趣.
Wess

文章 Wess »

overdesigner 寫:想起黃健敏建築師編雜誌的品味,
就完全提不起翻閱的興趣.
雖然大家都講的頗狠,不過看的出來Dialogue在學生心中,
是一本具有份量的好雜誌。
所以一改變馬上就引起反彈,相對於其他的雜誌閱讀群比較保守或較少,
我反到覺得Dialogue還是大有可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