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梁交接的灌漿問題

建築施工、工法、構法、建築材料、機具、設計用之軟硬體
燕尾

文章 燕尾 »

mieh 寫:自充填混凝土
自充填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之特性與應用

摘 要

土建工程與人民生活福祉息息相關,鋼筋混凝土構造又為工程最常用之型式,不只成本低廉,且施工方法為業界較為熟悉,故材料品質及施工良好與否,對構造物之安全關係甚鉅。921震災後,曝露了RC構造物許多設計與施工問題。造成了生命與財產重大損失,故如何針對傳統之材料及施工方法加以改進,提昇品質,實有迫切之需要。

近年來,RC構造物品質常為人詬病,使構造物安全性、耐久性大打折扣,令人憂慮。在此工程環境與施工習性而言,改善之機制,唯有使用SCC使整個施作過程,「人」為影響因素降至最低,再就SCC配比實務及施工過程作確切之瞭解和改進,將可確保工程之施工品質,並可因為適當的施工管理與人工的免除,降低成本更間接地對結構之可靠度與安全性則有更重要的影響和提昇。

一、前言

近年來,國家為增進整體經濟發展,提昇全民生活品質及國內砂石資源和勞力市場短缺及環保觀念的盛行。使得資源運用最佳化、施工效率化、品質提昇化和建造成本經濟化等方面產生了迫切的需求。爾後,經921震災之洗禮,造成了許多生命財產無謂之損失,更暴露了工程品質之隱憂,促使工程界實有必要針對傳統的施工方法及材料技術,作實質的改進,以有效提昇工程品質。

經921震災之震撼,工程界鑒於耐震的攷慮,更提高耐震係數之攷量,鋼筋之排列更為緻密,澆置搗實更形困難,加上日益短缺的技術勞工,噪音的改善等,如何適應較複雜的結構需求及耐久性,提昇營建自動化,開發更新的土建材料技術已成為勢在必行。水泥混凝土在營建工程中,使用最普遍且為最大宗的材料,所以如何開發新材料及改善施工方法,對整體工程品質及成本實有非常大的助益,有鑑有此,本處研發小組乃積極研發市場最普遍使用之一般強度(3000psi-6000psi)之自充填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以符合市場迫切之需求。

自充填混凝土為日人所研發,我國內亦有甚多學術單位及機構投入研發,行之多年,但多侷限於高強度方面(6000psi以上)真正從事於中低強度自充填混凝土的研發,惟此是首樁。惟由於自充填混凝土具有優良的材料特性,又合乎我國施工環境的需求,預期今後將普遍使用於土木、建築工程及預鑄之領域,期望透過本文的介紹,從而促進SCC材料在國內之發展與應用。

(一)SCC之研發背景與材料特性及用途

1.自充填混凝土於日本之研發背景

傳統混凝土經由訓練有素之工人,借機械振動方式來搗實成形。在人工昂貴的日本,部分工程曾因減少搗實工人數而出現瑕痴,影響工程之品質。在1980年代初期,此問題引起業界高度重視。為解決此問題,東京大學岡村甫教授,於1986年提出靠混凝土自充填免搗實能填滿模具各處之「自充填混凝土」之觀念。之後,小澤及前川宏一教授就能夠代表自充填混凝土工作性之安全性質(流動性、粘著性、抗析離性、通過性及填充性)作了大量基礎的研究。包括其測試方法及試驗設備之研發。

2.本處研發小組之研發背景

近年來,工程品質飽受不佳評語之壓力與影響,在以RC構造物許多設計及施工和材料之問題,更造成了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921震災之後更是眾矢之的。檢討其原因,不外乎與設計不當及施工不確實按步驟去做;材料忽略品質控制及人謀不贓等造成了品質不佳之後果。更由於近年來,環保意識之抬頭,技術工人勞力之短缺,工人素質之普遍低落,更加深了改善品質實務之困難。有鑑於此,研發一新材料、除符合設計需求外、並能提昇品質及使施工能自動化提昇效率之前提下。一般SCC(自充填混凝土),實是刻不容緩,最符合現階段環境及潮流之最佳材料。

混凝土材料變異性極大,尤其是粗細粒料之形狀、含水量、級配、細度模數及摻料品質用量等因素,都是控制新拌混凝土性質之關鍵,而SCC對材料性質較傳統混凝土更為敏感,產製成功率極低,對以一般普通強度(350kgf/cm2∼210kgf/cm2)之SCC而言,於本研究前尚無產製成功之實例,但是一般普通傳統水泥混凝土卻是國內土建工程中使用量最大者。

我國與日本研發之誘因類似,研發之目標相同,但由於使用材料隨著天然環境不同,基本條件不盡相同,故本土化及簡易化是本研究計畫之動機。簡易生產一般普通強度SCC,並測試室內硬固後之乾縮潛變、彈性模數等工程上所需之物理及力學性質,以回饋設計;並使SCC產製品質穩定,以作為工程使用之範本,同時藉由技術轉移,俾使國內各工程單位能將SCC應用於土建工程中,以提昇國內工程品質,對營建自動化有所助益。

3.何謂高性能混凝土

依據美國混凝土學會(ACI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對高性能混凝土所下的定義,指稱「高性能混凝土」(HPC-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為性質優於傳統混凝土,其「性質」究竟所指為何?應為強度、彈性模數、工作度、流動性、體積穩定性、耐久性、耐磨性、水密性、完整性及其他特殊性能(如低水化熱)經濟性等。因此所謂高性能乃是針對一般傳統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仍無法滿足工程需求的情況下,所開發出來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可能具有一種至數種的“高性能”以符合工程的需求。其實我們可將“高性能混凝土”視為是一個較廣義的工程材料名詞。

4.何謂自充填混凝土

充填混凝土(SCC -Self-Compacting Concrete)係指澆置過程中不需施加振動搗實,完全藉由其自身之重力而填充至鋼筋與鋼筋間及鋼筋與模版間各角落之特殊混凝土。SCC所要求的“高性能”便是“自行充填、免振動搗實”,更明確來說SCC應該是HPC的一種。

“高流動化混凝土”與“SCC”兩者之間,實有所不同,“高流動”與“自充填混凝土”差別在高流動化混凝土顯然只有高流動性,但無通過鋼筋間隙性及填充性。性能上差異甚大,市場上常有混淆不清之解釋。

5.材料特性

SCC具有在施工澆置時免振動搗實、高流動性,通過鋼筋間隙及模版間充填能力,使用SCC的精神,在於改良混凝土性質為手段,來達到確保構造物品質與可靠度的目的,及藉由良好而確實的模版間充填,提高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整體的品質及耐久性。SCC具有高流動性,良好之模版間充填能力,不需振動、搗實藉由自身重力,即可充填成型。由於具有足夠之稠度,在施工時可抵抗析離現象的發生,材料之均勻性優於經過振動搗實之傳統混凝土,故為提昇流動性及充填能力,SCC將粗粒料用量減少約為傳統混凝土之80﹪和粒料最大尺寸為通過鋼筋間隙亦有所限制並增加化學摻料用量至臨界析離狀況,為避免高流動性造成析離。SCC大量利用再生材料飛灰、爐石粉、矽灰等礦物摻料,以增加漿體比重及稠度,使其有足夠懸浮力托住粗細粒料而達到材料不析離之目的。

6.用途

依施工性質及其適用性可歸納如下:

(1)用於有特殊施工性需求之情況:如剪力牆、樑柱系統、預力箱型樑結構

、多開孔(窗)之牆、SRC柱及隧道襯砌不易施工或無法施加振動搗實等之構造物。

(2)巨積混凝土:以減少勞力縮短工期。如LNG儲存槽等。

(3)當作修補材:如921震災樑柱破壞,敲除部分澆置不易。

(4)由於水密性佳:作為地下結構將可節省防水材料或作為場鑄基樁材料。

(5)有特別耐久性、水密性需求狀況:由於具高緻密性可防堵外來有害物質侵蝕。如跨海(河)橋樑、海域工程等。

(6)應用於預鑄製品。

(7)建築結構物耐震係數提高,鋼筋排列緻密,澆置時不易搗實,最適宜採用SCC

二、自充填混凝土之配比概念

SCC之研發使甚多傳統混凝土配比設計觀念作了許多改變,且其硬固后之力學行為,也截然不同。故如何測量其實際值,如彈性模數、乾縮、潛變等,回饋設計者供其參攷,實有迫切性之需要,而非傳統混凝土以富配比,單純慮攷以強度為先決性攷量條件。故以下將就各項攷慮條件簡略敘述於後:

(一) SCC達到自充填性能之概念

為達到更好的充填性能及材料均勻性之攷量,利用粉體材料較佳的水中懸浮性托住細粒料,阻止細粒料下沉堆積。再藉由細粒料阻止粗粒料下沉堆積。充分拌和後,所有材料皆懸浮於拌和水中,粗粒料摩擦力將降至最低,新拌混凝土變形能力大增,最佳之充填性能因而得到。為此SCC配比設計對組成材料增加許多限制,諸如「限制粗粒料之最少用量,細粒料率(S/A)及使用化學摻料」「採低水膠比、高粉體量(飛灰、爐石粉、水泥、石灰、石粉……等)」

(二) SCC之用水概念

攷量耐久性、工作性應儘可能減少單位用水量,故如何尋求最佳用水量,須經多次不同配比之試拌求得。原則上,單位用水量宜控制在185kg/m3以下。

(三) SCC之粉體使用概念

一般SCC皆使用具有膠結功能之粉體,其單位膠結材量可由水膠比及單位用水量兩者計算求出,再依規定之品質基準與施工時之條件加以檢討後決定其用量,以達兼顧強度、工作性、耐久性等要求之性能。

當設計強度較高時單位膠結料之需求量大增,水化過程中放出之熱能將因混凝土溫度高而產生裂縫,一般皆採取以下對策。

1.使用低鹼(低水化熱)水泥

2.以爐石粉及飛灰等卜作嵐材料取代部份水泥。

3.使用石灰石粉等礦物微粉摻料充當粉體。

若單位膠結材料中水泥比例低時,將使混凝土中性化速度較快,初期強度亦較差,此時須特別檢核卜作嵐材料添加量對硬固後品質所造成之影響。

根據此次及過去相關研究顯示,建議單位粉體量不宜低於400kg/m3,否則工作性不易達到要求(尤其是中間尺寸粒料,其細長扁平率過多時),宜在400kg/m3~500 kg/m3之範圍。

(四)SCC之粗粒料使用概念

1.粗粒料最大粒徑對SCC之影響
一般傳統混凝土,其粗粒料之最大尺寸可達40㎜,依日本研究單位表示,自

充填混凝土最大粒徑需小於25㎜,若使用於樑柱接頭等鋼筋密集區,最大粒徑不

宜大於20㎜,若用於其他鋼筋間距較大之構件,則可視情況而定。



粗粒料粒徑針對SCC的充填與間隙通過性,以單向鋼筋而言,其淨間距至少為

(2+√3)倍的粗粒料半徑。若為雙向鋼筋網,其淨間距至少為(2+2√2)倍的粗粒

料半徑。



2.粗粒料單位用量對SCC之影響

粗粒料單位用量是SCC配比設計之重要參數之一,對工作性具有絕對之影響力。若含量太高,會導致顆粒間經常的接觸與碰撞,在摩擦力大增之下,將會降低澆置時自重造成之衝力,因此,當SCC接近障礙物時,其內應力迅速增加而導致架橋現象如【圖3-1】。反之,較低之粗粒料含量,增加了粒料間的相對距離,減低摩擦產生之內應力,可有效的增加障礙通過性。

依岡村甫教授之研究顯示,單位粗粒料可訂在0.50m3/m3∼0.55 m3/m3之範圍內作調整。

此外,由於地區性粒料之材質、形狀不同,可視其間隙通過性作調整,且應一併攷量彈性模數及體積穩定性,不能因貪求過高流填性而影響SCC之服務性。

(五)SCC之細粒料使用概念

細粒料使用率(S/A)之對SCC工作性也有甚大之影響,當細粒料率大時,有時無法確保其所需之流動性,而當細粒料率小時,容易產生材料析離現象,原因在於細粒料之單位顆粒重量遠小於粗粒料,因此懸浮性優於粗粒料,有助於阻止粗粒料下沉,但重力作用下相對運動之能力,則遜於粗粒料,過量使用將減低澆置時充填之衝力,因此,一般建議,自充填混凝土之S/A=48﹪∼55﹪之範圍,FM值為2.5∼3.2之間。

資料來源:http://www.ceci.org.tw/book/50/ch50_5.htm
燕尾

文章 燕尾 »

四、產製與施工

4.1自充填混凝土〈SCC〉經室內配比設計驗證,選擇最佳之配比後,必需再經拌和廠之廠拌,經相關檢試驗驗証再做些微的調整,諸如添加各種材料順序之不同,而化學摻料的使用量做些許的調整等。最重要是,其材料品質是否均勻、不析離而能滿足工作性、充填性等。我們知道自充填混凝土,其〝自充填〞之特性,就鋼筋混凝土構造物的性能與結構行為而言,混凝土能充填密實,使鋼筋混凝土能確實握裹結合完好,將直接影響其力量的傳遞與鋼筋的有效性,對構造物承載力與耐震力最有幫助。故以SCC施工,最大的優勢,在於混凝土充填密實程度及鋼筋與混凝土間之握裹程度都可獲得確保。且SCC的產製是否合格在出廠前即可檢驗出,對不合格或未達標準者,都可輕易把關予以立即處置避免事後處置的困擾,使材料品管更容易落實。

4.2 SCC施工注意事項

優良的材料仍須要有完善之澆置及運送計劃,否則仍將功虧一簣,其應注意之原則有下列幾項:

(1)SCC澆置時,現場品管人員應對泵送管線及卸料口之配置必需確保SCC有適當的流動距離。不得任由工人擅自移動管線,材料任意澆置,造成冷接縫。

(2)工地現場仍需作應變計畫之攷量,因其仍是混凝土,諸如泵送機械故障,是否有備用可供更換;材料因某些原因,粉料太多造成流動性不夠,是否可二次添加化學摻料及有備用振動工具等。

(3)SCC流動性高,故應特別注意模版之密實與支撐之牢固程度,以免造成移位變形及應力破壞等。

(4)模版表面因粗糙、光滑程度之不同,可能造成細微氣泡之產生宜儘量防止,且模版表面如為平整光滑均勻,則拆模之原始表面可作為永久面毋須再做二次處理。

(5)運送、泵送及澆置中,嚴禁加水,一但加水,則SCC之充填性、流動性是必被破壞,不力於澆置作業,且影響品質。

(6)品管人員,應隨時注意拌和廠運輸攪拌車待命之車輛數,不得泵送太急,造成車輛無法接續或待命車輛過多造成材料因待料時間太久,失去流動性,容易造成塞管而不利於澆置。故現場澆置速率與預拌廠之供料是否能互相配合,是值得確切注意的。

(7)如遇上巨積混凝土澆置時,宜妥善規劃,設立分支管,將可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工時,確保材料品質。

五、相關問題及對策

(1)對於結構物本身具有縱、橫向坡度之問題,因SCC本身具有高流動性,由高處流向低處之特性(自平),故開放式模板是不可行的,如要使用,必需加作頂模,並適當配置澆置口,諸如橋面版、道面〈指有坡度〉。若改採用HPC〈高性能混凝土〉,不要求其自充填性,設計適當配比、降低坍流度、加以適度振動搗實,不加頂模,亦可施作。

(2)柱內灌漿,逆打側壓大。現市場上鋼骨結構柱內灌漿,施作方式多以逆打,配合切斷器施作,故模版側壓力較大,模版支撐需加勁,成本提高甚多。且由於側壓力大容易造成爆模,故工地施作時,宜採由上而下澆置方式,儘量避免逆打。

(3)RCP或環片預鑄製品等國外已有甚多採用SCC實績,使用自充填混凝土於預鑄製品,尤以地下排水工程或海事工程為多〈如消波塊鑄作〉,因SCC本身材料緻密,水密性佳,且添加卜作嵐材料抗酸鹼物質性佳,故非常適用於預鑄製品,至於其施作過程、方式須略作修改。

(4)SCC與傳統混凝土之成本比較

比較同強度等級,在合理價位〈指在不削價競爭,在合理有利之條件下,例如4000psi強度等級傳統混凝土〈無特殊規範限定條件〉,現階段在中部地區依單價分析合理價位約為公會牌價7成左右,那同等級之SCC約為公會牌價八成至八成五左右。〉之基準點上,每M3 一般普通強度之SCC價格大約比傳統混凝土約高10%∼15%,這是經過簡易生產研發計畫團隊人員(配比設計改良及提高產能等方式)努力的成果,之前的單價差異約為30∼40%左右。但就營建總體成本而言,承商因提高效率(降低噪音,可日夜施工)、節省人工,管理成本可降低,再則SCC澆置得宜,不會因施工步驟不確實造成之缺失,而須作二次修飾或補強之成本可節省,尤其在地下結構物,使用SCC其緻密性佳,可不必使用防水塗料等,皆可省下甚多支出。最重要的是其與鋼筋握裹力足,結構物構件將能發揮整體性的功能,故耐震度及耐久性都能符合預期之需求,綜合上述其總體成本將可降低。

(5)SCC用傳統模版是否可行、還是用清水模版、鋼模較好。不論使用何種模版,只要模版間隙不要過大,導致漏漿、造成爆模等都可以使用。相對地模版光亮度、平整度拆模後將會影響表面,是否再次需要披土、粉刷,直接影響成本。

(6)SCC之養護

SCC由於是低水膠比高粉體量之產品,粉體添加的是卜作嵐膠結材料,用水量較少,相對在硬固過程,水化熱需要的水量需仰賴外界之水分來維持,否則的話容易產生乾縮裂縫。故養治時機宜較傳統混凝土早,最好澆置後,即時以噴霧方式養治,直到全部澆置完成後,當初凝時再以麻袋或不織布覆蓋,施以水淹方式養治為最佳。

六、結論

由於自充填混凝土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混凝土搗實不良等施工缺失之弊病,提昇混凝土品質,在國外短短數年內已蔚為一片風潮,實務應用案例已非常多,尤以日本、歐美地區為最多。

反觀國內,起步較晚,且工程人員心態保守及其他諸種因素,未能獲得政府機構大力支持,公共工程使用案例缺席,反而民間,尤以建築工程使用案例已甚多,成效都非常好。但明顯地,都集中於北部,中南部之推廣明顯落後甚多。就現應用實例可看得出來,此材料應用於地下結構物、隧道襯砌、海事工程等鋼筋密集,施工困難之工程不但能發揮其〝高性能〞性質至完美,也可以縮短工期、節省人力及能源等。因此,若使用合理可以降低營建成本提昇營建自動化之目標。

現階段配比設計及實務應用皆已不是問題,問題是上游部分的相關本土化規範仍未出爐及構造物澆置、硬固後力學行為之監測數據,至今仍無,無法回饋設計單位參考。最關鍵問題是下游拌和廠之生產及品質管制之輔導,由於市場上削價競爭,為顧及生存。拌和廠多數無積極之配合意願,故普及化之願景將大打折扣。故產、官、學界如何能配合,積極為此材料作一有效之推廣,實是克不容緩之事。本司對此已積極地投入研發、教育、輔導、及技術轉移奘實務之探討,以獲得甚好之成果,持續性作推廣輔導以達到普及化之目標,現有之案例如南投縣政府大樓重建工程、許多民間住宅、中二高烏日穿越橋等使用SCC。

資料來源:http://www.ceci.org.tw/book/50/ch50_5.htm
黃為臻

文章 黃為臻 »

燕尾 寫: ........
施工計畫書的規範是
粗骨材粒料尺寸(mm)
「25∼4.75」
「19∼4.75」
「12.5∼4.75」
我現場目擊,最大的粗骨材最大直徑大約3公分以內,可能是我說法錯誤,請前輩指正,謝謝。
3公分=30m/m 已經超過施工規範
但實際上能控制在30m/m以內 尚能接受

一分=3.02m/m=0.302公分
這部份燕尾可能是筆誤
如果圖上主筋是8分竹節筋(也許6分)
目測粒料確實在直徑3公分(3cm)以內
也就是粒料控制在1寸(10分)以內

忽然覺得度量衡的統一真的很重要
:lol: :lol:
小偏激

Re: 柱梁交接的灌漿問題

文章 小偏激 »

[quote="燕尾"]圖檔

目前在下 下海跑工地
遇到一個教科書沒有的問題
像這部位鋼筋綁紮這麼密集的地方
混凝土如何充分灌漿 級配與坍度的不同吧!!

---------------------------------------------

這樣算密集嗎?
我覺得很OK了

另怎麼用碎磚當墊塊?沒用水泥墊塊?
灌漿前移除鋼筋不會造成鋼筋貼模嗎?
Guo

文章 Guo »

黃為臻 寫:
一分=3.02m/m=0.302公分
這部份燕尾可能是筆誤
如果圖上主筋是8分竹節筋(也許6分)
目測粒料確實在直徑3公分(3cm)以內
也就是粒料控制在1寸(10分)以內

忽然覺得度量衡的統一真的很重要
:lol: :lol:
一分等於0.3175公分約3mm  D3
二分等於0.635公分約6mm  D6
三分等於0.9525公分約10mm D10
......
十分等於3.175公分約32mm D32

這是鋼筋的規格
請燕尾現場實測就知到了

其實公制英制台制還有其他制....真的會把人搞得一頭霧水
”都是單位惹的禍”
不可不慎!
所以先把單位溝通好也是很重要的
燕尾說的應是3cm以內沒錯
但不是一分
您說的是應是台制一寸約等於3.03公分也近於您說的3.02公分吧
燕尾

文章 燕尾 »

Guo 寫:
黃為臻 寫:
一分=3.02m/m=0.302公分
這部份燕尾可能是筆誤
目測粒料確實在直徑3公分(3cm)以內
也就是粒料控制在1寸(10分)以內

燕尾說的應是3cm以內沒錯
但不是一分
您說的是應是台制一寸約等於3.03公分也近於您說的3.02公分吧
感謝各位前輩指正,是我觀念錯誤,因為我以為分=台吋,以上我會修正,在現場以分為單位一下以寸為單位,施工圖是mm為單位,真的是眼花了。
在現場我還是以公分(cm)為單位在查驗。
關於查驗的部分,希望前輩可以給點建議和指導。

之前跟同學發生過 吋(英吋)、寸(台寸)及寸(公寸)的笑話,同音不同量...。統一度量衡真的很重要 :cry:

感謝各位前輩細心指教,以上。
Guo

文章 Guo »

Guo 寫:
這是鋼筋的規格
...就知道了
回覆文章